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爲團體授皈依戒時的開示

  首先要先向海濤法師、所有法師們以及所有貴賓們問好,大家來到...這個地方,我覺得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從某方面來講,.....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這裏具備了藏傳的文化。所以各位來到這裏,也可以說是享受及認識到西藏的文化,尤其是我們現在聚集的地方,也是上密院的寺院,這是一所非常尊貴的寺院。不僅如此,各位是爲了思惟佛法、學習佛法而來到這裏,那真的是一個非常善的機會和因緣,大家都具備了一個大的利益、大的功德,而且各位是從這麼老遠的地方來到這裏,我也祝福各位一切如意。 今天主要是給予各位皈依戒,接下來也會簡單扼要的給予皈依戒的開示,希望各位能夠細心專注的來聽聞,雖說各位本來都已經進入了佛門,事實上也都在修持皈依。但是,這裏再一次請專注的來聽聞皈依戒,接下來就要做一個皈依戒的簡單講解。

  談到皈依,從這個字義上來講,或者從皈依的內容及作用上來講,其實皈依跟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怎麼說呢?舉例來講:像一個小孩子,就需要皈依、依靠他的父母,需要父母的幫助跟救護。同樣,以一個家庭來講,親人之間、親子之間的關系,如果能夠互相依靠、互相照顧的話,家庭也會更加的和睦,所以皈依並不是跟我們不相關的一個東西,也可以說它是我們平時都需要的、無法離開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事實上“皈依”在我們整個的社會來講,尤其人類的社會當中,都是具備、也都需要的。

  我們說人類的社會,它真正成立到有人的社會開始,可能也有幾萬年的時間了,所以有人類的社會開始,也就是人們互相依靠、互相皈依、互相幫助直到現在。當然我們可以看到這個人類社會的發展,它其實也就像是整個皈依的論述、它的理論,還有它的次第的一個開展。舉例來講:在一開始的人類社會的形成,人與人之間過的是一個互相依靠、互相信任的團體生活,但是由于時間的變遷,也可以說是人類慢慢的在轉變了,例如語言的增多,不同國家的語言變多了,那麼人類的聰明、智慧也增長了。各種的變化愈來愈多,人也變得愈聰明,但愈聰明之後,大家就覺得人跟人相互之間的信任也就減少了,變得不再互相信任、也不再互相依靠。這是很多的情況會變成這樣子,所以慢慢的會有一種情況,大家就需要再去找一個皈依的對象、一個依靠的對象。例如像是皈依、信仰太陽或者月亮等等這樣的情形。這就是由于人類之間互相的不信任,也因此會産生這樣的問題,因此才會開始向外再找其它的皈依、依靠太陽跟月亮等等這樣的一些依靠。可以說在這樣的一個社會開展、人類社會的一個進展中,我們就可以看到整個皈依的過程,這種依靠的見解,或者不同的學派,不同的宗教,它也就慢慢的成立起來。

  我們也可以看到在一些宗教當中,會提到他們皈依的對象——皈依的境,是不是恒常不變的,即是他們皈依的對象是否恒常不變?但事實上這其中是有原因、是有他的道理的,爲什麼“人”要有一個皈依的對象、恒常不變的呢?這是因爲每個人都是希望,有一個可以幫助我們的皈依對象,他是可以穩定、穩固的;是不會變異、能夠依靠的。所以在這裏會談到我們在皈依的時候,都會希望皈依的是一個穩固不變的境。

  從根本上來說,不僅是我們佛弟子有皈依的對象,我們也可以看到許多其它的宗教,都有一個皈依的對象、皈依境,他們都是有原因而皈依的。同樣的,我們佛弟子主要皈依的對象、皈依境,就是佛、法、僧叁寶。所以我們要知道爲什麼要皈依叁寶?這個原因與它的道理要知道,這是非常重要的。相反的如果我們不知道爲什麼要皈依,不去了解的話,比如說是父母跟我說要皈依,我們才做皈依的話,如果以這樣的一個原因來做皈依,這是不行的。何況我們投生爲人,而人是有智慧、聰明才智的,因此是不能夠這樣子的。尤其投生爲人類,人類具有判斷的智力,這是我們具備特別的利益與特點,所以同樣的當我們要做皈依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找出皈依的原因:爲什麼我們要做皈依?對于這一點,好好的來思惟。如果各位愈了解、愈深刻去思惟的話,那麼這對各位現有的各種事業成就上,都會有幫助的,各位更精進、更勇猛的精進心會生起。

  因此對于皈依的部份,我們要好好的來思惟,尤其我們要思惟的是爲什麼要做皈依?最主要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心願,就是都想要離開痛苦和得到快樂。爲了這個目的,爲了得到依怙、得到快樂,所以一直到現在,我們也用了各種的方法,也做了很多的事情,就爲了要離苦得樂。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可以看到世界上,甚至是許多偏遠的地方很多的遺迹,就是一些舊皇宮的遺迹,或者是大戶人家的遺迹等等。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房子,爲什麼他們要興建,就是他們想要在生活上得到安適、得到快樂,所以就算在那麼偏遠的地方也要興建房子。我們也可以看到世界上,物質非常的發達,但是由于物質非常發達之故,結果發覺我們變得更加的繁忙,工作更加的多,責任也變得更重大了。所以,由于這樣的一個情況,事實上我們的身、心是更疲累、也更苦。但是我們還是繼續,仍然不怕苦,我們還是繼續的做,並總是擔心這個工作會丟失。因此我們還是不怕這些累、不怕這些痛苦,日以繼夜的來努力、來工作。這個目的是什麼呢?也是爲了離苦得樂的。

  同樣還有一個運作,我們可以看到在世界上,整個世界是所有生命聚集、彙聚的地方,可以看到世界上最有力量、最有權力的,就是人類了。我們說人類是在這個世界上最有權力能夠掌握一切,而並不是一些其它的動物。但是我們會看到人類會有這樣的想法,爲了人類的社會、爲了人類的生活,我們甚至會傷害其它的動物,給予其它生命一些痛苦等等。舉例來說,爲了人類的口腹之欲,我們爲了食物,每天爲了想吃肉,我們就會殺雞等等。每天不曉得有多少數目的生命是要被宰殺的,從數量上來說,很明顯的覺得這些動物是比人類多。但是,卻發覺我們這麼少數的人類,卻在傷害數量這麼多的動物的生命,目前的情況就是這個樣子。而這個原因是什麼?也是爲了我們想要得到一種快樂、想要自己得到一種安適,而因此會有這樣的行爲。但是,我們可以看出這麼長的一段時間,我們的心願都想要離苦得樂,也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用了很多的方法,可是直到現在不會有一個人說:我已經找到了、我知足了、我已經圓滿了、滿足了這樣的狀況,會有人可以說得出來嗎?沒有一個人可以說得出來,事實上這樣的一個原因是什麼呢?很重要的一點,在這裏我們要認識清楚,我們想要得到善的果、想要避開各種惡的果,或者說痛苦的果實,最主要是要知道它的因是什麼?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具備了一個善因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得到一個好的果,一個利益的果實;相反的,如果我們的因是惡的、是不好的,那就會造成一種惡的果實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得到,到現在爲止我們都爲了要得到快樂,用了非常非常多的方法。但是,事實上很多方法並不是一個正確的、善的,或者說圓滿的方法,那是因爲我們並沒有認真的去尋找到它。因此,是否我們沒有辦法得到一種圓滿的快樂呢?事實上,這方面我們應該好好的思惟,到底有沒有這種方法可以得到,這個方法到底是什麼?這都是我們要好好的來思惟的。

  就好像在今天早上,臺灣化育基金會的團體,有很多的法友們來見了我,而且問了很多的問題。主要會問到的是,目前有很多各種的不治之症、還有非常的多的各種怪病等等,這些病醫生也沒有辦法治療,甚至也沒有任何的藥物可以治療這些疾病,父母親也非常的擔心。只有擔心,沒有任何其它的方法,造成了整個家庭很多的痛苦跟擔憂等等,對于一個佛弟子來說,我們會關心這樣的問題。我們都會想:我們應該如何的來做呢?到底應該如何來幫助他們?每個人至少心中都會有一種撼動,但是卻沒有辦法知道應該要怎麼做。因此,早上就有很多法友問了我有關這方面的問題。

  其實,我們真的可以看到衆生的苦是這麼的多。但是,有時候我們就是會發覺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們沒有方法去解決。那麼,特別是我們的心所看到的,是這些痛苦衆生的朋友們,他們都想要離開病痛、離開孤苦,但是我們偏偏找不到一個方法。那麼是不是說,根本就沒有辦法了呢?並不是的。那爲什麼說我們會找不到方法呢?原因是我們的智慧太薄弱了,我們的智慧不夠圓滿,我們不懂得真正如何做取舍的修持。所以,我們找不到這個方法。也因爲如此,我們爲什麼要有一個正確的皈依處、要有一個正確的依止處,同時也要有一個正確的修持道路,真正的來修持。如果,我們可以這樣子認真的來依止,並且認真的來修持,懂得正確的學習方法之後,我們就會有一種智慧,能夠幫助自己也能夠利益他人。能夠這樣做到的確是非常好的,對我們整個社會或個人來講,它絕對有非常大的幫助,而且也讓更多的人得到快樂,善良的風氣會更加的開展等等。所以說在這裏需要找到一個對的方法,那麼這個正確的方法是什麼呢?就是認真如法的來修持,並且也精進的來修持。對于一個佛弟子來說,事實上,如果我們光是心中總是想到:這個人真是可憐呀!光是這樣的想、光是這樣的來發願,這是不夠的,也是沒有用的。真正要做的是什麼呢?就是要真正的修持正法,找到一個正確的方法來修持,然後利益自他。因此,這就是佛弟子爲什麼要做皈依的原因了。

  首先,我們要先找到一個正確的依止,也就是“釋迦牟尼佛陀”---佛寶,他開示告訴我們、指引我們真正能夠離開這種暫時的、不究竟的各種痛苦的方法和得到安樂的方法,這是佛陀所開示的。而對于佛陀所開示的這些法---法寶,我們就要認真的來修持,同時在這裏我們也要認真的來皈依。我們知道這樣子來做皈依,不是爲了自己,而是真的爲了一切的衆生…

《爲團體授皈依戒時的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幸福快樂與痛苦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