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藏傳佛教中的生死與中陰▪P2

  ..續本文上一頁中,它們依次融入于中脈內的風中,于是,壓縮放松了,這是由于外脈彙了氣,就放松了中脈,並使風能在其中運動。這就感召了細心的出現。細心的出現是常人所害怕的,因爲他們感到他們正在被消滅中。但無上瑜伽續的行者,卻把這些同樣的境界運用于修行的道路上。

   在各處脈輪中,存在著白的和紅的明點,爲身心健康之所依賴——白的密集于頂門,紅的于太陽。這些明點的根源是在心間的一個白的和紅的明點,其大小相當于大的芥子或小的豌豆,上部白色,底部紅色。它被稱爲不可壞明點,因它一直活到臨終。極細的持命風就住在此中,而于死時,所有的風最後融入于此中,于是,死時的清淨光明就顯發了。

   死亡的生理學圍繞著氣、脈、明點中的變化而放置。從心理上講,由于這樣的事實:粗細變化的意識依賴于風,猶如騎手騎在馬上樣,它們的融化,或喪失作爲意識之基礎的能力,引起了意識經驗中的劇烈變化。

   死亡開始于與地水火風相結合的風的依次融入。“地”相當于體內的堅硬部份,如骨骼,與地相結合的風之融入,意思是:該風已不再能作爲意識的一種載體或基礎了。其融入的結果是:與“水”——體內的液體部份相結合的風,作爲意識的一種載體的能量變得更爲顯著了。在一種四大中這種能量的停止,以及在另一種四大中這種能量的較大顯現,就叫作“融入”。因之,這就不是一堆泥土溶入于水的情況(風第30面)。

   在地大融化的同時,四種其他因素也融化了(風表1),伴隨著外征兆(他人一般能見)和內征兆(死者內在自覺)。對其他叁大而言,伴隨著內外征兆的同樣過程,依次重複(見表2-4)。

   表1 同時融入的第一周期

   融入因素 外征兆 內征兆

   地大 身體非常消瘦,四肢松弛。感到身體沈于地下。

   色蘊 四肢更細,身體衰弱無力。

   基本大賀鏡智(常人 視線模糊,變暗 幻景顯現 能同時清楚地看到許多情況)

   眼識 眼睛難于開閉。顔色和形像 身光消失,精力耗盡。

   表2 同時融入的第二周期

   融入因素 外征兆 內征兆

   水大 唾液、汗水、小便、血液和精液嚴重幹燥

   受蘊(樂受、苦受、舍受) 身識不再感到與五識相應的叁種覺受

   基本平等性智(常人意識 不再注意到與意識相應的 煙霧顯現 注意到苦樂舍受是感受) 各種感受

   耳識 不再聽到內外音聲 聲音 耳內烏爾聲,不再發生

   表3 同時融入的第叁周期

   融入因素 外征兆 內征兆

   火大 不能消化飲食

   想蘊 不再注意近親事務 螢火蟲或煙中

   基本妙觀察智(常人意識 不再記得近親姓名 閃火顯現 注意到近親的姓名要求等等)

   鼻識 吸入微弱、呼了強烈而持久不能嗅香

   表4同時融入的第四周期

   融入因素 外征兆 內征兆

   風大 十風趨心,呼吸停止

   行蘊 身體不能彈動

   基本成所作智(常人意識 不再注意外界世事要求等 顯現發出爆聲識 注意到人的活動要求等)

   即將熄滅的酥舌識 舌厚且短,舌根呈藍色 油燈

   身識和所觸對象 不辨光滑或粗糙

   表5 融入的第五到第八周期

   融入因素 顯現的原因 內征兆

   第五周期八十種偏計心 心髒以上左右脈 中之諸風,從頂門進入中脈 起初,點燃的酥油燈;而後,清徹太空、充滿白光

   第六周期白色顯明之心 心髒以下左右脈中之諸風,從尾闾進入中脈 非常清澈的太空,充滿紅光

   第七周期紅色增長之心 上下諸風集中于心,而後諸風進入心中明點 起初太空充滿厚黑,而後無意中漸漸消失

   第八周期黑色近得之心 所有諸風融入于心間不杯明點內的極細持命風中 非常清澈的太空,遠離白紅黑諸相,死時清淨光明之心。

   在第五周期之始,心識開始融化,意思是較粗的停止了,而較細的開始顯明。最初,概念活動停止了——即所謂:融入于白色顯明之心(見第5表)。此較細的顯明,對它只呈現充滿白光的晴空,雖還有些微的兩重性,已遠離粗的思維活動。它,依次,融入于紅色顯現增盛之心,而後,它又再融入于黑色顯現之心。此刻,所呈現的全是充滿黑色的太空,在此過程中,人已最後變得不省人事了。最後,黑暗終于消除了,留下一個完全沒有二元的晴空——清淨光明之心——遠離白、紅和黑的顯現。這就是死。

   由于外在呼吸(能在鼻端用手測出)在第四周期中早已停止,從密教的觀點看,確切的死亡時刻,不系于入息和出息,而決定于清淨光明之心的顯現。一個人往往停留在此明朗的晴空狀態中叁天,此後(如身體未經重病的蹂躏),膿血從鼻子或生殖器逸出的外征兆表示著神識的離去。只有在此以後,才能安全地爲了辦事支移動屍體,在此之前,神識仍在體內,任何粗暴地搬動他,只會擾亂死亡的終了過程,可能招低的轉世。

  當清淨光明停止時,神識以逆程序經過其他七個融入次第而返回:

  1、清淨光明

  2、光芒四射的黑色天空

  3、光芒四射的紅色天空

  4、光芒四射的白色天空

  5、酥油燈

  6、螢火

  7、煙霧

  8、幻景

   正當這逆過程開始之時,其人即轉生于前後二世之間的中有狀態(藏語排塗)帶著隨意能往的細身,經過山嶺等地,去找再生之處。

   中有狀態的壽命能持續一瞬間至七天,決定于合適的生處是否找到。如未找到,其人地經過一次“小死”,通過上述八種死兆,並轉生于第二種中有狀態。在中有狀態中總共能發生七次這樣的再生,即四十九天。經過這段時間,一個轉生之處是必然會找到的。

   發生于二個中有狀態之間或恰在轉生之前的“小死”,,可與將入睡時經曆八種征兆——即從幻景到清淨光明的顯現相比較。也同樣,關于做夢,在做夢之前已經曆到逆向過程的八種征兆;在做夢之後,就是“死亡的八種征兆的另一次經曆,隨之又是逆向過程的八種。這些既發生于一個人進入另一夢境,也發生于從睡眠醒覺過來這時。

   在死亡時增加微細和在轉生時增加粗重的這些境況,在錯阙和極度興奮時,以及在入睡和做夢的前後,雖然不以完整的方式,都能經曆到,因之,他們不但指出了精微的不同水平,于其上面建築每一瞬間的念頭,而且也描述了人們往往經曆而不注意的情境。這種學說提示:通常的意念生活只關心粗俗的和表面的,而不注意更精細的狀態,它們是意識和形象二者的基礎。當人是如此熟悉于表面善,以致在轉入深細這時,甚至陷入將被消滅的恐怖之中。

   在無上瑜伽續的生起和圓成次第中,死亡、中有和再生的無法控製的過程是徹底的被淨化了。最微細的狀態——清淨光明態——最後被用作慈悲形象的基礎,不再生起粗俗的觀念。這些修法和實際成就,不是未植悲心,未體空義,未學本尊配偶伽方法者(觀想的形象—具有慈心、體邂代性者——猶如本尊),所能冀及。但是,把一個人對生命看法引向到對這些狀態的了解,是每一個希望達到的人,都能達到的。由于盼望著這種實際意義,才奉獻了這個譯本。

  徹底照亮生死中有叁基本體的明燈論

  揚金伽衛洛周藏文原著

  拉底仁波卿與霍布金英譯並釋

  倪維泉漢譯加注

  聯波活佛據藏廣校正

   譯文本身正常印行,爲了增進理解由英譯者所加的注釋在正文後另起段落冠以O號,或以方括號加入在正文中。漢譯者注以圓括號加入于正文中。

   導 論

   南無上師文殊師利

   所淨生死中有元素

   能淨深道二法變金液

   淨果清淨叁身珍貴寶

   總持只運怙主前敬禮

   ○在正文這首,敬禮文殊師利菩薩,是爲了積集功德、消除障礙,使本書得以完成。這一句用梵文寫,是要我們記得每時教的原始文字,及其藏譯,並發起學習梵文之心。

   ○文殊菩薩是諸佛智慧的化身。“MANJU”意謂調柔,說明他從久遠以來,心已調柔,得大成就。破除了煩惱障,出離生列;破除了所知障,無所不知。“GHOSHA”意謂韻音,由于他掌握了如來的六十支閏妙韻音。只要對文殊菩薩一心信念,我們的智慧就會迅速增長。

   ○由于這是佛說密部的一本書,所以要向金剛持敬禮,他是瑜伽的主尊,因爲清淨光明與幻化身的合一,是在他的主導下成就的。致敬語,通過點鐵成金的煉術變化的例子,象徵著全書的內容。被轉化的鐵元素,就是生、死和二者之間的中有轉化作用所發生的基地,煉金的方法就是無上瑜伽續部——四部密續中的最高一部生起和圓成二次第。所成的金;就是佛的法、報、化叁身。

   ○金剛持對此淨化過程負責全面掌握。用這種形式來稱贊他,幾行開首語指出了本書其余部分的內容——對生死中有及其轉化的描述。

   爲了理解無上瑜伽部二次第的修行方式,好好學習淨化的基體,即叁種基本體——生、死和中有狀態的論述,是十分重要的。因爲,通過無上瑜伽部甚深而速捷的道路,具有七支和合功德的只運之身,能夠在此末法時期的短暫一生中,得到成就。

   ○生起和圓成二次第淨化生死和中有,意思是:通過二次第,這叁者都結束了。“生”被轉化爲化身,“死”轉爲法身,“中有”轉爲報身。

   ○這種轉化的成果是佛陀的常住不來狀態。在無上瑜伽部中,如所周知,是一種具有七種特點的和合功德體。這七種是:

   1、受用圓滿:具有佛的全部相好。

   2、只尊面對:具有父母和合的外表。

   3、大樂:呈現一種微妙的大樂心境。…

《藏傳佛教中的生死與中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中陰險道法訣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