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你的心上。光從他身上射出,注滿你的身體和整個房間。當你醒來時,觀想上師是坐在你的頭頂上,而你要以信心和恭敬心向他祈求。你坐下來的任何時候,都要這麼想。
一旦你蓋好一間新房子,做好一件新衣服,你都要把它們供養給上師,不管是實際獻出也好,心裏觀想獻出也好。
當你病了的時候,觀想你的上師坐在患處,以甘露清洗治療,洗掉你的疾病。快樂地觀想所有治療疾病和業障的方法,都是從上師的加持産生出來。甚至當惡魔出現時,你也要觀想這是上師促你爲善的佛行。
總之,觀想所有愉快的事都是上師的加持;觀想所有痛苦的事都是上師的慈悲(注二十)。重要的是,你要利用此種經驗增強你對上師的忠心和恭敬心,而不必到別處去尋找痛苦的解藥(注二十一)。
評注
接受上師加持的重要性
現在,你需要了解者如下:
一般說來,爲了修學密乘或金剛乘,尤其是想要在圓滿次第的觀想中獲得開示,你就必須先要接受上師的加持。在你未得到了上師的加持之前,你是不會走上真道的。
據說,弟子如果以熱切的忠心和恭敬心,對待一位有充份資格而與他之間又有神聖誓約的金剛乘上師(注二十二),這位弟子不必做什麼就可以獲得最高和世俗的成就。但一個人如果對上師沒有忠心和恭敬心,即使他對四密典
的本尊們作許多“念竹”修持(Nyendrub Practices)(注二十叁),也得不到最高的成就。
至于在世俗成就方面,不管他多努力,也得不到長壽、財富、權力等。縱然他能得到,也都必須要經過千辛萬苦。這就是所謂的“非深道”(注二十四)。
另一方面,假如他發展真正的忠心和恭敬心,一切障礙將可從他的道路上清除、拔除和驅除,他只要以這種方法就可獲得最高和世俗的成就。因此,我們稱之爲“上師相應深道”。
上師和弟子的正面和負面品性
凡是具有下述嚴重缺點的上師或弟子,我們必須拒絕和他們來往:缺少慈悲心、容易生氣、心地不良、惡毒、傲慢、戀著錢財、嗜財如命、親族等朋黨結派;言行粗暴、自我吹噓。
如果犯有下述惡業的上師,我們絕對要避開他,因爲這種上師只能給予你魔鬼的“加持”。他的惡業就是:
1.對凡夫大衆講說或展示“脈氣”或大手印觀想等這類高深的修持,因爲這些修持法門都應用到咒或高深的圓滿次第的要義。
2.對人吹噓他擁有獨家秘傳的法門,並且在市場或公共場所傳布密乘的深奧的哲理和修持。
3.行爲放蕩不羁。
4.口說終極最高的哲學展望(注二十五)。
5.觊觎屬于叁寶的財物。
6.欺詐虛僞。
7.傳授不屬于任何傳統的灌頂和開示。
8.耽于酒色。
9.自作聰明,教導與佛法相沖突的理論,因爲他不知道如何教導真正的佛法。
一位弟子如果缺少信心,違犯神聖誓約、谄媚新識、急躁不安等,上師就不可與他維持密切的關系,除非他能漸漸改進。
關于上師的特質,在顯經和密典中均有詳細的說明。當上師的人不可以讓他的信心或神聖誓約衰退,應該做很多“念竹”(Nyendrub)修持,深通修持法門,自己不太關心八世法(注二十六);在爲別人講說任何佛法之前他自己必須先修持該法。
一位弟子,起碼要有信心,必須能保持神聖誓約,必須常避惡友。
上師與弟子的關系
在你向一位上師請求開示佛法或灌頂之前,你要先慎重的觀察檢查他的品性。但一旦你接受了他的開示或灌頂,即使他炫耀四種不道德的行爲(注二十七),你也不可以對他喪失信心、誹謗他、再檢查他的品性,或不以忠心和恭敬心對待他。
據說:
你一旦聽過簡短的開示,
如果你不尊敬你的上師,
你將轉生爲狗一百次,
然後再轉生爲屠夫。
在這些時候,你將再找不到一位圓滿無缺的上師,即使你可以找到這麼一位上師,你因爲沒有純淨的視力,你曾把他的正當品性誤以爲是缺點,就好像提婆達多(Devadatta) (注二十八)認爲佛是有缺點一樣。
因爲今天大多數人所“富有”的只是惡業而已,我們常常會把好的看成壞的,把壞的看成好的。因爲我們常常把那些既無法展現也無法保留的宗教特質的人,看成是“有價值的人”(注二十九),所以我們很難以自己觀察的方法去真正了解一個人的品性。
就好像是一個小佛塔或一尊小佛像的形狀,它的好壞是決定于其模型,一位上師(尤其是大手印上師)如果他自己沒有悟證,就不可能把他的弟子帶到悟證的頂點(注叁十)。在你曾經接受過涅默達波(Nyam-me Dagpo,即岡布巴)、杜松淺巴(Lord Dusum Khyenpa)、向哲巴(Shang-tshal-pa)、歌贊巴(God-tsangpa)及其他大手印上師傳承的口傳(注叁十一)之後,你就要把你最信任的師父當成根本上師,向他祈禱。如果你這麼做,你將得到加持,這因爲他已經許諾過!
因爲佛陀曾經預言,偉大的涅默達波(岡布巴)將宏揚大手印教義,對一位有興趣修持大手印的人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對甘波巴(Jetsum Gampopa)有信心。而且,他一定要觀想甘波巴和他的根本上師不可分離(注叁十二)。如果他把任何一個曾經接受過岡布巴傳承的加持的人當作自己的根本上師,則他將會發現這是很令人滿意的。他就不必再去觀察他上師的品性(注叁十叁)。
甚至對其他噶舉巴祖師而言,也沒有必要再去檢查他們的品性。因爲一切過去的傳承祖師都把他們的悟證和他們的最高智慧全部轉移給弟子。因此,所有這些上師都有能力加持別人。
如果你無法直接從甘波巴的嫡傳祖師們聽得佛法,你也要把任何一位已獲得悟證的上師當成你的根本上師,那麼你就可以獲得加持。
把上師當成佛
在實質上,你的上師也許是普通的人,或許是佛菩薩的顯現。但如果你能夠向他祈禱,同時觀想他是佛,則一切佛菩薩和本尊將進入你的金剛上師的身口意,爲一切衆生的利益而工作。
文殊菩薩的“廣布吉祥口授”(Mukhagama)(注叁十四)說:
藐視未來金剛持的人,
就是藐視我;
因此,我舍棄他們。
又說:
住在上師身體內的是我,
接受密行人供養的是我,
他們取悅我,因此他們的業障被掃除(注叁十五)。
因此,取悅你的上師就是取悅一切佛。虧待他就像虧待一切佛一樣。供養他就可以獲得供養一切佛的功德,並消除業障。
很多經論都說,成就的獲得完全取決于上師,無量功德將來自于我們對他的忠心、恭敬心和供養。
密典中說:
對一本尊像的十萬次觀想修持十萬遍,
比不上一次對上師形相的堅定觀想。
一千億次“念竹”修持(Nyend rub practices)修持十萬遍,
比不上虔誠祈禱上師叁遍。
修一劫圓滿次第觀想修持二萬遍,
比不上心裏只有上師出現。
明燈經(Pradipodyotana)說:
“哦,好家庭的子弟[佛子],禮拜上師身上一個毛細孔的功德,遠大于禮敬十萬薄伽梵佛的金剛身口意的功德。”
如果你問:“爲什麼如此
”哦,好家庭的子弟[佛子],上師的菩提心就是一切佛無上智慧的核心。
一般說來,你與教你小乘和大乘經典的師父之間的關系,並無異于你與傳授你密乘經典的上師之間的關系。唯一的差別是你與後者的關系,其影響力大于你與前者的關系(注叁十六)。
上師是不是你犯第一根本戒(注叁十七)的對象,以及你與上師之間的神聖誓約是不是被打破了,完全取決于你,而不是取決于上師是不是你的根本上師。
你一旦向上師請求密乘灌頂,你與上師就有了宗教關系。對于這麼一位上師,你不可以犯第一條根本戒。因此,你一旦請求上師給你開示顯教或密教,最重要的是要避免壞行爲。雖然大手印傳承的所有上師不是你的根本上師,你與他們之間也沒有宗教的關聯,他們也絕對不可以是你侮辱或犯其他戒的對象。
總之,不要尋找衆生的過錯。知道一切衆生都是你的母親之後,以感恩、仁善和慈悲思幕他們。尤其是,不要檢查那些已經進入佛門者的過錯。你要知道,道友都是在“同一條船上”(注叁十八)以後,你就要專心看他們的好品性,對他們培養同情歡喜心、忠心和恭敬心。尤其重要的是,不要找你上師的過錯。聖人生信力印經(Arya-Shraddhabal- adhanavatamudra Sutra)說:
“侮辱一位菩薩(注叁十九)的罪,遠大于偷竊叁千大千世界一切衆生的所有財物和摧毀所有佛塔的罪。
輕視和批評菩薩的人,不管其環境如何,將轉生號叫地獄(注四十)。他的身體將有五百由旬高,有五百個頭,五百支犁將割他的每一根舌頭。”
一般說來,誹謗“有價值的人”,尤其是誹謗菩薩,其罪惡大得不可計算,最嚴重的是誹謗像密乘瑜伽士(yogins)之類的重要人物。而且,我們不知道誰是有價值的人或是佛教瑜伽士(yogin)。據說,只有十全十美的佛才能正確的察知其他個…
《了義炬》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