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清淨道論 第一 說戒品▪P5

  ..續本文上一頁苦,故名「新受」;我今以適當的受用,則新受的根本不再生起,而新受的苦痛也不生了。當知這也是這裏的意思。以上一句是顯示采取適當的受用,舍斷沈溺于苦行,不離于法樂。

  「我將存命」,是他在受用食物之時作如是想:以有益適量的受用,則無斷絕命根及破壞威儀的危險,所以我的身體將依食物而生存,猶如長病之人而受用醫藥一樣。

  「無過,安住」,由于避去不適當的遍求領取及食用故「無過」;由于適量的食用故「安住」。或無無因不適當及無的食緣而發生的不愉快、欲睡、呵欠伸腰、爲識者所呵責等的過失爲「無過」;由于適當適量的食緣而增長其身力爲「安住」。或者避免隨其意欲而食之滿腹,或棄橫臥之樂、輾轉側臥之樂、睡眠之樂等爲「無過」;由于少食四五口(不過飽),使四威儀相應而行道爲「安住」。故我受用食物。正如這樣說:

  少食四五口,汝即當飲水,

  勤修習比庫,實足以安住。

  這(存命、無過、安住叁句)是說明中道爲(食的)根本目的。

  (叁、床座)「床座」,即臥所與坐處。無論在精舍或半邊檐的蓋屋中所臥的地方爲臥所;無論什麼座席爲坐處。把它們合成一起而說爲床座。「爲避季候之危,而好獨坐(禅思)之樂」,以氣候而有危險故爲季候之危,爲除去氣候的危險及好獨仕(禅思)的快樂,當以受用床座而得消除能使身體害病心地散亂的不適當的氣候,故說爲除季候之危及好獨坐(禅思)之樂。雖然爲避季候之危,即指除去寒冷而言,但前面衣服的受用,是以遮蔽羞部爲主要自的,爲防寒暑等僅爲某些時間而已,可是受用床座是以避免季候的危險爲主要目的。季候之意已如前說。危險有顯明和隱匿的二種:獅子猛虎等爲顯明的危險,貪瞋等爲隱匿的危險。若無守護(如住樹下等而有顯危)及見不適當的色等(有隱險),則未免危害,而彼比庫既知如是觀察而受用床座,此乃如理決擇......爲避季候之危而受用。

  (四、醫蕠)「醫藥」(病者的資具藥品),這裏的資具是治病之義,亦即與適合同義。由醫生的工作所配合的爲藥。病人的資具即藥,故病者的資具藥,即指醫生所配合的任何適用于病人的油蜜砂糖等而言。其次品字,在「以七種城巿的戒備而善防護」等的意義中,則作防備說。又在

  「此車有戒的莊嚴,有定的軸勤的輪」等的意義中,則作莊嚴說。又在「出家者當集此等生活的資具」等的意義中,則作必需品說。在本文中,當取必需品和防備之義。以病者所需的藥爲防備生命,因爲是保護其生命不給以生病滅亡的機會之故。同時以必需品得能長期生活,故說爲防備。如是以病者所需的藥和防備品,說爲病者的資具藥品。病者的資具藥品(醫藥)即指醫生爲病者所配合的任何適用的油蜜砂糖等而防備其生命者。

  「生」爲生長或發生之意。「病惱」,惱是四界的變動(四大不調),因爲從界的變化而生起疥癞發腫膿疱等,故稱病惱。「受」是苦受,即不善異熟受,而爲病惱受。「至究竟無苦」,即至究竟不苦,是爲直至斷除一切病苦(而受用醫藥)之意。

  如是簡要的如理決擇受用資具的特相,即爲資具依止戒。其(資具依止的)語義如次:因爲人類的來去活動是依賴于受用衣服等,故名資具。依止于資具,故稱資具依止。

  (雜論四遍淨戒)

  (一、別解脫律儀戒的成就)如是在四種戒中的別解脫律儀,須依于信而成就。由信而成,因爲製定學處是超越于聲聞之權限的,如佛曾拒絕其弟子(關于製戒)的請求,可爲這裏的例證。所以全部佛製的學處必須由信而受持,甚至不願其生命而善成就之。即所謂:

  如雞雞鳥護卵,牦牛愛尾,

  如人愛子,保護他的獨眼。

  非常的謹慎與尊重,

  護戒也是這樣的。

  他處又說:「大王啊!我爲聲聞製定的學處,我的聲聞弟子們縱有生命之危亦不犯」。在這裏,當知在森林中爲盜賊所捆的故事:據說在(雪山邊的)摩诃跋多尼林林中,有一長老爲盜賊用黑藤縛住,放倒地上,那長老便倒在那裏七天,增長他的毗缽舍那(觀),得證阿那含果,並在那裏命終,得生梵天。

  另一位在銅鍱洲的長老,爲盜賊用蔓草縛住,放倒地上,恰遇林火燒來,未斷蔓草時,便起毗缽舍那,得證等首阿拉漢果而入涅槃。後來長部誦者無畏長老和五百比庫來到這裏看見了,才把他的身體荼毗(火葬)了,並建塔廟供養。所以另一位具信的善男子說:

  甯失身命,要使別解脫清淨,

  不破世界主所製的戒律儀。

  (二、根律戒的成就)正如別解脫律儀的依于信,而根律儀則依于念而成就。依念而作,因爲由于念的堅定,則諸根不爲貪欲等所侵襲。故說:「諸比庫!甯爲燃燒熱烈輝焰的鐵棒而觸其眼根,亦不于眼所識的諸色而執取其(男女淨等的)細相」,這是說善須憶念燃燒的教理,而善成就其根儀戒,以不妄念去製止依于眼門等所起的(速行)識對于色等境界而執取于(男女等淨)相,爲貪欲所侵襲。然而(根律儀戒)若不如是成就,則別解脫律儀戒亦不能長時存在,猶如沒有留意築以柵圍的殼田(將爲畜等所侵害)一樣。又如敞開大門的村落,隨時可爲盜賊所襲,若無根律儀戒,則亦隨時可爲煩惱賊所害。亦如不善蓋的屋爲雨漏所侵,而他的心則爲貪欲所侵入。所以這樣說:

  對于色聲味香觸,

  當護你的一切根。

  若對色等門開而不護,

  譬如盜劫村落而爲害。

  譬如惡蓋屋,必爲雨漏侵,

  如是不修心,將爲貪欲侵。

  假使根律儀戒成就,則別解脫律儀戒亦能長時受持,猶如善築柵圍的谷田一樣。又如善護大門的村落,則不爲盜賊所劫,而他亦不爲煩惱賊所害。亦如善蓋的屋,不爲雨漏所侵,而他的心則不爲貪欲所侵入。所以這樣說:

  對于色聲味香觸,

  當護你的一切根。

  若對色等門閉而善護,

  譬如盜賊無害于村落。

  譬如善蓋屋,不爲雨漏侵,

  如是善修心,不爲貪欲侵。

  這是最殊勝的教法。心是這迅速的奔馳,所以必須以不淨作意而斷己起的貪欲,使根律儀成就。猶如新出家的婆耆舍長老一樣。據說新出家的婆耆舍長老,正在行乞之際,看了一位婦人,生起貪欲之心。于是他對阿難長老說:

  我爲貪欲燃燒了,

  我的心整個地燒起來了。

  苟答馬啊,哀愍我吧!

  爲說良善的消滅法。阿難長老答道:

  你的心燒,因爲想的顛倒,

  應該舍棄和貪欲相關的淨相,

  當于不淨善定一境而修心,

  見諸行的無常苦無我,

  消滅你的大貪欲,

  切莫再再的燃燒了!

  (婆耆舍)長老即除去貪欲而行乞。其次比庫應當完成其根律儀戒,猶如住在喬羅達格大窟的心護長老及住在拘羅格大寺的大友長老。

  據說:在喬羅達格大窟中有七佛出家的繪畫,非常精美。一次,有很多比庫參觀此窟,見了繪畫說:「尊者,這畫很精美」。長老說:「諸師!我住此窟已六十多年,尚不知有此畫,今天由諸具眼者所說,才得知道。」這是說長老雖在這裏住這麼久,但從未開眼睛而望窟上。據說在大窟的入口處,有一株大龍樹,他亦不向未曾仰首上望,但每年見其花瓣落于地上,而藉知其開花而已。當時國王慕長老之德,曾叁度遣使請他入宮受供養,但都遭拒絕了。于是國王便令王城內乳哺小兒的小婦們的乳房都捆縛起來,加以蓋印封鎖。他說:「直待長老做此,一切乳兒才得吸乳。」長老因憐憫兒,遂來大村。國王聞此消息,便對其臣子說:「去請長老入宮,我要從他受叁皈五戒。」長老入宮,國王禮拜和供養之後說:「尊者!今天很忙,沒有機會,我將于明天受戒」,並取長老的缽,和王後共同略送一程,然後拜別。但當國王或王後禮拜時,他同樣的說:「祝大王幸福!」這樣過了七天,其它的比庫問長老道:「尊者,你在國王禮拜時說,祝大王幸福,爲什麼王後禮拜時也說同樣的句子?」長老答道:「我並沒有分別誰是國王,誰是王後。」過了七天,國王想道:「何必使長老住在這裏受苦呢?」便讓他回去。長老回到喬羅達格大窟後,夜間在經行處經行,那住在大龍樹的天神執一火炬站于一邊,使他的業處(定境)極淨而明顯。長老心生喜悅,想道:「怎麼我的業處今天這樣異常的明顯?」過了中夜之後,全山震動,便證阿拉漢果。是故欲求利益的其它善子亦當如是:

  勿奔放其眼目,

  如森林的狝猴,

  如彷徨的野鹿,

  如驚駭的幼兒。

  放下你的兩眼,

  但見一尋之地,

  勿作像森林的猿猴,

  那樣不定的心的奴隸。

  大友長老的母親,一次身上發生毒腫,便對她的女兒出家的比庫尼說:「你去將我的病狀告訴你的哥哥,要他拿些藥來。」她即往告其兄。長老對她說:「我實不知如何采集藥根,也不知道如何製藥;然而我將告訴你一種藥:便是我從出家以來,從未以貪心看異性之色而破壞我的諸根律儀。你將我的實語告訴母親,並祝她迅速病愈。你現在去對母親優婆夷這樣說,同時按摩她的身體。」她回去照樣的說了此意。便在那一剎那間,優婆夷的毒腫如泡沫一樣地消失了,她的心中無限喜悅,流露這樣的話:「如果正等覺者在世的話,必定會用他的網紋之手觸摩像我的兒子這樣的比庫的頭頂。」是故:

  今于聖教出家的善男子,

  當如大友長老的住于根律儀。

  (叁、活命遍淨戒的成就)如根律儀的依于念,而活命遍淨戒當依精進而成就。依精進而成,因爲善于勵力精進者,能舍邪命故。所以精進于行乞等的正求,得以斷除王適合的邪求,受用于遍淨的資具,得做違避不遍淨,如避毒蛇一樣,這樣便得成就活命遍淨戒。

  沒有受持頭陀支的人,從僧團與僧集或從俗人由于信樂他的說法等的德而得來的資具,則稱爲遍淨的。由于行乞等而得來的爲極清淨。若受持頭陀支的人由行乞及由于(俗人)信樂他的常行頭陀之德或隨順于頭陀支的定法而得來的資具,則稱爲遍淨的。若爲治病,獲得了腐爛的诃黎勒…

《清淨道論 第一 說戒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