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史大寶藏論▪P136

  ..續本文上一頁獨自解脫時,刹那間文殊來到他面前說道:“我兒!隨順于惡劣的人們之後,心也依他們而轉變,你原有能作利于一切有情的心,因何而等閑置之呀!”阿阇黎方象答道:“薄伽梵!輪回中有衆多難忍的苦,在不能忍耐的情況下,此心也就動搖起來,而順隨非正士的行爲。菩薩你見到了也沒有對我作加持,我又有什麼辦法呢?”菩薩答道:“我兒,直至你證得菩薩地之前,我都作你的善知識。”說後也就不見了。迦濕彌羅的遮納西論師所著《疏釋》中說:“菩薩說的是直到你證得佛位之前,我都作你的善知識。”阿阇黎方象著有《集量頌釋論》等論著,而且降伏一切外道,使佛法大爲振興。

  阿阇黎方象的弟子,最負盛名的是阿阇黎自在軍,他善巧精通諸學處,著有《集量釋論詳解》。

  此師的弟子,即法稱論師,出生于印度南方名“勝頂寶”的外道婆羅門種姓中,少年時代學習“聲明”最爲熟練,後來他到舅父(系外道師)名“童棄”座前,領受外道婆羅門出家裝具的時候,遭到舅父的痛罵並驅逐。于是他想到我將來定要作一番破斥一切外道,使之歸于失敗的事業。因此他從佛教出家,學習經論,特別是在阿阇黎自在軍座前,聽受叁遍《集量頌》,他聽完第一遍時,心中得到的體會,和阿阇黎自在軍的意旨一般無二;聽完第二遍時,他的體會和方象的意旨相同無異,而對于自在軍所承認的旨趣,認爲有錯誤;繼求師講說第叁遍時,師說:“我認爲“方象”大師沒有比我更好的弟子,而我也沒有比你更好的弟子。看來聽一遍的規矩是沒有的,聽第二遍也是應當的。現在我只爲你一人講一遍,看來是無益的了。我還有班智達應作的事業要作,准備油燈,今晚再講。”說後,按吩咐地去作了。他對于“果”能隨“因”的差別之分,獲得殊勝的通達,因此他將過去的悟理向阿阇黎陳述了,阿阇黎對他十分歡喜地說道:“我所持的宗見,所有錯誤之點,你可依前正宗來作糾正。今後你可以著作一部《集量釋論》。”此後,阿阇黎法稱爲了精通外道“數論宗派”的一切內傳秘訣,他經過一番化裝,給舅父的妻子當了奴仆,並使女主人滿心歡喜,他要求女主人在和丈夫行淫時,乘機問他們宗派的要點,在女主人腳上拴一長繩並叮咛道,請你記住,當你問到他何處是難點時,你即拉動繩索,我可以很好地體會並記下來。(另一記載中說,法稱事先藏在床下)從此他對于外道宗派的要點和難義等,都能普遍地通曉了。那時,他通知各方說,如有善巧人士,都請來辯論。但大部分外道師紛紛逃到外地去了。前來和他辯論的人們,也均被教理所擊敗,安入于佛道中。他作頌說道:“設我法稱所說教,如日沒落諸人士,均已熟睡或已死,則諸非法(指外道)還應起。”其他人對他也贊頌道:“一切作贊諸人士,亦贊外道善聲量,待得破敵盡已空,皆服唯有法稱師,于彼座前恭敬禮。”

  漸次,阿阇黎法稱到諸大城及各處遊方。據說後來去到“花繁王”的宮門前,王問他現在誰是智者?他作頌答道:“具智慧者爲方象,言說正淨推月官,詩雄中出善撰著,百花盛開王具富,尊勝諸方我爲尊!”國王說:“那末,智者就是法師你麼?”答:“正如所說。”國王立即迎請他,並作了他的施主。他也就著作了七部品類論述。(譯者按:許是除了《量釋論頌》以外的《量決定論》、《正理一谛品類論》、《因論一谛品類論》、《觀相屬論》、《觀相屬論釋》、《論議正理品類論》、《成他相續論》等七部),最後他還著作了《量釋注初品疏》。據說這些論著還寄往各處有名的講學寺院中傳閱,大部分人都看不懂,即或有一些能懂的人,也由于心生嫉妒,故意貶說這是有過錯的論著,而將此論著系在狗尾巴上。因此,阿阇黎法稱說:“我的論著將如狗一樣遍行于諸大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從而興盛起來。”他在《量釋注》的篇首寫道:“大部分人士都喜歡庸俗的論著,由于沒有智力,不僅得不到各種箴言論著的密意,而且由嫉妒的垢染變成爲瞋恨!所以我的這些論著,說是利他,其實我沒有這種思想,我的私心只是因爲對箴言論著生起長久熏習之念,而對這些論著發生歡喜的心情而已。”

  繼後,班智達帝釋慧對法稱的論著作了釋論(即《量釋論釋》),第一次將所作的釋文,呈阿阇黎閱覽時,阿阇黎用水洗掉;再著呈閱,阿阇黎又用火燒掉;最後一次作好釋文後,作頌說道:“多半缺少福因緣,時間又不能久持,茲爲學修串習故,總攝作此難義釋。”附此說明後呈閱,阿阇黎閱後說:“尚未解釋出我論著中所包函的各種密義,然字句顯示之義,已解釋出來了。”據說阿阇黎因想到自己這種理論,他人還不能無誤地領會。故在《量釋注》的篇末,加上附語說:“恐將如百川歸海,江河自身與海相合而湮沒。”(恐怕將來湮沒無聞)

  帝釋慧的弟子是“釋迦慧”,他著有《量釋論釋》。據說釋迦慧的弟子是“慧光”。有一部分人說:“乍瑪日”或作“夜魔梨”是法稱的直傳弟子,法稱對他曾傳過《量釋莊嚴論》的論教。乍瑪日的弟子據說是“律天”,“律天”的弟子是“法勝”。但是《大疏》中說:法勝是“法源施”和“善護”二師的弟子。傳說“夜魔梨”著作了《量釋莊嚴論廣釋》;律天及能樂二師著作了七部量論的釋論。

  阿阇黎世親的弟子中,擅長波羅密多的是聖解脫軍。此師是“廣大衆寺”的寺主,系聖“古汝古裏”部落主,阿阇黎“佛民”的侄兒,他是已證“極喜地”(菩薩初地)的大德。此師曾在佛真實現身的座前聽受教法,他爲了宣示波羅密多教義,而著作出《現觀莊嚴頌釋》名《二萬五千般若光明論》。這一釋淪是對照《二萬五千般若經論莊嚴釋》而著的。但有一部分人還認爲是“聖解脫軍”的弟子等所作的。

  特別是阿阇黎獅子賢的故事:傳說往昔東方名叫“竭地羅”的森林裏,在一大樹中有樹神,當地有一牧人,逾時未歸,牧人的妻子是一容顔美麗的女人,她到放牧地方去尋覓丈夫時,樹神和她私會,從此生下一個出衆的兒子,起名叫“迦巴羅”,其父樹神給了兒子一個法寶,用此法寶統治了一切地區,並修建了那爛陀寺。這裏的國王有一個不大受寵的妃子,她爲了從國王那裏得到權勢,就到一婆羅門師前求賜妙術。婆羅門師從雪山采得妙藥,包封蓋印後寄給了王妃,繼因安放妙藥的臺子滑倒,使藥墮入水中,漸流大海,爲龍王取得而吞服,由此龍王成爲統領諸海的龍王。後來龍王和失藥的王妃私會,而生太子“吉詳法護”。在良辰節日作供的時候,太子忽然現出蛇頭來,國王見狀大怒!在即將治罪的時候,出示指環,國王看見指環上有龍書便心生恭敬!就將太子撫養起來了。後來,這位太子想修建一所勝超無比的廟堂,因此向相師請教,相帥對他說:“須用沙門和婆羅門的棉絮作燈炷;須取用王宮和商人家中的好油;須到苦行神地去取燈盞,然後在本尊前,點燃油燈,一心祈禱。將會感到有護法神化身抛出燈盞,就在抛出燈盞的地點,修建廟堂。按相師的話作後,果然有一只老鴉飛來口銜燈盞向海中抛下。因此王子相信了相師的話。到了夜裏,來了一位有五個蛇頭的龍王對王子說:“我是你的父親,前來告知你,當海幹陸現時,即可開工建廟,你應當在七七天中大興供養。”他依照所說的作了後,到了二十一天,果然海水幹涸了,立即開工建起“烏仗延那補梨寺”。

  這位國王有四個王子,有當國王的,有成爲班智達的,有獲得修證的,有變成暴君的。國王寵愛最小的王子怕他缺乏財寶,就將龍寶給了他。這位王子名叫“瓦巴那”,是一位發願而來的人,他對《般若經》極生敬信,偷偷地把父親的龍寶供給一位宣說《般若經》的比丘,父親知道後,對比丘說:“寶貝是歸國王所有的,你身爲沙門應當寡欲知足,但你不是這樣的人。”說後用手扼住比丘的喉嚨,奪回寶貝。該比丘氣將絕時,發下誓願,願轉生爲他的弟子——王子的兒子。後來如願以償,名叫“地護王”,成了對《般若經》獲得信念的人。他派人到各方訪求能講《般若經》的人。那時,有一阿阇黎名叫“獅子賢”,他是從王族中出家的,精通一切內外宗派,特別對于《般若經》義,經過長期的修學。傳說他在其師“光賢”的座前,請求傳授修彌勒的成就法,他如法觀修後,于夢中見著一位身著紅色僧裝,威儀莊嚴的比丘,對他授記說:“你速往東方喀薩巴梨(即觀自在菩薩立像)那裏去。”他醒來後,立即前往,修了叁天“觀音齋戒法”,並注意觀察夢相,在即將黎明時的夢境中,夢見烏仗延那補梨寺的“毗哈梨根洛山”頂虛空中,現起濃厚的雲層,透出菩薩的上半身像,並供有各種供物。因而問道:“這是在作什麼?”回答說:“這是爲至尊彌勒講說《八千般若》而作的供養。”他經過長時間地細心觀察後,僅見至尊彌勒的金色容顔,頂上有佛塔爲之莊嚴,右手作說法印。他當即禮拜而作供養;並向慈尊啓問道:“慈尊的論著,如今已有多種論釋,我當以何種爲指南呢?”慈尊道:“你當很好地去通曉一切論釋,而將合理的總攝起來,綜合在一起來著作論述。”他得到慈尊的囑咐,醒後作了供養。他爲了尋求作論述時的施主,從東方來到西方,恰好那時“地護王”要迎請一位講說《般若》的人,聽說阿阇黎獅子賢很精通《般若》,就派使者去迎請他。他和使者相遇應邀而來到國王面前。他隨順“聖解脫軍”的廣釋,而著了《二萬五千般若合論》(又稱《二萬五千攝義八品論》)及《八千般若廣釋》(原名《八千般若現觀莊嚴光明釋》)、《般若教義明顯釋》、《般若攝頌釋淪易解》(亦名《薄伽梵功德寶集頌難語釋》)、《般若經論現觀莊嚴釋》(簡稱爲《般若修法》)等論著。他在所著《八千般若廣釋》中說:“是“吉祥法護”作施主,而在“枳地都迦”叁熱寺中著作論述。”又阿阇黎“智慧生處”說,後來聽說阿阇黎獅子賢爲實現利于一切有情的心願,宣說般若波…

《佛教史大寶藏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