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間。由無量光佛心間放一毫光,入放蓮花海中,並授記雲:將有如來化身來調化邊地雪域雲。此西方極樂世界,黃金爲地。
“羅網分界幔,無四大地石(172)。明智所然火,
無四大火名。流人功德水(173),無四大水名。
妙嚴菩提樹,無有草木名。享用禅定食(174),
無有饑渴名。著清淨戒衣(175),無毛棉衣名。
自具光明身,亦無日月名。衆皆備忍力,
無有鬥诤名。唯具純淨樂,無有苦痛名。
唯有涅槃德,無有輪回名。唯有佛叁身,
無複衆生名。各得金剛壽,無老與死名。
不取四大身,無病苦等名。蓮莖中化生,
無四種生名(176)”。
此極樂世界中,住有妙賢法王,欲以香花供佛,造其眷屬,往蓮花海邊,采集鮮花。忽見一巨大蓮莖,粗如牛轭,葉如張蓋,千瓣花中,有一蓮臺,其大如甕,放五色光。遂往白于王,王歎爲稀有。特造大船,載諸供養,王及諸臣泛舟至于蓮莖之前,獻呈各種供養,並作祈願。于是蓮花裂爲四瓣,其中忽然化生一調化邊地雪域之化身菩薩,兩足作金剛正坐,一頭四臂,前二手合掌當心,後右手持水晶念珠,後左手持白蓮花,曲達耳旁,作開放狀。菩薩相好莊嚴,以諸種珍寶爲飾,諸種綢絹爲衣,身色潔白,如日照雪山,左肩披熱拉耶獸皮(177),遮及乳部,具五發髻,頭頂複以諸寶嚴飾,面含微笑,如意美妙,白毫光像,遍照十方。王及衆臣發大歡喜,奏諸伎樂,迎回王宮。繼而王至無量光佛前而作啓白雲:
“蓮花池內蓮臺中,變生發髻佛化生,
如雪山色飾諸寶,睹此妙容能奪意。
希有相好變化身,是我苗裔諸小王,
抑是利生化身佛?”。
如是白已。無量光佛即爲說偈(178)雲:
“具八功德廣蓮海,佛子化身自蓮生,
聖觀自在大悲心,如睡蓮色諸寶飾,
稀有相好(179)勝妙身,非惟承祧汝王裔,
而是大悲觀世音,邊鄙雪域利有情,
乃系隨類示他身”。
如是說已,大地六種震動(180),諸天降澍花雨。
既而,無量光佛以手加于化身佛頂而爲垂示曰“善男子,邊地雪域衆生橫野,過去請佛未能調化,未來諸佛尚未調化,現在諸佛難于調化,汝乃承昔日顧力,當往調化,善哉!善哉!若往雪域,造有情衆得見汝聖者之身,乃至聞六字咒聲,立即解脫叁途惡道(181),得善趣上界之身(182)。若住雪域,諸鬼妖魔障。羅刹夜叉,劫奪光澤,傷害生命者,得見汝聖之身,聞六字明咒,作害之心,皆悉化解,生起饒益及慈悲菩提等心。若住雪域,諸虎豹熊罴,猛禽野獸,凶殘狠毒,聞其吼聲,則能生怖,殘害生命,食肉飲血,如是等類。得見汝聖者之身,聞六字明咒,即能化除毒念,彼此發起猶如父母慈愛之心。若住雪域,諸有情衆,受饑渴苦,煩惱顛連,得見汝聖者之身,聞六字明咒,即降甘露爲食,如願滿足,他除饑渴等苦。若住雪域,諸不幸有情,如盲目病夫,六根不全等,無依無靠請有情衆,得見汝聖者之身,聞六字明咒,種種病苦皆得除治,請根殘缺皆得具足,獲得神力佑助。若雪域有情等,見汝聖者之身,如壽將盡,願得複延,如罹病患,願得良藥,立除痛苦。爲話無救者,作爲怙主,爲諸無依者,作爲依處。邊地雪域享有本尊之份者,即汝大悲觀音是也。依汝本尊,于當來世,則能有無量如來菩薩來此示現,使佛聖教,宏揚丕顯。享有正法份者,即此六字大明咒也。依此心咒,于當來世,在此邊地,凡請佛所說妙法,皆得宏揚,受用正教。
唵、嘛、呢、叭、咪、吽,此六字咒,攝諸佛密意爲其體性。攝八萬四千法門爲其心髓。攝五部如來(183)及諸秘密主心咒之每一字爲其總持陀羅尼(184)。此咒是一切福善功德之本源,一切利樂悉地(185)之基礎。即此便是上界生及大解脫道也。
唵、嘛、呢、叭、咪、吽,此諸法心要,最勝開示之六字大明咒,若僅見一次,亦能獲得不退轉地(186),成爲濟度有情之舵手。若僅聞一次,亦能獲生上界樂趣,成爲濟度有情之舵手。他如蝼蟻之屍,或已死畜牲,此咒一入其耳,立即解脫彼身,往生極樂世界。若能憶念此咒,則如日照雪山,從無始以來,所造罪障惡業悉得清淨,往生極樂世界。若僅觸及,則能蒙受無量諸佛菩薩爲之灌頂(187)。若僅觀修一次,則可等同聞、思、修叁者之功能。所顯境界,皆成清淨法身,開利衆事業之寶藏。若佩于身,善男子!此身即變爲如來舍利,四百零四種病患不能侵犯,水、火、毒物,刀兵器械,以及上下魔厲皆無能爲害。此六字大明咒,或書及珍寶,或布,或紙,或木片,最下如土石等上,則與書寫八萬四千法門相等,現世受用安樂,今生即身獲得佛果,對此切勿生起疑念猶豫。若夫須彌山王,尚可度量,若持此六字大明咒一次,其福德之量,無人能量。又如金剛岩石,以迦屍迦布(188)拂拭,每百年一次,亦有罄盡之時,若持一次六字大明咒,其福德量,無有盡時。又如諸大海每一涓滴,皆可計量,若持六字大明咒一次,其福德量,無人能計。又如雪域微塵,花果林樹,皆可數計,若持六字大明咒一次,其福德量無人能數。再如一百由旬之室充滿芝麻,每日擲出一粒,其數有盡,若持六字大明咒一次,其福德量無有盡時。又十二月中,晝夜無間,天降滂沱,毫不中斷,每一雨滴,亦可計量,若持六字大明咒一次,其福德量,亦無人能算也。如是等情,善男子,無煩廣說,若人恭敬承侍如我之百億請佛,令生喜悅,其福德量,尚可比度,若持六字大明咒一次,其福德聚,亦無人能度也。
唵、嘛、呢、叭、咪、吽。“唵”,除天道生死之苦;“嘛”,除阿修羅道鬥诤之苦;“呢”,除人道生老病死苦;“叭”,除畜生道勞役之苦;“咪”,除餓鬼道饑渴之苦;“吽”,除地獄道寒熱之苦也(189)
“是乃諸佛所贊咒,攝諸妙法之精英,
成造有情吉祥德,灌以六字咒灌頂。
此乃諸佛心灌頂,今則以此授與汝,
總攝一切如來佛,灌以明咒王灌頂。
“唵”爲布施波羅密(190),無有悭吝薄伽梵,
總攝諸佛之法身,懇請灌頂賜加持!
“嘛”者忍辱波羅密,無有瞋恚薄伽梵,
大樂圓滿受用身,懇請灌頂賜加持!
“呢”者持戒波羅密,除煩惱過薄伽梵,
叁身頓成變化身,懇請灌頂賜加持!
“叭”者禅定波羅密,無有散亂薄伽梵!
了達一切所知身,懇請灌頂賜加持!
“咪”者精進波羅密,無有懈怠薄伽梵,
智悲偏覆有情語,懇請灌頂賜加持!
“吽”者智慧波羅密,攝諸事業薄伽梵!
總集一切威力意,懇請灌頂賜加持!
所言六字金剛聲,一切諸佛所加持!
妙法心要至無上,懇請灌頂賜加持!”
授灌頂已,垢障清淨,所湧余水,在頭頂中心變爲阿彌陀佛而作頂嚴焉。
“唵”者乃其五智慧,“嘛”者乃大悲遍照,
以“呢”能度六趣衆,以“叭”解除一切苦,
以“咪”能銷衆罪障,以“吽”能聚諸功德,
即此六字加持力,願諸雪域有情衆,
悉能登于極樂道。攝集諸佛加持力,
心要之中最心要,此乃利樂諸本源,
一切悉地之根基,是登上界之階梯,
是防惡趣之門戶,是度生死之津梁,
是除黑暗之明燈,是破五毒(191)之勇士,
是銷罪障之火聚,是碎苦惱之鐵錘,
是化邊地對治法,是雪域人所享份。
顯密經論諸法藏,以及聞思修心要,
所有心要皆統攝,方法皆備寶中王。
願能誦持此六字,由總持咒加持力,
即此雪域邊地中,度衆成熟並解脫,
無上妙法大宏揚。”如是授記雲。
聖觀音菩薩自蓮花中化生,宣講六字咒言功德品第四章竟。
第五章
聖觀世音菩薩成熟度脫有雪邦土一切衆生
複次,聖觀世音菩薩,爲欲利益雪域有情,乃于無量光佛前,發菩提心,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願言:“我將度脫叁界六道一切有情,登于安樂。特于雪域藏土一切有情,務將度其登于安樂之道。我爲度諸難化衆生,直至尚未悉趨解脫道前,縱極勞頓,亦不于刹那頃生恬靜想。若或生之,我當頭裂如阿紮迦苞(192),碎爲十片。我身亦當如蓮瓣,碎爲千片。”如是說已,即往地獄趣,演六字咒法、令蒙利樂,使地獄寒熱之苦,皆得解脫。複次往餓鬼趣,演六字咒法,令蒙利樂,使能解脫饑渴等苦。複次往畜生趣,演六字咒法,令蒙利樂、使能解脫勞役等苦。複次往人趣中,演六字咒法,令蒙利樂,使能解脫生、老、病、死等苦。複次往阿修羅趣,演六字咒法,令蒙利樂,使能解脫鬥捧之苦。複次往向天趣,演六字咒法,令蒙利樂,使能解脫死墮等苦。
又次,降臨邊地雪域,眼觀上部阿裏叁圍(193),形如池沼乃野獸之洲。複爲彼等演說六字咒法,使蒙利樂。下部朵康叁崗(194),形如田疇,乃禽鳥之洲,複爲彼等演說六字咒法,使蒙利樂。中部衛藏四茹(195),形如溝渠,乃猛獸之洲,複爲彼等演說六字咒法,使蒙利樂。尊者又複降放拉薩紅山之巅,從上下望,觀察此臥塘湖(196)爲阿鼻地獄(197)所在,燒煮無量萬數有情,受饑苦,眼中落淚一滴,墮于地上,化爲怒紋佛母,即作聲言:“善男子,汝爲利益雪域邊地請有情衆,勿過憂慮,爲利有情,我將爲汝臂助。”隨即合入放右眼中,是即他日拜木薩尼妃赤尊公主(198)也。又從左眼中落淚一滴,墮于地上,化爲救度佛母,亦作聲雲:“善男子,汝爲饒益雪域邊地請有情衆,匆過憂慮。爲利有情,我將爲汝臂助。”隨複合入放左眼中,是即將來之甲木薩漢妃公主(199)也。放是聖者複至湖邊,演說六字咒法,以無量慈悲說真實義語雲:
“由無始來惡業力,成無邊際大地獄,
受諸難忍苦惱衆,願度登于解脫洲。
哀哉,沸騰毒海煮,地獄之火常熾燃,
可憐無救號叫衆,願降霖雨常…
《西藏王統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