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死自在——祈竹仁寶哲▪P16

  ..續本文上一頁果睡床並非朝西而擺設,我們自己在心中想著是在朝西而臥便可以了。在觀想中,我們想著自己的頭靠在彌陀雙盤起的腳前之蓮臺上,在他如慈父般的守護下,我們專注保持此觀想,放下一切煩惱、雜念及妄想,直至安然入睡。

  如果我們在睡眠時段中乍醒,便要馬上檢查自己的觀想是否已忘失、臥姿是否已改變,如果是的話,我們又重新生起本尊在床頭之觀想,再調整睡姿再次入睡。

  在開始修習時,我們會發現在乍醒時身姿已變動及觀想已忘失,這是十分正常的。我們初時只需要求自己以吉祥臥之姿入睡便可;在睡中乍醒時,再度調整便可以了。在初時,我們亦未能在整段睡眠時間中保持觀想,但隨著熟習,慢慢便能做得到,不必心急,只要多練習,最後便能做到整夜睡姿不變,而觀想亦不失去。

  在睡醒時,我們心想自己是被如慈父般徹夜守護著我們的彌陀喚醒,或想是被彌陀名號之聲喚醒亦可。如果昨夜睡前帶下來之觀想未失,我們便在床上起立,恭敬頂禮床頭之彌陀叁拜,觀想他縮小化爲一點紅光融入自己的眉心,進入了自己的身體,令自己得到了他的加持,然後便如常地梳洗、更衣、上班等。如果醒後發現早已失了觀想,則重新生起床前彌陀之觀,頂禮叁拜,再觀他縮小化爲一點紅光融入自己眉心中。

  以上所說之睡修觀想,一開始修時必定不易成功,但只要有恒心地去修,慢慢便會有進步。這種修持,有不可思議之大利益,就算衲想說也說不完!

  

  阿彌陀佛遷識法門開示

  以下開始講解授彌陀淨土的另一種法門——遷識法。在正式教授此修持法前,衲先介紹遷識法的背景。

  遷識法的藏文叫作powa(注:漢譯亦音譯爲“頗哇”、“破瓦”、“破哇”或“抛斡”等)。所謂“遷識”,即是在臨終時有意識及依具體方法地,把心念專注在某法之上,以利益自己的未來生。

  遷識法的定義,可以分爲廣義及狹義兩種方法來诠釋。如果要以廣義來判別遷識法的話,它包含了任何臨終專注修持以影響未來轉生的方法,所以它不一定就是密法。在藏傳佛教的顯乘教法內,便有菩提心遷識法及空性遷識法等。菩提心遷識法,是在臨終時令心念不離菩提心及利他心,在這種心念中死去。空性遷識法的行者,臨終時則攝心于空性淨光境界之中,不起執念分別,以吉祥無畏獅子臥姿入定而逝。這兩種都屬顯乘法門,又都符合遷識法門的廣定義,但都與一般漢族佛子所聽過的遷識法並不相同,而且完全與氣脈修持無關。如果依廣義來判別的話,漢地佛教的所有臨終修持法,都可說是屬于遷識法的範疇。

  遷識法的狹義,則是指依靠氣脈作用,有意識地把心識由心輪沿中脈向上抛射修持。在生時,行者會閉關修持若幹天乃至若幹月,每天不斷作這樣的修法,直至頭頂出現了特定的征兆方算成功。這種修持,不同于前述的日修及睡修法門,它並非每天修一陣子的,而需閉關一段短時期、至修至有征兆爲止。有業因種子的人,閉關修上幾天便會出現成功開頂的征兆。即便是甚淺法緣的人,修上幾個月也一定會成功。在修成時,頭頂會出現一個小孔,或頂上流出少許膿水或血,或頂上腫出一丁點,甚至有暈去一陣子的情況。在出現這些征兆後,行者便可出關,以後只需天天憶想心識抛射入頂上本尊的路徑便行了。在臨終時,行者要掌握恰當的一刻,運氣把心識沿中脈抛射離體,進入頂上觀想的本尊心中,由本尊帶至淨土或好的轉生地點投生。

  狹義上的遷識法,也並不限于只有今天將傳授的彌陀遷識法門。格律派及印度、西藏各派別,均有很多不同之本尊遷識法門,例如觀音遷識法、度母遷識法及金剛瑜伽母遷識法等等,不勝枚舉。每一位本尊的遷識法,即使在同一派別內,亦可以有不同之各支傳承;每一支傳承,又可能有廣略不同的多種法本儀軌。這些遷識法門,據衲所聞所知,是漢傳佛教中所沒有的,但在藏傳佛教各派中,則有清淨、持續未曾中斷過的很多支傳承。

  以上剛談到的狹義遷識法門——利用氣脈修持的遷識法,又分爲真正的氣脈遷識或觀想式的氣脈遷識。密法可分爲事部、行部、瑜伽部及摩诃無上瑜伽部共四部。摩诃無上瑜伽部又分爲兩個修持的階段——生起次第及圓滿次第。真正的氣脈遷識法,是密法中的四部之一——摩诃無上瑜伽密——的圓滿次第旁支法門。在摩诃無上瑜伽部之圓滿次第中,有一種利用死亡階段、中陰期及投生這叁段過程,成就佛的法身、報身及應身叁身的方法。這種方法稱爲“叁有轉叁身道”。如果成就了這層次,行者根本不需要修遷識法,便能直接即身成就佛境了!如果沒有足夠能力修成這層次,行者便可以依賴摩诃無上瑜伽部圓滿次第的遷識法,在臨終時控製自己的來生投生地點。要修這層次的遷識,必須先完成了生起次第的修持,並依圓滿次第修至有能力攝氣入中脈把心識向上抛射,又要對死亡過程有清楚了解,以期在恰當的一刹那自行把心識抛出至頂上本尊的心中。在自知死期近時,行者先要努力放生、積福及作例如無量壽佛等延壽法(注:見法師另著《壽份無量》)等等。在作出努力後,若仍見將死之征兆而沒有延壽成功的征兆,則要把該布施的財物布施、該供養的便供養、該分派家人的便安排妥當,最後便在臨終四大分離時、風大化解而融入心識的刹那,把心識抛射離體而往生淨土或投生于好的地方。有一些這境界的行者更潇灑,在延壽無成後,他們便把一切後事安排妥當,然後在當壽盡的日子,預先沐浴更衣。如果這行者是在家居士,便會穿上白色衣服;如果是出家人,便會整整齊齊地穿上叁衣袈裟,然後采跏趺姿安坐,運氣入中脈,把心識自行抛射而往生。順帶一提,有人會問:“爲什麼他們都要先嘗試延壽呢?”這是因爲人身難得,而且是很好的修行條件,所以我們必須盡一切方法來維持它。這層次的行者,真的有能力隨時把心識抛出往生,但如果他們死期未至或未辨死期,或死亡征兆已出現而未曾嘗試延壽,便自行遷識的話,就是自斷身命,這是有違佛戒的。大家又可能想問:“生死無常嘛!怎可能預先自辨死期呢?”其實這也是有方法的,而且圓滿次第的行者不同我們普通人,他們對自己的氣脈作用有清楚了解,所以能察覺到快將壽終的征兆。

  更高層次的行者,甚至可以控製別人的神識。在座的人可能會聽到西藏大德爲別人作遷識的傳統吧?在西藏,如果家中有人快死了,便會禮請家族的上師代作遷識。上師會把死者之心識攝召過來,再把它投在淨土或好的轉生地點。這種法事不受距離所限,上師不必在屍體旁作法,即使身隔千裏也沒有分別。衲認識一個家庭,他們的父親赴遠地經商多年未返,音訊全無。有一天,有人帶來一個錯誤消息,所以家人都以爲老父已客死異鄉了,便馬上請來一位大師代老父作遷識。大師本來在修法後,表示已成功地作了遷識,但後來卻神色有異,欲言又止地離開了。多年後,老父安然無恙地回來。大家談起這件事,發現老父在大師作遷識的同一天、同一時間,竟曾無故地昏死了過去,過去許久才回醒,這就是大師控製老父心識的能力之證明,也說明了遷識是不限距離的。老父之所以又活過來了,大概是因爲壽元根本未盡,大師發現了錯誤後,便又把他的心識牽引勾回之故吧!由此可見,遷識是的確有效的。

  能夠自行遷識的人,不一定有能力爲其他生命作遷識,因爲這是不容易做的。爲其他衆生代作遷識的人,不單要有控製自己心識之能力,還必須有能力牽引死者之神識。作時自己先要化爲本尊,次爲死者除障,然後勾召死者神識過來,把它放在淨土或好的轉生地點。我們凡夫,除非是有真正的菩提心者或仍有可能,否則是絕無能力爲別人作遷識的。我們凡夫連自己之生死也無法自主,怎可能幫別人呢!但如果是有相當能力代作遷識的大德,而將亡者對其又有信心及有緣份,代作遷識便易成功。如果是極高境界的大德輩,例如帝洛巴祖師或那洛巴祖師等,則不論亡者或將亡者有無信心和緣份,都必定能成功地代作遷識。說到這方面,不妨爲大家講幾則故事。衲的外祖父是位在家的密法大師。有一次,村中的一個望族家庭老父去世,家人便禮請外祖父代作遷識超度。當時,該家族把許多其他派別的大師也都請來了。這些其他的大師,在攝召亡者神識時,都面有難色,然後便推說與死者無緣,一個一個地借詞離開了。真正的原因是,外祖父早已把亡者神識攝召了,放在他桌前的金剛鈴之鈴身內,其他大師根本找不到亡者的心識。最後,外祖父在真正代作遷識的刹那,整個鈴便自己跳翻了過來!這就是遷識的力量。後來沒多久後,此家庭的老母也死了,家人又再次禮請外祖父代作遷識。這個老女人生前很喜愛自己的貴重衣裳。在遷識的一刹,家中的衣箱蓋竟然“砰”的一聲彈起了開來!這是因爲老女人的中陰身因執戀生前華衣,而一直依附在衣箱內的緣故。衲的其中一位恩師薩巴仁寶哲,也是的確有能力代作遷識的大師。他老人家被公認爲彌陀淨土的再來人,所以在他代亡者作遷識時,都是把心識放在極樂淨土中的。衲的根本上師赤江仁寶哲,也是一位很有證量及能力的大師。在赤江仁寶哲爲剛亡者代作遷識時,在正式遷識的一刹,亡者的屍體會自己猛然有一下跳動。其他的大師,在代剛亡者作遷識法而成功時,旁觀者都可以親眼見證心識由頂而出屍身之征兆,例如頭頂正中會有一小撮頭發自行脫落等等情況。以上所說的遷識超度,並不同于臨終引導或誦經超度的法事,而是依賴法師之能力,強行把仍在亡者體內或已離肉身進入中陰身之心識,投在淨土或其他好的轉生處。說到這裏,也許有人想問:“既然遷識度亡法真的有效,作惡多端者豈不是“坐享其成”?我們也不必辛苦地天天修法了吧?”曾作極重罪業者,例如殺親父或親母等的人,即使有大師代作遷識,也不一定能成功。至于普通的人,即便有惡業,…

《生死自在——祈竹仁寶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