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甯瑪巴本尊生起教授▪P11

  ..續本文上一頁本尊時,便要注意不可帶有這種想法,要令自心澄清清淨,這樣才能清淨如法地修習生起次第。

  在我們本性覺慧的境界中,是有顯現及顯現之空性存在,雖無自性,然而卻有空性遊戲幻現的顯現。顯現是生起次第的觀想,所以要任持堅固的本尊佛慢,而任持空性智慧的便是圓滿次第。正如顯、空本體爲一,生、圓二次第亦是雙運無別。

   任持本尊佛慢能淨治我們的庸常不淨執見,由于這些執見遮蔽了顯境的實性,令我們執外境爲實有,所以其見悉皆不淨。任持堅固的佛慢即能清淨令我們將一切顯現見爲庸俗不淨的分別心念。引生明顯,憶念本尊功德及其身相的表儀,任持堅固本尊佛慢及引生樂、明、空的修法皆是淨治的方便,其有助于行者成辦圓滿的本尊定觀。

   第叁個步驟是憶念本尊身相所具的面、臂數量等內義,藉此來思惟本尊的清淨功德,所以這是一種清淨的隨念。正如我一直所說,清淨心的本體便是根本智,心性無始以來便是具足無量功德之佛,還有最重要的是這些功德乃法爾自生,任運成就。

   本尊又分爲智慧本尊及觀修本尊二種。對生本尊及自生本尊皆爲觀修本尊;佛智的清淨化身才是智慧本尊,其本來清淨並非是意想所成的淨相。雖然我們看來似乎是由觀修的本尊來建立起一個清淨的身相,但是觀想本尊卻非止于一個想像的行爲。

   我們在念誦儀軌中描述本尊身相的文句時,要專念思惟本尊身相各種特征的正義,不要在放逸失念的狀態下念誦偈文。在修持本尊瑜伽時,即使我們未能成辦明顯的觀想,也要舍棄疑慮及緣本尊身相生起的不淨念頭,最低限度也要對本尊的淨相常常存有愛樂敬信之心。于引生明顯觀想的修習中,應同時思念本尊身相的正確意義。成辦明顯觀想及憶念淨相二法必須同時進行,二者要同住于一定境中,否則我們的觀想不是有失實義便是有失清明,能二者兼修即會察覺得到本尊佛慢能自然成立。

   第四種修法是引生樂、明、空,行者絕不可以缺乏對生起次第叁大要門—尊身明顯、憶念淨相、堅固佛慢——皆是自性空的了解,切勿讓這叁種修法淪爲另一套戲論妄想。令自身熟習“其性本空而任運現起如水中月或淨空彩虹般有形無實的本尊天身”之見,這亦是極爲重要的。

   修持生起次第的最佳方法,是以圓滿次第的力量來印定所觀的一切境相,我們由藉認持“顯境是空性之展現”來印封自身的觀想,便會令整體的觀想成爲法身的示現,所以這是最好的修持方法。

   在生起次第的修習中,一般是以分別慧來觀想壇城中圍,由此而積集福德資糧,但因爲本尊壇城事實從無始以來即非造作而成,故分別慧是不能觸及壇城中圍的實相。智慧資糧是在我們修持空慧時才能積聚得到,所以若藉圓滿次第來印定生起次第,便可以同時積聚福德及智慧二資糧。

   由藉積集二資糧,行者即能證得色、法二身,世俗、勝義二谛及方便、智慧無別之果,所以密咒金剛乘被名爲甚深捷道。許多人皆相信金剛乘擁有某些神通力量,但金剛乘的神通力量只在于行者能知曉如何實現其潛在功德的方法,要依這種方法修持才會爲我們谛造出一條快速神妙的道路。

   應盡力修習生起次第的明顯觀想,憶念淨相及如法生起堅固的佛慢,要堅毅不拔長時勤修才能得果。當行者由費力修觀而感到疲累時,便可以開始誦咒。

  第五節 正行根本瑜伽修法之中分

   語念誦瑜伽分:總義,修法之特殊需要,念誦之實性,念誦之差別,誦咒規則,念誦數量,誦畢作法七門解說。

  總義

   我們要對這種瑜伽的所淨之境、能淨之法及淨治之果加以探研才能取得金剛誦瑜伽的大體了解。語誦瑜伽的所淨境是執一切言詞音聲爲庸常音義的習氣。

   簡言之,所淨之境便是我們現在語門的無明及伴隨此無明的習氣。誦咒的修持便是清淨這些不淨的覺受而成就清淨的金剛語:證得受用報身並具足佛語六十妙音的功德,行者一切言詞即轉成悅意具義的利生佛語。能淨之法便是數數念誦諸佛傳給我們的真言淨語,直至咒音猶如車輪旋轉一般。淨治之果是成就金剛語,當我們達到覺悟時,便可如欲自在作出調伏衆生的事業,行金剛語的威神事業則名爲轉*輪。我們要爲證得金剛語及其相屬的力用而修持,以作爲這個吉祥時位的緣起。

  修法之特殊需要

   第二部分是討論修法之特殊需要,藉由修持語誦瑜伽之力,有礙心性的垢染即被去除,此時語門便會達成其圓滿的潛力,這就是要開發我們本初的語門實性。

   行者運用語誦瑜伽持念諸尊的名號來召喚智慧本尊,就像叫喚某人的名稱便自然會令他走近你的身旁一般,同樣若我們持誦諸智尊的名號時,便會令他們靠近我們,得知我們的需要。當然這並不是說若我們不呼喚智尊的名號,他們便不會親近我們,須知即使我們沒有持誦諸尊的名號,他們亦會來臨。我們誦咒時持念本尊之名是因爲名號是代表著本尊的真實本性。據《金剛幕牆續》Rdo rje gur言:

   “欲親見諸佛 菩薩空行衆

   與自身明印 由誦彼名號

   策其作意心 召請彼降臨”

   反複持誦本尊的名號能淨除語門諸障並成辦金剛語之因,此“因”能成辦回遮一切逆緣的順緣,智尊的佛語與行者自語將成相同無別——金剛語。

  念誦之實性

   第叁部分是解說誦咒的法規,真言密咒是由聖衆的悲心所生,爲了與生死輪回中的有情結下解脫的因緣,故諸聖衆于勝義法界中,由其真實智現起種種身相,種種言說,但就究竟的見地而言,諸聖衆則是常在定中。爲了達成同樣的目標,故諸聖者亦現爲語言名義及種種能爲人所聽聞的言教開示。

   現爲真言咒字相的佛語,實爲諸佛的名號,以這種方法令咒字流傳于世上。真言密咒應長時反複持誦,我們用這種方法來呼喚諸智尊聖衆的名號,若于誦咒的同時能憶念本尊的功德,並住于根本智的定境中,行者定能夠引生慧力,成辦不退轉的緣起。不論在任何時候修持金剛念誦及持誦諸佛的名號,行者即能成辦感生衆多妙果的因緣,其中一種世間的果德便是能以自語成辦種種息、增、懷、誅的利他事業。當加持力進入自身的語門後,便會開示自語的本具實相,最後自語將會真實轉爲諸佛菩薩的佛語。這就是金剛念誦自性的真實本義。

   我們的觀想必須具有尊身明顯、佛慢堅固及憶念淨相這叁種功德,同時還要持有一定的明確的空慧及顯現的大樂性。在這種正觀中,應將本尊的心命(即是支打citt——譯按)觀想爲一圓形,中空,相如空洞帳蓬的空間。這空間無內外邊際,澄明通透,全沒有任何垢障。

   在本尊的心中,要觀想一個微細的日月坐墊,然後行者再依照自身所修持的儀軌觀想智尊坐在墊上。智尊之相猶如行者自身所成的本尊,其身量極爲微小,坐于行者心間。雖然行者本身已觀成誓句尊,但依儀軌之義,此時我們卻要迎清淨的智慧力量,自身才會具化現無量身相的能力。

   行者要觀想心中的智尊爲報身相,並把自身所成的主尊觀爲化身。例如,我們若自觀爲觀音Avalokiteshvara,在心中的智尊便一定是阿彌陀佛Amitabha,若自觀成移喜措嘉佛母Yeshe Tsogyal(智慧海王佛母),那其智尊便一定是報身空行金剛亥母Vajra Varahi。每種特別的儀軌皆自有其特定的智慧報身本尊。

   又于智尊的心間亦有另一如帳蓬般的圓形空間,行者要在這個澄明無障的空間中觀想自身所修本尊的手幟。每一位本尊皆系屬于五方佛部之一,每一佛部皆各由一種不同的手幟所表,不管行者所修持的是息法、增法、懷法或誅法,皆應依儀軌所指定的一種相應于其本尊特性的手幟,在智尊心中的手幟應觀爲直立相。舉例說,若行者所生起的是金剛部的本尊,便可能要在智尊的心間觀想一個九钴金剛杵,但若把這個金剛杵想爲金屬實物卻是錯誤的,金剛杵是智慧的利器,所以行者應將它觀成彩虹一般全無質礙。

   在手幟的中央處又要觀想一日墊或月墊,坐墊上則要觀想叁摩地尊,叁摩地尊是本尊的命根種字,此字可以是“吽”Hung字或“啥”Hri字。行者要將這種子字觀得像燈焰一般明亮,種子字毛直豎立,此種子字與處于其心間的本尊同一面向,若本尊面朝東方,這種子字亦要面向東方,種子字散發出與本尊身色相同的光芒。

   總結上文所說,行者首先將自身觀成誓句尊,铕在心中觀想智慧尊,再于智慧尊心中觀想叁摩地尊。這就是叁薩垛的觀想次第,但是在某些儀軌中並不一定完全具有叁薩垛的觀法。在較爲共同及廣大的修法中,雖會圓滿具有叁薩垛,但由于種種理由,在較簡短的修法中會略去智尊或手幟的觀想,但無論如何所有儀軌皆是要引導行者自觀爲誓句尊,而且在誓句尊的心間亦必定具有種子字。

   咒字是圍繞著中央的種子字,爲首的咒字須觀于本尊心間種子字的正前方。咒字要觀想得極爲纖細,就像由一根毛發造成的畫筆所繪出的字體一般。所有字母皆極爲細致,各處其位,彼此互不相抵。

   我們可使用任何一種自己最熟悉的文字來觀想咒字,不一定要用藏文或梵文字母來觀想。不過能夠嘗試用藏文字母來觀想是很重要的,因爲其曾爲諸大成就者長久以來一直采用,觀想藏文能爲我們植下吉祥殊勝的種子,以後我們便可以用自己最熟悉的文字來作觀想。若我們開始即以藏文字起修,那便會極爲容易認同藏文。

   我們在一期生命中所說的語言,實已令使身脈及脈結遍滿身中各處,並令整體心意皆現爲我們母語的文字形相,所以是可用自己出生國家的文字來觀想真言;而我們身中諸脈亦全依這些, , 字母的自性而形成。

   …

《甯瑪巴本尊生起教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