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先从硬的开始,例如可以从牙齿,或者从拳头这边感觉到硬的地方,当你找到了这种感觉之后,再慢慢地把心念,把这种感觉扩大到全身,然后会发现全身全是硬的。有些人感觉到,身体有软的地方,也有硬的地方。对,没有错,有些是明显,有些不明显。例如现在大家坐在这里,已经有了一定的年纪,那么我们的肌肉可能稍微有点硬,比小孩子的更硬一点,小孩子的是柔软的,所以对比起来我们的是硬的。
可以辩识到硬之后,我们再接着辨识下一个特相是粗。在家众,就比较好辨识,摸一摸头发,头发就是粗的。或者年纪大的人,摸摸皮肤会比较粗糙,这里的粗是粗糙的意思。还有我们可以用舌头去横扫一下牙齿,可以感觉到粗吗?如果可以感觉粗糙的粗之后,就再慢慢地扩大到全身,例如从口腔到骨头,再到身体的皮肤,再到里面,例如摸肋骨,这些都是粗的。又有些人说,有时候辨识粗有困难,你可以想想,其实作为人类的色法是很粗的。现在大家有一定的年纪,比起小孩嫩滑的肌肉,我们的肌肉是很粗糙的。又如果和天人相比,天人的身体很细,我们的身体是很粗糙的。可以辨识到粗之后,再扩到全身,全身辨识很粗、很粗糙。
然后再辨识下一个特相,重。重应该也是很容易辨识,例如大家坐着时,把心念放在臀部,然后感觉身体的重量,可不可以?对,感觉到身体的重量就是重或者也可以尝试把两只手这样放,然后压一压,会不会感觉到有一种压力呀?重量感,这也是重。关于重,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全身重量往下坠,无论是站立还是坐着,都可以感觉到往下坠的重量,我们知道这个就是重。
可以辨识到重——全身重之后,再辨识下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相,是支持。支持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先把身体耷拉下去,先弯下腰,然后再把上身挺起来,会不会感觉到有一种力量支持着,有没有?如果没有,就像有些人的脊椎骨是软的话,那么他的脊椎骨就不能够支撑身体。又比如如果是这么样,假如手不去支撑着的话会怎么样?会倒了。虽然我们平时可能容易忽视支持,但是如果没有骨架的支持,人不能直立的行走,只会倒下去。如果在座有些人曾经塑过泥像,可能比较好理解。假如我们用泥像去塑这么高的人,如果要塑一个站立的人,在塑的时候,可能泥像会慢慢往下坠是不是?本来想塑那么高,最后变成这么高,有时候甚至会跨下去,特别是站立的时候。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在塑泥像之前,先做个骨架,用铁、铁棒,或者木棍先做个架,然后再用铁丝绑住,之后再敷上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随自己的意愿,塑一个站立的人,是不是?为什么需要这么样?这其实就是支持。例如人因为有了骨架,特别是脊椎骨起着支撑我们的身体的作用,让身体能够直立行走或者坐着不会垮下、不会倒,这种力量就是支持。在禅坐的时候也是,我们就坐着,感觉到身体这种能够直立的,保持上身正直的这种力量就是支持。例如房子没有柱子会倒下,乃至我们躺卧其实也是有支持的力量,在坐、站立、行走时都有支持,这种支持是属于风界的特相。
可以辨识了支持之后,我们再尝试辨识下一个特相是软。软是柔软的软。我们尝试可以去辨识身体最柔软的部分,例如口腔内侧,尝试用舌头去顶一顶口腔的内侧,会不会感觉到很柔软呢?可不可以感觉到?或者尝试用手去捏一捏身体很柔软的部分,例如说大腿的部分或者身体的一些柔软的部分,尝试去捏一捏或者说去按一按,会感觉到柔软,去找这种柔软的感觉,然后慢慢地从这最明显的部分开始再辨识到全身。
可以辨识到软之后,再辨识滑。如何辨识滑呢?我们也可以尝试在口腔里辨识,尝试用舌头去刷一刷口腔的内侧,如果刷的是牙齿的话,它是很粗糙的,如果刷的是口腔内侧,是很滑的。或者用舌头给嘴唇沾点口水,然后摩擦嘴唇,可不可以感觉到很滑呢?感觉有没有?这个就是滑的感觉,滑跟粗是相对的。
可以辨识到滑之后,再慢慢地扩到我们口腔乃至整个头部,再到身体,身体内脏,例如肝脏、肠、心脏的表面,这些都是很滑的,慢慢地扩到全身,然后辨识全身的滑。
之后再辨识轻。轻是轻盈的轻,跟重相对。重是往下坠,轻的特相是往上浮。要如何辨识轻呢?我们可以尝试把手放在膝盖上,然后,轻轻地去翘一下手指头,不要用力,慢慢地、很轻巧地,会不会感觉到轻?或者手这么样,感觉轻,可以吗?可以感觉到很轻盈的感觉。轻盈就是不沉重,如果感觉到轻盈之后,慢慢地再扩到整只手,然后身体,然后全身,你就感觉到身体轻的特相。
可以辨识到轻之后,我们再来辨识下一个比较容易的特性,就是热。可以在嘴唇这个地方,就是人中这个地方,平时我们教专注入出息念的业处这个地方,尝试去注意一下呼气,当气流在这边的时候感觉到暖暖的感觉,这个就是暖。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修入出息念的时候,你专注这里的暖,其实是在修四大里面的火界。但是如果我们要修四大、修四界的话,反而要注意这个地方的暖。或者可以把手放在胸口,会感觉到暖暖的地方;或者闭着嘴唇,去感觉到口腔的那股热流,感觉到暖暖的;或者直接感觉胸腔里面的那股暖气,可以感觉到吗?如果可以感觉到,再慢慢地扩到全身。也就是说,当你能够辨识到全身的暖的时候,其实就是你的心去注意你的体温,有体温吗?有体温,对!所以我们就辨识暖。
可以辨识暖了之后再尝试辨识冷。如何辨识冷呢?可以做呼吸、吸气。你吸气的时候会感觉鼻腔里面凉凉的感觉,是不是?凉凉的感觉,这个是不是冷?是外面空气冲进我们鼻腔的温度。或者说尝试去感觉体表。用体表去感觉,外面空气触到我们皮肤的那种冷。或者感觉脚部,有时脚部如果比较凉的话。也就是说如果辨识暖,我们可以从体内到外;而辨识冷的话,可以由体表到内来辨识。可以辨识到冷了之后,再继续辨识最后两个特相。
最后两个特相是稍微比较难辨识的,所以我们把它们放在最后。可以先辨识黏结,黏结就是水界的特相。如果没有黏结的话,会散掉。我们尝试握握自己的手,会不会感觉有黏结的感觉?就握握,这样捏着自己的手臂。为什么这么样说呢?我们的身体能够成形,就有一种凝聚力,是不是?如果没有凝聚力的话,像散掉了。就犹如这里有一堆面粉,如果要蒸馒头、要做包子、包饺子,直接用面粉来包,你可能包好几天都包不了,是不是?应该怎么样才能够使用这些面粉,想蒸馒头就蒸馒头,做面包就做面包,应该怎么办?加点水。加点水之后,这些面粉就会怎么样?就会黏结在一起。黏结在一起就能够怎么?就能够成形,所以我们说水界有黏结的特相,在身体里面也是这么样,黏结就是能够黏结成形。现在我们看到的物体,之所以呈现千姿百态的形状而不会散掉,那就是黏结。例如:如果我们去到太空里面,在真空的环境里面,人会怎么样?人会散掉。为什么?因为没有气压,而且没有水。当然水的黏结会被气压所拉破。所以黏结的特相就是可以使物体能够成形,这个就是黏结。我们再感受到身体,现在你长得什么样,这个就是身体的形状,感受身体形状那种向心的黏结力,这个就是黏结。
之后再去尝试感受一下流动,我们可以借助呼吸来感觉。尝试吸气,吸气的时候感觉到气流,由鼻腔进到喉咙,然后可以移到肺部、或者移到心脏,然后再到肚脐。呼气的时候,就由心脏或者肚脐里面的气往外流,经过喉咙再出到鼻腔。你感觉到气流在身体里随着呼吸而流动,这个就是属于水界的流动相。或者,你也可以感觉到身体血液的循环,在体内的流动。或者也可以感觉到在肢体里面的风的流动,在体内循环的流动,都可以。如果可以感受到体内的气、血液、空气等等的流动,这个就是流动的相。
为什么要把流动放在最后呢?因为流动的相是很微细的。推动是很粗显的,流动是很微细的。在这四界的十二个特相当中,前面的地界、火界、风界的十个特相,我们可以直接用身的触觉来感知。但是水界的流动跟黏结,不能够用触觉来感知,只能够用意识,就… 《阿毗达摩 第六讲 四界分别观修习之简略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