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照對火葬轉輪聖王的法俗,雖欲立即火化佛身,但舉火不燃。阿泥律陀得知乃是由于大迦葉尚未到來,便說明緣由。大迦葉一來,便開棺取掉布棉等纏裹物,親睹佛的真身而作禮拜。那時,大聲聞弟子有阿若憍陳如、純陀、十力飲光、大迦葉等四人,由其中的智慧、福德較大的大迦葉以棉花和五百匹布,另裹佛身,裝入鐵棺,滿注香油,蓋以兩鐵蓋,架起所有香木,火未舉而自燃。阿難作偈道:“導師具有大寶身,神變顯示梵天界,法衣及布五百匹,用以纏裹我佛身。由我尊者福慧力,纏固佛身猛熾燃,其中內外二層衣,即佛法衣全未燃。”于是力土們用牛奶撥滅了火,乳汁中生出金色、淡黃、五彩、青色四種邬波羅花。將所有“舍利”[107]裝入金瓶,安放在城內中央,並作一切供養。此後,波旬城的所有的力士們得知佛已示寂七天的消息,立即點齊四種甲兵前來拘屍那城,對該城的力士們說道:“佛世尊長久慈愛我等,今于你城附近示寂,請將佛舍利分給我們一份,以便在我波旬城修塔供奉,並聚會紀念。如果不給,我們將用兵奪取。”衆人答道:“本應照辦,但前來索取者,還有遮羅頗國的跋離種民衆、羅摩伽目的拘利種民衆、毗留提國的婆羅門衆、迦維國的釋種民衆、毗舍離國的離車民衆等,也當分給。特別是摩竭陀國阿阇世王聽得這些國家的民衆前往取佛舍利份的消息,立即乘大象起程,但思念起佛的恩德,一時悲恸倒地,只好遣使名“雅界”前來傳話說:“問候諸位力士,無病少惱,諸行輕利,生活力健,起居安樂!世尊長久愛我,爲我所依上師。今在你土附近示寂,請分以佛舍利一份,我將在王舍城修塔供養,並按期聚會紀念。“雅界”依照阿阇世王的話傳達後,力士們回答道:“我們也同樣要供養舍利。”使者說:“你等如此無理,我們只得出兵奪取。”力士們答道:“我們將照樣奉陪!”于是力士們的妻小和年輕人等也都學會射藝,以便迎戰他國的兵甲。力士們即點齊四種甲兵來到現場。那時,有婆羅門種“平斛氏”(經中作“香姓婆羅門”)心想:一旦爭戰爆發,定有一場厮殺傷亡。于是對拘屍那城的力士們說道:“佛世尊長久以來,告誡忍辱!如今爲了舍利,互相殘殺,豈能合理。因此我主張將舍利分作八份,分給你們大家。我只取瓶回去供養。”拘屍那城的力士們答道:“願如“平斛氏”所說辦理”。依次從波旬城的力士們,到使者“雅界”也都同意按“平斛氏”所說辦理。于是將舍利分作八份,從拘屍那城的力士,到使者“雅界”都分得舍利。人們各自將舍利迎回本土,修塔供奉,並定期聚會紀念。而“羅婆迦”國所分得舍利,被龍神奪去供奉,裝舍利的瓶,則由婆羅門“平斛氏”迎回平斛城中,修塔供奉。佛身火化後,地上的焦炭,則給與“畢缽村”人,由婆羅門子迎回“畢缽村”,修塔供養,並舉行定期紀念會。因此共修成十塔,連同四座佛的四虎牙塔共十四座。如頌所說:“世尊舍利計八鬥,贍洲共得七鬥供,所余佛舍利一鬥,羅婆迦土龍王供。佛所具全四虎牙,叁十叁界供第一牙,持語城供第二牙,迦陵王供第叁牙,世尊虎牙第四枚,羅婆迦城龍王供。阿育王住“甲那布”(城名),廣大興建七佛塔,于此大地以塔力,並以實願作莊嚴。如是世尊之舍利,天與龍王國王等,人與龍族藥叉主,深生恭敬而供養。具悲智力生釋迦,于摩偈陀證菩提,迦屍迦國轉*輪,拘屍那城示涅槃。”
關于涅槃的意義:小乘宗的看法是:“如薪燼火滅”。即承認一切色法心法,常流斷而涅槃(即示寂)。大乘宗有部分人說:“圓滿受用身(即報身)雖示涅槃,而眷屬誰也不知其已示涅槃。此如帝釋,一死即有一帝釋複生,而其眷屬天神衆並不知其死。”這種說法是不合理的。因圓滿受用身,是相續不斷而常在的。不殺害生命和布施他者,是長壽之兩種因緣,而且彼二因是究竟積聚二種資糧之故。即經中說:“依修四神足,多修習行,隨意所想,可住一劫有余的原故”。《無邊門修法陀羅尼釋義》中說:“化身示涅槃,非說另一方,具足常住因,不應說涅槃。”所以他是化身示現涅槃,而不是受用身示現涅槃;雖是化身示現涅槃,然而不是常流中斷。《妙法蓮華經》中說:“喻如良醫之子,病而不服藥,但說我將死,祈救我死難。幸存有配方,命子服之,子知父已死而他人無知藥者。爲了活命,而服父所存方,病霍然而愈。此良醫之子雖認爲其父未死,但也不成爲虛妄的過失。”《金光明經》中也說:“諸佛不涅槃,法亦不衰滅,成熟衆生故,示現般涅槃。”又《莊嚴經論》中說:“如火他處燃,他處複轉滅,如是佛衆生,應知現不現。”《莊嚴經論》中又說:“化身相續之“常”,這也如屢屢施食,作爲常時施食。由于屢屢示現化身,故說爲“常”。于此處示現涅槃,于他處則未示寂而安住。此處因無能見佛身的應化有情,因此見爲示現涅槃;但如帝釋等(能見佛身的)應化諸衆,則是未見示現涅槃。”所以《勇行禅定指示經》(又名首楞嚴叁摩地經)中說:“現在東方妙相莊嚴佛刹中,爲毗盧遮那如來光明所莊嚴,名爲幻化王,壽七百阿僧祇劫,彼即(現在)此世尊。于百俱胝四洲中,有示現誕生的,有示現成佛的,有示現轉*輪的,有示現般涅槃的。”故由此斷除所有一切障染,並非未般涅槃;由于未圓滿事業,亦非般涅槃。《攝大乘論》中說:“一切障中解脫故,亦諸事業末滿故。”
那末,佛在多少歲時示寂的?有人說:在“度化“極賢”和“極喜”時,每處住了一年;或說因“純陀”啓請延長了兩年,是八十二歲時示寂的。”但是這種說法,並無根據;而且這種說法和《八大靈塔贊》中所說,由“純陀”啓請佛住叁月的說法,是相矛盾的。又有一部分持律師說:“佛經《雜事》中說,佛是八十四歲逝世的。”但查盡《雜事》一書,也未見有此種記載。而佛經《雜事》卻說:“阿難,如來壽屆八十,身已老邁。”由此看來,佛是八十歲逝世的。又《金光明經》說:“如來壽至八十”。《大悲妙法蓮花經》說:“如來壽八十”。如此等等。其他許多經論都認爲是八十歲。正如《毗婆娑論》所說:“*輪處及毗舍離,天居處與白土城,摩羯城及嬌賞彌,塔山與及寂靜地,有聲城及竹林城,迦毗羅皤等諸地,世尊每處住一年。二十叁歲住祇垣,藥林之中住四年,焰窟之處住二年。王舍城中五年住,苦行時期爲六年。甘九婚配居宮中,如是我佛壽八十,世尊示現般涅槃。”
關于示現涅槃的時間:《大涅槃經》中說:“暮春氐宿月(四月)十五日半夜,佛示寂。”阿阇黎“戒護”所著《佛經雜事釋》中認爲是:“季秋(九月)昂宿月(十月)上弦初八日中夜,佛示寂。”班智達釋迦悉利也說,昂宿月上弦初八日半夜,月落山峰時,能仁般涅槃。”
關于這一點,還有部分聲聞衆的說法是,黃昏時,佛降伏天子魔,黎明時入金剛叁摩地降伏煩惱魔。魔王啓請佛入涅槃,佛答複未完成度化四衆事業之前,不入涅槃。由此而摧伏死主魔。一部分人說:“佛行苦行的時間,即摧伏了“蘊魔”(或名五陰魔)。”又有人說,是因示現涅槃,故摧伏了死主和“蘊”兩種魔。不過佛在竹林城中修夏[108]時,示現患重病,于是魔王啓請佛入涅槃,佛舍壽行,加持度命延續,漸次摧伏了死主和“蘊”兩魔,這是很明顯的。耶喜領波論師說:“由此種種語句門,示現加持彼衆等,悲憫應化諸衆生,以故摧伏二種魔。”應知佛世尊爲了悲憫所有應化衆生,摧伏死主魔和蘊相魔,而作加持。爲了示現具有死的自在,所以舍壽。爲了示現具有“蘊”的自在,所以作加持。故應作這樣的決定認識。如果按照大乘宗的“佛證菩提果同時摧四魔”的說法來看,應說四魔是一同被摧伏的。
關于十二種事業:在《阿含經》、《出離經》、《普曜經》等經中,有各種不同的說法,這裏是引據《普曜經》來說的。至于涅槃的情況,是根據《佛經雜事》而說的。此等密意,應在善巧方便的經論中,細心研究而得知。
戊叁 分別抉擇佛轉*輪之義。此中分叁己目:己初 由結集者作結集法藏的情況;己二 所結集教法的情況;己叁 住法之末衰毀的情況。
己初 由結集者作結集法藏的情況。又分二庚目:庚初 依聲聞小乘之規而說;庚二 依大乘之規而說。
今說庚初 依小乘聲聞之規而說。先說叁次結集中的第一次:自從佛舍利塔修建以後,所有“舍利弗”[109]徒衆眷屬八萬人,“目犍連”[110]徒衆眷屬七萬人,佛的比丘徒衆眷屬八千萬衆都已逝世。因此佛對人天等衆所開示的經教,在長久的壽數中,猶如縷縷炊煙未絕。而且有權的諸比丘也相繼逝世。因此,大迦葉爲了消除诋毀叁藏教法不能傳揚的說法,爲了召集諸比丘,對滿慈子(又名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吩咐道:“汝速召集諸僧伽!”于是滿慈子入極邊際禅定觀察後,敲動犍椎召集憍梵缽提。滿慈子爲傳召憍梵缽提,運用神變術去到憍梵缽提的住處——“屍利婆林林園無量宮”中,向憍梵缽提作禮後,說道:“大迦葉等比丘僧伽向你禮拜問候,祝具壽的憍梵缽提你無病少惱!茲因僧伽的事,請你迅速前往。”憍梵缽提雖已斷除貪欲,但仍以慈愛爲懷,問道:“具壽滿慈子,薄伽梵爲了利于應化有情,是否示寂去到他方世界?僧伽大衆是否發生诤訟及隱瞞過失?如來轉正*輪,是否未能破除外道?是否召集大衆令其對聲聞僧伽不作損害?被煩惱纏縛的沙門、婆羅門、瑜伽者、外道遊仙等對太陽般的如來,是否作了诋毀?被無明黑暗所障覆的有才智者,是否作了破壞召集僧伽的事?對于如來的正法和毗荼耶(即戒)在與法相似的詞句、文字和觀點上是否發生過玷汙的事?諸等同梵行的人們誦讀和作意中,是否發生變心而說惡毒的語言?由疑慮和二意的心思,是否說了非法是正法,正法是非法,非戒律是戒律,戒律爲非戒律的話?諸比丘由于被吝啬的汙垢所障覆,…
《佛教史大寶藏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