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格薩爾王傳 第1回 妖風驟起百姓遭難觀音慈悲普渡衆生▪P2

  ..續本文上一頁的事情,便到普陀洛迦山去了。

  

  初十那天,是一個空行勇父(注18)聚會的喜慶節日。白瑪陀稱王決定在這一天裏讓神子降生。他在“法界遍及”的叁昧裏坐定後,口中默誦著,頓時從他的頭頂發出一道綠色的光。這光又分作兩道,一道射進了法界普賢的胸口,另一道射進了聖母朗卡英秋瑪的胸口。從法界普賢的胸口裏,閃出一支五尖的青色金剛杵,杵的中間標著“吽”字。(注19)這金剛杵一直飛到紮松噶維林園裏,鑽進了天神太子德卻昂雅的頭頂,天神太子頓時變成了“馬頭明王”(注20)從聖母朗卡英秋瑪的胸口裏,閃出一朵十六瓣的紅蓮花,花蕊上有一個“啊”字。這朵蓮花飄呀飄,一直飄到天女居瑪德澤瑪的頭頂,天女變成了“金剛亥母”(注21)。

  

  化身爲“馬頭明王”的神太子和化身爲“金剛亥母”的天女,雙雙進入叁昧(注22)之中,發出一種悅耳的聲音,這聲音震動著十方如來佛的心弦。十方如來佛將他們的各種事業化作一個金剛交叉的十字架,飛入神太子的頭頂中,被大樂之火熔化後,注入天女的胎中。頃刻間,一個威光閃耀,聞者歡喜、見者得到解脫的孩子,被八瓣蓮花托著,降生在天女的懷抱中。這孩子一誕生,立即朗聲念誦百字真言,念罷,又唱起指示因果的歌曲:

  嗡嘛呢叭咪吽誓!

  五佛世尊請鑒知,

  願我和齊天諸衆生,

  都得到五佛的聖智。

  要想從六道輪回裏解脫,

  須向叁寶(注23)皈依。

  要想擺脫痛苦的深淵,

  須發菩提善心。

  世間的衆生萬萬千,

  愛憎憂苦日日添。

  高位者苦惱地位會降低;

  低賤者苦于兵稅及差役;

  強暴者苦惱事業不到頭;

  弱小者苦于他人相淩欺;

  富有者苦惱財富不能保;

  貧窮者苦于凍餓和衣食。

  人生苦惱壽有限,

  四百種病如風襲。

  猝然橫禍死者多,

  命中注定難相逆。

  好漢生時有雄心,

  死時身上一土堆。

  富人生前不舍財,

  死時殡儀猶如水點燈。

  高踞寶座的王侯,

  壽終之時也將頭枕地。

  穿著绫羅的王後,

  死時也要火燒身。

  具備六種武藝的勇士,

  也要讓鷹雕去扯肝撕腸。

  具備六種智慧的主婦,

  也要讓黑繩把四肢捆綁(注24)。

  纏繞了一生的衣和食,

  死後只有赤身空手去。

  六道中沒有佛心的愚者,

  不要輕狂須謹慎。

  長官不要把因果來倒置,

  強者不要把弱者來淩欺,

  富者要供奉和布施,

  普通人也要常把佛經念,

  精進謹慎才能如意!

  在嘉雅桑多白日山上的蓮花生大師聽到了神子的歌,知道他灌頂(注25)授記的時候到了。在這個時候,是需要諸佛加以保護的。蓮花生大師口中念念有詞,身上不斷地閃射出佛光,去鼓動諸佛;額上發出一道白光,鼓動了色究竟天的毗盧遮那佛的心弦;胸口發出一道青光,鼓動了喜現佛士阿佛的心弦;肚臍發出一道黃光,鼓動了吉祥莊嚴佛士寶生佛的心弦;喉頭發出一道紅光,鼓動了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心弦;下身發出一道綠光,鼓動了上業佛士不空成就佛的心弦。同時作歌將真谛結果告訴大家:

  嗡,清除五毒(注26)的五聖智(注27),

  從無生界發起大誓願,

  清淨五行(注28)的五天女(注29),

  從無天界爲衆生把事辦。

  世間凡人有俗諺:

  沒有教法的上師糟,

  違背誓言的弟子糟,

  無人擁護的長官糟,

  沒有禮貌的下屬糟。

  不帶利刃的武器,

  鞘柄雖好也難破敵。

  沒有輔助的六種藥,

  色味雖好難把病醫。

  沒有肥力的土地裏,

  雖播六谷也不會有收益。

  請賜權力及贊譽,

  請賜利刃和柄鞘,

  請賜加護的良藥醫六道,

  教化衆生的事業在此一遭。

  上天諸佛受了蓮花生大師的鼓動,紛紛行動起來。

  

  色究竟天的毗盧遮那佛,從額頭上發出一道光,光芒遍照十方,把十方諸如來加護的“嗡”字,聚在一起,變作一個八輻輪子。這輪子飛至神子所在的天空中,作歌曰:

  嗡!從法界聖智誕生的勇士,

  賜名給他叫推巴噶瓦(注30)。

  願他以身降服四敵,

  遇到他者不再墮惡道,

  看見他者能夠到淨地,

  聞他聲者罪孽能除盡,

  他已經得到了佛法的灌頂授記。嗡!

  輪子歌罷,一下鑽進神子的額際中。從這一天起,神子取名爲推巴噶瓦。

  東方喜現佛士阿佛從胸口發出一道光,化作一切佛心所加護的五尖青色金剛杵,鑽入神子的胸口裏。神子得到了叁昧寶庫中的一切。五類神衆用寶瓶裝滿甘露,給他洗浴身體:

  好男兒神子推巴噶瓦,

  已除去叁毒業障,

  具備了叁佛身體,

  得到金剛的灌頂授記。

  吉祥莊嚴佛士寶生佛,從肚臍間發出一道光,把一切佛的諸功德和福分聚集在一起,化作一種寶物燃燒的形象,鑽入神子的肚臍裏。又把十地菩薩所用的戒指、長短胸鏈、衣物等裝飾品,一齊給神子穿戴得整整齊齊,然後爲他祝福:

  祝願你戴上這桂冠,

  地位崇高吉祥圓滿!

  願戴上這對耳環和項鏈,

  名譽齊天吉祥圓滿!

  願穿上這珍貴華麗的衣服,

  摧毀魔軍吉祥圓滿!

  尊貴的神子推巴噶瓦,

  已得到寶物的灌頂授記。

  西方極樂世界的世尊阿彌陀佛,從喉頭發出一道光,把一切如來佛的語言化作一朵紅蓮花,鑽入神子的喉頭,使他得到了六十種音律的使用權。又把一個象征一切如來佛誓言的五個尖子的金質金剛杵,從空中降到了神子的右手,並且唱道:

  這金剛杵是誓言的象征,

  願你履行拯救衆生的諾言,

  上面的天神曾授權,

  下面的龍王開了寶庫門,

  黑色魔王黃霍爾(注31),

  有形無形(注32)都征服。

  普渡衆生的神子推巴噶瓦,

  他已得到蓮花的灌頂授記。

  上方圓滿佛士的世尊不空成就佛,從下身發出一道光,清除了一切衆生的嫉妒業障,把一切如來佛的事業,化作一個綠色的十字架,鑽入神子推巴噶瓦的下身,使他得到了事業無邊的權力;又把一個象征一切如來佛的四種事業自然成功的白色銀鈴,從空中降到神子的左手,並灌頂授記:

  你是佛陀功行滿,

  從和平慈悲的雲層中,

  閃出雷霆的火星,

  推毀孽障的山嶺。

  那追求資財的上師,

  要用智者的教義製伏。

  那狂妄自大的長官,

  要降下因果(注33)來製伏。

  那自誇逞能的婦女,

  要降災難來製伏。

  賜給金剛武器于你手,

  心識遍于法界金剛界,

  菩薩慈悲集于你一身,

  願你破敵事業自然成,

  神子推巴噶瓦啊,

  已得到事業的灌頂授記。

  五位世尊給神子推巴噶瓦灌頂授記之後,尊貴的忿怒明王(注34)和諸神,也給神子授予四種灌頂(注35)從此,神子推巴噶瓦就具備了舉世無雙的無量功德,只待降生人間,普渡衆生。

  

  (注1)法王:佛教術語,這裏指施行善業、弘揚佛法的國王。

  (注2)觀世音菩薩:即觀音菩薩,爲佛教佛祖之一,通常與大勢至同爲阿彌陀佛左右脅侍,合稱“西方叁聖”。佛經說此菩薩廣化衆生,示現種種現象,名爲“普門示現”;有說叁十叁化身,有說叁十二化身。一般塑像或圖象爲女相,在藏族地區則爲男相。

  (注3)極樂世界:佛教術語,由梵文意譯爲“安樂國”、“安養國”,或稱“淨土”。佛經說,那是阿彌陀佛成道時依著願力而建立的、遠在西方十萬億佛土以外的世界,俗稱“西天”。那裏“無有衆苦,但受諸樂”,是佛教徒向往的世界。

  (注4)阿彌陀佛:是佛教的一佛名。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後世所謂“念佛”,多指念阿彌陀佛名號。在寺院的佛殿中,此佛常與釋迦、藥師二佛並坐,成爲叁尊。

  (注5)南贍部洲:古印度傳說中的地名,舊譯爲“南閻浮提”。相傳在須彌山南方之鹹海中,又指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

  (注6)牛尾洲:亦稱拂塵洲,佛書所說南贍部洲西方海島名,八中洲之一。

  (注7)羅刹:八部魔之一。八部魔爲:乾洇魔、毗舍魔、鸩盤荼、餓鬼、龍、臭餓鬼、夜叉、羅刹。

  (注8)羅曜:印度占星術名詞。印度天文學將“黃道”和“白道”降交點叫“羅曜”,升交點叫“計都”,同日、月、金、木、水、火、土合稱“九曜”。因日蝕和月蝕現象發生在黃白二道交點附近,故又把羅曜當作食(蝕)神。印度占星術認爲羅曜能支配人間吉凶禍福。

  (注9)空性:佛教術語,即無自性性。

  (注10)“輪回”:佛教中所說的“六道輪回”即天神、修羅、人類、畜牲、餓鬼和地獄。意爲如車輪回旋不停,衆生在叁界六道的生死世界循環不已。六道中,前叁者叫做“叁善道”,後叁者叫做“叁惡道”,亦稱叁毒。

  (注11)八部:即佛經神話中所說的“天龍八神”,包括天神、龍、藥叉、修羅等。

  (注12)這是一句藏族諺語,意爲反複思量。

  (注13)舍利:梵語,即佛骨。豬舍利,即豬骨頭。佛教認爲豬是最蠢笨的,豬骨頭自然沒有靈驗。這是句諺語,意思是說,總是事出有因。

  (注14)五位佛陀:即五佛。五佛爲黃次第起佛、紅無量光佛、綠弋成就佛、白不動佛和青不動佛。密宗稱爲五始佛。

  (注15)授記:佛教名詞,即“記別”,爲佛經十二部之一。內容是:佛爲弟子預計死後生處,特別是預計未來成佛的劫數、國土、佛名、壽命等事。

  (注16)叁世救主:即叁救主。叁救主爲文殊、觀音、金剛持。

  (注17)加持:保護的意思。

  (注18)空行:女神;勇父:男性神,空行的配偶。

  (注19)梵語的真言裏,有叁個常見的字,即嗡、啊、吽,代表身、口、心,其中的嗡象征身,啊象征口,吽象征心。

  (注20)馬頭明王:護法神之一種。

  (注21)金剛亥母:女神。

  (注22)叁昧:梵文的音譯,佛教名詞。是“定”、“正受”或“等待”的意思。即止息雜慮,心專注于一境,正受所觀之法,能保持不昏沈、不散亂的狀態。爲佛教修行方法之一。

  (注23)叁寶:佛教名詞。梵文意譯:佛教稱佛、法、僧爲“叁寶”。佛,指釋迦牟尼;法,即佛教教義;僧,指繼承、宣揚佛教教義的僧衆。

  (注24)指死後要送去天葬或水葬。

  (注25)灌頂:佛教密宗傳法的一種儀式。

  (注26)五毒:佛經中指貪欲、嗔怒、愚癡、嫉妒、疑惑。

  (注27)五聖智:即五佛。

  (注28)五行:佛典中指布施行、持戒行、忍辱行、精進行、止觀行。《涅磐經》又指聖行、梵行、天行、嬰兒行、病行。

  (注29)五天女:五部空行母。

  (注30)意爲聞者喜歡。

  (注31)黃霍爾:泛指居住在藏族地區北方的古代遊牧民族。

  (注32)這是一句佛語,指有形的敵人和無形的敵人。

  (注33)因果:佛教依據未作不起、已作不失的理論,認爲事物有起因,必有結果,“善因”有“善果”,“惡因”有“惡果”。

  (注34)忿怒明王,是一個護法神的名字。

  (注35)四種灌頂,即:寶瓶灌、密灌、智灌、句灌,是佛法中的一種儀式。

  

《格薩爾王傳 第1回 妖風驟起百姓遭難觀音慈悲普渡衆生》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