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毗達摩 第七講 四界分別觀之詳盡法及18種真實色法▪P2

  ..續本文上一頁沒有觸呢?啊?難道觸不是境色麼?爲什麼沒有觸呢?知道麼?我們講到的觸,昨天剛講到的,觸表現爲什麼?表現爲我們知道這是輕、重、冷、暖,是不是?這樣的話,觸其實是在四大種裏面的地界、火界和風界。並沒有專門的一種境色稱爲觸的,我們如果一定說有觸,那它就是地、火、風叁界。這是四種境色。還有兩種性色,是女性根色和男性根色。加上一種是心所依處色,簡稱心色。一個是命根,這裏的命根是色命根,也就是維持色法的生命的。還有食素。

  

我們下面就先講一講四種境色。就是環境的“境”,四種境色。境色的第一種是顔色r

  pa。這裏講到的“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裏的“境”是指對象、所緣的意思。所緣是什麼意思?所緣就是我們平時所說到的能夠被認知的、認識的對象。例如我們說到眼睛看到的所緣是顔色或者光,耳聽到的是聲音,能夠緣的是眼識,所緣的(就是被緣取的、被認知的)是顔色。對于耳朵,能夠聽的是耳識,被聽的是聲音。我們說的被認知的,被相應的根識所認知的稱爲所緣。例如說被我們的心所認知的稱爲法所緣。這稱爲所緣,所緣就是特指心來說的。心是能緣,它的對象、所對應的就是所緣。眼識所識知的是顔色,也就是它是眼識的所緣,我們眼睛所看到的是顔色,其特相是撞擊眼淨色。

  

如果用一種比較容易理解,但不是很標准的話來說,顔色撞擊我們的眼睛,其實並不是說真的顔色飛過來撞擊我們的眼睛,而是說由于這種作爲一種所緣,它能夠對我們的眼淨色帶來沖擊,所以我們的眼是有反應的,我們的眼淨色就類似于感光片,一旦有了光之後,外面的顔色就立刻在我們的眼淨色裏面感光,于是我們可以說由于這些外界的顔色、這些光沖擊、撞擊,或者影響到我們的眼淨色,于是我們說看到什麼東西,看到什麼東西。其作用是作爲眼識的所緣,我們用俗話來說眼睛所看到的對象。表現爲作爲眼識之境及眼睛所對應的外境。近因是同一粒色聚中的四大。顔色不可能單獨存在,它必須得跟地、水、火、風四大種一起存在。

  

我們再看第二種是聲音sadda。聲音的特相是撞擊耳淨色,也就是我們說到的聲音能夠撞擊到我們的耳朵,使我們可以聽到聲音。作用是作爲耳識的所緣,即耳朵聽的目標。表現爲作爲耳識之境,就是耳識所對應的對象,即耳朵所聽到的對象。近因是四大,就是地、水、火、風。

  

我們再看香,gandhagandha是氣味,直譯爲香。但是這裏講到的香,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很好聞的香。因爲在巴利裏面,如果說很好聞的香叫做 sugandha , 就是好香;如果很臭的叫做duggandhaduggandha就是臭的意思。但這裏講到的香,它是中性,它只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氣味。特相(就是它的特點)是撞擊鼻淨色。作用是作爲鼻識的所緣,就是我們說能夠嗅到的味道。現起表現爲它能夠作爲鼻識相對應的對象。近因是地、水、火、風四大。例如我們說到氣味有檀香的氣味、食物的氣味,還有例如說臭味,好像腥臭,很膻,膻味,腐爛的、腐臭的味,腐臭的氣味等等,都是屬于這一類的香。

  

第四種境色是味rasa,這裏的rasa是味道。比如有酸的、甜的、苦的、辣的、鹹的。味的特點是撞擊舌淨色,就是撞擊我們的舌頭。作用是作爲舌識的所緣,也就是我們的舌頭能夠嘗到的味道。表現爲作爲舌識之境,就是舌頭所對應的對象。近因是地、水、火、風四大。

  

我們講到這些地、水、火、風、顔色、聲音、香、味,都是屬于究竟色法。但是我們不能夠理解說在一粒色聚裏面,這一塊是屬于地,那一塊屬于水,那塊屬于火,那塊屬于風,這塊屬于顔色,不是這樣的。而是說在一粒色聚裏面,它的堅硬性就是地,能夠黏結在一起是水,它的溫度是火,它的運動或者說能夠支持的是風。色聚的顔色是色,是顔色,它的氣味是香,它的味道是味等等。我們說假如這是一塊石頭,它的堅硬性是屬于地界,它能夠黏結在一起是水界,它的溫度是火界,它能夠支持這是風界,它本身的顔色是色,它的氣味是香,它的味道是味,但是如果我們把這個石頭破成兩塊,它的地、水、火、風、顔色、香、味還是這樣,是不是?再把它破開,還是這樣,再把它繼續破、破、破……乃至微塵,還是這樣,它的堅硬性是地,它的黏結在一起是水,它的溫度是火,它能支持是風,是不是?就是這樣來理解,而不是說在一粒色聚裏面,這邊、這邊、這邊……互不相幹,不能夠這麼樣理解。

  

還有另外一種是食素,這也是究竟色法,食素的特相是食物裏面的營養素,或者說色法裏面的營養素。它的作用是維持色法。表現爲能夠滋養色法,起到維持色法存在的作用。在一粒色聚裏面,地、水、火、風這四界,我們稱爲構成一切色法最基本的元素,就稱爲大種色。而這一粒色聚裏面的顔色,我們稱爲色,它的氣味稱爲香,它的味道稱爲味,而它本身能夠維持的它的營養素稱爲食素。所有的色聚必定會有這八種的,這稱爲八不離色。一般我們講到任何色聚最基本的構成因素就是這八種,所以稱爲八不離色,它們是不可能分離的。也就是我們剛才講到的,如果把一個物體、一個色法、一個物質破爲兩邊,地還是地,水還是水,火還是火,風還是風。我們要記得八不離色就是地、水、火、風、色、香、味、食素,要把它們記住,因爲以後學到不同類的色法的時候,將經常會講到。

  

下面再來看看五種淨色。這裏的淨pasàda,我們講到的pasàda,有幾種意思呢?例如講到生起的信心,淨信心,這個叫做pasàda。而講到透明、明淨也是pasàda,在這裏是指色法的淨,例如講眼淨色叫做cakkhupasàda

  

這裏眼淨色的淨,是一種透明的而且敏感的物質。在所有有生命的身體、色身裏面,色聚可以分爲兩類:

  

一類是透明的色聚,稱爲明淨色聚;

  

一類色聚是不透明的,稱爲非明淨色聚。

  

明淨的色聚也就是淨色,它能夠對外界的撞擊敏感,能夠起反應。

  

在這裏先講眼淨色。眼淨色是位于視網膜的淨色,對顔色和光的撞擊敏感。我們的眼睛裏有一類色聚是透明的,這種透明的色聚裏的眼淨色對外界的顔色和光有反應,也就是說它有點類似于現在醫學所說的視網膜裏的視覺細胞,但其實如果按照“阿毗達摩”來說,視網膜裏的細胞有無數的色聚,而在這些色聚裏就有一類是屬于眼十法聚,眼十法聚裏就有一種叫做眼淨色,能夠對外界的光的撞擊有反應,能夠敏感。所以眼淨色的特點是准備讓色所緣撞擊的大種之淨,就是明淨色。這裏的“淨”就是敏…

《阿毗達摩 第七講 四界分別觀之詳盡法及18種真實色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