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西藏王統記▪P6

  ..續本文上一頁清涼。

  備受寒熱饑渴煎,住苦海中億萬衆,

  願舍此軀來我土,投生善種得妙法。”

  唵、嘛、呢、叭、咪、吽。

  作是語已,遂使此類地獄有情,解除寒熱之苦,獲得安樂之身,心離苦惱,登于解脫菩提正道。如是叁界六道(200),尤以難及調化之雪域有情,運用多種方便,使其登于安樂之地。但心極疲勞,遂暫住心于心性休息之叁摩地中。

  已而,又複從布達拉山頂放眼觀察此雪域有情,得安樂者,百未得一,心極煩悶。突然生起欲自求寂默(201)之想。于刹那頃,由昔願力故,頭即破裂成爲十片,身亦碎成千片,遂即禱請無量光如來。無量光佛刹那即至,將菩薩身首所裂碎片,用手收合,成爲一束,並作示雲:

  “諸法皆衆緣,住欲想根中,若人有所願,

  如是得稱遂。何人願最猛,諸佛皆贊歎。

  用此真實語,刹那決成就。”

  如是頌已。複雲:“善男子,勿生苦惱。汝頭裂爲十片,加持成爲十頭。此十頭面,即十波羅密。此上再加阿彌陀佛加持,成十一面(202)”。

  “十一面中坐彌陀,廣作息增懷誅業(203),

  贊禮尊者觀世音。”

  汝身如蓮瓣,裂爲千片,加持成爲幹手。千手即千轉輪王。幹手掌中,加持成爲千眼。

  “千眼即賢劫千佛,隨機應化教導師,

  敬禮尊者觀世音。幹佛共同所贊歎,

  教化邊地佛所記,隨緣教化利有情,

  敬禮尊者觀世音。”

  如是贊已。爲教化雪域衆生,尊者亦現衆多化身,使一切有情,皆得成熟解脫。

  聖觀世音菩薩成熟度脫有雪邦土一切衆生第一品第五章竟。

  第六章

  變化馬王利益衆生

  複次,聖觀自在菩薩乃由多門中利益有情,如《寶箧經》所說,爲教衆生取善舍惡,樹立軌範,聖者曾變化成爲善良馬王貝納哈而作利益衆生之事。彼時天竺南方。有衆多商人均系福德微薄者。是等諸人,欲往外海,覓取珍寶。具辦各種資具,共相偕往。坐巨舶中,行越七日,突有惱人狂風,作其障礙,如雲:

   “時日方午黑雲起,障蔽日光成霧暗,

  風勢可怖地動搖,化果樹木悉惬仆,

  海上風帆如獅躍,波濤洶湧天地沓。

  諸商相互緊握持,各呼親眷姓氏名,

  恐怖驚惶發狂叫,顛連無救淚成血,

  頃刻船即將下沈。”

  諸商人等緊握沈船舷木。時此惡風,偏向一方狂吹搏擊,將諸商人,投放僧伽羅羅刹洲岸(204)。爾時,諸商人等,相互呼名,匍匐登陸。乃爲羅刹所知,遂即化爲容顔秀美妙齡少女,攜帶多種食品,來商人前,故作訊問:“得勿辛苦耶?得勿煩惱耶?”作如是等谄媚妖惑,並供以飲食,恣其滿足。請商人等未知是妖,徒見諸女容色美妙,心極愛悅。彼此洽意,漸與款談。諸妖婦等相約同聲語商人曰:“汝等商人慎勿行近塹壕”。於是每婦攜一商人,各歸其家,結爲夫婦。並皆生育子女,同居甚歡。

  “惡業驅使諸商人,惱人惡風所引致,

  如獸迷惑投羅網,入死主手無脫時。

  喪失心智認爲妻,妖婦幻現當天女,

  得誘惑食即滿足,昔苦如夢盡遺忘,

  乃放此上求苟安。”

  忽來如是音聲。諸商人中有一商主,知已落入羅刹之洲,苦惱淒悲。自念現暫安樂,爾後如何,不可得知,心中惴惴不安。複作是念,彼輩曾言慎勿行近塹壕,其中必有事故。於是夜半,商主伺妻已熟睡,潛往塹邊觀察,見一無門鐵屋,內有呼聲如雷。心念是何爲者,便往聽之。辨其爲天竺商人之聲。屋側有樹,梯而窺之。因問“此中誰也。”屋中人雲:我輩是迷途商人。”問:汝等彼時如何落入此洲?答言:“我輩亦如汝等,因船爲惡風飄搏,送至此處。被諸魔婦誘引,未知是妖,遂結爲夫婦,生育子女,歡樂居處。當汝等來此洲時,我輩即被禁锢於此無門鐵室之中,現將次第吞吃我輩,因念及喪生痛苦,恐懼萬分,汝等從速逃命,尚其時也。若被禁入鐵室,即無生理,亦無逃逸之道矣。”商主大駭,又問:“果爾,則定當速逃,惟無其本奈何。”彼中人雲:“逃即有法。我等初亦思逃,因貪戀逸樂,致有此報。汝等慎勿有所貪戀,速圖逃逸。其脫身之計,先從此越一小丘,丘北有金沙地,地中有松耳石泉,泉周生長琉璃秧苗。每十五夜,自天空中來一馬王,名貝納哈,其背可乘百余人,雄偉壯麗,伴同月光降臨於此。先飲松石泉,食琉璃秧,複在金沙上翻身叁轉,抖身揚塵後,便以馬聲作人聲言:凡有墮落魔洲之天竺商人,悉乘我背,我將汝等送返故鄉。此時必有一化身寶馬前來,汝等乘其背上,慎勿貪戀兒女享受,閉目逃逸,必能得脫。”商主聞已,決依教行事。乃回己室,登其妖婦臥榻就寢。妖女覺醒,而作是言:“商主謬念自戕命,心存異想自蒙害。體寒如此,適間何往?”商主僞言,我適自香泉遊泳而回。其後商主召集從人,會於密處,將所見事,詳爲告語。遂定逃脫之計。連十五夜,以迷醉物飲諸妖婦,令其沈睡。商主率諸從人,度越小丘,至其北面,抵金沙上,松石泉邊,琉璃秧旁,以待貝納哈馬王之來。曾無多時,見月光中忽雜紅色,馬王果從天空下降。此寶馬王,先飲松耳石泉水,次食琉璃秧苗,複辟金沙之上,叁翻其身,起立揚塵,已而作人聲言:“凡陷於妖魔洲中諸商人等,速乘我背,慎勿貪戀妖婦美色,子女恩情,欲樂受享,從速閉目,我送爾等安返故裏。”商主遂言;

  “救衆化身寶馬王!我等商人結爲伴,

  取諸珍寶向海隅,福德窮竭舟沈水,

  妖風狂吹入魔洲,致落惡業死主地。

  抵此逃脫無他計,懇乞大悲寶馬送。”

  如是白已。商主坐於寶馬頸上,手據馬耳。諸從人等坐於馬背。寶馬囑言,“慎勿貪戀妖魔之居處與及子女受用等,斬斷癡情。縱一微念,亦不可起。未達海岸之時,應閉目勿開。”于是寶馬載商人等騰入天空。乃爲妖婦所知,遂引其子女馳走奔至,作大叫喚:

  “忍舍高樓安適居,忍舍和諧室家好,

  忍舍繞膝親骨血,忍舍香美珍饒味,

  真乃無良忍人也!”

  如是責罵。或將子女高舉空中,或將衣服頻頻揮舞。諸商徒見之,心如中箭,以爲情意真實,不免向後瞻顧,除商主外,均因戀戀回顧,自馬下墮,落地即爲諸妖婦所攫。往日妖豔之身,突然變爲羅刹,毛發直豎,乳挂肩頭,獠牙張露,不容稍緩,須臾之間,立即食盡。既而寶馬行抵海岸,呼商主下騎觀視,見馬背上無有商徒,心極淒傷,哭謂馬王曰:“寶馬大王,我諸徒商,在于何處?”于時馬王亦以前蹄擊地,垂淚言曰:

  “哀汝福薄之從商,不思南贍家鄉土,

  爲貪惡業魔洲亡。不思春晖父母恩

  爲貪妙色妖顔亡。不思骨肉親眷情,

  爲貪妖幻孽根亡。傷哉可憐有情衆,

  殺害金剛上師徒(205),墮入無底阿鼻獄,

  上師大悲亦奈何。兒女若已入邪見,

  遭逢狂惡風吹送,父母慈愛又奈何。

  不聽饒益教誨語,商人回顧致墮落,

  寶馬善騰又奈何。商主勿悲聽我語,

  今生苦樂若夢幻,懸岩瀉瀑、寶雲、電(206),

  輪回之樂何足戀。”

  如是寶馬演說四谛妙法,商主拭淚。已而將其送至能望故鄉之處,寶馬騰空如虹散去。商主返家,父母親眷會晤,鹹與之執手涕泣。繼而歡聚,又暢敘離別之情。未幾,諸從商人家屬亦來問訊:“我父如何?”“我叔如何?”“我侄如何”各舉姓名,且問且泣。商主乃聚請從商家屬,將船初入海時,可怖狂風吹船沈沒,又被狂暴妖風驅送我等入於羅刹鬼魔之洲,因不識是妖,與爲夫婦,生子女後。方知是妖,求逃脫法,嗣經鐵屋中人指出去路,乃未謹遵馬王所囑,諸從人等,回頭瞻顧,遂致下墮,如是等情,詳爲告語。于是衆人皆對輪回發厭離心,誠信業果,皈依佛法。

  如上事例所明,只貪今生而造惡業之人,正如請從商人,由于回顧,同遭殒落。漂流輪回,永無解脫惡道之辨。若不貪圖今生,修習妙法,如同商主,則能獲得上界解脫安樂,並可由之而成佛也。

  變化馬王利益衆生品第六章竟。

  第七章

  講述藏族人種出自神猴及岩山魔女之情

  複次,觀自在菩薩,爲一靈異神猴授具足戒,令其往雪域藏地修行。神猴遵命,至紮若波(207)岩洞中修道。彼修習大慈大悲聖菩提心,且放空性甚深法門(208)方生勝解,爾時忽有宿緣所定之岩山羅刹,來至其前,作種種媚態蠱惑誘引。繼而女魔又變爲盛裝婦人,謂猕猴言:“我等二人可結伉俪。”猴言:“我乃聖觀自在菩薩之持戒弟子,若作汝夫,破我戒律。”女魔答言:“汝若不作我夫,我當自盡。”于是倒臥猴前。已而女魔複起,向猴作如是言:

  “異哉!嗟爾猕猴王,請于我語稍垂聽。

  我以業力成魔種,情欲熾盛鍾情汝,

  愛欲驅使懇求汝。苟我與汝不成眷,

  後必隨魔作伴侶。一日即可傷萬靈,

  一夜即可食千生。若産無量妖魔子,

  則此雪域境土內,悉將變成羅刹城,

  所有生靈被魔吞。故請憐我發悲憫。”

  說如是悲痛之詞,眼眶流淚。爾時猕猴菩薩便作是念:“若作彼夫,壞我律儀。設拒不取,將造極大罪業。”遂於刹那頃,來至布達拉山聖觀自在菩薩前而作啓白雲:

  “盛哉!衆主大慈悲。我護具戒如護命。

  羅刹女魔懷欲想,說出諸多傷感辭,

  糾緾於我欲奪戒。將如何處護律戒,

  請大悲主賜察照。”

  如是自己。聖者賜言“汝可作岩魔之夫。”彼時怒紋佛母和救度佛母二位尊者,亦自空中語雲:“如是甚妙。”于是聖者並爲神猴岩魔,賜予加持,使其成爲夫婦。蓋此加持乃爲雪域將具叁種功德:種未來世,如來教法,將大顯揚,長住世間;諸大善知識想繼出現,開珍寶藏;福善利樂,遍滿十方,有如是等故也。

  自神猴與岩魔結爲夫婦後、即有六道有情死後前來投胎,産生六猴嬰。六嬰秉性彼此各不相同,由有情地獄趣來投生者,面目黎黑,能耐勞苦。由餓鬼趣來投生者,容貌醜陋。貪啖飲食。由畜生趣來投生者,愚蠢冥頑,形色…

《西藏王統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