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无所住著:于等持中,观诸法空,引生大乐,非空非有,如水入水。
5、慈悲遍满:心灵长河,常恒普遍,为诸有情,充满慈悲。
6、利生无间:不住生死、不住涅磐。
7、常住不住:常恒利众生,直至轮回空。
因此,我将解释生、死和中有——由深道二次第所净化之体。解释分三部份:1、死亡的阶段,2、获得中有状态的阶段,3、中有身参加受生的方式。
1、死亡的阶段
○死亡过程决定于有情所具身体的形式;因之,正文先简述一下:人是如何从母胎生下来的,以及是如何得到一个包括血肉等的粗身的。
在最初时期[在此世界形成之后]中,此世人类有七种特征——自然出生、寿命无量、诸根具足、身放光明、[佛的]相好严饰、禅悦所支不用粗食、飞行虚空。但是由于[过去世]喜爱食物的业力所致,他们吃了粗食。
而后,当食物的废弃部分转成大便时,出生了男女根身作为排泄的口道。具有过去[世]因交配而造成的业力,二人就相互结合,而由于他们躺在一起,一个有情就在母胎形成。经过这些步骤,就有由胎出生之事了。
此世胎生之人,说是有六种组成部分——地、水、火、风、脉和明点。
○地的部分是指身体的坚硬部分;如骨皮爪发。水的部分是指体内的水分,如尿、唾液和血液。火的部分是指维持身体的热量。风的部分是指气流或能流,能完成身体的动作,如吞咽等,并作为神识的“载体”。脉道是静脉、动脉、管道、神经通道等,通过它们流动首血液、淋巴液、胆汗、风息等。明点是运行于脉道内的主要液体。
或者[根据另一种解释]六种组成部分,是得之于父亲的骨骼、骨髓和生殖液,以及得这于母亲的肉、皮和血。
○父亲的生殖液是得之于他的三者之主国;母亲的生殖液是得之于她的三者之主因。男女二性是六者的原因。
通过无上瑜伽部从头开始的修习,决定能在此末法时期短暂一生中得到成就的任何人,必须是这个世界中这样一个具有六种组成部分的人。
○无上瑜伽部区别于事、行、瑜伽下三部,以及显教的一种特殊优点是:通过实修无上瑜伽,善根深厚的人能在一生中成就佛道。这就是说:他们不必如其他系统需要在无量动中修行,而可以在一生中通过资粮、加行、见、修、无学等五道。
○在其他系统中,一段极长的时间化于积累功德、增长智慧,来体解空性,才能克服成就一切智的障碍,但在无上瑜伽部中,则使用特殊的修法,通过利用微细民,来理解空性和随之而建立一种幻身,以增强智慧之心。此修法有赖于人体内的气、脉和明点。
这个世界的人体,有七万二千脉,也有左、右和中脉。
○粗身是元素(地、水、火、风)的合成体和衍生物,细身是由脉、风和红白明点组成的,极细身是作为清净光明心的载体的那种风,也是住于心间不坏明点中的那种风。
○关于细身的脉道,中脉从心上升到顶门,而后向下到达二眉的中心,它从心向下到达龟头或阴道的中点。在中脉的左右有二条脉,它们压缩中脉,不但左右夹持来挤压它,而且在每一脉轮处缠绕它——在心间各绕三次,余处少些。由于这种紧密的挤榨,除了死时之外,在正常生存过程中,风在中脉内不向上下运动。
在死亡时,所有七万二千脉道中的风,集中到右脉和左脉内,而后在些二脉内的诸风,融入于脉之中。在中脉上部和下部的风,最后融入于心间不坏的持命风中。
○在心间是一个脉轮,它有八瓣或辐。这称为“*轮”,因为不可坏明点住于心间,它是极细风心的基础,而它们则是一切法的根本。在喉间是受用轮,它有十六瓣。所以如此称呼,因为喉间是受用六味——甜、酸、苦、涩、辣、咸之处。在顶门是大乐轮,它有三十二瓣。如此称呼,是由于白色的“菩提心”(生殖液),它是大东的基础,住于顶门。在脐间是幻化轮,它有六十四瓣,如此称呼,由于拙火(杜母)是大乐的引发者,住于脐下。在密处,或尾闾,是护乐轮,它有三十二瓣,如此称呼,由于内乐主要是由密处护持的。红的和白的万分,犹如一个封闭的[圆]盒之状[白点在上,红点在下],住下心间脉轮的中脉之内。在这封闭盒内的中心,是极细风心的一个统一体。
○眼、耳、鼻、舌、身等五识是粗心,分别意识是细心,于不可坏明点中所住之心是极细心。
极细风是不可坏持命风,[于死亡过程之中]发生了于此风内的最后融入。[死亡是如此发生的],因为,除了这种极细风之外,如有最细的风作为意识的基础,住于身体任何部位,死亡是不可能的。
○风作为意识的基础或载体的方式,正像一匹马作为骑士的载体一样。
融化的次第
人类的死亡必须通过廿五种粗俗对象——五蕴、四大、六识、六尘和五种基本智慧。
融化的途径
○死亡的过程地经过八个阶段,那就是包括廿五种因素的融化(见表6和表7)。廿二种在前四阶段中融化,所余的识蕴、意识和基本法界体性智,在后四阶段中融化。
首次融化
最初,在色蕴层次上的五法同时融化;它们是色蕴、基本大圆镜智、地大、眼根和自心相续中所受用的色法[形和色]。
作为色蕴融化的外在征 ,一个人的四肢比过去细了,他的身体衰弱无力了。
○这种消瘦和乏力是常与老年相关的一种显著形象。
基本的大圆镜智可解释为一种[通常的]意识,许多境象能在其中同时而又清晰地显现,正像镜中所现的景象一样,作为其融化的外在征泺,一个人的视力变得糊涂和暗淡了。
表6 25种粗俗对象
五蕴 五种基本智慧 四大 六根 五尘
色 基本大圆镜智 地 眼根 形色
受 基本平等性智 水 耳根 声
想 基本妙观察智 大 鼻根 香
行 基本成所作智 风 舌根 味
身根 触
识 基本法界体性智 意根
表7 八次融化
第一次融化
蕴
大种根
尘
基本智慧
作为地大融化的外征兆,身体变得非常消瘦,四肢松弛,他有一种身体沉入地下的感觉。
○下沉的印象是:他喊叫:“把我拉住!”
作为眼根融化的外征兆,一个人不能开闭他的眼睛。
作为自心相续中所受用的可见形象融化的外征兆,,一个人身体的光辉消失了,他的气力耗尽了。
此五消融的内征兆是:出现一种带蓝色的境象,叫作“如幻显现”。这犹如当太阳照在夏天的沙漠上出现水的景象样。
第二次融化
此后,受蕴层次上的五法同时融化。在受蕴融化时,其外征兆是:身识不再感觉与官感相应的乐受、苦受和舍受。
基本的平等性智可解释为一种[通常的]意识,即能意识到乐、苦和舍受都是一类的,那就是说,都是感受。
○这也被解释为一种意识,它注意到许多同义词,意义都是相同的。
作为其融化的外征兆:他不再注意与意识相关的乐受、苦受和不苦不乐受。
作为水大融化的外征兆:其人的唾液、汗水、小便、血液和生殖液,都大大地干燥了。
○口、鼻、舌、喉干燥,牙齿出现浮垢。
作为耳识融化的外征兆:其人不复听到内外诸声。
作为自心相续中所受用的声音融化的外征兆:耳内的乌尔声不复出现。
此五融化的内征兆是:出现景象,叫作“如烟”,它好象几股蓝色的烟雾。这犹如一片烟雾之中,从烟囱中翻腾出烟来。
第三次融化
此后,想蕴层次上的五法同时融化。想蕴融化的外征兆是:其人不复记忆父母等亲人的事情。
基本的妙观察智可解释为一种[通常的]意识,它注意到近亲的各别姓名[目的等]。其融化的征兆是:他甚至不再记得其双亲的姓名。
作为火大融化的外征兆:身体的热量消失了,由此消化饮食的能力丧失了。
作为鼻根融化的外征兆:通过鼻孔的入息[气]是微弱的,但出息强而且长,吸呼犹如把一个堆积在另一个头顶之上。
作为自心相续中所受用的香气融化的外征兆:他不能嗅出香的或臭的气味。
此五融化的内征兆是:出现一种景象,称为“如萤火虫”。这犹如在烟囱中冒出的几蓬烟中,看到点燃的红色火花;或如用于烘谷的盘子底上烟灰中的红色闪火。
第四次融化
此后,行蕴层次上的五法同时融化。行蕴融化的外征兆是:其人不能进行活动,如走路。
基本的成所作智可解释为一种意识,它注意到外界世俗的各种活动、目的等等[此世的和来世的,以及如何去完成它们]。作为其融化的外征兆:其人不复记得这些。
作为风大融化的外征兆:十种风——[粗的]持命风及其他——从它们的住处转移到心脏,呼吸不再出入。
作为舌根融化的外征兆:舌变厚且短,其根转蓝色。
作为自心相续中所受用的味融化的外征兆,其人无能感觉六味[甜、酸、苦、涩、辣、咸]。
由于此时,身根和触也必然融化,作为它们融化的外征兆,他已不能感觉光滑或粗糙。
此七融化的内征兆是:出现一种景象,叫作“如燃烧中的酥油灯”。这好象栈油灯火将熄灭时发出爆声的情景。
“融化”的含义:关于四大的前者如何融入于后者,[风结合于]四大前者[依照地水火风的次第],作为意识的一种基础的能力消失了,而代替其作用的四大后者的能力变…
《藏传佛教中的生死与中阴》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