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毗達摩 第四十五講 衆生投生的法則▪P2

  ..續本文上一頁壽命是極漫長,他的果報是極其殊勝的。然而只要他還是凡夫,在他命終的時候,他過去所造的業仍然會成熟。而如果他造的是不善業的話,他還是會墮落到惡道。

  不過,到底梵天人會不會直接投生爲畜生、鬼,或者墮落到地獄裏面去呢?其實是不會的。因此,在該經的《義注》裏面說:由于色地、無色地的凡夫、梵天人還沒有舍斷導致往生到地獄等之業故,在命終之後還是會輾轉的(順後生的業)往生到惡趣。又因爲他們在臨終時的近行定不可能存在較強烈的不善業,所以不會直接地(沒有間斷地)投生到地獄裏邊去。正是因爲如此,所以一個梵天人在臨終的時候,他往往會投生到同一界的梵天界或者更高的梵天界,或者他也可以投生爲欲界的人和天。但只要他的煩惱還沒有斷盡,他還是有可能會墮落到地獄、畜生或者鬼。

  爲什麼會這麼樣說呢?因爲在梵天界的生命裏面,他們幾乎不存在對欲樂的貪求,是不是?既然對欲樂他們都沒有貪求,因此他們不會造很強的、很低劣的業。而且梵天人會不會有嗔心的生起呢?梵天人不可能有嗔心的生起。因此,他們也不會有很強的不善業在他們臨終的時候生起而墮落到惡道裏面去。

  對于天人來說,他們會不會生起嗔心?會。特別是天人在臨終的時候,他們往往生起的要麼是嗔心,要麼是貪心,爲什麼呢?因爲一個天人在臨終的時候,他會有衰相的呈現。當這些衰相呈現的時候,是他們在漫長的天壽裏面從來沒有遇到過的,因此他們的心充滿了焦慮、充滿了絕望和充滿了無助。這是一種很強的嗔心,這種嗔心會使他直接墮落到惡道、地獄裏面去。

  而且,並不是一切的天人都能夠修習佛法的,而且也不是一切的天人都有機會正好遇到有佛陀出世的。所以很多的天人,由于他們在天上過慣了放逸的生活,過慣了享受欲樂的生活。一旦他面臨著這些東西全部都要失去,他的內心會感到非常之彷徨、執著、愛戀。于是天人很可能是墮落到惡趣,墮落到地獄、畜生或者鬼的。

  就好像一個有錢的人,他一生都是非常之風光、非常的如意、順意。正是因爲他非常之風光,他往往接受不了突如其來的打擊,是不是?突如其來的打擊很可能使他精神崩潰,使他的精神都垮掉,身心都垮掉。同樣的,當一個天人也是這麼樣。由于他過慣了那種非常快樂的生活,突然他要面臨著一切失去,甚至很多天人還會看到自己將會墮落到地獄裏邊去,他會更加恐懼。

  而對于梵天人來說,由于他在梵天人的壽命當中,他並沒有很強的對欲樂的貪求,他也不會生起嗔心。即使在命終的時候,他也不會感到恐懼和害怕,所以,梵天人往往投生的時候,最低的程度他還是投生爲欲界的人或者天。

  因此我們現在再來看一看投生的法則。對于叁界的這些有情、這些衆生,他們在投生的時候到底是怎樣的呢?

  對于無色界的梵天人來說,他們投生將會有叁個地方、就是叁種可能性:

  第一他們很有可能投生到更高的無色界梵天裏。因爲一個無色界梵天人可以修習更高的無色界定。當他們修習更高的無色界定的時候,將可以因爲這種更高的無色界定的善業投生到更高的無色界天。但是由于無色界梵天人並不能夠修習比他們層次更低的無色界定,所以他們在臨終的時候最多也只能夠投生到同一界的梵天,而不會投生到比較低的禅天。例如:無色界梵天人不可能投生到色界梵天裏面去。而假如這些無色界梵天人失去了禅那,他們將會以近行定的力投生到欲界。所以,由于近行定的力的這種善業都是屬于哪一類的善業?叁因的善心。所以他們投生的時候,將能夠投生爲欲界的叁因的人或者天人。

  對于色界的梵天人,他們的投生法則呢?一個色界的梵天人可以培養更高的定力,是不是?所以當一個色界的梵天人在臨死的時候,他如果是成就了無色界的定力,而這種定力在他臨終的時候成熟的話,他將能夠投生到無色界的梵天裏面去。或者也可以因爲他們所培養的色界的定力而投生到色界的天裏面去。如果一個梵天人在造了極強的傾向于欲界的業,他們死了之後,將能夠投生到欲界。

  對于在色界的梵天人死了之後投生到欲界的這種衆生,他的結生心必然是二因或者叁因的果報心。也就是說一個色界的梵天人如果死了之後,他投生爲人,那這個人,他不可能是無因的。換而言之,如果一個人的前世是色界的梵天人的話,那麼他必然是二因的或者叁因的。換而言之,即使一個人過去有可能是梵天人,但今生也有可能怎麼樣?不可能證禅那。

  這是色界梵天人的投生法則。

  但是在色界梵天裏面,有一種很特殊的梵天人是無想有情天。無想有情天由于在那一世當中他們沒有心、沒有任何的心念。對于無想有情天,在他的生命期間的業生色法只是命根九法聚而已。他們沒有眼淨色、耳淨色等等這些,他們只是命根九法聚而已,他們也沒有心所依處色。由于他們沒有心念,所以在無想有情天的整個生命期間,他們也不能夠培養其他的善業,乃至連他們第四禅的善業也不可能培養。這一種梵天人在死了之後,他們只能夠投生爲欲界的二因或者叁因的人或者天人。

  無想有情天的壽命是多少?還記得嗎?是多少?是五百個大劫。大家知不知道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位弟子,他在前一世是無想有情天,知道是誰嗎?是哪位佛陀在世時的弟子?他就是佛陀的八十位大弟子當中憶宿命第一的,因爲這位弟子曾經說過:他能夠以一念就回憶到五百大劫以前。因爲他的前世完全是空白的,所以他一念就可以回憶到五百大劫以前。因爲他在前一世是無想有情天。是誰呢?知道嗎?他的名字叫Sobhita(古代翻譯成蘇貧陀)。Sobhita尊者,他就是憶宿命第一的,由于他過去生投生爲無色界梵天人,他今生可以投生爲叁因結生的人。

  我們再看一看,對于一個欲界叁因者,就是一個人或者天人是叁因結生的。如果是一個叁因結生者,他在今生將有可能怎麼?將有可能證得禅那。如果這一類的人已經證得了禅那,他們將有可能投生到色界或者無色界的梵天,這和他們所證得的禅那是相應的。當然,如果他沒有色界的禅那或者無色界的禅那,那是不可能投生到色界或無色界的梵天的,除非他已經是證得了第叁果,他才有可能。如果只是一般的凡夫,他是不可能沒有禅那就投生到色界或無色界梵天的。

  而一個欲界的叁因者,也可以因爲他所造作的欲界的善業而投生到欲界的人或者天界去,成爲六欲天的天、人。一個欲界叁因者,他會不會造不善業啊?他會不會直接在他生命結束之後投生到惡趣裏面去。會不會?會嗎?會。所以他們也有可能墮落到四惡趣。

  就好像我們在佛教史上很有名,而且臭名昭著的,誰?提婆達多Devadatta。他是什麼結生的呢?叁因結生。爲什麼那麼肯定?因爲他擁有了禅那,是不是?他曾經擁有了禅那。爲什麼很肯定他擁有禅那呢?因爲他有五神通,他可以變化自在,而且他這種神通是修得的,他必定是具足四禅和四種無色界定的。因爲他能夠證得禅那,所以他必然是叁因的。然而,他也是因爲所造的不善業而墮落到惡趣。

  所以對于欲界叁因者來說,他所造的業可以差別很大。如果他有機會,有因緣修行的話,他不僅僅能夠培養色界或無色界的極強的善業,他甚至有可能在今生證得涅槃,證得出世間法。但是如果他沒有修行的話,他只是造一些世間的善業的話,那麼只會依照欲界的因果法則,他投生到欲界的人、天善趣。當然他也有可能造極強的、極重的不善業(惡業),而這種惡業成熟將會使他墮落到四惡趣裏面去。

  而對于欲界的二因結生者這一種人和欲界的無因結生者這種人,他們在生命期間有沒有可能證得禅那?沒有可能。不可能證得禅那。因爲不可能證得禅那,所以他們有沒有可能投生到梵天界呢?不可能。他們將會因爲他們所造作的欲界的善業,他們可以投生到欲界的善趣裏面去。而他們有沒有可能造作不善業?也有可能。所以他們因爲所造作的不善業,也有可能墮落到四惡趣裏面去。

  說到這裏,我想很多人會擔心:“到底我是不是二因結生的?”很多人都會這麼樣懷疑。因爲我們在講到什麼樣的業會帶來叁因的結生,什麼樣的業帶來二因的結生,惟有一個人在過去生造了殊勝的叁因善業,他才能夠造成叁因的結生。如果一個人在過去生造的是低劣的叁因善業或者殊勝的二因善業,他才能夠使今生投生爲二因的結生者。而如果今生投生爲二因結生者的話,那麼他不能夠證得禅那,他也不能夠證得聖道、聖果。于是很多人就懷疑:“哎呀!這樣的話,如果我是二因結生,我今生修行不是白費了嗎?反正我今生再努力修行也不能夠證得禅那!”很多人確實會有這樣的擔心。

  我們現在在這裏再分析一下。確實大部分的人都是屬于二因結生,叁因結生的人是少數的。不過,我們也不用因此而過度的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二因的。我們去想一想,如果我們在過去生沒有因緣的話,我們將不會進入佛門,我們將不會有機會禅修,修行佛法。

  例如:從帕奧禅林很多那些修到緣起的禅修者,他們的過去生的例子來看,就是從機率來看,幾乎很多在今生能夠修行的人,過去生他們都是曾經遇過佛法,甚至曾經有修行的基礎。所以他們今生很自然而然,他們一聽到有這麼樣的禅法,或者一聽到他們可以修行,他們的心就會有一種很好樂的心去追求。因此我們從緣上來看,能夠真正想要修行的人是很少的。

  我們現在來做一個簡略的統計。整個地球有多少人?五十多、六十億人,是不是?五十多、六十億人有多少個佛教徒?多少佛教徒?大概佛教徒是叁億,是不是?那麼也就是說百分之幾的是佛教徒?二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的人是佛弟子。在這叁億的佛教徒當中有多少個真正禅修的?有多少個?叁億有沒有叁千萬?有沒有?有沒有叁百萬?有沒有?我們在座有沒有叁百人?有還是沒有?沒有。

  …

《阿毗達摩 第四十五講 衆生投生的法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