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甯瑪巴本尊生起教授▪P4

  ..續本文上一頁,所以盲從附和絕不可行。我們若能圓滿如理如法地思維皈依的功德,則一定會獲得無盡的智慧與幫助。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人生的短促和無常,就算我們能活上一千年,我們亦不能學盡佛陀的教法,這些教法與證悟只會越來越深入。假如我們能不斷研習,佛法所能賦予我們的財富和幫助便如同海洋一般取之不盡,願衆行者都能抓緊時間,努力修持,于佛法中獲得最大最多的助益。

  菩提心

   下一加行是成就引生真實悲心及覺悟心的菩提心修持,菩提心可分理趣及正修二部分解說。

   衆生無始以來即本自具足佛性,但因無明令他們不知此真實本性,無明造作幻現能、所的假象,生起無盡的煩惱迷惑,猶如輪軸回轉不息,無量如母衆生皆迷失漂流于此全無片刻安樂的迷亂輪回苦境中。可惜衆生僅能作出更多的苦因,而使他們在輪回苦海中越陷越深,衆生在此境地中有若癫狂,根本不知自己在作什麼,應該作什麼。故此我們在受持佛法後,必須對他們生起大慈悲心,發願誓要幫助他們脫離苦海,獲得恒常的無上安樂。這種悲心便是發菩提心。

   衆生皆是迷亂瘋狂,我們既是衆生中的一份子,當然也無法擺脫這種困境。但我們雖不明了苦樂之因,卻可通過修持佛法,了解我們爲何會身陷痛苦之中及如何可獲得快樂解脫。我們知道生命爲何物,應該舍棄什麼及應該追求的恒常安樂又是什麼。

   僅空想我們身處的困境遠遠不夠,想要安置一切有情于解脫之境,自身必須先獲得解脫。除非我們已經具有這種證悟和能力,否則我們無法幫助任何衆生。我們的願力必須足夠深切,藉由將自己獻身而使他人得解脫的慈悲心,我們便會生起緣其他有情而求解脫的悲願(願菩提心)。

   當我們實踐這種意願時,便名爲「行」(行菩提心)。這種行心是藉成辦生起次第自成本尊的修持而得圓熟,修持儀軌便是圓滿此行願的甚深方便法門。由運用願,行二種殊勝法門,便能夠在心中生起圓滿清淨的菩提心。行者要依儀軌念誦這發心的偈頌叁遍或多遍,直至感到菩提心己經生起爲止。

   在我們刹那生起這種悲心時即成佛子(菩薩),過去所作的大小善行皆會無量增長;往昔所造的惡業則當下消除;一切壽障,病障等身體上的障礙及修法上的障礙都會獲得淨除。

   當我們生起菩提心時,便開始步上解脫大道。我們爲了自身及他人走上這條道路,其利益和功德實在是無量無邊。《善逝藏經》中講到:

   發菩提心的功德無法估量,菩提心若有形相,盡虛空際亦難以容納。

   己受菩薩戒者絕不要舍棄利他的心願,不要因爲人們對你的損惱,便生起厭倦停止修持,絕不要舍棄這些如母衆生。我們若失去了菩提心便必會失去願行,斬斷行心的根便會損壞了根本,破壞了大乘的命根便無法成佛,所以要極力認識菩提心的重要,小心維護,永不忘失。

  小乘的行者將戒律看得非常重要,這裏我們必須明了到在金剛乘中,最重要的戒律是要長養菩提心,勿忘勿失。

   共同加行的教授到此圓滿,這些加行在所有的金剛乘儀軌中都必須完成,下面我們將從不共加行來繼續解釋修法的真實基礎。

  第叁節 不共加行

   在正行儀軌中,不共加行分爲遣除違緣和積集順緣二門。第一種不共加行是遣除違緣,其中包含遣除違緣魔礙及建立護輪。

  遣除違緣魔礙

   首先由真如本性,即諸法性空之義起修,我們認知真實空性,即可見顯現;見種種顯現,就了知其爲空;空即是顯,顯即是空。就如水泡從水中升起一般,行者的本性即顯現爲殊勝的忿怒本尊,此本尊可以是馬頭明王或行者所選擇的其他嘿噜噶(嘿噜噶直譯爲忿怒飲血尊,甯瑪巴忿怒本尊共有八大嘿噜噶,又稱八大法行,其中出世間法五部爲身,語,意,功德,事業;世間法叁部爲召遣非人,猛咒詛言,供贊世神)。要清楚觀想自身成爲忿怒尊,但是不要對忿怒一詞望文生義,我們是現作明覺之相,是大悲心的示現,無實猶如鏡中之影。由于觀境是從空性生起,此空性是心的真實本性,自在無礙,故觀境的身量既可大至充滿叁千大千世界,亦可小如微塵芥子。最重要的是厲力成就清楚的觀境。

   然後再清楚觀想將要獻予違緣魔礙的食子(藏語叫朵瑪,是由糌耙,面粉及酥油搓捏而成,並用不同顔色裝飾,幾乎每一種密續修法都有不同形狀及顔色的食子),並要念誦(嗡啊吽)叁遍。念“嗡”時即將(執一切顯境爲自性實有)等不淨二取分別完全清淨;念“啊”時觀想實設,意變的諸供物數量增長爲無量無邊;念“吽”是滿願加持,其令一切悅意的色,香,聲,味,觸等功德,顯現爲供養諸根門的供品。當行者念此叁字咒時應如此觀想。

   念完“嗡啊吽”後,即念“吙”字,觀想一切如願的供物雖由金剛咒字加持現起,但其仍有窮盡,在“吙”字念畢其即被轉爲無窮無盡。此無盡的外相是指根本智慧的顯現性,以這種方式來觀想供品,便可令其變爲無窮無盡。

   這時便可將已准備好的圓滿供物施與諸魔礙,觀想從自心間放出具吸攝力的鈎狀光明,勾召一切違緣魔礙。此與放光迎請諸佛菩薩從淨土降臨的修法有別,迎請諸佛菩薩所放出的光明是一種供養,但此處卻是刹那勾召迎請障礙魔衆來到行者面前。作勾召後,即將己准備的一切廣大供養施與他們,令其受用色,聲,香,味,觸,法的根門生樂。觀想由于供品取之不盡,足夠全體會衆分享,故這些聚集的衆生皆可獲得平等及充足的受用,沒有多寡之分。

   被行者所勾召者乃是與正法爲敵的違緣魔礙,現在我們以慈悲發心,令其滿足受用供品。勝解所有魔衆皆已如願滿足,他們現在已被行者調伏,可聽候行者作出任何的差遣。要堅信一切違緣障礙已全被降服,並念誦此觀法的頌文。

   隨後即將用于驅逐魔礙的食子送出,敕令一切已各取所需的魔礙返回住處,並反複念誦儀軌中有關的真言密咒。雖然一切違緣魔礙已經遠離此地,但可能仍有少數欲留下與行者爲敵,爲確保他們全部盡速離開,便要作以下的觀想:由行者心間的種子字放出如烈火狀的光明射向十方,光明中含有無量金剛利器及以行者所成的嘿噜噶爲性的微細忿怒化身,觀想光明,利器及化身從心間的種子字大量湧出,如陽光中的微塵般充滿十方虛空。這些忿怒的化身盡摧一切余下的魔礙,行者要確信一切違緣魔礙己爲火焰無余摧滅焚毀,即使是名字都已不複存在。

   當我們在觀想或念誦儀軌中有誅,殺這些字眼時,切記不要將其視作世間的殺戮或戰鬥等行爲。這種降服魔礙的觀想方法是以智慧的方式進行,而非以煩惱的方式,我們要了解最重要的障礙是我執。

  建立護輪

   一切障礙現以遣除,接下來便要建立護輪,建立護輪的修法猶如築起一道防護的圍牆,這種修法有點像我們在電腦上設置防火牆。觀想射向十方的金剛利器全皆折返,並融合而成一堅固的金剛地基。行者觀想四周大地全由堅固的青藍色金剛杵所成,金剛杵互相緊密接合絕無少許空隙。

   從此金剛地基再生起一堵由十字杵交織而成的金剛牆,金剛牆圍繞在金剛地基的四周。金剛牆的中部鑲有一如腰帶般的金剛幔,還有一如龐大圓錐形頂蓋,極爲高廣的金剛華蓋,全面張開覆蓋于整體的設施之上。行者自身被金剛牆完全包圍,上方則有金剛華蓋,四周爲格窗狀的金剛杵架所圍繞,金剛牆及格窗狀金剛杵架的表面則有以金剛鏈索結成的幕網。在華蓋的最頂部豎立著一枚半截的金剛杵,其狀猶如塔尖。

   金剛杵遍布各處,在巨大金剛杵的空隙中,充滿了細小的金剛杵,這些金剛杵無處不在,互相銜接在一起,其色爲青藍。行者先前放出的金剛利器及細小的忿怒尊皆如雨點般密集不斷地落于金剛幕及金剛牆之外。在如暴雨下降的金剛利器及忿怒尊外,則有能摧毀世間的壞劫火焰燃燒包圍著整體的觀境,這大火焰是根本智慧所顯。智火之外是金剛水,不斷湧起難以想像的驚濤駭浪,一浪接一浪地猛烈沖擊著欲靠近者,將彼摧毀。金剛水的外圍則刮著金剛風,風勢強勁如利刃,猛烈如飓風,可將一切接近者吹折。

   這護輪由五輪圍組成,當行者完全將其觀想時,應堅信己建立起一條能防禦違緣魔礙及具邪見疑心者接近自身的界線,令他們再無法阻礙影響于你。行者應自觀與護法,中圍,會衆及其他法友共處于護輪之內,在觀想護輪時,應念誦儀軌中指定的頌文。這種觀想不單能夠阻截諸違緣魔礙的入侵,更象征把行者與我執分開。其標志著「輪回」(戲論分別及我執之流轉心念)及「涅槃」(遠離有漏二邊分別之心性)的分別。

   五輪代表五根本智(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其爲生起我執的五毒(貪,嗔,癡,慢,疑)的本性,金剛護輪是表征與我見有別的轉化。由此處直至儀軌結束時,我們皆應于根本智的境位中修持,而不是處于我見之中。

   究竟護輪的觀法是憑借安住于護者,被護,護事叁輪體空,無真實自性的覺慧而成辦。要安住于通達無叁輪分別的慧境中,才能成辦究竟的護輪,若行者不能修此叁輪體空之見,則可休息于原始本覺的本元體性中,以此完成究竟護輪,要遠離計度造作才能成就。許多涉及表征觀想的修法,最終都要安住于勝義智慧的本性中。往後我們再以真實本性的覺慧來作更多的觀想。護輪及遣除違緣的修法觀想到此結束,亦圓滿了第一部分的不共加行。

  積集順緣

   第二種不共加行是積集順緣,可分爲請降加持和加持供物兩部分。

  請降加持

   當行者完成前面的修法後,便要停止觀想自身爲忿怒本尊,應以本身的凡夫相起修積集順緣之法。行者要以猛烈的信心祈請上師,本尊,空行及護法叁根本,並憶念其慈悲心及威神力等功德。叁根…

《甯瑪巴本尊生起教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