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了義炬▪P20

  ..續本文上一頁,沒有比七支行願還能更深遠地積聚二資糧的。七支行願所能産生的功德,逐步增加,一支比一支多。獻供品所積的功德大于行跪拜;忏悔惡業的功德又大于獻供品;隨喜善業的功德又大于忏悔惡業,……。

   不管你是選擇“七支行願”的長文或短文念,最重要的

  是你要思考其意義。光是念,即成笑柄。

   結 語

  

   據說,用手所能獻供者,沒有比曼達供的功德更大的。曼達供包括六度的修持,二者會産生同樣的利益。

   由于供養曼達拉的結果,你所能享受到的無限利益,別處也有說明。樓閣經(Kutagarasutra)說,你只要建造一個宇宙曼達,你就可以主宰實際的宇宙,包括四大洲和天界在內。經上又說,你只要灑香水在曼達上和供獻花,你就可以轉生四天王衆天(注叁十二)。

   總之,深遠的曼達包括在四加行的教法之內,是因爲它非常有助于迅速地圓成福慧二資糧。

   不論你如何吹噓你的布施有多大,就數量而言,一般的供品本質上只限于一百、一千、一萬、十萬等。當你獻上禮品時,心中卻有自大的思想“我已經供養這麼多了”,或希望獲得別人的贊賞,則你的禮物就被這些不良的思想所沾汙。一般的供品只會讓我們覺得有希望或懸念是否能討好上師。而且,接受這種供品的對象,其數量在本質上也只限于一百、一千、一萬、十萬等。

   曼達供是至高無上的供養,因爲它包含了整個宇宙的一切財富。它不會遭受傲慢思想的沾汙,因爲你會想:“我正在供養心的産物。”它不會讓你懷望或擔心是否可以取悅叁寶。一個人如果獻了曼達,又能觀想接受供養的聖者——四際(注叁十叁)十方的叁寶——和方方面面無邊的宇宙諸界等,他的每一身、口、意業自自然然就會積聚福慧二資糧。因此,如是真誠努力地獻曼達供吧!

   當你建造新寺廟和佛身、口、意的象征。修補舊的。服侍增加。如果你沒有東西可以供養,你就去清掃佛堂、行跪拜和繞佛堂念頌禱文。

   當你雙手合十或把花當作供品投向天空時,據說,只要觀想佛就能産生無量功德。因此,你幸而得人身——不像那些禽獸,既不能分辨善惡業,也不會念一句“摩尼”(即六字大明咒)或履行道德責任——你就必須毫不遲疑地修持佛法!不要枉費這個人生!不管你怎麼做,最重要的是你要建立每一種向善的品性。

   注釋:

   一、“曼達”,此處指壇城曼達和手曼達所賴以建立的圓盤。

   二、供養的方式是把米送給僧侶、窮人、野鳥或野獸。

   叁、用手腕內側順時鍾方向繞叁次,同時念淨化咒,曼達就象征性地被擦幹淨了。

   在某些傳統裏,擦淨的動作是反時鍾方向的,或先順時鍾方向再反時鍾方向。

   四、這是二種淨化的咒。前者是除去壇城曼達等物品的瑕疵;後者除去曼達的實體性,轉化它爲“純粹空性”。它

  然後又從“空性”中出現,成爲皈依境壯麗的住所。

   五、它有四邊、四層,是用高貴材料製成的。

   六、每一位你所觀想的上師、本尊、佛、菩薩和護法的額、喉、心,都有叁個種子字母,1.眼處有白色(om);2.喉處有紅色(Ah);3.心處有藍色(Hum);光從這叁個種子字母放出。

   七、每一位本尊的存在,據說有二個層面:1.“智身”或“智尊”,這是“真實的”本尊,其存在並不直接依賴于觀想者的“觀想”;2.“叁昧耶本尊”,其存在只是爲了那些立下誓約奉其爲本尊的密行人。觀想這二個層面融合爲一,可以大爲增強做爲皈依境的本尊等的效力。

   八、1.花,2香,3.酥油燈,4.香水,5:食物。

   九、房間、觀想者的身體、曼達盤和米都必須非常幹淨。

   十、不管你使用那一種工具,都無所謂,因爲修四加行的最終結果就是大手印的悟證,這是超越分別的。

   十一、見原文第二章第二節注。

   十二、依阿毗達磨,支撐地球表面的是一個金輪,約好幾千由旬(yoina,約爲九哩)厚。一個一百六十萬由旬厚的風輪則又支撐著金輪。而支撐風輪的是一百二十萬由旬深的水輪。

   十叁、譬如,須彌山南坡的藍色,給我們所居住的洲地——南贍部洲藍顔色和藍天空。

   十四、龍是像蛇一樣的自然神。在佛教神話裏,龍被描寫爲非常聰慧的神,他們把各種寶物窖藏在他們所居住的湖底。龍在佛教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十五、金輪王或宇宙統治者的觀念,起源于亞利安之前的印度。在佛教的象征中,它意謂著世欲的殊勝,與佛陀精神的殊勝相比擬。金輪王具有與佛陀相同的“大小端相”。

   “七寶”是與世俗的殊勝相關的七種象征,中央的一個是金輪。“當金輪第一次在他面前出現的那一天,……好像是象征他要從事統一全娑婆世界的運動。他站起來,跟隨著金輪,他走一步,金輪就在前面移動一步。”迦盧仁波切說,由于受到金輪王累積功德的推動,只要金輪王和他的侍從坐上巨大的輪軸,金輪就可以有效地送他們到所要去的地方。如意寶不僅照顧金輪王本身的願望,並且也讓站在它光輪範圍內的所有衆生都能實現願望。

   其余的六寶,每一個都是同類中最好的,並把幸福、和平及繁榮帶給金輪王及其子民。

   十六、一由旬約等于九哩。

   十七、七肢指象的四腿、頭、尾巴和鼻子。

   十八、太陽的性質是火,看起來像清晰的透鏡,熱光線經透鏡而集中。月的性質是水,看起來像是毛玻璃做的透鏡,清涼而不刺眼。

   十九、須彌山頂上的毗紐城,住的是天人。城牆圍繞著帝釋宮,帝釋宮呈方形,有很多層,越上層越狹小。帕裏雅特拉是一種如意樹,根部在阿修羅界,但它的葉、果和花只裝飾天界。這種困境就是天人和阿修羅之間不斷爭執的原因。

   白魔石就是佛在天界向母親說法時,其母所坐的聖石,

  也是密勒日巴傳給弟子的舍利。

   二十、在八吉祥記之中,只有寶傘和尊勝幢二者在觀想文中提到,以二撮代表它們的米放在盤上,就完成了曼達的構造。其他的吉祥記和供品,只需要觀想它們分布在曼達宇宙的上空就可以了。

   二十一、這八種東西,在印度文化中。被認爲是吉祥的。佛教徒以之與釋迦牟尼一生中的插曲相連緊。譬如,當他放棄極端的苦行主義時,他的第一餐飯就包括有乳酸酪。當他開悟時,他是坐在菩樹下的一束德華草(durva)或拘沙草(Kusha)上。

   二十二、六種治療消化疾病的草根,生長于印度,再進口到西藏。

   二十叁、這就完成了叁十七供品的“長”曼達供。這種“長”供在每節修行時只能做一次,另外可以加上七供品的“短”曼達供。

   二十四、七支行願。

   1.禮敬諸佛。

   2.廣修供養。

   3.忏悔業障。

   4.隨喜功德。

   5.請轉*輪。

   6.請佛住世。

   7.普皆回向。

   修持七支行願可以成就二資糧。

   二十五、龍樹提及叁資糧而非二資糧,這是很不尋常的,本書此後將不再討論。

   二十六、十度是把普通常提到的六度,再加上只有菩薩才能獲得的四種較高成就:1.方便度——菩薩運用方便法門于全宇宙;2.願度——菩薩發願求菩提,解脫衆生;3.力度——菩薩運用五力:信心、精進、審察、禅定和智力;4.慧度——菩薩具有智慧。

   二十七、密行人的特征是心智廣大。谛察法忍促使他修觀,以直接發現導師或經典所宣稱的“真理”。反之,小乘行人因爲不能夠立刻理解“空”和其他“真理”,所以會有被威脅的感覺,也就不能接受“空”和其他“真理”此處所說的“密乘”和“小乘”,並非指派別,而是指修行的態度。

  叁種忍辱可以克服宗教修行的叁種障礙:耐怨害忍可以摧毀“外在”或環境的障礙;安受苦忍可以摧毀“內在”的障礙,如疾病或胡思亂想等;谛察法忍可以摧毀“秘密”的障礙,如疑心或不信等等。

   二十八、類似受加持時所經驗到的那種感覺,表示修觀已經生了效用。有些修觀者發誓閉關,直到這種“溫暖的征象”發生爲止。

   二十九、讓注意力不受身心各種外緣的幹擾,就可以達到一心不亂的境界。其方法有注視一物和“觀看”呼吸等。本傳統認爲這是其他觀修的先決條件。

   叁十、佛菩薩或高僧大德以“四攝法”吸引衆生學道:1.布施,2.愛語,3.利行,4.同事。

   叁十一、由聞思修而得智慧。學佛者先有“信心”,並能排除萬難聞聽佛法,就可得第一階段的聞慧。其次,依佛教製定的禅修方法,就可以得第二階段的思慧。最後,將沈思過的佛法付諸實行,修養身心,就可得第叁階段的修慧。

   叁十二、四天王衆天是欲界中最高的天神。

   叁十叁、過去、現在、未來和無始終,合稱四際。

  

  第五章

  四加行之四——迅速賜予加持的上師相應法

   金剛亥母

   (編者:了義炬一書(四加行的講解)已全部登載完畢。爲免除誤會起見,特鄭重敬告讀者下列四點:

   1.依照金剛乘密宗的傳統,任何一個法的傳授與學習,必須經過合格上師的口傳、灌頂、講解叁個步驟。如果讀者依照書本、儀軌法本或其他刊物所登載之內容,擅自模仿修習,實爲金剛乘修行之大忌,輕者修法無效,重則著魔顛狂,如果牽涉到氣脈等大法,…

《了義炬》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