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爲了許許多多的衆生,這是我們一定要這樣來做的。我們不能說以後再做,或者慢一點、延後再做。爲什麼呢?因爲,我們沒有辦法閉起自己的眼睛,不看這些痛苦的衆生,我們是隨時都會看到無量的衆生在受這些無量的痛苦。所以這個時候,我們更要精進的來做皈依,以及對佛陀所開示的法教,認真的來聽聞跟修持,這樣子對自他會有非常大的利益的。
因此,在談到這個皈依的時候,我們就要知道我們皈依的對象。以佛弟子而言,我們皈依的對象就是叁寶,也就是“佛、法、僧”叁寶。事實上,我們可以這樣的來說,如果我們只是爲了消除一些小小的痛苦的話,我們並不需要這樣子的來皈依叁寶。如果說,只是皈依了叁寶、皈依了佛寶而消除了一些小災、小難,小小的痛苦的話,是不需要這樣的。舉例來說,可能就像以前中國的許多家庭和社會,都會遇到許多痛苦、災難等等,我們心裏會想,祈求觀音菩薩。事實上,祈求觀音菩薩來消除一些暫時的災難等等,這是一個例子。但是,真正一個正確的皈依,是什麼意思?是我們的“心”,我們要帶著爲了要圓滿、要解脫的心而做皈依的,真正是要得到一種最殊勝的、圓滿的、究竟的、快樂的、會得到解脫的,這樣的“心”來做皈依,來皈依“佛、法、僧”叁寶的。並不只是發個心說我要消除一些暫時的痛苦、消除一些小災、小難而來皈依“佛、法、僧”叁寶的。事實上,如果我們帶著的是一種這樣的心來皈依的話,這種發心可以說是一種錯誤的皈依。爲什麼這樣說呢?例如我們有一個無價之寶的如意寶珠,但是我們卻爲了一個小小的利誘把它販賣了。事實上,這的確是一件錯誤的事,也是一個不聰明的人會做的事。所以,事實上如果我們是一個聰明、有智慧的人,我們就懂得如何來善用、來珍惜這個如意寶珠,這就是一種正確的皈依心態。所以,同樣我們現在來皈依叁寶的時候,各位也要帶著一念心,是爲了要得到圓滿、究竟的解脫。尤其是在這麼一個殊勝的因緣和合的時候,如果我們沒有帶著這麼一種究竟的發心來皈依,只是爲了暫時的利益而皈依的話,這是錯誤的。就好像現在很多人都喜歡修財神,喜歡修占巴拉,爲了生意也好、爲了投資也好,爲了這些小的利益而來皈依,來修這個法門,這真的是將這麼一個珍貴的法,將它小用了。雖然說這個法是這麼的尊貴、重要,但是我們的發心卻是這麼的小,這是錯誤的、不對的。因此在這裏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發心是非常重要的,各位如果是爲了要得到究竟的解脫,因此我們來皈依“佛、法、僧”叁寶,並且“佛、法、僧”叁寶是缺一不可的來做皈依。爲什麼這麼講呢?舉個例子來說,就好像一個病人的病若要康複的話,他一定需要具備叁樣東西。第一就是正確的藥物,然後要有好的醫生,同時第叁要具備一個好的護士,這叁者是缺一不可的,這叁者都具備了,病痛才會好、才會康複。所以,同樣的我們帶著一念爲了究竟解脫的心,我們要來皈依“佛、法、僧”叁寶。
現在談到皈依的對象---“佛、法、僧”叁寶。首先,第一個是佛寶,就是佛陀或者是Buddha。平時我們在解說佛陀的時候,在文字、意義上來解釋,它具備兩個部份,第一個是一切煩惱、所知和習氣都盡除、斷除了;第二個部份,是代表一切智慧都圓滿的開展了,這就是說佛陀是具備了自利、利他“二利”的圓滿,這就叫做佛---例如釋迦牟尼佛。
在這一部份之前,事實上也說過許多次了,也就是談到佛寶---一切的煩惱,包括習氣都完全的盡除了。由于盡除了一切的煩惱,並且一切所證的功德都圓滿了,也就是說究竟的功德可以開展了。在這裏隨時會談到一種究竟的功德,事實上,我們從外在的物質上來講,我們先舉煮水爲例子好了。從外在的物質上來看,我們要煮開水的話,因爲它有一個燒開溫度的沸點,如果說燒過了頭的話,超過了這個溫度,再燒下去水就會幹了。這是外在物質---水的本質之功德,它是有這個度數的。但是,我們說佛具備了究竟、無量的功德,這裏所謂的內在的功德,是一種心的功德,它可以說是更高、更多的,而且我們的心力是無量無邊的,由于它是無量無邊,所以說我們具備的功德也是無量的。因此在這裏談到如佛陀他的一切煩惱,或者說一切的覆障他都能夠消除。也許有些人會有疑問,譬如說真的這些煩惱佛是能夠根除掉的嗎?就好像每個人都有貪瞋癡叁毒,很多人會說這些叁毒煩惱,其實本來是我們人自然的一部份,本來就具有的,我們是不可能把它根除的。我們看到真正的煩惱是我們本來就具備的嗎?事實上,並不是這樣子的。如果是我們本來就具備的話,那這個東西它是不會改變的。舉例來講,例如老虎的畫相。看到畫中的老虎它象征的是一種威猛,這是看到這幅畫它本來就具備這種威猛的力量,所以這是代表一種不變的東西,才能說是本具的。但是,煩惱它並不是不變、本具的。爲什麼呢?例如說:我們就算沒有煩惱或者說沒有痛苦的時候,我們還是活得下去的,這是我們可以實際經驗到、可以看到的。例如我們並不是一天到晚都在生氣、都在起瞋心,我們是有時候偶爾生起瞋心而已,並不說我們沒有煩惱、沒有瞋心的時候,我們就沒有辦法生活了。但是,相反而言,有一樣東西是我們絕對需要的,就是慈悲心,還有利他的心。如果說這種善心、慈悲心我們不具備的話,就會讓我們無法生活下去。爲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看到,就好像一個剛出生的小嬰兒,如果說他出生時沒有得到父母親的關愛和照顧的話,他是不可能存活下來的。同樣的,我們可以舉例說,像我們已經長大了,我們是能夠自立自主的。事實上我們也需要互相的關愛與幫助,沒有一個人可以完全脫離社會、人與人之間互相的關聯全部斷絕,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是不可能生活下去的。因此可以說真正幫助我們生活下去最主要的因素,是我們一定要具備慈悲心、利他的心,還有幫助別人的心。所以上述這幾個部份最主要談的是功德,就像佛陀開啓功德是具備的,功德是我們本有的。再來,這些所有的負面、不好的東西,它只是暫時的。例如說,煩惱它並不是我們本來就具有的,因此說我們本來就具有的就是善的功德,我們最能夠將它開展跟圓滿的,而這一些暫時的煩惱、覆障等等,它是能夠被消除的,而且是能夠被根本來消除的。所以透過這一層面的認識,我們可以知道的確是有圓滿的佛陀,而我們也是真正能夠成佛的。
接下來談到的是第二個---法寶,法寶的部份可以說是在聖者心中所具備的道谛和滅谛的功德,這個就被稱爲法寶。我們說皈依的時候是皈依佛、法、僧叁寶,但事實上,我們究竟、最主要的是皈依法寶。談到皈依法寶,它的意思並不是皈依了法寶之後,我們什麼都不用做了、也不用努力的修持,而透過“法”這種特殊的力量,我們就能到幫助,能夠得到解脫,這並不是我們皈依法寶之後正確的心態。這必須像之前提到的,我們要知道並找到痛苦的因是什麼。知道痛苦的因,它就是無知跟無明。所以說能夠消除無知與無明的對治的這個法,就是法寶中“道”的方法,然後離開了無明,消除了無知之後就叫做滅谛。以上所述是道谛跟滅谛的部份,可以這麼說是要透過自己來修持、實修這個佛法之後,而證得道谛跟滅谛。這個時候自己就能成爲自己的救護,並不是說一個特殊的法,它能究竟的來帶領我們、救助我們,所以究竟的是要我們自己來修持佛法,消除煩惱、痛苦。並不是說我們皈依了佛、皈依了僧之後,光講這樣就能夠得到解脫的果,消除痛苦,這是不行的,真正要能夠做到的就是皈依處---就是法寶,就是實際來修持,這是非常的重要的。
再來第叁個談到的是僧寶,僧寶就是聖者,這裏所指的聖者就像是大乘的僧人也好,或者是聲聞、緣覺的僧人也好,這裏都可以被稱爲僧寶、聖僧,以上是所謂的佛、法、僧叁寶的介紹。從共同的字面來講,它是具備了一個最殊勝的功德,是我們得到成佛解脫最殊勝的一個方法,這是我們要認識的。我們說成佛的方法是非常非常多,每一個都要做些解釋,這是很困難的,但這裏我們要知道叁寶這個法,它就具備了共同的、無量的殊勝功德的。
在了解皈依之後,我們要得到、要來領受這個皈依戒了。所以在這裏,首先要想在我們的前方虛空當中,就有叁世的佛,就是過去、現在、未來的佛。就像中國佛教的傳統當中,就是有這叁世佛;過去佛就是迦葉佛、現在佛是釋迦牟尼佛、未來佛是彌勒佛。每一尊佛都具備了化身、莊嚴的裝飾等等,也像是在藏傳的一些傳統當中,有些寺院也會興建大殿,也會有這叁尊現在、過去、未來的佛,更是我們在漢地看到會非常重視這叁世佛的。事實上,我們皈依了這叁尊佛,就等于包括皈依一切諸佛了。就好像當我們觀想皈依了釋迦牟尼佛的時候,現在一切諸佛也都皈依了;我們想說皈依迦葉佛的時候,也都皈依了一切過去佛;同樣的,我們想說皈依了彌勒佛的時候,那一切未來佛也都皈依了。所以,在這裏我們就要觀想,在前方虛空當中,就有過去─迦葉佛、現在─釋迦牟尼佛、未來─彌勒佛就在我們前方。那可能會想要有佛在我們前方,是不是要做生起次第?因爲我們是密乘,但事實上,這裏不用這麼麻煩的。我們最重要的是一念信心,我們也要相信想說真正的佛就在我們虛空中出現,他就在的、就有的,這個信心很重要的。之後我們就是要觀想,在他的周圍,有菩薩衆,有阿羅漢衆等等,這些聖僧都圍繞在周圍。然後再談到的是法寶,剛剛提到的法寶是一切聖者心中所具備的道谛跟滅谛,這就是正法寶。雖然說是在他們心中,我們是看不到的,但我們也要想說這法寶也具備了。
在我們做皈依的時候,要具備一種心,是一種全然交付跟托付的心,完全給予的一種心,那也就是說,不論當我們是痛苦的時候也好,快樂的時候也好,心都系著…
《爲團體授皈依戒時的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