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史大宝藏论▪P76

  ..续本文上一页坏,还要出现于世。那时,弥勒有声闻徒众九亿九千万人,有的指着“迦叶”的身体而问的,弥勒开示说:“这是释迦牟尼的声闻弟子,净修成就圆满殊胜功德。他结集了三法藏””。因此他们才知弥勒成佛时(人类)的身体大,往昔人们的身体小。于是弥勒指着迦叶说:“他穿的是释迦牟尼的僧伽梨”。徒众听得弥勒的开示,都受持净修功德,而证得阿罗汉果。因此,这骨身不能荼毗(火化),应修塔供养。于是修塔供养之,且将三座山仍然封闭。阿难也答应他示寂时,将明示阿阇世王。

  当阿难住在竹林园的时候,“麻衣”平安渡海来到竹林园说:“我来作五年期会,佛世尊现住何处?”答“已示涅槃。”他听后悲伤地昏倒在地上。苏醒起来复问:“舍利弗等现住何处?”答:“也都已示寂。”于是阿难同僧伽等作了五年期会,最后“麻衣”出家,精通三藏。那时,有一比丘作偈道:“任谁活百岁,定如水中凫,譬如凫见水,独善其生活。”阿难听后作偈答道:“此语佛未说,说过活百岁,定是生与灭,佛示二有情,此土说常者,不信被生瞋,信则成颠倒。颠倒持经藏,如牛陷泥淖,彼将成坏灭,无死想无智,昧闻则无果,邪知则如毒,能知正闻者,离系果即慧。”比丘将此情况告知其教师,教师说道:“阿难已老迈,他的记忆也衰退了。”并作偈道:“因老成昏迷,此人正念衰,不随彼正念,彼智被老抑。”阿难听得此语后,心想我如果和他谈活,便会起争论,我如往彼师前,也是不明智的。以此想到这乃是入涅槃的时候了。于是作偈道:“旧主早入火,新徒不我顺,我独习禅定,犹如从卵生,友辈与诸亲,昔日已逝去,此处无师友,如何念禅住?”又对麻衣比丘说:“佛世尊以教法托付尊者迦叶,迦叶复以教法托付于我,现在我将示寂,今将教法托付于你,你当护持。将在姆吐罗城山界处,有商主的儿子“啰达”及“帕达”作施主修建寺庙。在那里将有度香商隐者的儿子名“近隐”出家。我示寂百年后,他将成为无名(或作无相)的觉者,成佛的事业。”阿难授记后,麻衣答道:“我当如尊者所示而作。”于是阿难明示阿阇世王后,即前往恒河中间去了。阿阇世王在梦中,梦见伞柄折断,醒来得知消息悲痛晕倒,苏醒后,当即率领队伍前往恒河。那时,天神对毗舍离城人说:“众生明灯圣者阿难,对广大有情慈悲,他将在毗舍离示寂。”于是离遮毗等人也都前往恒河。那时,一有徒众五百人的仙人,在阿难面前,请求出家,阿难在恒河中间,化现出一座寺院,给他授具足戒,使他得度成阿罗汉。由于时间和处所的因缘,也就称他为“日中者”或“水中者”。他请求在阿难未示寂前入灭。阿难向他授记道:“于迦湿弥罗。顺修禅定,有最胜住处和敷具(座卧具和坐垫等)。我示寂一百年后,有一名叫“日中比丘”的,能安定佛教。你如是作吧!”答:“我当如是作。”于是阿难示观各种神变而示寂。他将骨身一半给毗舍离人,其余一半为阿阇世王所得。如颂所说:“愿以智慧金刚杵,粉碎我之骨身山,半赐世间之人王,半施能仁徒众等。”于是在毗舍离及嘉纳布修建了灵骨塔。继后,“日中比丘”为了依照尊者的记别和完成教师所说的事业,他前往迦湿弥罗地方,跏跌而坐以入定。虽有龙王作乱,大地震动,狂风暴雨,但是“日中比丘”的法衣周围,全无震动,安然无恙。复降下箭雨,也都化为花朵。诸龙王为之惊服,请求命令,愿如命奉行。尊者授记说:“此处应为我所有。”于是龙王依照尊者以跏趺所覆九区之地(运用神变之故)供养尊者。复问:“尊者有若干徒众?”答:“有五百阿罗汉”。龙王说:“如果此数有一不满,此处仍旧荒凉。”尊者说:“诚然。但是有施主来取用此处,彼诸人等也当安插下去。”为了安插人群并使其兴盛起见,尊者特往“盛香山”采集红花(俗称藏红花),遇见龙族跟他捣乱,尊者降伏了诸龙族。龙王问尊者护持的教法,能住世若干年?答以一千年。诸龙王当即应允凡在尊者教法住世期间,愿供奉此花。尊者说:“但愿如是”。就这样在迦湿弥罗安立教法后,尊者也就示寂了。在此阶段,由麻衣将教法托付“近隐”;“近隐”将教法托付“底底迦罗”;“底底迦罗”托付给黑尊者;黑尊者托付给“善见”,直到“善见”示寂。

  关于第二次结集法藏:是在佛尊灭度后一百一十年的时候,由毗舍离诸比丘称“十事非法”;即高声呼、随喜行、观旧事、盐事、道路行法、两指抄食、(藏文缺“治病事”)、酪浆搅法、座具事、金宝事等。由此诸事制定净戒的缘起,即第二次结集。这些都属于行为方面的戒律。那时,毗舍离所有阿罗汉均无异议,但尚须有一个具足八清净解脱,办事谨慎的人。具财城中,有一阿罗汉名“扎巴”(名称)有徒众五百人,一同游方前往“毗舍离”,适逢分摊财物份,获得大份财物。问知“十事非法”后,前往“普求比丘”的住处,问道:“大众高声共许,则为净法么?(即不是“非法”)此为何故?”答:“由于“毗舍离”诸比丘作(与众)不顺的非法之羯摩,大众高声共许,则其法成(即成净法)。具寿尊者此为非法。”问:“在何处制戒?”答:“是在“涨巴”(或作跋阇)。”问:“依何而制?”答:“依六比丘而制(戒)。”问:“如何能成堕罪?”答:“已经造成罪过。”长老:“违犯第一根本经藏;违犯毗奈耶;远离佛的教法;不能入于经藏;不见于毗奈耶中;与法性相违。与其依彼说为净法而行,不如对彼说弃置不管,或默然不语。”长老进一步问彼事:“随喜净法,可成净么?”答:“如前配合而说:如前作羯摩(法事)已,求近侍者比丘随喜而听可,则其法成(即成净法)”。所谓“非法”,是指“涨巴”六比丘已造成的罪过;所谓“行法”,是指比丘自掘地,作为净法行。舍卫城六比丘如是犯了堕罪。关于盐事净:乃是说生存的时间,都可用盐,不禁非时。由于在王舍城中,对舍利弗作了犯堕事(而制)戒。关于道路行净事:是说走了一由旬或半由旬,聚会而食物,作为路行净法。由于在王舍城中,对“天授”犯了堕罪之故(而制)戒。关于两指抄食净;即不受残余的食物,若以两指抄食物而食,不作非法(即成净法)。由于在舍卫城中,芒波(或作信度比丘)比丘犯了堕罪之故(而制)戒。关于治病净法:如病人用莲花虫(或作萤火虫)泡酒饮用,病者成为净法(即不是非法)。由于在舍卫城中,善来比丘犯了堕罪之故(而制)戒。关于酪浆和合净法:用乳一升与酪一升,混合搅拌饮用,虽非时受用,也成净法(即不作非法)。由于在舍卫城中,信度比丘犯了堕罪之故(而制)戒。关于座具净法:旧座具作如来一卡手高(约五、六寸高),新座具不补缀而受用,不成净法(即作非法)。由于在舍卫城中,信度比丘犯了堕罪之故(而制)戒。关于金宝净法:以香涂钵而安置在沙门头上,或者几上、凳上,于街道中或十字路口,宣说此钵最为善妙;若于钵内投入一切施舍与物质,将成为很大善果。因此,他人也就以金银投入钵内,得后而受用(即非法,禁如是作,即净法),为六比丘等制定作弃堕戒。继后,“普求”长老说道:“你去寻觅地方吧!我当如法作援助。”于是“名称罗汉”去到具财城的约登师,桑嘎夏的具财师、玛布城弯月处修灭尽定的心乐师、苏纳城的无能胜师、玛嘿登城的正生师、俱生城的奎宿居师等面前,说了如前情况,众师说:“尊者请你休息吧!我们去寻觅地方。”他们也就寻觅地方去了。

  于是毗舍离的诸比丘向“名称罗汉”的门徒探问道:“你们的教师到哪里去了?”答:“去寻找作驱逐(戒律称摈逐)你们的地方去了。”他们说道:“这作法不妙,世尊灭度后的语教中,“以各种方式生活均可”,为何加害于我们?”另一人答道:“因你们作了非法的事,对于佛法犹如长了疮伤。故此必须作驱逐的羯摩。”那些比丘闻之恐惧起来,有的将祖衣和法衣送给“名称尊者”(梵语,旧译为“耶舍陀”尊者)的弟子,托他们从中说情。

  以后,“名称尊者”寻找到作驱逐的地方后,即返回原住处。徒众向他说道:“教师您的这种意志,在有理由的情况下,是可以改变的。由于世尊灭度后的经典中说,“以各种方式生活均可。”何故要加害于他们?”尊者知道这些门徒受了贿,才说这种话。于是作偈道:“由谁所延误,急务故缓作。远离如理事,此子趣苦处。彼无名称缘(他和我名称尊者无缘的意思),断离交友相,彼事不增长,犹如下弦月。由谁意速作,具智勿迟延,远离非理事,此士得安乐。彼具名称缘(他和我名称尊者有缘的意思),友辈不断交,彼事能增长,犹如上弦月。”

  于是“名称尊者”走进徒众们的院中,祝愿后,即运用慧观,击动犍椎[118],召集了七百阿罗汉,只差一位未足此数,而且全是阿难的弟子。弯月修灭尽定者,未听见参加集会的消息。“名称尊者”想到如果除去“弯月灭尽定尊者”的名,而作念诵,会起大的扰乱,应宣布不除其名,而命他在老辈的身边,合掌而坐。那时,“弯月灭尽”从“灭尽定”(定名)起时,有一天神告知他说:“你和教师一起的阿罗汉七百人,只有一位未足数,现在即将结集法藏,请你快快起程!”“弯月灭尽”运用神通来到僧院门前坐下,并敲起门来。里面问道:“是谁?”他作偈答道:“我是红城住沙门,多闻严持毗荼耶,从彼众中独来此,我名“调根”在门前。”里面说道:“名“调根”者甚多,你究竟是谁?”他断然无愧地说:“我叫弯月”。于是门打开,让他进去了。

  于是“名称尊者”说道:“具寿长老们,高声共许净法,是净法么?……等”如前作了共许羯摩。继将一部分还未除名的比丘名字念出,并郑重其事地说:“我们应驱逐这些人”。当即详说“十事非法”之后进行驱逐。并敲起犍椎,召集了毗舍离所有的比丘。而在老长辈中,也提…

《佛教史大宝藏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