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之心法 六波羅蜜

  六波羅蜜

  (一行禅師《佛之心法》)

   六波羅蜜是大乘佛教的一個基本教義。“波羅蜜”在英文中可以譯成“圓滿完成”或“圓滿成就”。“波羅蜜”在漢語中被譯爲“度”,它的意思是“到彼岸”,彼岸就是安祥、無畏、解脫之岸。修習波羅蜜可以成爲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修行。我們一直處在痛苦、嗔恚、沮喪之此岸,現在我們想要達到安樂的彼岸。爲了能夠到達彼岸,我們必須有所作爲,即修習波羅蜜。我們返觀自身,練習正念地呼吸,觀照我們的痛苦、嗔恚和沮喪,並對它們微笑。這樣做,我們就能克服痛苦,到達彼岸。我們每天都可以修習“圓滿成就”。

   每當你邁出一個正念的步履的時候,你就擁有了一次從痛苦國土邁向喜樂國土的機會。淨土就在此時此地。天國是我們心中的一顆種子。如果我們知道怎樣把那顆種子種到濕潤的土壤中,它就會成長爲一顆樹,鳥兒就會來棲息。無論什麼時候,當你感到有這種需要的時候,請練習到彼岸吧。佛陀說:“不要指望彼岸到你身邊來。如果你想到達那個安全、安樂、無畏和無嗔之彼岸,你就必須自己遊過去,或者劃船過去。你必須努力。”這個努力就是修習六波羅蜜。

  (1) 布施波羅蜜——給予、奉獻、慷慨大方。

  (2) 持戒波羅蜜——修習戒律和修習正念。

  (3) 忍辱波羅蜜——包容和接受的能力,它能夠忍耐和轉化你的敵人和那些愛你的人加之于你身上的痛苦。

  (4) 精進波羅蜜——勤奮,努力,堅忍不拔。

  (5) 禅定波羅蜜——思惟修。

  (6) 般若波羅蜜——智慧,洞察,理解。

   修習六波羅蜜,可以幫助我們到達彼岸——生活在那個世界中的人自在安祥、快樂和諧、人際關系純和友善。

   到彼岸的第一個練習就是修習圓滿的給予——布施波羅蜜。布施首先意味著布施喜悅、快樂和慈悲。有一種植物(大概是指韭菜——譯者注),在亞洲爲人所熟知。它是洋蔥家族的一個成員,用它來做湯、炒米飯,炒雞蛋,味道異常鮮美。每次你割下它,不超過二十四小時,它又會重新長出來。而且,割得越頻繁,它就長得越肥大,越茂盛。這種植物可以象征布施波羅蜜。我們不爲自己保留任何東西。我們只想布施。當我們布施的時候,對方可能會很快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們也會變得快樂起來。在佛的很多本生故事中,都談到了佛修習布施波羅蜜的經過。

  我們能夠布施給別人的最大的禮物,就是我們真正的存在。我認識一個小男孩,他父親問他:“你生日想要什麼?”男孩躊躇了。他父親很有錢,他想要什麼,他父親就會給他什麼。但是他父親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賺錢上,以致于很少在家。所以男孩就說:“爸爸,我想要你!”這個意思是再清楚不過了的了。如果你愛某個人,你就必須真正爲他(她)而活著。當你給出了這份禮物的時候,與此同時,你也收到了一份喜悅的禮物。通過修禅,學會真實地活著吧。通過正念的呼吸,你可以使自己身心合爲一體。“親愛的,我爲你而活在此地”,這是一句咒語,當你修習布施波羅蜜的時候,你可以這樣說。

   其他的,我們還能布施什麼呢?布施我們的堅穩不動。“吸氣,我是一座山峰。呼氣,我巍然屹立。”我們所愛的人需要我們堅穩不動。我們可能通過練習正念地呼吸、正念地行走以及正念地坐禅,來培養我們的堅穩不動,並享受深深地活在當下每一刻的樂趣(現法樂住)。堅穩不動是涅槃的特征之一。

   其他的,我們還能布施什麼呢?布施我們的自在。除非我們擺脫了煩惱——貪愛、嗔恚、嫉妒、絕望、恐懼和錯誤的想,否則,我們就很難獲得快樂。自在是涅槃的特征之一。某些種類的快樂實際上毀掉了我們的身心和我們的人際關系。擺脫貪愛是一種重要的修行。深入地觀察你認爲可以給你帶來快樂的事物的本性,看看它事實上是否正在給你所愛的那些人製造痛苦。如果你想真正活得自在,你就必須弄清這一點。回到當下來吧,去感受生命中可見的奇迹。有那麼多美好的事物可以使我們馬上快樂起來,又如壯麗的日出,湛藍的天空,高山、長河,還有圍繞著我們的所有可愛的面孔。

   其他的,我們還能布施什麼呢?布施我們的清新。“吸進來,我是一朵花。呼出去,我散發著清芬。”你可以呼吸叁次,這樣,你的生命之花馬上就會重新綻放。多麼美好的一份禮物啊!

   其他的,我們還能布施什麼呢?布施我們的安祥。坐在某個安祥的人身邊是很棒的。我們能夠從她的安祥中得到加持。“吸進來,我是一泓靜水。呼出去,我如實映鑒著萬物。”我們可以向那些我們所愛的人布施我們的安祥和清醒。

   其他的,我們還能布施什麼呢?布施空間。爲了活得快樂,我們所愛的那個人需要空間。插花的時候,每一朵花的周圍都需要一些空間,這樣,它才能夠充分地展示出它真正的美。人就像花兒,如果她內心和周圍沒有空間,她就不可能過得快樂。我們不可能在市場上買到這些禮物。我們必須通過自己的修行來創造它們。我們布施得越多,我們擁有的就越多。當我們所愛的人快樂的時候,我們馬上也會跟著快樂起來。我們向她布施,與此同時,我們也是在向自己布施。

   布施是一種很好的修行。佛陀說,當你對某人感到生氣的時候,如果你已經試過了一切辦法而仍然無濟于事,那麼就修習布施波羅蜜吧。當我們生氣的時候,我們傾向于懲罰對方。但是,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只會導致痛苦的逐步升級。佛陀建議說,相反地,你要送給她一份禮物。當你正在生氣的時候,你不會想到出去買一份禮物的,所以,你最好利用現在沒有生氣的機會,預先准備好一份禮物吧。然後,當所有其他辦法都沒有奏效的時候,去把那份禮物寄給她。令人驚訝的是,你馬上就會覺得好受多了。對民族來說,也同樣如此。爲了使以色列擁有和平和安全,以色列人必須尋找途徑,保障巴基斯坦人的和平與安全。爲了使巴基斯坦人擁有和平和安全,他們也必須尋找途徑,來保障以色列人的和平與安全。你得到的正是你給予的。不要想方設法去懲罰對方,與此相反,給他所需要的東西。這種布施的修行能夠很快地把你帶到安樂的彼岸。

   當別人使你痛苦的時候,那是因爲他自己內心正在經受深深的痛苦,而且他的痛苦溢出來了。他需要的不是懲罰;他需要的是幫助。這就是他正在發出的信息。如果你能夠看到這一點,就給他所需要的東西,他所需要的東西就是減輕痛苦。快樂和安全不是一件個體的事情。他的快樂和安全對于你的快樂和安全是至關重要的。全心全意地祝願他快樂和安全,你自己也會感到快樂和安全。

   其他的,我們還能布施什麼呢?布施智慧。智慧是修行之花。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到一個對象上,深入地觀察它,這樣你就會擁有智慧。當你把你的智慧布施給別人的時候,他們馬上就會停止痛苦。

   波羅蜜之花的第一個花瓣是布施波羅蜜,即修行給予。你所給予的正是你所得到的,比衛星發射的信號還快。不管你是在布施你的存在、你的堅穩、你的清新、你的不動、你的自在,還是你的智慧,你的禮物都會創造奇迹。修習布施波羅蜜是修習慈悲。

   到彼岸的第二個修行方法是修習圓滿地持戒,或日圓滿地成就正念練習,即持戒波羅蜜。五戒(一行禅師把五戒當作是最基本的正念練習,所以他在絕大多數時候,把五戒稱爲“五個正念練習”——譯者注)能夠幫助我們保護我們的身心、家庭和社會。第一戒是關于保護人類、動植物和礦物質的生命。保護其他的物種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第二戒是爲了防止人類對于其他衆生和大自然進行掠奪式開采。它也是修習布施。第叁戒是爲了保護兒童和成人不受性虐待,即爲了維護個體和家庭的幸福。太多的家庭因爲不正當的性關系而破裂了。當你修習第叁戒的時候,你就是在保護自己,你就是在保護更多的家庭、更多的配偶。你是在幫助別人獲得安全感。第四戒是要修習深深地傾聽和愛語。第五戒是關于正念地消費。

   五戒是修習慈悲的一種形式,也是修習布施的一種形式。它可以保護我們的家庭和社會,保障它們能夠健康良好地發展。持戒波羅蜜是我們能夠爲我們的社會、家庭和我們所愛的人所獻出的一份極好的禮物。我們能夠給予社會的最珍貴的禮物就是修習五戒。如果我們能夠根據五戒來生活,我們就在保護我們自己和我們所愛的人。當我們修習持戒波羅蜜的時候,我們就是在布施生命中最珍貴的禮物。

   讓我們一起深入地觀察我們痛苦的原因,不管是個體的還是集體的。如果我們這樣做,我確信我們會明白,五戒正是我們對治時代病的良藥。每一種文化傳統都有與五戒相當的東西。每次我看到有人接受和修習五戒,我感到非常高興——爲他,爲他的家庭,也爲我自己——因爲我知道五戒是修習正念的最具體的方法。爲了深入地修習它們,我們身邊需要有一個僧團。

   波羅蜜之花的第叁個花瓣是忍辱波羅蜜。忍辱是接受、擁抱和轉化的能力。在英文中,梵文“kshanti”常常被譯爲“patience”(耐心)或“forbearance”(忍耐),但是我相信,“inclusiveness”(包容)能夠更好地表達佛陀的教導。當我們修習忍辱的時候,我們不必痛苦或忍耐,即使我們不得不擁抱痛苦或不公平。對方說的話或做的事使我們憤怒。他把某種不公平加到了我們身上。但是,如果我們的心量足夠大,我們就不會痛苦。

   佛陀舉了這樣一個精彩的譬喻:如果你抓一把鹽,把它放到一小碗水裏,碗裏的水就會太鹹了,沒法再喝。但是,如果你把同樣數量的鹽投到一條大河裏去,人們仍然可以喝這條河裏的水。(記住,這個開示是在2600年以前講的,那時候,人們還可以喝河水!)…

《佛之心法 六波羅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