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毗達摩 第二十五講 二十五種美心所中的念、慚、愧、無貪、無嗔心所▪P2

  ..續本文上一頁屬于作意。然後手很穩地拿住它,而不會讓它滑落、不會讓它掉下,這個比喻是什麼?比喻正念。然後我們再去看,端詳著這塊表,現在是幾點,這個是什麼?就是正知。同樣的,我們無論修任何一種業處,作意、念、正知,就是正念、正知是很重要的。作意帶動我們整個心投向哪個地方,例如:我們把心轉向于專注呼吸,這個時候,由于有了作意的作用,帶動我們的心去知道呼吸;然後心很穩固地、很清楚地定在呼吸上,這個叫做正念;然後我們的心對呼吸保持清楚地知道、覺知,這個是正知。

  

如果是修慈心也是,把我們的心導向于對一切衆生,祝願一切衆生快樂、安穩、福樂,這種導向就是屬于作意。或者在我們導向之後,我們又持續地把心投入到一切有情裏面,這個是尋;然後時時刻刻地把心定在一切有情裏面,這個是屬于念;然後對于我們所散播慈愛的對象,保持清清楚楚,這是正知。

  

念,在佛陀的教法裏面、在整個禅修體系裏面是很重要的,是不可或缺的。佛陀在很多經典裏面講到,我們甚至可以用eka ayana magga來形容正念,就是一行道。一行道的意思就是導向唯一的道路或者要單獨行走的道路。念,往往依它的所緣可以分爲四種,稱爲四念處。

  

爲什麼稱爲四念處呢?四念處有時候也可以稱爲念住,念住就是從巴利sati pati

  hàti來的,巴利語的念就叫 sati ,然後pati

  hàti的意思就是住立、安住、建立,穩固地建立起來,這個叫做pati

  hàti。把正念很穩固地建立起來,這就是念的住立,叫做念住。或者另外一種解釋,就是sati upa

  hàna

  ha這個稱爲念住,也就是念的現起之處。upa

  hàna 的意思就是建立起來,最後這個

  ha ,就是地方,把念建立起來的地方,稱爲念的現起之處、念的確立之處,或者念的建立之處,就稱爲念處。

  

念的現起之處爲念處,那麼念是怎麼樣建立起來的?它建立一共有四種所緣(四種目標、四種對象):即正念于身、正念于受、正念于心、正念于法,這稱爲以身隨觀身而住、以受隨觀受而住、以心隨觀心而住、以法隨觀法而住。

  

對于四念處,佛陀將它稱爲一行道。也就是說這條道路,它能夠通向涅槃的。而且一個人持續地修,他的目標只是通向于涅槃,所以稱爲(一行道)。這裏的eka,獨一的,就是指涅槃;或者eka是指佛陀,佛陀是獨一的,ayana是行走的道路,由于佛陀發現了這條道路、佛陀獨一的ayana 行走的道路;或者說在我們修行四念處的方法的時候,我們不是成群結隊,經常在談話,而是我們要獨自修行,所以叫獨自地行走,獨自地去實踐的道路;或者eka ayana magga ,也就是這裏的eka 是在佛陀的教法裏面才有的,而不是外道才有的,所以又稱爲獨一的道路,就是它不跟外道所共的。

  

正是因爲如此,所以四念處是正念與觀智的完整修法。四念處的唯一要義即正念的觀照諸法,它的差別只是在于正念所觀照的所緣不同而已,正念所觀照的所緣一共有四種:即身、受、心、法。

  

在培育四念處的時候,第一個要觀照的是身,身的巴利就叫kàya ,它的含義有兩種。在《無礙解道》裏面提到有兩種身,一種稱爲r

  pa kàya(色身),色身包括了四大以及四大種所造色,也包括了入息和出息,這些都稱爲身行(kàyasa

  khàrà)。身念處的身是特指色身。如果是在修入出息念的話,那麼這裏的身是特指呼吸身或者入出息身。還有另外一種身,叫做名身。名就是我們說到的心理作用的,它包括了受、想、思、觸、作意等,名以及名身又稱爲心行cittasa

  khàrà。

  

在巴利裏面,身包括了有聚合的作用、組合的作用。例如:我們稱爲的這個身體的身,它其實就是一堆色法的聚合;稱爲名身,就是一堆心理的組合。所以這裏的身,在巴利裏面,kàya 的意思是這樣。

  

而對于受vedanà來說, vedanà是由vedati來的,就是體驗、經驗,我們對一樣東西的感受。vedanà作爲名詞來說,是指受、感受。

  

第叁citta心,就是五蘊當中的識蘊(vi¤¤à

  a)。

  

還有法,法就包括其它的心所,例如佛陀講到的五蓋、七覺支,這些就是包括其它的法。所以,當我們講到正念所安住的、所現起的這四個對象,就是包括了身、受、心、法。而身是以色法爲主,是不是?受、心、法,是以名法爲主,在法裏面也包括了一部分的色法,但大部分還是以名法爲主,所以四念處的四種所緣還是名業處和色業處這兩種。

  

如果要講四念處,我們離不開一部很重要的經典,這部很重要的經典分別收錄在《長部》的第22經以及《中部》的第10經。《長部》的第22經叫做Mahàsatipa

  hàna suttaü《大念處經》,《中部》的叫做 satipa

  hànà suttaü《念處經》。在斯裏蘭卡…

《阿毗達摩 第二十五講 二十五種美心所中的念、慚、愧、無貪、無嗔心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