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藏传佛教中的生死与中阴▪P2

  ..续本文上一页中,它们依次融入于中脉内的风中,于是,压缩放松了,这是由于外脉汇了气,就放松了中脉,并使风能在其中运动。这就感召了细心的出现。细心的出现是常人所害怕的,因为他们感到他们正在被消灭中。但无上瑜伽续的行者,却把这些同样的境界运用于修行的道路上。

   在各处脉轮中,存在着白的和红的明点,为身心健康之所依赖——白的密集于顶门,红的于太阳。这些明点的根源是在心间的一个白的和红的明点,其大小相当于大的芥子或小的豌豆,上部白色,底部红色。它被称为不可坏明点,因它一直活到临终。极细的持命风就住在此中,而于死时,所有的风最后融入于此中,于是,死时的清净光明就显发了。

   死亡的生理学围绕着气、脉、明点中的变化而放置。从心理上讲,由于这样的事实:粗细变化的意识依赖于风,犹如骑手骑在马上样,它们的融化,或丧失作为意识之基础的能力,引起了意识经验中的剧烈变化。

   死亡开始于与地水火风相结合的风的依次融入。“地”相当于体内的坚硬部份,如骨骼,与地相结合的风之融入,意思是:该风已不再能作为意识的一种载体或基础了。其融入的结果是:与“水”——体内的液体部份相结合的风,作为意识的一种载体的能量变得更为显著了。在一种四大中这种能量的停止,以及在另一种四大中这种能量的较大显现,就叫作“融入”。因之,这就不是一堆泥土溶入于水的情况(风第30面)。

   在地大融化的同时,四种其他因素也融化了(风表1),伴随着外征兆(他人一般能见)和内征兆(死者内在自觉)。对其他三大而言,伴随着内外征兆的同样过程,依次重复(见表2-4)。

   表1 同时融入的第一周期

   融入因素 外征兆 内征兆

   地大 身体非常消瘦,四肢松弛。感到身体沉于地下。

   色蕴 四肢更细,身体衰弱无力。

   基本大贺镜智(常人 视线模糊,变暗 幻景显现 能同时清楚地看到许多情况)

   眼识 眼睛难于开闭。颜色和形像 身光消失,精力耗尽。

   表2 同时融入的第二周期

   融入因素 外征兆 内征兆

   水大 唾液、汗水、小便、血液和精液严重干燥

   受蕴(乐受、苦受、舍受) 身识不再感到与五识相应的三种觉受

   基本平等性智(常人意识 不再注意到与意识相应的 烟雾显现 注意到苦乐舍受是感受) 各种感受

   耳识 不再听到内外音声 声音 耳内乌尔声,不再发生

   表3 同时融入的第三周期

   融入因素 外征兆 内征兆

   火大 不能消化饮食

   想蕴 不再注意近亲事务 萤火虫或烟中

   基本妙观察智(常人意识 不再记得近亲姓名 闪火显现 注意到近亲的姓名要求等等)

   鼻识 吸入微弱、呼了强烈而持久不能嗅香

   表4同时融入的第四周期

   融入因素 外征兆 内征兆

   风大 十风趋心,呼吸停止

   行蕴 身体不能弹动

   基本成所作智(常人意识 不再注意外界世事要求等 显现发出爆声识 注意到人的活动要求等)

   即将熄灭的酥舌识 舌厚且短,舌根呈蓝色 油灯

   身识和所触对象 不辨光滑或粗糙

   表5 融入的第五到第八周期

   融入因素 显现的原因 内征兆

   第五周期八十种偏计心 心脏以上左右脉 中之诸风,从顶门进入中脉 起初,点燃的酥油灯;而后,清彻太空、充满白光

   第六周期白色显明之心 心脏以下左右脉中之诸风,从尾闾进入中脉 非常清澈的太空,充满红光

   第七周期红色增长之心 上下诸风集中于心,而后诸风进入心中明点 起初太空充满厚黑,而后无意中渐渐消失

   第八周期黑色近得之心 所有诸风融入于心间不杯明点内的极细持命风中 非常清澈的太空,远离白红黑诸相,死时清净光明之心。

   在第五周期之始,心识开始融化,意思是较粗的停止了,而较细的开始显明。最初,概念活动停止了——即所谓:融入于白色显明之心(见第5表)。此较细的显明,对它只呈现充满白光的晴空,虽还有些微的两重性,已远离粗的思维活动。它,依次,融入于红色显现增盛之心,而后,它又再融入于黑色显现之心。此刻,所呈现的全是充满黑色的太空,在此过程中,人已最后变得不省人事了。最后,黑暗终于消除了,留下一个完全没有二元的晴空——清净光明之心——远离白、红和黑的显现。这就是死。

   由于外在呼吸(能在鼻端用手测出)在第四周期中早已停止,从密教的观点看,确切的死亡时刻,不系于入息和出息,而决定于清净光明之心的显现。一个人往往停留在此明朗的晴空状态中三天,此后(如身体未经重病的蹂躏),脓血从鼻子或生殖器逸出的外征兆表示着神识的离去。只有在此以后,才能安全地为了办事支移动尸体,在此之前,神识仍在体内,任何粗暴地搬动他,只会扰乱死亡的终了过程,可能招低的转世。

  当清净光明停止时,神识以逆程序经过其他七个融入次第而返回:

  1、清净光明

  2、光芒四射的黑色天空

  3、光芒四射的红色天空

  4、光芒四射的白色天空

  5、酥油灯

  6、萤火

  7、烟雾

  8、幻景

   正当这逆过程开始之时,其人即转生于前后二世之间的中有状态(藏语排涂)带着随意能往的细身,经过山岭等地,去找再生之处。

   中有状态的寿命能持续一瞬间至七天,决定于合适的生处是否找到。如未找到,其人地经过一次“小死”,通过上述八种死兆,并转生于第二种中有状态。在中有状态中总共能发生七次这样的再生,即四十九天。经过这段时间,一个转生之处是必然会找到的。

   发生于二个中有状态之间或恰在转生之前的“小死”,,可与将入睡时经历八种征兆——即从幻景到清净光明的显现相比较。也同样,关于做梦,在做梦之前已经历到逆向过程的八种征兆;在做梦之后,就是“死亡的八种征兆的另一次经历,随之又是逆向过程的八种。这些既发生于一个人进入另一梦境,也发生于从睡眠醒觉过来这时。

   在死亡时增加微细和在转生时增加粗重的这些境况,在错阙和极度兴奋时,以及在入睡和做梦的前后,虽然不以完整的方式,都能经历到,因之,他们不但指出了精微的不同水平,于其上面建筑每一瞬间的念头,而且也描述了人们往往经历而不注意的情境。这种学说提示:通常的意念生活只关心粗俗的和表面的,而不注意更精细的状态,它们是意识和形象二者的基础。当人是如此熟悉于表面善,以致在转入深细这时,甚至陷入将被消灭的恐怖之中。

   在无上瑜伽续的生起和圆成次第中,死亡、中有和再生的无法控制的过程是彻底的被净化了。最微细的状态——清净光明态——最后被用作慈悲形象的基础,不再生起粗俗的观念。这些修法和实际成就,不是未植悲心,未体空义,未学本尊配偶伽方法者(观想的形象—具有慈心、体邂代性者——犹如本尊),所能冀及。但是,把一个人对生命看法引向到对这些状态的了解,是每一个希望达到的人,都能达到的。由于盼望着这种实际意义,才奉献了这个译本。

  彻底照亮生死中有三基本体的明灯论

  扬金伽卫洛周藏文原著

  拉底仁波卿与霍布金英译并释

  倪维泉汉译加注

  联波活佛据藏广校正

   译文本身正常印行,为了增进理解由英译者所加的注释在正文后另起段落冠以O号,或以方括号加入在正文中。汉译者注以圆括号加入于正文中。

   导 论

   南无上师文殊师利

   所净生死中有元素

   能净深道二法变金液

   净果清净三身珍贵宝

   总持只运怙主前敬礼

   ○在正文这首,敬礼文殊师利菩萨,是为了积集功德、消除障碍,使本书得以完成。这一句用梵文写,是要我们记得每时教的原始文字,及其藏译,并发起学习梵文之心。

   ○文殊菩萨是诸佛智慧的化身。“MANJU”意谓调柔,说明他从久远以来,心已调柔,得大成就。破除了烦恼障,出离生列;破除了所知障,无所不知。“GHOSHA”意谓韵音,由于他掌握了如来的六十支闰妙韵音。只要对文殊菩萨一心信念,我们的智慧就会迅速增长。

   ○由于这是佛说密部的一本书,所以要向金刚持敬礼,他是瑜伽的主尊,因为清净光明与幻化身的合一,是在他的主导下成就的。致敬语,通过点铁成金的炼术变化的例子,象徵着全书的内容。被转化的铁元素,就是生、死和二者之间的中有转化作用所发生的基地,炼金的方法就是无上瑜伽续部——四部密续中的最高一部生起和圆成二次第。所成的金;就是佛的法、报、化三身。

   ○金刚持对此净化过程负责全面掌握。用这种形式来称赞他,几行开首语指出了本书其余部分的内容——对生死中有及其转化的描述。

   为了理解无上瑜伽部二次第的修行方式,好好学习净化的基体,即三种基本体——生、死和中有状态的论述,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通过无上瑜伽部甚深而速捷的道路,具有七支和合功德的只运之身,能够在此末法时期的短暂一生中,得到成就。

   ○生起和圆成二次第净化生死和中有,意思是:通过二次第,这三者都结束了。“生”被转化为化身,“死”转为法身,“中有”转为报身。

   ○这种转化的成果是佛陀的常住不来状态。在无上瑜伽部中,如所周知,是一种具有七种特点的和合功德体。这七种是:

   1、受用圆满:具有佛的全部相好。

   2、只尊面对:具有父母和合的外表。

   3、大乐:呈现一种微妙的大乐心境。…

《藏传佛教中的生死与中阴》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中阴险道法诀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