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毗達摩 第六講 四界分別觀修習之簡略法▪P2

  ..續本文上一頁先從硬的開始,例如可以從牙齒,或者從拳頭這邊感覺到硬的地方,當你找到了這種感覺之後,再慢慢地把心念,把這種感覺擴大到全身,然後會發現全身全是硬的。有些人感覺到,身體有軟的地方,也有硬的地方。對,沒有錯,有些是明顯,有些不明顯。例如現在大家坐在這裏,已經有了一定的年紀,那麼我們的肌肉可能稍微有點硬,比小孩子的更硬一點,小孩子的是柔軟的,所以對比起來我們的是硬的。

  

可以辯識到硬之後,我們再接著辨識下一個特相是粗。在家衆,就比較好辨識,摸一摸頭發,頭發就是粗的。或者年紀大的人,摸摸皮膚會比較粗糙,這裏的粗是粗糙的意思。還有我們可以用舌頭去橫掃一下牙齒,可以感覺到粗嗎?如果可以感覺粗糙的粗之後,就再慢慢地擴大到全身,例如從口腔到骨頭,再到身體的皮膚,再到裏面,例如摸肋骨,這些都是粗的。又有些人說,有時候辨識粗有困難,你可以想想,其實作爲人類的色法是很粗的。現在大家有一定的年紀,比起小孩嫩滑的肌肉,我們的肌肉是很粗糙的。又如果和天人相比,天人的身體很細,我們的身體是很粗糙的。可以辨識到粗之後,再擴到全身,全身辨識很粗、很粗糙。

  

然後再辨識下一個特相,重。重應該也是很容易辨識,例如大家坐著時,把心念放在臀部,然後感覺身體的重量,可不可以?對,感覺到身體的重量就是重或者也可以嘗試把兩只手這樣放,然後壓一壓,會不會感覺到有一種壓力呀?重量感,這也是重。關于重,我們可以直接感受全身重量往下墜,無論是站立還是坐著,都可以感覺到往下墜的重量,我們知道這個就是重。

  

可以辨識到重——全身重之後,再辨識下一個比較明顯的特相,是支持。支持是怎麼樣的呢?我們可以先把身體耷拉下去,先彎下腰,然後再把上身挺起來,會不會感覺到有一種力量支持著,有沒有?如果沒有,就像有些人的脊椎骨是軟的話,那麼他的脊椎骨就不能夠支撐身體。又比如如果是這麼樣,假如手不去支撐著的話會怎麼樣?會倒了。雖然我們平時可能容易忽視支持,但是如果沒有骨架的支持,人不能直立的行走,只會倒下去。如果在座有些人曾經塑過泥像,可能比較好理解。假如我們用泥像去塑這麼高的人,如果要塑一個站立的人,在塑的時候,可能泥像會慢慢往下墜是不是?本來想塑那麼高,最後變成這麼高,有時候甚至會跨下去,特別是站立的時候。這個時候應該怎麼辦?在塑泥像之前,先做個骨架,用鐵、鐵棒,或者木棍先做個架,然後再用鐵絲綁住,之後再敷上泥,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隨自己的意願,塑一個站立的人,是不是?爲什麼需要這麼樣?這其實就是支持。例如人因爲有了骨架,特別是脊椎骨起著支撐我們的身體的作用,讓身體能夠直立行走或者坐著不會垮下、不會倒,這種力量就是支持。在禅坐的時候也是,我們就坐著,感覺到身體這種能夠直立的,保持上身正直的這種力量就是支持。例如房子沒有柱子會倒下,乃至我們躺臥其實也是有支持的力量,在坐、站立、行走時都有支持,這種支持是屬于風界的特相。

  

可以辨識了支持之後,我們再嘗試辨識下一個特相是軟。軟是柔軟的軟。我們嘗試可以去辨識身體最柔軟的部分,例如口腔內側,嘗試用舌頭去頂一頂口腔的內側,會不會感覺到很柔軟呢?可不可以感覺到?或者嘗試用手去捏一捏身體很柔軟的部分,例如說大腿的部分或者身體的一些柔軟的部分,嘗試去捏一捏或者說去按一按,會感覺到柔軟,去找這種柔軟的感覺,然後慢慢地從這最明顯的部分開始再辨識到全身。

  

可以辨識到軟之後,再辨識滑。如何辨識滑呢?我們也可以嘗試在口腔裏辨識,嘗試用舌頭去刷一刷口腔的內側,如果刷的是牙齒的話,它是很粗糙的,如果刷的是口腔內側,是很滑的。或者用舌頭給嘴唇沾點口水,然後摩擦嘴唇,可不可以感覺到很滑呢?感覺有沒有?這個就是滑的感覺,滑跟粗是相對的。

  

可以辨識到滑之後,再慢慢地擴到我們口腔乃至整個頭部,再到身體,身體內髒,例如肝髒、腸、心髒的表面,這些都是很滑的,慢慢地擴到全身,然後辨識全身的滑。

  

之後再辨識輕。輕是輕盈的輕,跟重相對。重是往下墜,輕的特相是往上浮。要如何辨識輕呢?我們可以嘗試把手放在膝蓋上,然後,輕輕地去翹一下手指頭,不要用力,慢慢地、很輕巧地,會不會感覺到輕?或者手這麼樣,感覺輕,可以嗎?可以感覺到很輕盈的感覺。輕盈就是不沈重,如果感覺到輕盈之後,慢慢地再擴到整只手,然後身體,然後全身,你就感覺到身體輕的特相。

  

可以辨識到輕之後,我們再來辨識下一個比較容易的特性,就是熱。可以在嘴唇這個地方,就是人中這個地方,平時我們教專注入出息念的業處這個地方,嘗試去注意一下呼氣,當氣流在這邊的時候感覺到暖暖的感覺,這個就是暖。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在修入出息念的時候,你專注這裏的暖,其實是在修四大裏面的火界。但是如果我們要修四大、修四界的話,反而要注意這個地方的暖。或者可以把手放在胸口,會感覺到暖暖的地方;或者閉著嘴唇,去感覺到口腔的那股熱流,感覺到暖暖的;或者直接感覺胸腔裏面的那股暖氣,可以感覺到嗎?如果可以感覺到,再慢慢地擴到全身。也就是說,當你能夠辨識到全身的暖的時候,其實就是你的心去注意你的體溫,有體溫嗎?有體溫,對!所以我們就辨識暖。

  

可以辨識暖了之後再嘗試辨識冷。如何辨識冷呢?可以做呼吸、吸氣。你吸氣的時候會感覺鼻腔裏面涼涼的感覺,是不是?涼涼的感覺,這個是不是冷?是外面空氣沖進我們鼻腔的溫度。或者說嘗試去感覺體表。用體表去感覺,外面空氣觸到我們皮膚的那種冷。或者感覺腳部,有時腳部如果比較涼的話。也就是說如果辨識暖,我們可以從體內到外;而辨識冷的話,可以由體表到內來辨識。可以辨識到冷了之後,再繼續辨識最後兩個特相。

  

最後兩個特相是稍微比較難辨識的,所以我們把它們放在最後。可以先辨識黏結,黏結就是水界的特相。如果沒有黏結的話,會散掉。我們嘗試握握自己的手,會不會感覺有黏結的感覺?就握握,這樣捏著自己的手臂。爲什麼這麼樣說呢?我們的身體能夠成形,就有一種凝聚力,是不是?如果沒有凝聚力的話,像散掉了。就猶如這裏有一堆面粉,如果要蒸饅頭、要做包子、包餃子,直接用面粉來包,你可能包好幾天都包不了,是不是?應該怎麼樣才能夠使用這些面粉,想蒸饅頭就蒸饅頭,做面包就做面包,應該怎麼辦?加點水。加點水之後,這些面粉就會怎麼樣?就會黏結在一起。黏結在一起就能夠怎麼?就能夠成形,所以我們說水界有黏結的特相,在身體裏面也是這麼樣,黏結就是能夠黏結成形。現在我們看到的物體,之所以呈現千姿百態的形狀而不會散掉,那就是黏結。例如:如果我們去到太空裏面,在真空的環境裏面,人會怎麼樣?人會散掉。爲什麼?因爲沒有氣壓,而且沒有水。當然水的黏結會被氣壓所拉破。所以黏結的特相就是可以使物體能夠成形,這個就是黏結。我們再感受到身體,現在你長得什麼樣,這個就是身體的形狀,感受身體形狀那種向心的黏結力,這個就是黏結。

  

之後再去嘗試感受一下流動,我們可以借助呼吸來感覺。嘗試吸氣,吸氣的時候感覺到氣流,由鼻腔進到喉嚨,然後可以移到肺部、或者移到心髒,然後再到肚臍。呼氣的時候,就由心髒或者肚臍裏面的氣往外流,經過喉嚨再出到鼻腔。你感覺到氣流在身體裏隨著呼吸而流動,這個就是屬于水界的流動相。或者,你也可以感覺到身體血液的循環,在體內的流動。或者也可以感覺到在肢體裏面的風的流動,在體內循環的流動,都可以。如果可以感受到體內的氣、血液、空氣等等的流動,這個就是流動的相。

  

爲什麼要把流動放在最後呢?因爲流動的相是很微細的。推動是很粗顯的,流動是很微細的。在這四界的十二個特相當中,前面的地界、火界、風界的十個特相,我們可以直接用身的觸覺來感知。但是水界的流動跟黏結,不能夠用觸覺來感知,只能夠用意識,就…

《阿毗達摩 第六講 四界分別觀修習之簡略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