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西藏古代佛教史▪P19

  ..續本文上一頁此而大興奮,乃雙手抱持教主,徹夜不放,而得不共成就。由是住凡一百多歲焉。

  彭恭之弟子雅嚢蔣操贊青是布育雁蘭雅松巴之六十七歲比丘,一日前往渣摩達遮卡,谒彭求傳教誨,彭饬不必回家,華星叽岩洞比修行,于是遵教而住,結果到七十二歲後,身體無余,化光飛去。

  雅囊之弟子沙登甯青義,是上多康人,從雅處依其教誨而修行,于是追隨上師,做不離岩洞之修行,到一百四十四歲時,身體無余,化光飛去。

  雅囊之弟子沙登甯青義,是雅龍爵人,爲五十七歲之比丘。沙傳以教誨,便絕回家之想,而在華星叽岩洞修行,到一百一十七歲,身體無余,化光飛去。如是上師與弟子叁人,都是在華星叽岩洞修行,虹身無余飛去者。

  俱育沙之弟子蔣操渣,楊宇朱都人,爲四十二歲之比丘。依俱所傳之教誨,修行以後,返回笙野青夫。途次布育沙,遇見一年齡甚高之比丘楊舍饒忠蘭。楊向之說:若論守近圓戒,我戒臘當比爾高,但爾有特別殊勝之教誨,敢請納爲弟子。蔣許之,並傳授以一切口訣。于是住在普波車及楊總兩地,蔣爲在弟子及再傳弟子面前示現神變起見,因其四大種已盡,故將身體變成四大。其後在珍铮呢都卡之蓬波以波車山上安坐時,其身體遂連著山旁,如雲飄去。

  楊舍饒在青圃巴支那卓、渣支楊忠、及普波車等地修行,對于大圓滿之自明不分品類,皆得領悟。乃于普波車之哈呢山頂,以法衣、念珠、及顱器等物,懸挂在獨立之柏樹上,而其身體遂化虹光飛去焉。

  楊舍饒之弟子巴金,是羅摩巴人。在家鄉時,以地方發生爭鬥之故,其母挈之避地,以付教主楊舍饒曰:“此子是六個妹妹之兄長,今以付君,我死亦瞑目矣。”巴年才十六,與教主同住時,蔣操教主牽一鹿前往普波車、楊忠、青圃等地,緣是人稱之爲楊鹿。當道經普波車後,見合饒與巴金曰:“我給汝等看一個景象。”

   于是舍饒兩人,分站楊鹿左右。他在當中,忽然不見,彼等怪之。當時有一肘高之旋風,在彼等前面旋盤,瞬間卻變成火,及火到施水食之銅具邊沿,竟雙不見。一彈指頃,教主楊鹿複忽然顯現,如此可知其于四大種處,均有力量。于是教主乃開示曰:“四大種之塵,淨盡而後,乃有如前之顯現。得到無修智慧之空性,不散亂境,而能任持,遂不難得自在。由是可知,不散亂之境,爲最重要者。

  一日,巴金在巴布森林處尋覓木材,從森林遠望,見教主所住之草房,有熊熊之火堆,以教主平時,從不生火。關懷草房之失火也,乃趕歸視之,及至則草房如故,火卻不見。乃以請問教主舍饒,答以是剛入火定之故,爾不知道我之蔣操上師乎?又一日,巴金從教主住之地方,見有一水塘,教主告以假如我不在此時,爾可往哈呢山頂一看也。其後教主一去,久而不歸。他念教主可能外出遊玩,翌日才回。及翌日仍未返,仍赴山頂尋之,則見教主之帽,與菩提念珠等,挂在柏樹上,身體無余飛去。此是自性大圓滿之空性,與空行大遷之規矩,及火蘊持明大選規矩之一,非常殊勝希有者也。

  巴金念二十四歲,教主楊舍繞忠蘭傳授以大圓滿全部之教誨,以是時巴仍是居士,因命之爲移喜蔣楚。巴有特別領悟,能以石頭,如團泥之取出,並將身體印在岩石上。迨九十八歲時,于非常快樂中以圓寂焉。當時有名左摩丹摩者,不准人看其身體,而將之放近塔內,後付荼毗,外面諸人,皆看見是一光蘊,如飯鍋大,飛到天空,及後檢視塔內,竟無骨灰存焉。

  巴金之弟子靖,其母名叉咕遮德,是雅龍湯聰之祖母,從湯聰遮波之大子轉世而生靖。靖十六歲時,奔走幾月之路程,前往多芝洞那,經營商業。及到多芝慈聰,見有許多人集會,乃往一看,得見鄧巴渣嘉,知爲大德,乃居留十四個月,如奴仆以承事之。後二人同返後藏,及至那詩香晶時,鄧巴以毛呢衣料一疋與之,饬其早回家鄉,以後從達波取桃子來時,當可遇到一個良朋。靖乃回去,鄧巴隨之返鄉,以兩手攔阻之說:

  無論如何皆不是 兩種把握均阙如(按系指世出世間,世俗勝義之二谛也。)

  

  說畢,鄧巴以頭沖碰其頭兩次,靖是時之心,豁然開朗,開口呼哈,在一切均無當中,突然顯現心中生起智慧,口中津液滋長之情狀,心知是鄧巴加持而來者。靖說:以前教主曾爲授記,後來遇見金剛橋,鄧巴乃爲之造幾種緣起,而密宗要訣,亦傳授之;並傳授以蔣洛車瑪六字明之教誨,靖依止修習以後,得到極大之加被。

   教主又給予以授記曰:大河之東方,有一檀香森林,則汝之上師在焉。後靖到西藏中地,得遇見雅咕班巴,傳授以叉通及啤哈法。陸生波車傳授以資雅及卡巴瑪之施食迴遮法。陸派其以供養品前往後藏喇嘛巴裏華處,巴乃傳授以妙吉祥法,及大鵬鳥修法。迨遇到格西波,亦傳授以密法。

  靖叁十五歲時,經雁蘇到蔣癡,聽說普波車山上,有一格西蔣卡波車,爲一貴族婦人,自印度請來,且在山上傳法。于是翌日早起前往,遇一婦人說:爾從此路邊直去,有教主巴金在焉,他常布施,食物甚爲豐富。靖依言而行,見有等瑜伽者,巴從筐中,分別以每一銅勺,獻糍耙(按即青粿炒麥粉)食。既畢。見靖乃向之說:“此地有新來青年人。”旋饬靖前往,爲取一瓶水來,以造水施。

   圓滿後即帶之返岩洞,給以菜一碗,當晚並給以膳食。是夕靖宿崖邊,翌日起來,正准備告辭。巴食以飯,且告之說:“我之鄰居,有一年青之修行人,以到朔湯去取黃金,因下大雨,未有回來,現有一點小事,請你代辦可乎?”靖喜允,乃命往森林爲取木材,旋負得大木以歸。巴爲之大喜,遂傳授以大手印口訣,與自然之七類大圓滿。及鄰居青年回來說:“在我未回以前,因念教主頗不方便,故非常焦急,今爾在此既承事,而複能幹,敢請多留數日。”靖知巴爲殊勝之補特迦羅,乃暫不離去。

  一日靖帶一囊,前往雲當香呢乞食,滿載青粿而歸,獻之巴金。巴說:“爾已以勞力供養,既充傭役,我極滿足,此青粿可留爲汝之口糧。我有金剛橋(按是大圓滿之一種)口訣,可于一刹那頃,領悟空性,即身成佛,無余涅磐,我有此法之傳承,是連續不斷者。以前尚無傳人,今以付汝。”靖乃以一囊青粿,再叁供獻,說:“此全是爲教主而獻,敬請俯爲鑒納。我之口糧,當可設法,請勿爲念。”巴以左手置其頂止,右手拊之曰:爾是有誓句之人,我之教誨,對爾當極爲有用。

  是時靖以紅閻摩修法,傳授羅聰地區之瑜伽者,得供養之豆八克。(按一克約等二十華升)又向羅摩及川地區之人,以從事保護之工作,得到足量法之口糧。但爲接受金剛橋之傳承,所須會供之供物,未有完全。巴金告以:須立刻接受傳承,稍遲恐有障礙。靖乃以衣物售給友人,收取價銀,以買毛裙,分割轉售,得款以爲酒、食品之供,及青粿五升,全牛一體,與每日所獻之燈。准備既畢,巴乃傳以能解脫之四灌頂,及一切教誨,其後靖並從巴處受金剛醫之加持者四次,(按即前後共五次)而已黃金及青粿供養巴金者共五次。

  

  一日,巴向靖說:一切所見之法,皆是虛妄。乃以手向水中之石打去,肘以上均沒入石中,起來時兩手一伸,斜倚石崖,身體之印,明顯印在岩石上。在普聰庸時,巴以目觀該處柏樹,即能將樹移于自己所住之處,以爲左摩修建佛堂之用。

  靖從巴金教主處,得到金剛橋類口訣,已得完全矣。此外複得阿底峽尊者之波若密多道,是從宇摩處,得到六加行,從康巴龍巴處,得到八段者,從利烏樹巴之弟子處,得到叁緣類,從松寶羅渣華處,得到小解脫,從格西謝剛處,得到那洛修法道,而靖亦將金剛橋全部傳授之。(按即互爲師徒)從舒鳶丁處,得到尊朱,及教夏,從渣波華處,得到甘露叁滴,從利初龍聰處,得到耳傳叁教,從龍欽青波處,得到多哈口訣,從劉遵處,得到爵裕,從渣華波敦處,得到第七部類,從陸生青處,得到巴裏巴德十五行部法,從丁列貢噶處,得到聽受各宗之教訓等,又從達波哈遮處,得到六法,及生起加行。如是靖得到甚多積累之領悟,故極爲興奮。從此乃修習瑜伽,遂名爲“禁行者”。其師兄弟,均是穿老虎皮之瑜伽者,其名爲喇嘛邬珍巴、喇嘛圖卡、喇嘛爵佐、桑遵呢等。靖常與諸修習瑜伽者,一同結伴,在後藏住五年,修裸體行。

  十二 靖所事師聞法表

   ┌─────────┬──────────────────┐

  │  所事之師  │  所聞之法   │

  ├─────────┼──────────────────┤

  │鄧巴渣嘉  │蔣洛卓瑪之六字明   │

  │雅咕班巴  │叉通及啤哈法   │

  │陸生波車  │資雅及卡巴瑪施食迴遮法  │

  │巴裏華  │妙吉祥法及大鵬鳥修法  │

  │格西波  │密法    │

  │巴金  │大手印、自然之七類大圓滿及金剛橋  │

  │阿底峽  │般若波羅蜜多道   │

  │宇摩  │六加行    │

  │康巴龍巴  │八段者    │

  │利烏樹巴之弟子  │叁緣頌    │

  │松寶羅渣華  │小解脫    │

  │格西謝剛  │那洛修法道   │

  │舒鸢丁  │尊朱及教夏   │

  │渣波華  │甘露叁滴    │

  │利初龍聰  │耳傳叁教    │

  │龍欽青波  │多哈口訣    │

  │劉遵  │爵裕    │

  │渣華波敦  │第七部類    │

  │陸生青  │巴裏巴德十五行部法  │

  │丁列貢噶  │各宗教訓    │

  │達波哈遮  │六法及生起加行   │

  │喇嘛舍登  │第七類上師寂靜之教誨  │

  └─────────┴──────────────────┘

  其後靖于一切有爲法,均具有能力;于是冬日睡于冰上,夏日立于火中,而于極峻險之懸崖,可以跳躍下去。所有各種武器,或巨石向之打擊,均無法將其傷害。如此受用,無…

《西藏古代佛教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阿底峽略傳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