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毗達摩 第叁十六講 心路過程中心與所緣的關系

  心路過程中心與所緣的關系:我們昨天講了心路過程當中的意門心路過程,意門心路過程可以分爲欲界的有限速行心路過程和安止速行心路過程。昨晚學習了欲界的有限速行,欲界的有限速行可以分爲:隨起的心路過程和獨立的意門心路過程。現在我們再來講講在這些心路過程當中,所緣和心之間有什麼關系呢?“阿毗達摩”是討論這個世間的,世間是我們必須得要了解、要觀照、最終要超越的,而能夠體驗世間的是心,能夠解脫、超越世間的也是心。因此在“阿毗達摩”裏面研究心、探討心占了很大的比例。

  講到心必須講到心所認知的目標,心所認知、所對應的目標,我們稱爲所緣àramma

  a。如果把“阿毗達摩”講心的部分簡化,其實只是一種關系,即心和所緣的關系。

  現在我們接著來講講所緣的本質和心到底有什麼關系呢?所緣可以分爲叁組:第一:不可愛的所緣ani

  ha àramma

  a;第二:可愛的所緣i

  ha àramma

  a和極可愛的所緣ati-i

  ha àramma

  a。(或者又可以把可愛的所緣分爲兩種:一種是中等可愛的,一種是極可愛的。)再加上不可愛的。所以我們可以把所緣歸納爲兩類即:可愛的對象和不可愛的對象;可愛的對象又可以分爲普通可愛的和很可愛的。

  根據“阿毗達摩”所緣的本質差別在于這些對象(這些所緣)的本性,它並不會因爲體驗者的性格或者信仰,或者偏好而有所改變。在《分別論注》(也叫《迷惑冰消》)裏面解釋,當我們把可愛的所緣當成是不可愛的,把不可愛的所緣當成是可愛的,這是因爲他們的顛倒想Sa¤¤avipallàsa,但無論如何,所緣是依靠它本身的性質而屬于可愛或者不可愛,它跟體驗者的偏好沒有關系。如果我們判斷一個所緣到底是可愛或者不可愛,可以用中等有情(中等的人)來作爲判斷,這裏講到的中等的人,就比如:一些會計師、一些政府的公務員、地主、商人等,就是普通的一般人都這樣認爲的。

  人們會遇到可愛的、或者極可愛的、或者不可愛的所緣,是由于自己過去的業所決定的。所遇到的目標,提供過去業成熟的因緣,因此生起了果報心。當不善業成熟的時候,人們體驗到不可愛的所緣,生起識知這種所緣的是不善果報心;當善業成熟的時候,人們體驗到可愛或者極可愛的所緣,生起識知這種所緣的心是善果報心。果報心自動地跟所識知的所緣的本質相應,完全沒有刻意的造作,就像我們照鏡子一樣,我們的臉是怎麼樣,在鏡子中反映出來的就是怎麼樣。果報心由所緣的性質決定,但是速行心卻是可以改變的。也就是說在心路過程裏面,特別是五門心路過程裏面,體驗到的所緣和心路過程裏面生起的果報心是一致的。

  如何一致的呢?我們就用一個例子來說明所緣和在心路過程中的果報心之間的關系。當遭遇到不可愛的所緣的時候,例如:當一個人看到一具屍體或者一副很恐怖的骨頭,這個時候能夠看的是眼識,眼識是屬于什麼心?是果報心;當眼識滅去之後緊接著的領受、推度也是屬于什麼心?果報心;然後彼所緣也是果報心,因爲看到的這種所緣是不可愛的所緣,所以這些果報心都是不善果報心。

  例如:現在這個是有分,這時一具屍體的影像就撞擊了這個人的眼門,然後生起了一個五門轉向心,五門轉向心是什麼心?還記得嗎?是唯作心;然後五門轉向心滅去之後,就生起了一個眼識,眼識是果報心;眼識滅去之後生起了領受和推度,這兩種心也是果報心;當推度心滅去之後生起一個確定心。這叁個心就是根識、領受和推度是不善果報心。那之後,就緊跟著生起一個確定心,確定心是什麼心?是唯作心,它不是屬于果報心;當確定心滅去之後緊跟著生起了七個速行心;當速行滅去之後,如果這個所緣是極大所緣的話,將會有兩個彼所緣生起,彼所緣也是什麼心?也是果報心。由于看到的不可愛的所緣,所以還是屬于不善果報心;當彼所緣滅去之後,就又落入有分流。因此這一個心路過程是五門心路過程的發生規律。

  在五門心路過程裏面,這是取極大所緣,也就是當這一個人看這一具屍體的時候,看得很清楚,這個屍體很清楚地呈現在這個人的眼門心路過程裏面。在這個心路過程裏面,眼識、領受心、推度心和彼所緣心,在這一個心路過程裏面都是果報心。由于看到的是不可愛的所緣,所以這些果報心都是屬于不善果報心。這些不善果報心,叁個是屬于十八種無因心當中的不善果報心,而這個彼所緣是屬于不善果報的推度心,所以是這樣的關系。

  如果遇到的是可愛或者極可愛的所緣,根識、領受、推度和彼所緣都是善果報心。我們取一個人看到一座很漂亮的佛塔爲例子。當這佛塔的影像撞擊到眼門和有分的時候,生起了一個五門轉向心,五門轉向心結束了有分流,使心轉向于所看到的影像,這個是五門轉向心;五門轉向心滅去之後生起了一個眼識“看”這一個景象;眼識滅去之後生起一個領受心;領受心滅去之後就生起推度心;那這叁個心是屬于什麼心?也是果報心。由于看到的是極可愛或者可愛的所緣,所以它是屬于善果報心。當推度心滅去之後,生起了確定心,確定心是唯作心;當確定心滅去之後生起了七個速行,七個速行依次地生滅;當速行心滅去之後,緊跟著生起的是兩個彼所緣,彼所緣是屬于什麼心?還是果報心。它們是善果報心;當彼所緣滅去之後,又落入了有分流。

  這一個五門心路過程裏面,凡是五門心路過程裏的所有果報心都跟所看到的影像是一樣的,都是同樣的性質。如果看到的是很好的,就是一般的人都認爲是漂亮的、是好的,那果報心是屬于善果報心,對于在五門心路過程裏面,眼識或者根識(其他的耳識、鼻識、舌識、身識)、領受和推度是屬于善的果報,這是屬于十八種無因心中的善果報心。

  在五門心路過程裏面的彼所緣,它有可能是什麼心?它有可能是十種善果報心。爲什麼說是十種呢?推度心有幾種?推度心(善的果報推度心)有兩種:一種是舍受;一種是悅受。如果是遇到的是可愛所緣,他的推度心是屬于舍受;如果是極可愛的話是悅受。同時也可能是八種欲界的大果報心:悅俱智相應,悅俱智不相應,舍俱智相應,舍俱智不相應,它們各有無行和有行,這些心有可能會生起在彼所緣當中。他們的關系就是這樣的,在心路過程裏面,這些果報心和所緣有關。

  我們必須要知道,果報心是由對象的本質決定的,但是速行心卻不一定,速行心可以依照體驗者的性格或者內心的傾向而變異。速行心的性質決定在什麼?決定在哪一個心?決定在作意。他們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我們再看一下作意和速行的關系。

  在五門心路過程中,如果確定心的作意心所是不如理作意ayoniso manasikàra,緊接著的速行必定是不善心,這是有分流。當一個人看到了一個對象,或者一個對象撞擊到一個人的根門和有分的時候,生起了一個五門轉向心;五門轉向心滅去之後生起了一個根識;然後領受;推度。這裏講到的領受、推度和所緣有關。

  無論所緣是可愛的、不可愛的或者極可愛的,假如確定心裏面的作意心所是不如理作意的話,那麼緊接著生滅的七個速行必定是不善心,之後生起的彼所緣是果報心,就跟速行心沒有必然的聯系。

  在意門心路過程當中,它們的關系又是怎麼樣的呢?意門心路過程有沒有確定心呢?沒有。但是意門心路過程是由一個意門轉向心,再加上七個速行,彼所緣或者有,或者沒有生起。如果在意門轉向心裏的作意心所是不如理作意,緊接著的速行也必定是不善心。這一個意門心路過程。

  在意門心路過程裏面有沒有領受、推度、確定這些心呢?也沒有。它一生起就是意門轉向心,意門轉向心在五門心路過程裏面也叫什麼心?也叫確定心。這裏的意門轉向心裏面的作意是不如理作意的話,緊跟著生滅的七個速行心也必定是不善心。等速行滅去後,彼所緣或者生起或者不生起。

  由于不如理作意,以下的速行心可以生起,哪些心呢?八種貪根心會生起,兩種嗔根心會生起,兩種癡根心會生起。八種再加上兩種、再加上兩種等于多少?十二種。這十二種都是什麼心?都是屬于不善心。所有的不善心加起來只是十二個,這十二個不善心都是因爲什麼而生起的?因爲不如理作意。可不可以說是因爲所緣呢?可不可以賴所緣呢?是因爲所緣促使你生起不善心,還是因爲不如理作意促使你生起不善心呢?不如理作意!對!生起善心或者不善心,主要還是和一個人的作意有關,而不是和所緣有關。

  我們再來看一看,善心到底是怎麼樣生起的?在五門心路過程當中,如果確定心的作意心所是如理作意,緊跟著生起的速行,對于凡夫和有學聖者來說必定是善心。

  當一個五門轉向心生起之後,就已經標志著有分流中斷了;當五門轉向心滅去之後生起的眼識;領受;推度;推度心滅去之後生起個確定,確定心裏面有一種心所稱爲作意心所,作意心所好像方向盤一樣或者好像一輛車的司機一樣,如果司機把方向盤擺向正確的地方,那麼緊接著整車人都走向正確的地方,如果擺向不正確的方向、走錯誤的路,那麼整車人或者緊接著的路都是錯誤的。在這裏面,如果確定心的作意心所是如理作意,緊接著生起的速行心必定是善心。當速行滅去之後,有可能有兩個彼所緣生起,也有可能沒有生起。如果是在意門心路過程裏面,若意門轉向心的作意心所是如理作意,緊跟著生滅的速行心也必定是善心,這是對于凡夫和有學聖者來說的,也就是說除了阿拉漢聖者,在欲界的意門心路過程裏面,它的運作必然是這樣的。

  當有分流被意門轉向心中斷之後,意門轉向心就把心投向于所緣,這種所緣可以是一切所緣(一切的目標都可以)。意門轉向心裏面有個作意心所,作意心所如果是向正確的方向思維的話,我們稱爲如理作意,當作意心…

《阿毗達摩 第叁十六講 心路過程中心與所緣的關系》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