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生死自在——祈竹仁宝哲▪P16

  ..续本文上一页果睡床并非朝西而摆设,我们自己在心中想着是在朝西而卧便可以了。在观想中,我们想着自己的头靠在弥陀双盘起的脚前之莲台上,在他如慈父般的守护下,我们专注保持此观想,放下一切烦恼、杂念及妄想,直至安然入睡。

  如果我们在睡眠时段中乍醒,便要马上检查自己的观想是否已忘失、卧姿是否已改变,如果是的话,我们又重新生起本尊在床头之观想,再调整睡姿再次入睡。

  在开始修习时,我们会发现在乍醒时身姿已变动及观想已忘失,这是十分正常的。我们初时只需要求自己以吉祥卧之姿入睡便可;在睡中乍醒时,再度调整便可以了。在初时,我们亦未能在整段睡眠时间中保持观想,但随着熟习,慢慢便能做得到,不必心急,只要多练习,最后便能做到整夜睡姿不变,而观想亦不失去。

  在睡醒时,我们心想自己是被如慈父般彻夜守护着我们的弥陀唤醒,或想是被弥陀名号之声唤醒亦可。如果昨夜睡前带下来之观想未失,我们便在床上起立,恭敬顶礼床头之弥陀三拜,观想他缩小化为一点红光融入自己的眉心,进入了自己的身体,令自己得到了他的加持,然后便如常地梳洗、更衣、上班等。如果醒后发现早已失了观想,则重新生起床前弥陀之观,顶礼三拜,再观他缩小化为一点红光融入自己眉心中。

  以上所说之睡修观想,一开始修时必定不易成功,但只要有恒心地去修,慢慢便会有进步。这种修持,有不可思议之大利益,就算衲想说也说不完!

  

  阿弥陀佛迁识法门开示

  以下开始讲解授弥陀净土的另一种法门——迁识法。在正式教授此修持法前,衲先介绍迁识法的背景。

  迁识法的藏文叫作powa(注:汉译亦音译为“颇哇”、“破瓦”、“破哇”或“抛斡”等)。所谓“迁识”,即是在临终时有意识及依具体方法地,把心念专注在某法之上,以利益自己的未来生。

  迁识法的定义,可以分为广义及狭义两种方法来诠释。如果要以广义来判别迁识法的话,它包含了任何临终专注修持以影响未来转生的方法,所以它不一定就是密法。在藏传佛教的显乘教法内,便有菩提心迁识法及空性迁识法等。菩提心迁识法,是在临终时令心念不离菩提心及利他心,在这种心念中死去。空性迁识法的行者,临终时则摄心于空性净光境界之中,不起执念分别,以吉祥无畏狮子卧姿入定而逝。这两种都属显乘法门,又都符合迁识法门的广定义,但都与一般汉族佛子所听过的迁识法并不相同,而且完全与气脉修持无关。如果依广义来判别的话,汉地佛教的所有临终修持法,都可说是属于迁识法的范畴。

  迁识法的狭义,则是指依靠气脉作用,有意识地把心识由心轮沿中脉向上抛射修持。在生时,行者会闭关修持若干天乃至若干月,每天不断作这样的修法,直至头顶出现了特定的征兆方算成功。这种修持,不同于前述的日修及睡修法门,它并非每天修一阵子的,而需闭关一段短时期、至修至有征兆为止。有业因种子的人,闭关修上几天便会出现成功开顶的征兆。即便是甚浅法缘的人,修上几个月也一定会成功。在修成时,头顶会出现一个小孔,或顶上流出少许脓水或血,或顶上肿出一丁点,甚至有晕去一阵子的情况。在出现这些征兆后,行者便可出关,以后只需天天忆想心识抛射入顶上本尊的路径便行了。在临终时,行者要掌握恰当的一刻,运气把心识沿中脉抛射离体,进入顶上观想的本尊心中,由本尊带至净土或好的转生地点投生。

  狭义上的迁识法,也并不限于只有今天将传授的弥陀迁识法门。格律派及印度、西藏各派别,均有很多不同之本尊迁识法门,例如观音迁识法、度母迁识法及金刚瑜伽母迁识法等等,不胜枚举。每一位本尊的迁识法,即使在同一派别内,亦可以有不同之各支传承;每一支传承,又可能有广略不同的多种法本仪轨。这些迁识法门,据衲所闻所知,是汉传佛教中所没有的,但在藏传佛教各派中,则有清净、持续未曾中断过的很多支传承。

  以上刚谈到的狭义迁识法门——利用气脉修持的迁识法,又分为真正的气脉迁识或观想式的气脉迁识。密法可分为事部、行部、瑜伽部及摩诃无上瑜伽部共四部。摩诃无上瑜伽部又分为两个修持的阶段——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真正的气脉迁识法,是密法中的四部之一——摩诃无上瑜伽密——的圆满次第旁支法门。在摩诃无上瑜伽部之圆满次第中,有一种利用死亡阶段、中阴期及投生这三段过程,成就佛的法身、报身及应身三身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为“三有转三身道”。如果成就了这层次,行者根本不需要修迁识法,便能直接即身成就佛境了!如果没有足够能力修成这层次,行者便可以依赖摩诃无上瑜伽部圆满次第的迁识法,在临终时控制自己的来生投生地点。要修这层次的迁识,必须先完成了生起次第的修持,并依圆满次第修至有能力摄气入中脉把心识向上抛射,又要对死亡过程有清楚了解,以期在恰当的一刹那自行把心识抛出至顶上本尊的心中。在自知死期近时,行者先要努力放生、积福及作例如无量寿佛等延寿法(注:见法师另著《寿份无量》)等等。在作出努力后,若仍见将死之征兆而没有延寿成功的征兆,则要把该布施的财物布施、该供养的便供养、该分派家人的便安排妥当,最后便在临终四大分离时、风大化解而融入心识的刹那,把心识抛射离体而往生净土或投生于好的地方。有一些这境界的行者更潇洒,在延寿无成后,他们便把一切后事安排妥当,然后在当寿尽的日子,预先沐浴更衣。如果这行者是在家居士,便会穿上白色衣服;如果是出家人,便会整整齐齐地穿上三衣袈裟,然后采跏趺姿安坐,运气入中脉,把心识自行抛射而往生。顺带一提,有人会问:“为什么他们都要先尝试延寿呢?”这是因为人身难得,而且是很好的修行条件,所以我们必须尽一切方法来维持它。这层次的行者,真的有能力随时把心识抛出往生,但如果他们死期未至或未辨死期,或死亡征兆已出现而未曾尝试延寿,便自行迁识的话,就是自断身命,这是有违佛戒的。大家又可能想问:“生死无常嘛!怎可能预先自辨死期呢?”其实这也是有方法的,而且圆满次第的行者不同我们普通人,他们对自己的气脉作用有清楚了解,所以能察觉到快将寿终的征兆。

  更高层次的行者,甚至可以控制别人的神识。在座的人可能会听到西藏大德为别人作迁识的传统吧?在西藏,如果家中有人快死了,便会礼请家族的上师代作迁识。上师会把死者之心识摄召过来,再把它投在净土或好的转生地点。这种法事不受距离所限,上师不必在尸体旁作法,即使身隔千里也没有分别。衲认识一个家庭,他们的父亲赴远地经商多年未返,音讯全无。有一天,有人带来一个错误消息,所以家人都以为老父已客死异乡了,便马上请来一位大师代老父作迁识。大师本来在修法后,表示已成功地作了迁识,但后来却神色有异,欲言又止地离开了。多年后,老父安然无恙地回来。大家谈起这件事,发现老父在大师作迁识的同一天、同一时间,竟曾无故地昏死了过去,过去许久才回醒,这就是大师控制老父心识的能力之证明,也说明了迁识是不限距离的。老父之所以又活过来了,大概是因为寿元根本未尽,大师发现了错误后,便又把他的心识牵引勾回之故吧!由此可见,迁识是的确有效的。

  能够自行迁识的人,不一定有能力为其他生命作迁识,因为这是不容易做的。为其他众生代作迁识的人,不单要有控制自己心识之能力,还必须有能力牵引死者之神识。作时自己先要化为本尊,次为死者除障,然后勾召死者神识过来,把它放在净土或好的转生地点。我们凡夫,除非是有真正的菩提心者或仍有可能,否则是绝无能力为别人作迁识的。我们凡夫连自己之生死也无法自主,怎可能帮别人呢!但如果是有相当能力代作迁识的大德,而将亡者对其又有信心及有缘份,代作迁识便易成功。如果是极高境界的大德辈,例如帝洛巴祖师或那洛巴祖师等,则不论亡者或将亡者有无信心和缘份,都必定能成功地代作迁识。说到这方面,不妨为大家讲几则故事。衲的外祖父是位在家的密法大师。有一次,村中的一个望族家庭老父去世,家人便礼请外祖父代作迁识超度。当时,该家族把许多其他派别的大师也都请来了。这些其他的大师,在摄召亡者神识时,都面有难色,然后便推说与死者无缘,一个一个地借词离开了。真正的原因是,外祖父早已把亡者神识摄召了,放在他桌前的金刚铃之铃身内,其他大师根本找不到亡者的心识。最后,外祖父在真正代作迁识的刹那,整个铃便自己跳翻了过来!这就是迁识的力量。后来没多久后,此家庭的老母也死了,家人又再次礼请外祖父代作迁识。这个老女人生前很喜爱自己的贵重衣裳。在迁识的一刹,家中的衣箱盖竟然“砰”的一声弹起了开来!这是因为老女人的中阴身因执恋生前华衣,而一直依附在衣箱内的缘故。衲的其中一位恩师萨巴仁宝哲,也是的确有能力代作迁识的大师。他老人家被公认为弥陀净土的再来人,所以在他代亡者作迁识时,都是把心识放在极乐净土中的。衲的根本上师赤江仁宝哲,也是一位很有证量及能力的大师。在赤江仁宝哲为刚亡者代作迁识时,在正式迁识的一刹,亡者的尸体会自己猛然有一下跳动。其他的大师,在代刚亡者作迁识法而成功时,旁观者都可以亲眼见证心识由顶而出尸身之征兆,例如头顶正中会有一小撮头发自行脱落等等情况。以上所说的迁识超度,并不同于临终引导或诵经超度的法事,而是依赖法师之能力,强行把仍在亡者体内或已离肉身进入中阴身之心识,投在净土或其他好的转生处。说到这里,也许有人想问:“既然迁识度亡法真的有效,作恶多端者岂不是“坐享其成”?我们也不必辛苦地天天修法了吧?”曾作极重罪业者,例如杀亲父或亲母等的人,即使有大师代作迁识,也不一定能成功。至于普通的人,即便有恶业,…

《生死自在——祈竹仁宝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