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史大寶藏論▪P76

  ..續本文上一頁壞,還要出現于世。那時,彌勒有聲聞徒衆九億九千萬人,有的指著“迦葉”的身體而問的,彌勒開示說:“這是釋迦牟尼的聲聞弟子,淨修成就圓滿殊勝功德。他結集了叁法藏””。因此他們才知彌勒成佛時(人類)的身體大,往昔人們的身體小。于是彌勒指著迦葉說:“他穿的是釋迦牟尼的僧伽梨”。徒衆聽得彌勒的開示,都受持淨修功德,而證得阿羅漢果。因此,這骨身不能荼毗(火化),應修塔供養。于是修塔供養之,且將叁座山仍然封閉。阿難也答應他示寂時,將明示阿阇世王。

  當阿難住在竹林園的時候,“麻衣”平安渡海來到竹林園說:“我來作五年期會,佛世尊現住何處?”答“已示涅槃。”他聽後悲傷地昏倒在地上。蘇醒起來複問:“舍利弗等現住何處?”答:“也都已示寂。”于是阿難同僧伽等作了五年期會,最後“麻衣”出家,精通叁藏。那時,有一比丘作偈道:“任誰活百歲,定如水中凫,譬如凫見水,獨善其生活。”阿難聽後作偈答道:“此語佛未說,說過活百歲,定是生與滅,佛示二有情,此土說常者,不信被生瞋,信則成顛倒。顛倒持經藏,如牛陷泥淖,彼將成壞滅,無死想無智,昧聞則無果,邪知則如毒,能知正聞者,離系果即慧。”比丘將此情況告知其教師,教師說道:“阿難已老邁,他的記憶也衰退了。”並作偈道:“因老成昏迷,此人正念衰,不隨彼正念,彼智被老抑。”阿難聽得此語後,心想我如果和他談活,便會起爭論,我如往彼師前,也是不明智的。以此想到這乃是入涅槃的時候了。于是作偈道:“舊主早入火,新徒不我順,我獨習禅定,猶如從卵生,友輩與諸親,昔日已逝去,此處無師友,如何念禅住?”又對麻衣比丘說:“佛世尊以教法托付尊者迦葉,迦葉複以教法托付于我,現在我將示寂,今將教法托付于你,你當護持。將在姆吐羅城山界處,有商主的兒子“啰達”及“帕達”作施主修建寺廟。在那裏將有度香商隱者的兒子名“近隱”出家。我示寂百年後,他將成爲無名(或作無相)的覺者,成佛的事業。”阿難授記後,麻衣答道:“我當如尊者所示而作。”于是阿難明示阿阇世王後,即前往恒河中間去了。阿阇世王在夢中,夢見傘柄折斷,醒來得知消息悲痛暈倒,蘇醒後,當即率領隊伍前往恒河。那時,天神對毗舍離城人說:“衆生明燈聖者阿難,對廣大有情慈悲,他將在毗舍離示寂。”于是離遮毗等人也都前往恒河。那時,一有徒衆五百人的仙人,在阿難面前,請求出家,阿難在恒河中間,化現出一座寺院,給他授具足戒,使他得度成阿羅漢。由于時間和處所的因緣,也就稱他爲“日中者”或“水中者”。他請求在阿難未示寂前入滅。阿難向他授記道:“于迦濕彌羅。順修禅定,有最勝住處和敷具(座臥具和坐墊等)。我示寂一百年後,有一名叫“日中比丘”的,能安定佛教。你如是作吧!”答:“我當如是作。”于是阿難示觀各種神變而示寂。他將骨身一半給毗舍離人,其余一半爲阿阇世王所得。如頌所說:“願以智慧金剛杵,粉碎我之骨身山,半賜世間之人王,半施能仁徒衆等。”于是在毗舍離及嘉納布修建了靈骨塔。繼後,“日中比丘”爲了依照尊者的記別和完成教師所說的事業,他前往迦濕彌羅地方,跏跌而坐以入定。雖有龍王作亂,大地震動,狂風暴雨,但是“日中比丘”的法衣周圍,全無震動,安然無恙。複降下箭雨,也都化爲花朵。諸龍王爲之驚服,請求命令,願如命奉行。尊者授記說:“此處應爲我所有。”于是龍王依照尊者以跏趺所覆九區之地(運用神變之故)供養尊者。複問:“尊者有若幹徒衆?”答:“有五百阿羅漢”。龍王說:“如果此數有一不滿,此處仍舊荒涼。”尊者說:“誠然。但是有施主來取用此處,彼諸人等也當安插下去。”爲了安插人群並使其興盛起見,尊者特往“盛香山”采集紅花(俗稱藏紅花),遇見龍族跟他搗亂,尊者降伏了諸龍族。龍王問尊者護持的教法,能住世若幹年?答以一千年。諸龍王當即應允凡在尊者教法住世期間,願供奉此花。尊者說:“但願如是”。就這樣在迦濕彌羅安立教法後,尊者也就示寂了。在此階段,由麻衣將教法托付“近隱”;“近隱”將教法托付“底底迦羅”;“底底迦羅”托付給黑尊者;黑尊者托付給“善見”,直到“善見”示寂。

  關于第二次結集法藏:是在佛尊滅度後一百一十年的時候,由毗舍離諸比丘稱“十事非法”;即高聲呼、隨喜行、觀舊事、鹽事、道路行法、兩指抄食、(藏文缺“治病事”)、酪漿攪法、座具事、金寶事等。由此諸事製定淨戒的緣起,即第二次結集。這些都屬于行爲方面的戒律。那時,毗舍離所有阿羅漢均無異議,但尚須有一個具足八清淨解脫,辦事謹慎的人。具財城中,有一阿羅漢名“紮巴”(名稱)有徒衆五百人,一同遊方前往“毗舍離”,適逢分攤財物份,獲得大份財物。問知“十事非法”後,前往“普求比丘”的住處,問道:“大衆高聲共許,則爲淨法麼?(即不是“非法”)此爲何故?”答:“由于“毗舍離”諸比丘作(與衆)不順的非法之羯摩,大衆高聲共許,則其法成(即成淨法)。具壽尊者此爲非法。”問:“在何處製戒?”答:“是在“漲巴”(或作跋阇)。”問:“依何而製?”答:“依六比丘而製(戒)。”問:“如何能成墮罪?”答:“已經造成罪過。”長老:“違犯第一根本經藏;違犯毗奈耶;遠離佛的教法;不能入于經藏;不見于毗奈耶中;與法性相違。與其依彼說爲淨法而行,不如對彼說棄置不管,或默然不語。”長老進一步問彼事:“隨喜淨法,可成淨麼?”答:“如前配合而說:如前作羯摩(法事)已,求近侍者比丘隨喜而聽可,則其法成(即成淨法)”。所謂“非法”,是指“漲巴”六比丘已造成的罪過;所謂“行法”,是指比丘自掘地,作爲淨法行。舍衛城六比丘如是犯了墮罪。關于鹽事淨:乃是說生存的時間,都可用鹽,不禁非時。由于在王舍城中,對舍利弗作了犯墮事(而製)戒。關于道路行淨事:是說走了一由旬或半由旬,聚會而食物,作爲路行淨法。由于在王舍城中,對“天授”犯了墮罪之故(而製)戒。關于兩指抄食淨;即不受殘余的食物,若以兩指抄食物而食,不作非法(即成淨法)。由于在舍衛城中,芒波(或作信度比丘)比丘犯了墮罪之故(而製)戒。關于治病淨法:如病人用蓮花蟲(或作螢火蟲)泡酒飲用,病者成爲淨法(即不是非法)。由于在舍衛城中,善來比丘犯了墮罪之故(而製)戒。關于酪漿和合淨法:用乳一升與酪一升,混合攪拌飲用,雖非時受用,也成淨法(即不作非法)。由于在舍衛城中,信度比丘犯了墮罪之故(而製)戒。關于座具淨法:舊座具作如來一卡手高(約五、六寸高),新座具不補綴而受用,不成淨法(即作非法)。由于在舍衛城中,信度比丘犯了墮罪之故(而製)戒。關于金寶淨法:以香塗缽而安置在沙門頭上,或者幾上、凳上,于街道中或十字路口,宣說此缽最爲善妙;若于缽內投入一切施舍與物質,將成爲很大善果。因此,他人也就以金銀投入缽內,得後而受用(即非法,禁如是作,即淨法),爲六比丘等製定作棄墮戒。繼後,“普求”長老說道:“你去尋覓地方吧!我當如法作援助。”于是“名稱羅漢”去到具財城的約登師,桑嘎夏的具財師、瑪布城彎月處修滅盡定的心樂師、蘇納城的無能勝師、瑪嘿登城的正生師、俱生城的奎宿居師等面前,說了如前情況,衆師說:“尊者請你休息吧!我們去尋覓地方。”他們也就尋覓地方去了。

  于是毗舍離的諸比丘向“名稱羅漢”的門徒探問道:“你們的教師到哪裏去了?”答:“去尋找作驅逐(戒律稱擯逐)你們的地方去了。”他們說道:“這作法不妙,世尊滅度後的語教中,“以各種方式生活均可”,爲何加害于我們?”另一人答道:“因你們作了非法的事,對于佛法猶如長了瘡傷。故此必須作驅逐的羯摩。”那些比丘聞之恐懼起來,有的將祖衣和法衣送給“名稱尊者”(梵語,舊譯爲“耶舍陀”尊者)的弟子,托他們從中說情。

  以後,“名稱尊者”尋找到作驅逐的地方後,即返回原住處。徒衆向他說道:“教師您的這種意志,在有理由的情況下,是可以改變的。由于世尊滅度後的經典中說,“以各種方式生活均可。”何故要加害于他們?”尊者知道這些門徒受了賄,才說這種話。于是作偈道:“由誰所延誤,急務故緩作。遠離如理事,此子趣苦處。彼無名稱緣(他和我名稱尊者無緣的意思),斷離交友相,彼事不增長,猶如下弦月。由誰意速作,具智勿遲延,遠離非理事,此士得安樂。彼具名稱緣(他和我名稱尊者有緣的意思),友輩不斷交,彼事能增長,猶如上弦月。”

  于是“名稱尊者”走進徒衆們的院中,祝願後,即運用慧觀,擊動犍椎[118],召集了七百阿羅漢,只差一位未足此數,而且全是阿難的弟子。彎月修滅盡定者,未聽見參加集會的消息。“名稱尊者”想到如果除去“彎月滅盡定尊者”的名,而作念誦,會起大的擾亂,應宣布不除其名,而命他在老輩的身邊,合掌而坐。那時,“彎月滅盡”從“滅盡定”(定名)起時,有一天神告知他說:“你和教師一起的阿羅漢七百人,只有一位未足數,現在即將結集法藏,請你快快起程!”“彎月滅盡”運用神通來到僧院門前坐下,並敲起門來。裏面問道:“是誰?”他作偈答道:“我是紅城住沙門,多聞嚴持毗荼耶,從彼衆中獨來此,我名“調根”在門前。”裏面說道:“名“調根”者甚多,你究竟是誰?”他斷然無愧地說:“我叫彎月”。于是門打開,讓他進去了。

  于是“名稱尊者”說道:“具壽長老們,高聲共許淨法,是淨法麼?……等”如前作了共許羯摩。繼將一部分還未除名的比丘名字念出,並鄭重其事地說:“我們應驅逐這些人”。當即詳說“十事非法”之後進行驅逐。並敲起犍椎,召集了毗舍離所有的比丘。而在老長輩中,也提…

《佛教史大寶藏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