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薩千·貢嘎甯波生平、事業簡介▪P5

  ..續本文上一頁迹說不完,

   具有智悲之力你之慈悲心,

   唯有利益衆生遂如願以償。

  以上爲懷念具吉祥大慈悲者貢噶甯波之事迹而寫此贊頌和祈願。下面之贊詞乃是贊頌恭卻嘉波和喇欽貢噶甯波任薩迦住持後的具吉祥薩迦寺之詩,詩文如下:

   具吉祥地如密嚴刹土,

   致勝僧伽具有五決定,[16]

   衆大密論者之根據地,

   頌揚聚集衆賢之寺院。

   圍觀雪域之群山,敬仰之地是衛地,

   威嚴須彌之首領,天然成就之山王,

   如野獸中之獸王,傲慢自矜常自在,

   瞻部之權獨大攬,神采奕奕放光華。

   右翼所轄水晶王,紅寶石自然發光,

   大樂王所轄之界,叁界勝伏之聖地,

   如持樂國[17]之輪圍、開拉斯[18]之美麗鬘,

   睡蓮之鬘巧安排,叁世佛以花獻供品。

   此中有各種珍珠寶貝,

   密嚴刹土之衆吉祥王,

   廣深*輪爲轉經基地,

   寶山附近的這些僧人,

   其中有五位尊勝威嚴者,

   欲往報身之地去修行,

   至白色雪山一側之時,

   初時勝利*輪爲住地,

   東山之山王紮穹空喀,

   于須彌翻江倒海永向前,

   阿修羅王有把水藏杵,

   猶如善來善在之赤兔,

   妙色王先養育布喀堅,

   與衆僧團一同急步行,

   與聰慧之王習慣相同,

   風雪飄飄爲珍寶來源地。

   烏雲中有一歌聲動人的孔雀,

   尾翎漂亮又會跳圓圈舞,

   它在廣闊的海濱邊高歌像做詩,

   美麗的顔色猶如可愛之青山。

   大寺院之北有本波日山,

   千萬雛鳥中獨有一威嚴者,

   乃爲天空中一美麗的大鵬鳥,

   奇有善德飛往吉祥之聖地。

   用希奇珍寶裝飾的*輪,

   乃世間主獻的深廣*輪,

   成爲統治四瞻部洲之王時,

   天王敬獻七珍寶裝飾之*輪。

   天下第一流珍寶王,

   諸事如意充滿希望,

   衆吉祥如意之源頭,

   乃爲衆有情之福德。

   美貌梵天身著薄霧衣,

   鹦鹉裝點美麗花樹林,

   常有零星花朵降落下,

   雙手捧承花朵敬獻之。

   彌漫霧雨之冠冕,非它乃爲絲綢之頭巾,

   非草綠之筆來描繪,乃爲綠藍色之長披風,

   彩光普照所有的畫,是用珍寶所裝飾,

   此上部不動威嚴畫,乃爲大臣之供奉。

   所有不動佛塔和風雪須彌王,

   每天目視太陽從東山頂升起,

   佛聲遠傳大樂輪震撼衆賢者,

   耳聞目睹善光升起降落和傳播。

   千眼幻化目視奇有百供施,

   信仰之身毛聳動遂爲自己的受用品。

   雲力駿馬是天之彩衣等無量的飾品,

   各種珍寶派生之美麗念珠使人陶醉。

   帝釋乘象之美麗長鼻伸入天界甘露池,

   蓮花之香氣給予安適帶來悅意,

   天界嬌媚青年之優美悅耳的歌聲,

   使供施大海善安排顯示無量神通,

   把雪衣下接之吉祥物奉獻衆賢哲。

   石山沙堆裏自然形成之紅寶石,

   一位將軍以此紅寶石作爲甲胄,

   迎擊來犯之敵軍並將其擊退時,

   百般幻變使別人不能正確識別。

   日光融化須彌山之皚皚白雪,雪水潺潺向右流去,

   河水猶如咆哮著的醉舞大漢,閃電般地流入大樂海,

   如大象之鼻子攪起千重巨浪,美麗的浪花和水晶浪珠像環形項鏈裝點著恒河,

   潺潺流水猶如悅耳動聽之歌聲,曆經千山萬水終以虔誠禮品奉獻給大樂海。

   文殊菩薩修成之江河,不是江河實爲貢噶甯波之慈悲心腸。

   威德青年有何惠施品,渴的話,請飲修行之汗水,

   愛看的話,請看心中之蓮花,太陽升起即開放,

   沐浴的話,請用無明荊棘燒開之天界甘露水。

   大樂海總面積僅爲大海之飾衣,

   頭戴如意寶蛇冠身穿美麗之衣,

   執掌寶藏之主是龍王,

   一切願望圓滿實現矣!

   大圓滿生死涅槃之元素,

   文殊、妙吉祥和文殊金剛,

   七世佛逐步依次亦前往此,

   至勝之慈尊勝利如往常,

   佛陀和佛教大師是佛教主,

   利生事業乃爲僧人之天性,

   欲願解脫涅槃道是解脫地,

   此爲大樂順利惠施之安樂。

   不見昆氏吠陀智慧者,

   佛法僧叁寶和執政王,

   衆吉祥者惠施妙善行,

   嚴整謹慎升于虛空時,

   上等寺院變爲殊勝寺,

   眼前城市如像僧俗城,

   人天興盛興盛之根源,

   佛陀善轉*輪之結果,

   叁千二百五十一時辰,

   修行許多吉祥之善果。

   殊勝佛地出賢正善良者。

   賢正善良者住于殊勝地,

   吉祥威德者出自殊勝地,

   聖地中具有吉祥威德者。

   聖勝幻化瑜伽自在佛,

   變加持之地爲小邦,

   世間大地之中央,

   中央有金剛天然地,

   所有佛土大海之尊勝,

   尊勝即爲地藏王菩薩,

   其惠施衆生極喜吉祥,

   同時亦授予衆生菩提心。

   金剛之天然金剛座,

   爲致勝大海之菩提住地,

   除摩揭陀勝地再無有,

   遍布各種天然之珍寶。

   外邊鐵山之輪圍,

   有無數聚集財富之多門,

   看上去比較相似無差別,

   因此稱天然金剛之外圍。

   滅除一切凶殘魑魅魍魉,

   嚴封衆有情之情器,

   變爲上士享用之依具,

   雖有資財富饒之衆地,

   而智慧源泉此地獨有,

   雖有許多美麗之珍寶,

   而稱心遂意只有一種。

   具有許多蜜蜂的好地方,

   象是善趣衆生之福地,

   乃由八吉祥徽[19]裝飾之,

   金光閃閃普照大地。

   陽光普照美麗之花叢,

   芬芳氣味遍布十方,

   美麗蜜蜂會聚在此地,

   歡歡喜喜于此唱贊歌。

   文殊菩薩幻化一佛,

   從此佛主佛子有依止,

   殊勝五明之根據地,

   爲黃色袈裟僧人之樂園,

   此殊勝寺即爲菩提之道場。

   上述之贊詞是對上師之聖地即具吉祥薩迦寺的贊頌。

  關于大慈悲貢噶甯波之後裔的情況是,喇嘛貢噶甯波娶有二妻。擦摩絨地方一尊者有二女,初娶其次女名覺嘉普摩爲妻,于薩迦生長子貢噶拔,此後赴印度學習,精通五明,准備返回之時,因中暑病臥在床,22歲死于印度摩揭陀地方。

  注 釋

   [1]薩迦派大師貢噶甯波(1092—1158年):藏文史料皆稱他爲“薩欽”。在薩迦派中有所謂“薩迦五祖”之說,薩欽·貢噶甯波即爲五祖中的第一祖。恭卻嘉波雖是薩迦寺的建立者,但還不能算是五祖之一,足見薩欽·貢噶甯波在薩迦派中的崇高地位。確定薩欽爲五祖中的初祖,主要是因爲他對薩迦派的發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2]益倉:此處指古代的文書檔案。

   [3]覺臥傑班丹阿底峽(982—1054年):孟加拉達卡附近人,出生于王族,是個王子,29歲出家,他的老師有印度密宗比較著名的大師香蒂巴、那饒巴等人,他曾先後擔任過十八個寺廟的住持。1040年入藏,十年間,曾在阿裏、拉薩聶塘、彭波等地傳揚佛教。他在西藏佛教史上的地位是很突出的,後人推崇他在發展佛教方面所起的作用,尊稱他爲“佛尊”。

   [4]仲敦巴(1004—1064年):生于拉薩北的年欽塘拉之沃雜傑摩地方。年輕時,從班智達彌底學習音韻學和梵文。後聞阿底峽到阿裏,遂由康地步行至阿裏,不久在布讓嘉新地方拜見尊者阿底峽。此後,他把阿底峽迎請到前藏。公元1057年,他創建熱振寺,以其爲道場,宏揚佛教,遂形成噶當派。他一生只是個居士,未曾出家,但他遵守教法勝于一般比丘。享年61歲,逝世于熱振寺。

   [5]人天七德:即種姓善良、形色端嚴、長壽、無病、緣分優異、財勢富足和智慧廣大七種圓滿。

   [6]大咒士衣:西藏舊社會中,以持咒爲業的宗教徒穿在外面不束腰帶的長衣,或跳神時的外衣。

   [7]瑜伽師地論五分:有本地分、攝決擇分、攝事分、攝異門分、攝釋分。藏籍說爲無著所著。漢籍說爲彌勒所著。唐玄奘共譯一百卷。漢籍五分次第是本地分和攝決擇分之後爲次攝釋分、次攝異門分、次攝事分,與藏籍次第有異。

   [8]攝集二部:即阿毗達磨集論和攝大乘論,由無著所著。

   [9]理滴論:印度法稱著。此陳那集量論略釋,爲因明七注之一。

   [10]通人證士:指佛學者和得道者。

   [11]卻果法會:舊時藏俗,農民夏季背負佛經結隊巡繞田間以祈豐年的一種宗教活動,此間還要表演各種文藝節目。

   [12]偈句:頌偈中一句。藏文有長行和頌偈之分,長行爲散文;頌偈近似詩歌,四句一首,每句字數相等,均爲單數,或七言或九言等。

   [13]閉關:僧人獨居修行,定時謝客的一種宗教活動。

   [14]多吉傑波:他是帕竹噶舉的創始人,通常亦稱爲帕竹·多吉傑波 (1110—1170年)或稱帕木竹巴。他出生在康區金沙江流域的哲垅乃學地方,屬韋哇那盤托家族。他9歲時在甲奇拉康出家,起法名爲多吉傑波。19歲以前在康區家鄉跟十六位老師學習《入菩提行論》,他學得很好,能夠給人講授這部大論。19歲時他到了前藏,在堆龍地方的嘉瑪寺學習中觀、因明,後來跟從噶當派的一些高僧如甲域哇等人學習顯宗經論。1134年,他從甲律師受比丘戒,學習戒律本論。在密宗方面,他也向當時一些知名人士如瑪爾·卻吉堅贊(洛窮的弟子)、瓜譯師、薩欽(即薩迦貢噶甯波)等學習過不少教法。

   總之,帕木竹巴在顯密宗各方面接觸的範圍很廣,包括當時的噶當、薩迦、甯瑪各派的教法。1158年,帕木竹巴在現在西藏桑日縣境內的帕木竹地方修建了一座小寺,即是後世著名的丹薩替寺。從這以後的十叁年間,帕木竹巴一直住在這座寺裏,直到1170年他死去。從此,帕木竹或帕竹就成了地名、人名、教派支系名和以後出現的帕竹家族名、地方政權名這五位一體的名字了。

   [15]止、達、林:止指止貢巴仁欽貝(1143—1217年),他是止貢噶舉的創始人;達即指達垅塘巴紮西貝(1142—1210年),他是達垅噶舉的創始人;林即指林熱白瑪多傑(1128—1188年),他是主巴噶舉的創始人。

   [16]五決定:即金剛持五特法,處決定色究竟天密嚴刹土,時決定乃至輪回未空,身決定圓滿報身,語決定大乘正教,眷屬決定聖者菩薩。

   [17]持樂國:佛家所說印度北方遠處一理想國度名。傳說其地十分富 強,幸福安樂,如同“西方極樂世界”。

   [18]開拉斯:即西藏境內的岡底斯主峰。

   [19]八吉祥徽:即吉祥結、妙蓮、寶傘、右旋海螺、金輪、勝利幢、寶瓶和金魚。

  參考資料

  阿旺貢嘎索南著《薩迦世系史》,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

  

《薩千·貢嘎甯波生平、事業簡介》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那洛巴尊者傳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