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化的思想純正之僧徒親見文殊菩薩。據說博東仁波且尊道多傑亦同時親見,遂贊頌說:
“部分思想純正之僧徒,
親眼見到文殊菩薩佛,
聖地雪域亦傳爲佳話。”
其次,據藏地納普巴繹漾喜饒沃色之傳記記載。法王在睡夢中夢見他飛在天空,直至東方。漢地名叫五臺山的,座富饒美麗之草山頂端有一優美的房屋,法王想這大概就是至尊文殊菩薩之宮殿,准備入內禱祝。但是很久沒有找到大門,最後,從東面找見一門,入內見有一美妙的經堂,此經堂中央一寶座上坐有喇嘛卻來薩迎巴,面向北方。法王心想此人大概就是至尊文殊菩薩。遂進行許多禮拜和禱祝。沒有得到教法,只得到一部用許多綢緞衣服包著的經典,打開一看是一部金字法相論。此後,過了很長時間,他一天內就寫完《智人空性論》。夜晚並做了許多美夢,此乃爲奇有之幻化矣。
此外,法王被迎請到衛地參加一法會時。洛絨附近地方有一位名叫雅給索南桑波的格西正在修行,至初夜時分。他看到本尊喜金剛曼荼羅之法會,當時究竟是什麼,他一無所知。天亮後,一他大早起來向法王請教投放食子以驅除惡鬼。他來到法幹面前。禮拜後,法王問:“格西來了。”答:“是!”問:“有何貴幹?”答:“請教一事“。法王說:“不就是昨晚之事,此乃爲白噶王示現神變之故,剛才我正與他相遇,不然你很可能相一場重病。”雅第巴告訴法王說;“今年,我穩了一場重病,差一點兒死去。爲消除災難而修行湧發,以得一大福澤。”法王說:“從今以後,你一定要對佛主生起信心。”由此,其他親炙子更加堅信法王是無比仁慈之文殊菩薩。此記我見于年堆都瓦森格所編的文集之中。
其次,中觀師西饒本修習《道果大論》,在修行時得了一場重病,因而來藥法王身邊,請教消除魔障重病之法。法王未說別的任何話,只領了一句。”如有智慧,重病即無因緣。”此後,中觀師西饒本詳細思慮此話之意。即生起等持殊勝相續,重病亦得到痊愈。故法王有此殊勝利他之事迹。
據《道果論》記載說:“完全的死兆對一些有漏之人不會顯現,如親現之時,必有機緣。”愛巴西饒迎奈示現此死兆之時,法王依照上師瑜伽之唯一答願進行禱視,使其從完全死兆中解脫出來,又活了許多年。
其次,法王無論居于何地,此地即不會出現鬼魅製造的瘟疫,內外戰亂和天災人禍;法工行于路途,路途搶奪他人財物之事即會消失,所有行路之衆生亦將互敬互愛。總之,法王在某處住多久,當地在此期間就根本不會出現外戰內亂。圓滿之事業亦將成就。教法昌盛、世間之財物豐富;講修教法如蓮範增盛;賢者和大成就者之弟子無計其數。據聞與法王同時期的賢哲大德們亦視法王爲上師,頂禮其蓮足,極爲尊崇。例如:此時講聞瑪爾。尚等大師級法的涅細•繹貝多傑大師不服法王之學識,遂派遣其九弟子中最有學問的烏尤巴•日貝森格前去同法王辯論。在經論院僞幾天爭論中,沒有找到法王的一點破綻,無力播擋法王之辯駁,使其不得不倩脫長久依止法工的蓮足之l成爲法主之大之*輪教法,並爲佛陀和衆生做了許多利益之事,從而使其稍生喜悅;回想以前諸聖賢之事迹和希奇之業績,再看時局變更,爲生做出不合佛法之事,從而又使其心稍郁郁不樂;想到未來世依佛法成爲衆生的如意之寶,遂伸出右手在寺廟走廊之牆壁上,會合了造作之文字,由于印之形繪出畫像之續,並彙集一處使回有的人皆能看到。念經諸類之續由著者收入智見之善法中。此車迹是根據格隆八思巴的口述而記載下來的。
(二)法王在北方蒙古地方傳教的情況如下所述。正當法王在西藏宏揚釋邊牟尼教法之時,凶暴的蒙古人在取舍方面如畜生一般愚昧;慈悲心比閻羅王還要小;體力比藥叉還要強壯;無彰非天之軍隊使人畏懼。開初,漢地和西夏等北部一切地方均被蒙古人占爲己有。並讓百姓和出家人毫無區別地負擔稅賦、兵差利烏拉,連怫教之名稱亦未曾有過。法王見他們使一切自他招致捆敗,故不能忍耐,願以慈悲之心把蒙古引上佛教之遣,發願應列教他當法王之堪布班欽釋邊室利前去森格拉林時,拉那木合烏噶波曾請求釋邊室利前去蒙古,釋迦室利向救度母祈禱後,敘埃母對他說:“你去蒙古無有稗益,從西藏派一名弟子前去有婦處。”班欽釋迦室利對法工作了如此授記。此外,喇嘛傑首欽被(即紮巴堅贊)圓寂前對法王說:”在你的後半生,蒙古使者擁前來。如果去,對發展佛教及衆生大有神益,無論如何應當轎往。”法王六十一歲時,修習加行大*輪法。六十二歲時,轉大力*輪之王成吉思汗之于拖雷諾顔(應是窩闊臺)的兒子額沁際端派來迎請的使者,當時蒙古人呈送的邀請诏書全文如下:
“長生天氣力裏,大福蔭護助裏,皇帝聖旨。
曉谕薩迎班智達貢噶堅贊貝桑布。聯爲報答父母及天地2恩,需要一位能指示道路取舍之喇嘛,在選擇之時選中汝薩班,敵望汝本辟值路艱難前來)若是汝風年邁(而推辭);那麼.一鐵智佛陽爲衆生而舍身無數。此又如何,汝是否欲與汝所通曉之教法之誓言相違?吾今已將各地大權在握,如果否指掙大軍(前來),傷害衆生,汝豈不懼乎,故今汝體念佛教和衆生,盡快前來!吾將令汝管領西方衆僧。
賞賜之物有:白銀五大升,鑲綴有六千二百粒珍珠之珍珠袈裟,硫磺色錦緞長坎肩,靴子,整幅花綢二匹,整幅彩緞二匹,五色錦緞二十匹等。著多爾斯衰和本覺達爾瑪二人赍送。
龍年八月叁十日寫就。”
蒙古的迎請使者攜帶邀請诏書前來,法王薩班想到若說年邁,信中已有不讓椎托之語,故不顧身體性命,于六十叁歲時起程前往西夏故地之涼州地方。路途中,多康地方的敦巴洛追塞向其請教佛法,法王薩班清楚地回答了教法方面之問題。二人問答如下,敦巴洛追饒塞問:“觀待潔問之盛行,我之觸及而不明,此爲增添極喜地。你之第一間難明藏中,所謂世間一切瓶,雖有聲而自行消失。”答曰“《叁律儀品》雲:“空性亦有而無空,若有亦爲普遍無永恒,吉祥法稱已闡明。此字義如是吉祥法在尋思之時說爲勝義所能發生作用,于此即有勝義,剩余爲B俗,此爲自共法相論。所謂能發生作用即有勝義,不能發生作月目限世俗之論。又所謂世間如此自有果,遂可修習聲滅法,果j因名,有義可立因。是故爲法無依者,外境依止是字義。有依山乃爲修行者,一切所破是希求。《入聲論》又雲,所謂有之言訪乃爲佛法之所求和非無自性字義之故。有字義即可立言說。又.對此能緣皆是所緣而無他性,此乃爲因明者在有所緣之法相中包論。彼此之義亦爲彼,彼是有之二門類,即是義和言說,有義日可有行爲,有言論即能破而立。”
第二問難爲“法界是無知耶?”答複是:“《金剛決定論》雲:“衆覺者乃是法之身,衆導師乃是法性見,若是法性非持力,此是無能有明見。”《入行論》雲:“非有勝義心之行境,心是貪戀世俗也。”所謂法界之義昔日本人已論述過,爲離他而著所知言論。《究竟一乘空性論》雲:“若是未有佛之界,對苦難灰心無轉變,欲求超脫憂苦,希求之誓願一無所有”。《中邊論》雲:“本性與空性,無相與勝義,同法界有差別,無邪非他正是,如彼聖者之行境,聖者法因之故,此差別義如次第相同。”《阿毗達磨藏》雲:“無始時之境域,爲諸教法之界,此界所有之衆生,獲得超脫憂苦。”彼之義亦爲此,勝義四邊遠離戲論,有無世俗等等,遮余相互親自辯駁,非存在說爲無有。《阿毗達磨成注疏》雲:“除此立與破,還有內産分出之言論,非有之故爲無有,無有之故求空見論”。
第叁問難爲:“非滅谛是善行耶?”答曰:“所謂非滅谛不稱爲善法行之言論,《聖者龍樹之中觀論》雲“任何業亦非修,刹那間即毀滅,非依止梵淨行,此乃必成過失,本性與一切言論,無疑變成矛盾,積福與造孽X類別不可相合,若彼爲報應,反複變爲果報。”遂知悉禁止非善惡法相産生。智者以其之智力。如是提及諸問題,如同貢嘎之名衆所知,善分辯而又可著觀察。對多康之教巴洛追饒塞之答複,由比機仁欽紮寫于林卡。”
此外,法王薩班經過多麥之路途與瑜伽行者楚瑪巴問答情形如下。至尊文殊菩薩之化身法王薩迪班智達前往蒙古地方之路途中,當經過多麥對一位名叫瑜伽大修行者楚瑪巴的人送給法王一套內外衣。此後問;“法王你之《分辨佛法與非佛法之論》雲:“愚者修習大手印法,大部分說的爲套生之因,非是生于無色界,或是掉入聲聞遮斷中。如若被爲著修習,亦未逾越中觀之修定,此中觀修定雖然好,但修習起來困難極大。”此說爲何義法王薩班笑著回答說:“尋思(頓時能使心不想任何事情,使危。經常保持平靜,即可慢慢引似睡眠。)時心不外散內止一處,空(益那紮帕哈烏第王雲,愚者修行有何用,思者變得更加愚。夏者龍村雲,如若邪現空性,遲鈍者招致失敗,各自尋思之智營。。攪得未挂于虛空之邪教,什麼都沒有執持,同生眼界上滯之空)與直觀二者,掉入惡途之大因,欲善者抛棄而爲善,心(心因不明顯之大力入于境相。)因不明顯之定,與顯色止(此義論師什認爲,若不伺察,一切教法就覺得從虛空而來和無有任何心議L及無有或非無有對證相符。)觀二者,以及無色生之大因,欲翩脫者抛棄而爲善。無感覺(修習叁摩地之時,能長久沒有任何之想)之定,與六圓滿止(不明見服等六圓滿識之困)現二者,肅遮聲聞(同樣感受到入滅定)一致等同,歐勝者抛棄而爲善。輕安一(休桑在嚴經論》雲:“故有被之身和心,所有一切極輕安,所謂生于心之境。”)天界之走,與萬物近息靜觀(聖者指婆親U雲:“非有非無非無有,二者本體皆無有…
《薩迦世系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