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史大寶藏論▪P36

  ..續本文上一頁時,是完全不會斷離障染的。因此,應知是以清淨慧來遠離顛倒相的。出于正念,是不可不想念的。想念而無作意,如何能憶念往昔處所?如何能成爲“一切智”[24]?如何能離諸煩惱?因此,應知以清淨慧抉擇諸義的瑜伽行者,他通達了一切叁時內外皆“無自性”,而分別也歸寂靜,遠離了一切惡見,依此善巧通達方便和智慧,斷除一切障染,而能獲證一切佛法。”藏王吩咐道:“所有徒衆侍衆也都有參與辯論的機會”。伯央立刻說道:“如和尚所謂“頓入”的那樣,而沒有漸修的功用,則凡是施設都會成爲六般若波羅密的不順方(即應治障染)。以布施來說,是依攝受而施設的,舍一切攝受而爲最勝施。如是可以類推至智慧度之間。佛世尊滅度後,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沒有不同之見。後來,發生“中觀”叁派,彼此之見略有不同。至今所謂“頓門”(譯音)“頓入”的說法,以致成爲不求知,不通達的這般世人。還說什麼雖所趣入的門徑名言各異,而成佛則一,證果也是一的話。”耶喜旺波說道:“應當細究一下“頓入”和“漸入”二者。如果以“漸入”爲長期多事,則和我們的看法不同;如果“頓入”的話,你還有什麼可作的呢?如果一開始就成佛,還有何過失可說?比如登山,須一步一步地登上去,不可能一步登上。若是你們那樣連證入“初地”[25]也很難,更說不上還得一切智。我非和尚之宗,我對于一切經教,是以“叁慧”[26]來研習的,所以能無謬地通曉教義,並習“十法行”[27]而修,由此而得“忍位”[28],也才能無過地住入“初地”,漸次淨治得入“十地”,由此圓滿二資糧以成佛。如像你那樣,可以說是資糧未圓滿,此心未淨治,你連世間的事都不懂,何以能通達一切所知境?如你所說什麼也不須作只須睡眠,以此就應該連飯也不用吃,那就會餓死,那裏還談得上成佛呢?!以步行來說,如果不觀察地勢走去,就會失足滑倒,怎能說得上通達正法呢?!”說了諸如此類有理有據的話之後,宗和尚的“頓門”師們無言以對,只好將花鬘獻給阿阇黎,承認自己失敗。傳說那時,如“厥瑪瑪”等人(和尚之徒)心生憂惱,用石塊捶擊自身而死。

  于是藏王命令說:“從今以後,“見”應依龍樹的宗規而行持;“行”應以“十法行”,及《般若波羅密》而修學,不許再作“頓門”之宗規。”于是遣送和尚返回漢地,搜集了和尚的著作窖藏起來。所謂“頓門”和“漸門”是漢語,意爲“頓入派”和“漸入派”。後來,和尚一邊的四個漢人屠夫行刺蓮花戒大師,因而大師腎髒受傷逝世。這時耶喜旺波絕食而示寂,享壽六十九歲。傳說他是文殊的化身。他的王子谟勒贊普于壬寅年繼掌藏政。他在桑野興建四大供會,將藏民的食物和牲畜,曾作過叁次平分。執政時間共計一年零七個月。他十七歲時,被其母下毒殺害。將藏政大權交給十四歲的弟弟赤德贊,通稱此王叫“色那勒”。“色那勒”王修建了嘎穹德嘉寺,大振正教規模。他生有五個王子,即赤德松贊

  惹巴瑾、章瑪、赤達瑪烏凍贊、拉傑倫珠、赤欽波等五人。

  傳說惹巴瑾爲金剛手菩薩的化身,十八歲時繼掌藏政。他修建了有九層金頂樓房的“烏香多”宮。他觀察到過去先輩王朝的時代,由阿阇黎菩提薩埵、耶喜旺波、香

  嘉業梁桑、大臣赤協、尚嘉、譯師壩紮德哇噶喀、傑漆珠、婆羅門阿爛達等所譯的教法術語中,有很多是藏地人們不能通曉的;並且還用漢族、黎域(新疆一地區)、薩霍爾等各種語言來翻譯。由于有各種不同的語言,以致學習教法時,發生困難!于是命利窩阿阇黎(印度人)、乍尼彌遮、蘇熱那紮菩提、西倫紮菩提、達那西那、菩提彌遮、西藏阿阇黎惹達那惹肯達、達瑪達西那,及善巧譯師紮納生納、紮雅惹肯達、曼殊西哇瑪、惹德倫紮酉等人將大小乘中的所有印度語,譯成藏語;並將厘定的一切名詞,收錄在書目中。同時下令,無論何時,均不得逾越已定的教典名詞來作翻譯。所有人士都必須依此(定規)學習;過去所翻譯的,都用新術語作審定。頒布了這叁種命令決定。並決定說:“除說一切有部(戒律儀)外,其他律宗,及密宗(暫)不翻譯。甚至升鬥的大小,稱秤的兩、錢等,也都一律改成同印度的度量衡相合。對于每一出家僧人,配給俗家庶民七人(以作服役),將頭巾置于坐墊上,讓出家僧人的雙腳置于其上。此時,藏王進兵漢地,得勝而還,將甥舅和好盟文刻石立碑于拉薩(市中。並建吳香垛伯無比增善寺。在這以前,諸王臣所建寺廟有一千零八寺之多)。由于藏王將藏政供獻于出家僧衆的關系,惹起所有喜作惡業的大臣們的忿恨,他們破壞善法戒律,私自判刑,將已出家爲僧的章瑪王子,流放到邊遠的卓姆地方。讒言于王妃昂楚瑪和大德高僧吉祥德通奸,私將吉祥德處死,王妃也自殺。藏王叁十六歲時,于辛酉年,巴嘉垛熱和厥若勒紮二人下了毒手,擊斷藏王的頸骨,使其臉面扭向後頸而死。

  于是將藏政大權交給朗達瑪

  烏凍贊王,任命巴嘉垛熱爲內閣大臣,侍臣納朗、甲察、赤松等人作了很多與善業法律不合的惡事。譯師及班智達們從事翻譯經典的譯經院也被毀壞,未完的譯經事業只好擱置下來。吳香垛伯無比增善寺(惹巴瑾所建)也未行開光法事而擱下。此後藏王雖已成年,但他心中已受魔祟,對所有出家僧人都作了诋毀;對不願去掉比丘相(如僧裝)的,都發給弓、箭、钹、鼓,令其打獵(殺生),不遵命者殺戮無赦;複將釋迦牟尼像搬走,但因難于運走,而埋藏在沙坡下面,供佛的寺門被封閉起來,塗抹成泥壁,上繪比丘飲酒作樂的圖畫;桑野寺門及小昭寺門也被泥封了起來;所有經典卷帙大都被秘藏在拉薩地區的岩穴中。經過了一段如此這般的黑暗時間,在耶巴的拉日領波山中,有一修行人名拉隆

  伯季多傑,他在淨修中有所察覺,對于藏王生起了一種特殊的悲感!于是他用炭末塗黑了所騎的白馬,身著外黑裏白的大氅,挾著鐵弓鐵箭,來到拉薩。當他見藏王(朗達瑪)正在甥舅盟碑前念誦碑文,他便在寺廟和嘎登塔前叉腰稍息,在其前面下馬,靠著膝蓋暗拉鐵弓,借上前給藏王禮拜的機會,第一拜暗中拉開鐵弓,第二拜箭扣弦上,第叁拜放箭射中藏王胸部。他說道:“我是“雅協納波”魔王,特來殺死這個作惡的藏王的。”說後逃走,拉薩地區,立刻喧嚷一時,說藏王被害,傳令追拿凶手。伯季多傑在黑海邊將馬洗淨,將大氅翻出白色的裏子穿了起來,口中說道:“我是“朗體嘎波”天神。”說著繼續逃跑。追拿者沒有捕到他。有人說,凶手是妖仙;有人說是凶煞魔王;有人說,追到“湯姆石碑”處,因天色已黑未能捕獲。于是伯季多傑攜帶了《對法集論》、《毗荼耶具足光明論》、《百一羯摩》等叁種法典,來到康區。那時,有一部分班智達已被流放邊域;一部分被驅逐出境;譯師大都逃奔遠方;梁

  定真桑波、瑪

  仁清卻等人,被派來的劊子手殺害,藏地佛教遂全被毀滅。朗達瑪死後,他的元妃假裝懷孕,並在外覓得一嬰兒,將嬰兒出示大衆,說道:“這孩子是我昨天生的”。諸大臣說:“昨天生下的小孩,怎會長出牙齒來!”(由于從外找來的小孩已有牙齒,故才有此話)這不過是依王妃而得立(爲王嗣),因此名爲“妃立王”(從涅赤贊普到脫脫日領俠王之間,曆時六百六十年。此後到松贊幹布王誕生之間,又曆時一百五十年。此後由绛根敦巴撰《王統如意樹史冊》以前,共曆時九百二十叁年。繼在丙戌前撰《紅史》以前,共曆時一千七百九十四年。繼在庚辰以後,出“一切智慧海”算來,已經過一千八百九十六年)。

  後來這位藏王的王子爲赤德貢波;赤德貢波的王子爲貢業;貢業有王子二人,爲日巴貢波、利窩巴貢。日巴貢波的王子爲赤德波;赤德波的王子爲赤峨波;赤峨波有子叁人,爲阿紮惹、貢波真、貢波哲。利窩巴貢的王子爲貢厥;貢厥的王子爲察倫

  耶喜绛稱。以上是元妃嗣系。

  妾妃生有一子,系乙醜年生。由于怕元妃謀害或來奪取,晝間向著日光,夜間點著燈來守護,因此稱他爲峨松(意爲“光護”)。這位王子來到王宮登位後,享壽六十叁歲逝世。他的王子爲伯柯贊,十叁歲時登王位,年叁十一歲逝世。這位藏王有子二人,爲紮喜哲、巴吉赤季德

  利瑪貢。後來,紮喜哲巴攝持藏政,他有子叁人,長子名伯德、次子名峨德、叁子名季德。利瑪貢被放逐到後藏阿裏地區,因此,他也就在布讓那裏建築了古喀利絨城堡,遂掌握了那裏的政權。他有叁子,長子名伯吉德日巴貢掌握了芒裕地方的政權;次子名紮喜德貢掌握了布讓地方的政權;叁子名德珠貢,掌握了象雄地方的政權。這位叁王子有子二人,爲柯熱、松額。

  那時,前後藏地區,都沒有傳授戒律及宣講和聽受經教的人。寺廟內的管事穿著圓裙,盡管尊稱他們爲尊者、羅漢,或說是守持戒律的人,但是僅在夏季叁個月裏守護四根本戒[29],這段時間一過即開禁,也就不守了。密宗行者們也不通曉《密經》的教義,而以淫樂爲解脫,幹出種種顛倒是非的勾當。

  乙二 後弘時期西藏佛教的情況。當朗達瑪毀滅佛教的時候,江區(西藏西北一帶)傑村的人士名章

  饒色,及播東巴

  約格迥和堆隆巴

  瑪

  釋迦牟尼(以佛名爲己名)等叁人,在吉祥河山中靜修時,他們見到比丘僧打獵,彼此攀談起來,才知道藏王毀滅佛法的情況。于是他們用一頭騾子馱著《毗奈耶》經典,從阿裏北部逃走,經俄洛地區找到出境的道路,逃到霍爾(今四川甘孜、爐霍等地區)。但是在語言不通的地區,雖想弘法,也不可能。于是又來到垛默(今甘肅西南部)南部的毗若察措地區,住在梅隆

  金剛岩的阿穹朗仲城的頂底協寺的分寺中靜修的時候,被在黃河岸口放牧的牧人發現,晚間衆人聚會的時候,牧人們談起見到的情況,感動了一位具有善緣的勝解行者名牟暑色壩,他前去觀看,心生敬信,請求出家。他們遂將《毗奈…

《佛教史大寶藏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