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毗達摩 第七講 四界分別觀之詳盡法及18種真實色法

  

四界分別觀之詳盡法及18種真實色法:在昨天晚上我們大家一起學習了如何透過簡略法來修習四大。修習四大可以分爲兩種方法:一種是簡略法,一種是詳盡法。透過簡略法來修習四大,也就是透過辨識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的十二個特相來完成對四界分別(四界差別)觀的修行。透過辨識地、水、火、風四界可以達到近行定。在達到近行定之後,禅修者可以有兩條路選擇,一條就走止行者的道路,從四界分別一直培育到近行定,然後依近行定再轉修其他的止業處;還有另外是純觀行者的道路,就是從四界分別一直修,達到近行定之後,當身體變得很晶瑩剔透之後,再嘗試分析身體直到見到色聚,然後再破除色聚的叁種密集,依這種方法來進入色業處,而開始進入修觀之門。我們昨天講到了依十二特相來修行四界差別的簡略法,我想問問大家,到底四界差別是屬于止還是屬于觀?我們想一想,《清淨道論》裏面把四界差別歸爲是修止還是修觀?修止,爲什麼呢?因爲只是透過辨識四界,它還是屬于修止的階段。而這種方法,在《大念處經》裏面也有講到,是不是?《大念處經》裏面把修習四界歸爲修止還是修觀呢?還是屬于修止。對于止行者來說,他就透過由修習四界差別而培育起來的定力,以這樣的定力再繼續進修,修止乃至到達到禅那,所以對于止行者來說,修習四界差別一直到近行定,這是他們的止業處。

  

對于純觀行者來說,由于地、水、火、風,已經涉及到了自性法、究竟法,所以如果一位純觀行者透過修習四大、四界而達到近行定,這是純觀行者的心清淨。明白了麼?我們講到如果要證入涅槃的話,必須經過七清淨。第一、戒清淨;第二、心清淨;第叁、見清淨;第四、度疑清淨;第五、道非道智見清淨;第六、行道智見清淨;第七、智見清淨。《清淨道論》裏很明確地說到了戒清淨跟心清淨是修慧的根本,所以稱爲慧根。如果一個禅修者想要依純觀行者這條道路而證入涅槃,必須先持戒清淨,這是他的戒清淨;然後可以通過修行四界差別而達到近行定,這是他的心清淨;之後再轉入修色業處、名業處而成就見清淨;然後再追查名色法之因而成就度疑清淨;然後再以名色法以及名色法之因爲所緣而觀它們的無常、苦、無我而依次成就道非道智見清淨、行道智見清淨跟智見清淨。這是一個純觀行者所修習的必經之道。講了簡略法之後,現在我們再看看詳盡法。詳盡法的記載是在《中部》的《教誡羅睺羅經》、《界分別經》、《身至念經》、還有《大象迹喻經》等等,在這些經典裏面,佛陀就教導了以四十二行相來修習四界差別。在緬文版《清淨道論》的第一冊第309段裏面,這樣說:“對于詳盡法當知如是,對不太利慧的禅修者欲修習此業處,在導師跟前以四十二行相學習詳盡之界,居住于如前面所說的適宜住所,完成了一切義務,前往靜處禅坐,用如此四種行相修習業處。”在簡略法裏面,就是依硬的性、粗的性而辨識爲地界;流動性、黏結性辨識爲水界;熱性、冷性或者遍熟性和暖熱性辨識爲火界;支持性和推動性辨識爲風界。這是簡略法的修行方法。

  

對于詳盡法,就是用十二種行相,把身體分爲四十二個部分。然後再把四十二個部分歸爲四類:地界二十種,水界十二種,火界四種,風界六種。其中在體內地界最顯著的有二十個部分,它們依次是:1頭發、體毛、指甲、牙齒、皮膚;2肌肉、筋腱、骨、骨髓、腎;3心髒、肝髒、肋膜、脾、肺;4腸、腸間膜、胃中物、糞便、腦。這是在體內地界最顯著的二十個部分。如果一位禅修者想要用詳盡法,他先分析這二十個身體的部分,然後再以這二十個部分的粗性、硬性、重性等等來辨識它們爲地界。在體內水界最顯著的有十二個部分:1膽汁、痰、膿、血液、汗、脂肪;2淚、油膏、唾液、鼻涕、關節滑液、尿。這是在體內水界最顯著的十二個部分。對于想要修習詳盡法的禅修者,他先在體內辨識、分析這十二個部分,之後再以它的濕性、它的黏結性、流動性而辨識它們爲水界。

  

體內火界最顯著的有四個部分:1體溫,有體溫之火;就是表現爲體溫。2成熟與變老之火;因爲火界可以使俱生色法成熟,這是以遍熟性爲火來辨識。3發燒之火;如果想要辨識這一種發燒之火的禅修者,可以取在發燒的時候,體溫升高或者中了瘧疾時,在身體裏面生起的火,有火界。4消化之火。這四種是在體內火界最顯著的部分。體內風界最顯著的有六個部分:1上行風:例如打嗝、咳嗽、打噴嚏,這些稱爲上行風。2下行風:就是導致能夠大小便的、放屁的,這些是下行風。3于腹內以及大小腸之外,在腹部之內,就是腹腔之內,而在大小腸之外移動之風。

  

4在大小腸內移動之風。腸內的風能夠推動所吃的食物。如果在腹內大小腸之間的風不調和,或者在腸裏的風不調和,過多或增盛的話,我們就會感覺到肚子生風,或者感覺到肚子痛,這一種就是由于肚子生風而造成的疼痛,就是由這種風界過度的增盛、顯著而帶來,刺激到身體的身淨色造成的疼痛。5在肢體內移動之風,或者說在肢體內循環之風。6入息與出息,也就是呼吸。如果想要用這種詳盡法來修行的話,可以先把這一個身體分爲四十二個部分,然後再把其中地界最明顯的二十個部分辨識,依它的硬、依它的粗、依它的堅性而辨識爲地;在體內水界最顯著的十二個部分,依照它們的濕性、它們的流動性、黏結性而辨識爲水;對于火界的四個部分,就是依它的遍熟性或者暖性、熱性而辨識爲火;風,依它的移動性或支持性而辨識爲風。還有另外一種更詳盡的方法,就是禅修者在修色業處的時候,如果他已經能夠辨識到身體裏面的色聚,然後再辨識色聚裏的究竟色法,他繼續去辨識在頭發裏一共有四十四種色法;在體毛裏也有四十四種色法;在指甲、牙齒、皮膚、肌肉、筋腱、骨、骨髓、腎、心髒、肝髒、肋膜、肺等等這些都有四十四種色法;再辨識腸、腸間膜裏面有四十四種色法;胃中物,剛剛吃下去的食物有八種,就是時節生色法;糞便也有,如果在體內的話,它有心生色法,一旦排出了體外,就只是八種時節生色而已。腦也有四十四種色法。就是依這樣的方法來辨識身體四十二個部分的每一個部分,用究竟法的方式來分析、辨識它們。

  

當然了,如果要修色業處的話,有兩種辨識方法:一種是依六門的方法,就是眼處門、耳處門、鼻處門、舌處門、身處門、心所依處。還有就是四十二身分,這些我們都可以依照《清淨道論》裏講到的,在成就見清淨而培育名色辨別智的方法來辨識,這是對四界差別的詳盡的修行方法。具體的修行方法,惟有在大家有機會修到色業處的時候,我們還會再詳盡地去修行跟指導。下面我們再繼續看色法的部分。色法一共有二十八種色法。其中四種稱爲四界,也稱爲大種色,而二十四種稱爲所造色,就是四大種所造的色法。或者這二十八種色法又可以用另外一種分法,就是十八種稱爲真實色,又稱爲完成色。十種是非真實色,又稱爲不完成色。

  

下面我們先來學習十八種真實色法。

  

這十八種真實色法,第一是四大種:地界、水界、火界、風界。

  

第二是五淨色。這裏的“淨”是透明、明淨的意思。有五種,分別是眼淨色、耳淨色、鼻淨色、舌淨色和身淨色。

  

還有四種境色,這裏的“境”,是外境的境,對境的境。分別是眼、耳、鼻、舌所對應的境。依次是顔色、聲音、香及氣味和味道。真正的境色有七種,但是我們一般講到的眼、耳、鼻、舌、身所對應的是色、聲、香、味,什麼?觸,爲什麼…

《阿毗達摩 第七講 四界分別觀之詳盡法及18種真實色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