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昆蟲等;化生,指無所依托,借業力或神力、佛力而忽然變化出現者,如天神。合稱四生。
[63] 照了境:心識自己所了知之主要對境,如眼識照了之對境爲色法。
[64] 上流:叁種往趨色界之一,初生色界之身不證涅槃,須遷流上地而後涅槃。
[65] 咒行:指密咒叁行:爲使密乘證悟獲得效益修習的戲論行、無戲論行和極無戲論行。
[66] 第一地:大乘菩薩十地中的歡喜地。
[67] 七支:密乘七支,即滿報、結合、大樂、無性、慧滿、不斷和無滅。
[68] 八自在:身自在、語自在、意自在、神變自在、遍行自在、隨欲自在、事業自在和功德自在。
2.解說解脫道“大手印”道的次第(“大手印”的教授)
此中分叁:1.總述顯密宗規;2.別說叁宗的修持;3.講說所傳授的語旨傳規類別以總括要義。
1.總述顯密宗規。經中所講的“又此普遍流傳的無匹塔布噶舉,非唯語傳而是一種究竟義傳。”的意思是在說:由于證悟無汙大手印的傳承是連續不斷的,所以,任何弟子,縱然是根本上師對那種從大手印的任何證悟中的所得而進行的實踐傳統至今無哀猶存,因此,稱此傳承大寶爲有名的教授——“大手印”。
這個“大手印”,由于以有境不作意于隨順顯宗的離戲光明之對境的教授而等持;由密宗樂空雙運的大手印俱生和合所生的智慧和集中堅守舍剛身竅而爲差別,故稱做兩種。其中第一種“大手印”,無匹塔布講道:“尊者帕莫竹巴,我們的這個“大手印”的教典就是慈尊所造的《究竟一乘寶性論》。”依據此說,吉祥帕莫竹巴師徒和法王止貢巴師徒亦做了《究竟一乘寶性論》的許多解釋。
同樣從勝者王•遍智讓迥多吉、桂譯師、循努班瓦、尊者米覺多吉、竹巴•遍智白瑪噶布、塔熱巴•紮喜朗傑、塔熱巴•曲傑旦巴、達隆•阿旺朗傑、司徒•班欽達摩噶熱和文殊怙主•洛追塔耶等到我的導師聖人都十分重視此論典,做了許多提其精要的解釋,皆是對顯宗大手印指導傳規的一種繼承。這個“大手印”是法主梅哲哇的主張。它也是法主梅哲哇獲得大婆羅門師徒的教授後,所造的隨順密宗的波羅密多的要門《十真實谛論》等,又是尊者瑪爾巴從彼聞習而講的:“妙乘究竟心要義,遠離諸邊不作意,法“大手印”當指點。”
等和此後他所講的“是尊者梅哲大德的主張理論。”以及尊者米拉也講的“此次開示實相爲,有寂中有“大手印”,抉擇基位見亦求。”等之義。其見修的方法,也因爲經中講了“此中無所破,
所立無少許,真實見真實,見者得解脫。”和《一乘寶性論》中講了“有差別性相,客塵故界空,無差別性相,無上法非空。”
所以,心的自性這種光淨就無任何所除之汙,因爲本來自性就無汙垢。功能也無少許所謂本無新生所立,因爲本來堪能辨別功能的性相就是虛假客塵,故而界空。因爲無辨別的性相是非虛假的自性——無上法佛德十力[1],因此不是界空。就像由于患了疽病,當見海螺爲黃色時,螺上的黃色是空,而白色不空一樣。所以,欲願消除汙垢和欲願建立功能二者,由于是被疑望的尋思所蔽障,所以斷除此後,就應當對真正的實性現在的平常智——這個遠離真僞的現空無別不以取舍來僞造摻雜,而以各個自證智來見爲唯此而修之。
所謂見,就是以智慧來了知而觀察。所謂修,唯是于此狀態中不散動而專心安住。此道理,因爲讓迥大師講了:“一切非真僞,智許如水月,于此平常智,名法界佛藏。”並做過闡述。吉祥喀覺巴講道:“此時現了此明顯,是法世俗谛本面,此不虛構知本要,勝義谛亦唯即此,是論名起者二谛,經教雖多不解要,執二爲異無二壞。”即是說,世俗谛是客塵;如螺上黃色;勝義谛是如來藏,如螺上白色。這既然是除了唯在有境錯亂的心境上現顯外,在對境海螺上並無所要破立的白黃,所以不加造作而住于原狀就是訣竅。
總之,所謂輪回和涅槃,是就僅有的世俗上而建立的,對此二者的自性——那個離系光明,經中稱做如來藏。因此,這個于了義中唯有和其自性亦無分別者就如火與熱一樣。由于這種原因,《般若波羅密多經》中也講了“色即空,空性即色。”等。讓迥大士講道:
“實相離戲大手印,尋思戲論相皆空,明顯無取淨自性,此亦名爲如來藏。”對此,法主薩迦班欽講道:“吾之大手印,從根所生智。”依據此說,有些人便主張說:波羅密多理中無大手印之名。
但是,大師益希紮巴(智稱)所造的《入真實性論》中所講的“《般若波羅密多經》之別名是大手印,以彼是無二智[2]之本體故。”不僅將顯乘所講的慧度和密乘的大手印二者說成了異名,而且還說:“勤修波羅密多的上根由于修習了止觀,故于異生分位就定具並證悟了大手印,因此,唯是不退轉相[3]。”所以,也就講了名言。漢傑多吉《俱生金剛》也講的與此相同,即下面所講:就是塔布大師所講的“初業者雖未受得灌頂,但先完滿指導共與不共的修心後,再以正行的指導使其生起大手印的了悟,就是這個波羅密多之規。而這主要是噶當派所傳出的教授。
覺沃所造的《大印俱生和合二擐甲論》中的訣竅與現在的這個宗規,在一切方式上都相同,而且是將瑜伽四次第也說成了此。雖然如此,但是大多數部衆都以噶當派所傳出的方便道來指導。”這一先前的實情。出于此意趣,尊者米覺大士講道:“法身金剛大持傳出的那若大德之噶舉派大手印的正規成就,無一不是由最上畢竟叁灌頂[4]而證得正規的譬喻智和勝義智。而與現今的因位顯乘所共同的止觀指導風規則是怙主阿底峽所傳出。
《菩提道燈論》的訣竅,是至尊崗布瓦和怙主帕莫竹巴于喜歡上上乘的濁世化機前,起了“大印俱生和合”之名。”但在大多數塔布心傳弟子的實行中灌頂前先演講大手印的教授,是承許爲顯密所共同的道規。成爲密乘的“大手印”,是使可以講給金剛乘甚深道教授的諸有緣弟子衆首先進入吉祥總攝輪等的壇場而授以有戲論的灌頂或者以金剛智的灌頂來成熟其相續後才傳授給“大手印”的教授。這就是此道統大寶的語旨傳規。
第二種“大手印”。總之,所謂“大手印”的名言是唯于密乘中所講。意思是雙運轉。由于此手印之自性周遍于一切法,所以是“大”,即一切法皆超不出此。爾時一切外相是現空雙運,一切內明是明空雙運,一切現明相會之受(感覺)是樂空雙運。其中前兩種稱做完全淨妙的空性,後一種名爲極不變大樂。對于空性和大樂也有分別以“大印”這個詞來宣說的,因爲經中講了“超微塵法性,
具圓光自性,完全淨妙母,禮此大手印。”
和因爲又講了“大印不變樂”圓滿的義理。即是說成了一種將彼具足一切種相的空性作爲境界——所知;將這個了知此一切爲不變大樂作爲有境——識後,境與有境二者合爲一體。也就是經中所講的
“空生影像因,不變生樂果,以果印證因,果以因印證。”和所講的“識與所知同一身。”這是《初佛本續》中所講的。此手印最初證得之時,是受得四灌頂[5]之時。究竟的證悟是證得具足七支的金剛持之時圓滿。
俱生也有兩種:即無始無終的金剛薩埵成爲與一切動靜世間之事物先後無別——自性俱生和由方便智慧“等持”所漸次生起的四喜而溶樂俱生兩種。其中前者,由于能結合到勝義俱生,所以假立爲如上所講。其修法,不是以正理觀察後,轉無得的無遮比量爲道用的唯分別修,而是在執現明不滅爲彼的無分別——現量中,轉離分別爲道用。此之教授就是《大印俱生和合》和《六法》中的諸幻身光明。若要歸攝其義,就是由于精通了“境相上憶持光明”的方便,所以,對境相實執的尋思若已清淨,那一切境相就成空色。
而于暗室等處證成的煙等空色也是略表了這個道理不解能解的方便道。實際的所悟,就是將現在的這種平常境相決定爲空色——一切種相。所以,《一乘寶性論》中所講的于如來藏不做破立和密乘中現空無別的大手印的修法二者宗見的道理就應當與中觀相同。而中觀之見,唯是所講的“說有即常見,言無即斷見,故于有與無,智者不應住。”和所講的“非有非無非二俱,亦非不是二者體,從四邊中得解脫,此即中觀師之明。”這是尊者傑巴師徒所承許的。
2.別說叁宗的修持。此中分叁:(1)顯宗;(2)密宗;(3)心要宗(禅宗)。
(1)顯宗的修持。此中分二:①簡述性相;②分別解說基、道、果的大手印。
①簡述性相。叁宗規中的顯宗大手印或是這個晚近承許爲顯密證悟和合的大手印,如論師漢傑多吉所造的《十真實性論》中明確地說成是通達具有體性波羅密多、隨順密乘和名爲大手印等叁差別之真如的智慧。
②分別解說基、道、果的大手印。宣說基位大手印——事物本性的實情。此中分叁:子、指認實情;醜、指認誤情;寅、指認原因。
子、指認實情。基事物本性的實情。由于既無生死涅槃二者之體性又無任何的偏頗且遠離有無常斷等一切戲論之邊,所以超越了言說思義的境界,以本來未曾被迷惑束縛過又未曾以了悟全解過和自性亦不成爲任何的道理而如虛空,是周遍于有寂之一切法的實相大手印、般若波羅密多、如來藏、無始第一佛和因位相續[6]等顯密經典中以諸多不同的名稱所展示者,是已解說過的深明無二勝義谛、清淨的所淨基、心的本性和要講的所知實情。
醜、指認誤情。自性清淨光明這個心金剛的自性,由于以自己的能力不明了,于是就由被阿賴耶所動的心力執著神我和印象境界——境與有境二者爲各異的二現勢力造積種種業和習氣,而在一個接一個的錯亂中漂泊于無邊輪回。這就是誤情世俗谛、所淨心成爲客塵和不住于本性。所以,雖然顯現亦無實有,故以了知本來面目的對治就能全然了解。
寅、指認原因。一切…
《藏傳佛教噶舉派史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