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及中陰期。不修遷識或遷識未成功者,則要經曆死亡過程中的白、紅、黑叁階段,然後進入中陰期等待因緣成熟而再次投胎于六道其中一道中。
對凡夫來說,于風大融入心識、呼吸停止後,就只余細微心在運作。在此時,他人的佛法引導開示也已聽不到了,心亦不會有善與不善心的區別,故此繼續由師友爲其作開示的意義不大。如果是修內密法的亡者,此時卻是正要忙著把畢生修持用于一時的忙碌時刻。
心識在斷氣後,會處于極細微的狀態,漸次經曆白、紅及黑叁過程,最後體驗一種近似空性體驗的階段。
在死亡的最後一刹,心識會離開心間而出體,這便是死亡的真正定義,亦是今生完畢、中陰期開始的時刻。心識由頭頂或發線位置離體者,回轉生于天界之中;由眼出者,當生爲人;由鼻或耳出者,生爲“非人”;由口出者,生爲餓鬼;由性器出者,生爲畜牲;由肛門出者,則轉生于地獄中。在西藏傳統中,親友或師長會在亡者頭頂輕觸一下,這正是爲了希望亡者心識從頂而出的緣故。
以上所說的,是針對描述漫長的死亡過程而說的。在橫死意外的情況下,以上過程會在一彈指間便相繼完成。
中陰
在今生的死亡與轉生投胎之間,有一段過渡時期,這時期叫做“中陰”或“中有”(藏文bardo)。
中陰身並非血肉之軀,而是一種細微的心識身。並無實質可言,其形體是下一生將轉生之形相,例如下一生將生于畜道者,中陰身形如畜相,但卻無身影或足印。將生天界者之中陰身,色如金或白色,行走時是如飛行上升般的;將生爲人之中陰身,其色爲金而平行移動;當生于地獄者之中陰身,其色如焦炭,倒立地行走;將生爲餓鬼之中陰身,身如水色,倒退行走;當生爲畜者,身如煙色,行走姿態與畜類相同。有關中陰身之形相,在不同的經論中有少許不同之觀點,以上所說的爲格律派中較被普遍認同的說法。
中陰身的神智多會浮躁焦慮。當生于善道者,于中有期間神智會較爲清明;當生惡道者之中陰身,神智則會混鈍。
中陰身因非物質身體,故此亦不能飲食實質物品,只能以氣味爲食,或于有人作熏煙供養法時可得受飲食品以活命。
不論生前有瞎眼等生理缺陷或否,在中陰期間,中陰身皆六根具足,而且更自然會擁有一些神通,例如說類似天眼的眼神通及隨念刹那間便能到達所想之處的神通等等。然而,這類神通,並不同于佛陀之神通,也並非修持所得之神通,而純屬業力所生之神通。剛才說中陰身可以隨念而即達至所思之地點,但其中有兩個地方是中陰身不能穿越的,一是佛陀成道之金剛座道場(注:即現今印度中部菩提伽耶之菩提樹下),另一爲當受生投胎之母胎處。除此之外,中陰身不受任何山、石、河、海等地理環境所障,可以自由穿行。有時候,中陰身會流連于生前故居,但親友是看不到中陰身的,而且因爲人類身上有氣味,中陰身無法太親近,從而令心中生出很大的悲傷。
雖然中陰身有類似天眼的神通,能見到許多凡人眼睛見不到的東西,但中陰身相互之間卻不一定能見到。同類的中陰身可以互相見到,但不同類者互相是見不到的。我們凡夫的肉眼,亦看不到中陰身。常常有人說自己夢到或見到已故的親友求索供品,這些只是一些鬼道衆生幻化的把戲,藉以騙取飲食,並非真的是自己已故親友的中陰身或其“鬼魂”。不同類之中陰身所見到的景況並不相同。當生叁善道者之中陰身,所體驗到的是悅意的景況,天色有如月夜;下一世當生惡道者,中陰期間經曆猶如黑夜之景況,而且會見到鬥爭不絕之情景。中陰身或會見到叁條可怕的深淵及聽到如山崩、海嘯、火燃爆裂及烈風吹動的可怕聲音。這些都並非客觀的景況,而是生前貪、嗔、癡叁煩惱之幻相及四大元素顛倒而幻化出的。此時,亦可能會見到如鬼王等魔衆追打,或各種美女前來獻媚。這些都是自己內心的幻相及業力所現,並非真實的景況,只如夢境一般,但對中陰身來說,它們卻十分真實。
中陰身的周期,至長亦不超于四十九天,這是一般的情況。在某些例外的少數情況下,中陰期亦有可能更長。中陰期間,中陰身每七天便會經曆一次類似死亡的經驗,然後又換一個中陰身,直至有因緣投胎爲止,但一般來說頂多也不過會換七次中陰身。有些衆生的中陰期極爲短暫,有些則維持較長時間。在此期間,親友或師長代爲布施、供養、超度及修善行,仍可改變其下生轉世地點。此外,由于中陰身心識極爲明了,對佛法引導極易接受,此期間由大師之輩以法力攝召其前來開示,是極爲有效的。遷識或度亡之事,以與死者有法緣或血緣關系的大師爲最有效用。但如那洛巴等一代宗師者,則不論有緣與否,亦可輕易地爲亡者度脫。
在四十九天內、一旦遇上適合的因緣時,心識便會再度投生,其中陰身便告結束。投生的過程有許多種,例如有業緣當墮寒地獄者,便會遇熱而心欲得涼,便感召生于寒地獄中;當生熱地獄中,因爲感寒而欲得溫暖,便投生于熱地獄中;生前喜殺生者,幻見有獵物在前,趨前時卻不見獵物,中陰身于怒心中死去,心識投生于父精母血的混合體中。
總之,中陰身的目的地是六道輪回中的其中一道。在未講解六道的情況前,衲先說一說利益臨終衆生或已故親友的一些方法。
如何利益將亡或已亡者
常常有人問衲:“如何能利益將死及已死之親友?”現在衲趁此機會,略爲講解一下。
人在死後之去向,固然取決于今生及過去生之業力,但死時的心念有決定性的影響。有些人一生積極行善,但于死時偶發嗔心,下世便墮入叁惡道中;有些人一生作惡多端,死前卻偶發一善念,便轉生于善道。這些情況,與因果定律並不矛盾。死時之一念若力大,堪能引發過往之業力馬上成熟,以致直接影響死後之轉生,而別的業因並未被引發,只好留待未來轉生才成熟結果了。由此可知,死時的一念十分關鍵性。
在親友垂危時,我們應盡力爲他的病房布置得平靜、舒適及合意。在房中,不應放能令將亡生起執戀心或嗔恨心的物品,也要避免令他生起任何執戀或憤怒。在這一點上,有例外的情況,譬如說將亡者極欲觀看他的執戀物品,例如財寶首飾等,不讓他看反而或許會令他在煩惱或嗔恨心中死去,就只好遂他的意讓他看。在房中,不論這臨死的人是否佛教徒,只要他不抗拒,宜放彌陀或其他佛陀的圖片,讓將亡者見到佛的形相。這樣會對他有極大的利益。如果他是佛教徒,可放彌陀或他所畢生信奉的上師及本尊形相,讓他覺得有安全感及生出敬信心。我們沒必要把病房布置得像一座廟似的誇張,只需在幹淨處及將亡者目光所及之處放一張佛像即足夠了。
如果條件允許,我們可以替將亡者喂服觀音甘露丸(mani rilbu)或宗喀巴甘露丸(migtsema rilbu)等法藥或泡過此等法藥的白開水。這種法藥,對生者有加持健康的作用,對將亡者則有令其下生不墮叁惡道的功德,所以多服無妨,亦可放在小護身盒內讓將亡者佩戴于身上。如果我們有幸得到密法砂壇城之彩砂,或佛陀及祖師舍利等,亦可放護身盒內讓將亡者佩戴。以上所說的物品,由于其殊勝加持力,可令不論是否信佛的將亡者,下生得到較佳的轉生。
在房中,所有來訪的人應切記避免哭泣、歎息或在臨死者面前爲家産、後事等爭吵,否則會令他生起嗔恨心,對死亡及未來轉生十分不利。如果將亡者是平素有修持的人,可由其上師或同門助念其平素念誦的法門,例如爲修淨土者助念淨土願文、彌陀名號或其咒等;爲修觀音法者,則念其平素慣誦之六字大明咒或大悲咒等;如平生修上樂金剛或金剛瑜伽母法門者,則助念本尊咒或《八句贊》等;如平素對瑪哈嘎拉護法有信心者,則可挑護法贊文助念……余此類推。如果將亡者平素雖信佛,但卻並未專修任何法門,則可助念皈依偈、叁十五佛及藥師七佛名號、大明六字咒、十一面八臂觀音大悲咒、彌陀咒或其名號等等。總之,助念的人最好是病者信任的人,助念的內容以病者平素慣誦的爲宜,若無則誦彌陀咒、觀音咒及皈依文等共通的經、咒、佛號或願文,令其聽見或勉力隨誦。此外,我們尚需注意聲音是否令將亡者生嗔。如果誦聲太嘈,令他感到不適,則宜小聲助念。如果並無不妥,則宜朗聲誦念,令將亡者字字都聽得分明清楚。對那些懼怕死亡的病人,我們不宜提到“死亡”等字眼。但如果臨終者早已有心理准備而並不抗拒,我們則可以引導他放下執戀、安心地准備面對四大分離及中陰之過程。在四大分解的過程中,如果能由熟悉此過程的上師在旁引導,將會對亡者有大利益。此外,我們可以用《菩提道次第廣論》或《妙法蓮華經》輕輕觸及將亡者之頭頂,這亦有不可思議之加持。
在呼吸停止後,亡者之心念已轉入細微心之狀態,對外在之聲音已無接受之能力,故此對其所作之引導開示可以停止,但不妨繼續爲其持誦佛咒等。
在親友死亡後,我們可以用上述之密法本尊壇城彩砂、觀音甘露丸、宗喀巴甘露丸、舍利聖物或印上各種咒之經文放在其屍身上。如果屍身以火葬或土葬處理,這些聖物我們不必取走,盡可留在屍身上作爲加持。
有些人習慣在親友死後,爲他上香及獻花,其實這並無太大意義,對死者亦無具體利益。我們在死者生前善待他們,這是最好不過的。在親友或父母身後,才在屍身前獻花,有什麼意思呢?爲亡者立牌上香,也一樣並無意義,亡者亦得不到好處及幫助。已故者之心識在一段短時期後,便會再度輪回,爲他們設立祖先牌位並無作用,他們亦不可能得到我們之供養物品。有些人迷信于已故者報夢索求供品或由靈媒召來已故亡魂通話,這些都只是“非人”的把戲,並非真的是亡者在說話,我們不必迷信于這些民間風俗。也有些人把祖先的骨灰供起來或放在寺廟內上香,這樣做對祖先只會有害而毫無利…
《生死自在——祈竹仁寶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