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分別地]融入于[心間]紅白不壞明點,而中脈內所有的風都融入于極細的持命風。由此,在通常情況下從初生起一直[以不明顯狀態]存在的極細風心,當上述境界顯現時,變得明顯了。因此,這不是一種由外界引發的晴空境界的情況。
這叫作“死時清淨光明”和“全空”[因爲消除了八十種偏計心,和明、增、近得以及作爲它們載體的諸風]。這是實際的死亡。
這是基礎的法身[如此稱呼,因爲這是轉和法身所需的淨化的基礎]。空境稱爲基礎的境身,而把它作爲觀境的心,是稱爲基礎的體念智慧的法身。
[多數]常人住于清淨光明之中叁天之久,其間出現紅白成份的征兆。
○從鼻孔及或生殖器流出一些血和粘液——這些是融入心間明點的未淨部分。
但是,當生理組成部分因疾病而被嚴懲消耗時,紅白成份的征兆,不論過多久,都不會出現。
○這種人在清淨光明中,可能住不到一天。
同時,據說具有或高或低體念的行者,能使清淨光明與法身融合,並能于此多少[多]住數日。
幾點澄清
融化 關于明、增、近得諸心的融化方式,前心的能力停止,後者變得更爲顯著,這叫作前者融化于後者,但這並不是說前者變成了後者的性質。
秋空 爲什麼將秋天晴空作爲例子的道理,因爲夏天的雨水已充分抑製了塵垢微粒揚入半空之中,而天空也沒在去層的障礙。由于此二特點結合起來,常在秋天出現超乎尋常的晴朗,所以就把秋空用作例子。此外,正象窨是空的,所謂空就是粗大障礙的簡單否定。所以在那些人心中,粗大觀念的形象消失了,而且通過四空[空、甚空、極空、全空],空的境界顯現了。在這二方面,[在此四態中的]顯現的方式,與一片秋天晴空,毫無二致,所以就引爲例子,並不是說,在那些情況下,出現天空等的景象。
粗風與細風問:如果,在明心之前,八十種偏計心以及作爲其載體之諸風已經融化了,是不是在明、增、近得的時候,已經沒有什麼風可以融化了呢。答:一般來講,風有多種,粗的和細的。因此,雖然粗的不再融化,細的依然存在,所以從風[從四大中來]融入于明,直到舞蹈得融入于清淨光明,在那些時間中,只有細風擔當著意識的一種基礎。
空與不實 通過四空,由于這樣的事實:這些心,以及境界的顯現,都比以前的心和境,變得更加微細了,所以,粗大的通常形象,就于心中消失了。有了這些,一個虛空的境界顯現了。但這並不是把虛幻不實作爲一種觀想對象的一種情況。
在這些情況下,對于一個未曾修行的普通人來說,他只看到真實存在的形象,不理解虛妄存在的形象,(所有存在的形象,都是虛幻不實的)。這是因爲四空都會出現地一切臨死有情之前;如果虛幻不實能在死亡過程中被認識到,那末,每一個人能破天荒地,不加功力[從生死輪回中]得到解脫。
○當清淨光明顯現之時,一個普通人會産生他將被消滅的恐怖。
普通人經曆死時的清淨光明,是莫明其妙的,不知其所以然的。
母子清淨光明 死時的清淨光明是母淨光,而在修行道路上通過睡時或醒時禅定的力量所引發的光明是子淨光。在死時清淨光明過程中,會合此二光明的禅功,稱爲融合母子清淨光明。
問:一般講,死時清淨光明是不是一種完全合格的清淨光明
答:雖然,被一位修行的人的[空]觀所融合與穩定的母子清淨光明,是一種完全合格的清淨光明,但一個普通人所顯現的死時淨光——不因禅定力量而是自發形成的——是把“清淨光明”的名稱歸因于粗大二重性顯現的停止而已。這不是完全合格的。
總之,清淨光明有二種形式——客觀清淨光明,即[自性存在的]甚深空性,以及主觀清淨光明,即體念此空性的智慧光明。
結論[如將在第四章所述]在無上瑜伽部的生起和圓成資第中,這些死亡的階次是通過把死亡當作法身的修法而被納入修行道路的。它們也是應用喻淨光和義淨光作爲淨化的主要基礎。因此,對它們有一個很好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2、獲得中有狀態的階段
在不論多久,清淨光明之心安住不動之後,在其內部産生了一種極微的動機,僅僅是一種顫動而已。這促成了從清淨光明中的生起。就在此時,極細的風和心,離開了習間紅白構成的已打開的明點,而飄逸出去了。肉體被遺棄了,同時,心間的白色成分下降,從密處泄出,而紅色成分上升,從鼻孔排出。
作爲死時清淨光明的載體並有五色光明的風,擔當著中有狀態之身的主要原因。
○極細持命風本身是白色的,但它發射出白、黃、紅、綠、藍五色光明。
此持命風擔當著中有狀態之心的輔助原因。
死時清淨光明這心,擔當著中有之身的輔助原因,以及中有之心的主要原因,依于此心,具有來世有情形狀的風成之身的中有狀態,實際成立了。與[作爲過去業力的]結果[即前世]的老肉體完全分離了。
○有情的中陰身具有來世身體的形狀,不論是地獄有情、餓鬼、畜生、人、修羅或天。
在那時,以前所講的明、增和近得叁種心,將以相反的程序出現。在相反過程中,近得之心的黑光的升起,死時清淨光明的停止和中有狀態的形成,都是同時的。因爲很多典籍如 [大乘]下[小乘]對法藏(阿毗達魔)和無著的瑜伽師地論——講死有的停止和中有的形成,是同時的,“如稱兩頭,低昂時等”。再者,由于中有狀態的有情是自然化生的,全部軀體和四肢,是同時形成的。
成就中有狀態時當下的心,是返回過程中近得之心。由此,返回過程的增心出現了;由此,明;由此,八十種偏計心。在這些時刻中,各種征兆——從[黑]近得到幻象——依次發生,但其程序,則與前述,恰恰相反。
○現在的次序是:
1、清淨光明
2、發黑光的近得
3、發紅光的增相
4、發白光的明相
5、酥油燈焰
6、螢火蟲
7、煙
8、如幻顯現
中有狀態的這種有情,爲了尋求生處、香味[作爲營養]及其他,到處奔闖。已經舍棄了血肉等粗重四大之身,只依于風而成就的極細心靈體,稱爲一種基本的報身[由于這是通過淨化轉成報身的基礎],它也稱爲一種尋香[因它是以香爲食的]。
問:存在這種中有狀態,有哪些實例
答:現在,當我們去睡覺時,睡眠的四種征兆[幻象、煙、螢火蟲、燈焰],以及四空[空、甚空、極空、全空],猶如死時,同樣現起,不過簡單一些而已。睡眠的清淨光明[比死時的粗顯一些]出現了。而當我們要從它升起時,我們就在夢體中這樣做了[這正象從死時清淨光明中升起,進穰有狀態的身中]。從睡眠的清淨光明中升起後,就形成了一種夢體,我們應夢時中進行了各種活動。而後,當我們開始從睡夢中醒來時,睡夢的風體從外向內收融,猶如呼氣于鏡上的收融一樣,並集中于心間,融入于極細風心之中,那是位于舊的身心蘊體內心間中脈中的一個不可分解的主體。由此,我們從睡眠中醒來從事各種活動。(古今中外轉世實例,及具天眼者,皆能證實中陰身的存在。)
中有狀態的描述
特點:這種中陰身體(即中有身)有五種特點:
1、它具有全部感官功能。
2、由于經是自行化生的,其全部肢體軀幹都是同時形成的。
3、由于它是一種細身,甚至能不被金剛所壞。
4、除了投生之處,猶如母胎,它不被山嶺籬笆等所障。
5、通過業緣的力量,它能刹那到達要到的地方,甚至佛也不能阻止。
變化型:世親的俱舍論曰:一旦一個特殊的有懷的中有身形成了,他就不再變爲其他一道的有情[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和地獄六道之一]。(俱舍論原文:“應往彼趣中有生已,一切種力皆不能轉。謂不可令人中有沒,余中有起,余類亦然。爲往彼趣中有已起,但應往彼,定不往余。”但是:無著的阿毗達磨集論講:一旦一種特殊有懷的中陰身形成了,它也不一定必須投生于該道,也有轉入另一道的情況。(阿毗達磨集論原文:“又此中有……或時移轉。”雜集論雲:“或時移轉者,謂于此位,往余生處強緣現前。如得第四靜慮起阿羅漢增上慢比丘,彼地中有生時,由謗解脫邪見故,轉生地獄中有。”五恩洋疏曰:“此中得第四靜慮起阿羅漢增上慢比丘者,謂有比丘得第四靜慮,便執已得阿羅漢果,後時死殁,以前不動業當生四禅天故,彼地中有生,由彼生前自謂已得阿羅漢果,已說生死,不受後有,已得解脫,今見中有現前,生死不心,不咎己非阿羅漢,反謗無解脫,由斯邪見,轉生地獄中有,墮地獄中。”)然而,在上下對法藏的系統中,在中有身狀態中,證入阿羅漢果者,亦有其人。因此,不能肯定基本人必須從中陰轉入再生。
同義詞:世親俱舍頌說:“意成”及“求生”,“食香”、“中有”、“起”。些五皆是同義詞也。(俱舍論曰:“由佛世尊,以五種名,說中有故。一者意成,從意生故。二者求生,常培尋察當生處故。叁者食香,身資香食,往生處故。四者中有,二趣中間,氖蘊故。五者名起,對向當生,暫時起故。”)
在生存的期限:[中有狀態]最長是七天。但是,由于在再生條件具足時,存在著在中有狀態形成之後立即轉生到下一輩子去的情況,所以期限沒有一定。如果在七天之內,轉世的條件沿未具備,在七天的末尾會發生一次小的死亡,其時,[另外]一個中有狀態形成了。無著的瑜伽師地論本地分說:“如…
《藏傳佛教中的生死與中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