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了義炬▪P6

  ..續本文上一頁持——如意寶金念珠的保持者。

   神勇威嚴的貝瑪甯傑。(注一)

   至尊、圓滿的佛陀。

   在現在世及未來世的多生多世之中。

   祈賜我及所有衆生。

   圓證真如境界的加持。

   第一章 四共加行

   在這第一章中將首先介紹佛教宇宙人生觀的四項基本觀察。它們就是“使心靈轉向宗教的四種思維”。上師勸我們要深思它們——思維它們的意義及它們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這種思維性的修行,稱之爲“四共加行”,一般認爲,一旦我們把這些思想徹底內化之後,我們的興趣就會從短程的世俗事物,轉移到長程的宗教事物,提供給我們在宗教修行上勇猛精進的基礎。這四種思維是:

   1.“人身難得”——讓我們珍惜人身的獨特性和價值。人身是獨特的,因爲人類特殊的身體,語言和心智禀賦,讓他有獨具選擇和采取建設性行動的能力。人身是可貴的,因爲人比任何其他衆生更容易體會和悟證佛性——最有價值的覺悟境界。

   介紹這些觀念時,將先比較人類的能力和不如人類幸運的衆生(“八逆境”)的能力。並比較我們自己的理想處境和那些雖然是人卻受困于某些非人環境(“十六逆緣”)者的處境。然後,再討論隱含在人身的殊恩(“十福”)和責任。

   2.“世間無常”——讓我們體認有生必有死,以及完全沒有理由期望目前所享有的事物不會轉眼成空。上師勸我們要利用對死的恐懼,作爲宗教修行的動機。密宗並不把宗教當成是死亡的陪襯,而是死前、死時、死後所常有的那些可怕經驗的消除劑。

   3.“業及因果”——依據佛教的業報理論,一個人所做的、所說或所思的,都是“業”;“因”是激起業的情緒或意圖;“果”是由業和因所産生的體驗。果很少是在下一世之前經驗到的,而且可能要在許多世以後才能經驗到。

   業被認爲是累積的,每一個人都把他自己獨特的積業由一世“帶”到另一世。這種累積的業包含輪回的慣性。我們必須在受盡自身的業果而不再造新業時,才能停止輪回。

   依據它們的動機和結果,業可以分二大類。業在本質上並沒有好壞之分。“輪回的”業,是那些由無明和從無明産生的沖突情感(惑)所激起的。這些輪回的業會導致“再生”。我們接受什麼樣的再生,完全決定于我們的業是“善”多還是“惡”多。“無記”(ineffectual)業,其結果是微不足道的。業也可以分爲“有功德”或“無功德”,其分別在它們會導致較高或較低層次的輪回存在。

   另一個主要的類別,是“導致解脫的業”,包含那些由想從輪回解脫的欲望所激起的善業。雖然,一切善業都將産生幸福,但輪回中的幸福並不很受重視,因爲它是那麼脆

  弱,只有解脫才能提供永久的幸福。

   康著對于業報理論的討論,旨在勸我們避開惡業,培植善業。雖然,宗教修行終會摧毀輪回之業的情“根”,但是簡單的身戒,被認爲是一種好的開始。

   4.“輪回是苦”——凝結我們日益增強的信心,確信解脫是唯一值得追求的目標。六道輪回被系統的眨低價值。六道中的任何一道,都充滿了苦,沒有持久的樂。就是從前被譽爲天賦最厚的人道,也顯示出它有的苦範圍最廣。

  

   前言

  

   我們每一個人都已經獲得了人身。現在我們必須懂得“進入佛法之門”的重要性,把我們的思想轉到佛法。爲了這個目的,我們必須了解叁寶的特質,從而建立深厚的信心。除了這種信心以外,我們必須以觀想世間無常來激發自己。假如我們不思維死和無常,我們的思想就根本不會開始轉向佛法。在了解人身難得和人身的可貴處以後,我們就可以開始做基本的修行了,亦即所謂的“四共加行”。

   1.人身難得

   不利于衆生的八逆境(亦稱之爲“八無暇”)

   首先,如是觀想:思維稀有難得的人身的優點,人具有八種機緣和十種福報,比一顆如意寶還可貴!相反的,處在八逆境之中的衆生,就有下述缺憾:

   1.地獄衆生深受寒熱之苦,從無間斷。

   2.餓鬼道有饑渴之苦。

   3.畜生愚癡迷惑,沒有理解力或求知力。

   4.佛法還未流傳到的邊地(其數目遠超過佛教國家),所出生的蠻人無法了解佛法。

   5.欲界、色界和無色界的長壽神祗,迷戀于世俗欲樂和定境,對佛法沒有興趣(注二)

   6.外道和天性就不喜歡佛法的人,都持有邪見。

   7.在沒有佛住世和叁寶屬性不被人知的黑暗時代裏出生者,他們所生存的世界,可說是荒涼的地方。

   8.對語言世界一無所知的啞吧,無法把思想轉到佛法上。

   這八種衆生都沒有福氣修行佛法,他們都受著過去業的煎迫,因此他們都缺少閑暇和機會學佛。

   你幸而沒有出生在這不利于衆生的八逆境之中,而是擁有八種機會。但是,雖然你已獲得可以修行佛法的人身,爲了你的修行有效起見,你必須先解除十六種逆緣:

   十六逆緣:

   基于目前環境的八逆緣:

   1.因貪、嗔、癡、慢、疑五毒熾盛,而使人心智雜亂。

   2.受不良伴侶的影響。

   3.見解和修行錯誤。

   4.懶惰之極。

   5.由于過去的惡業,障礙養生。

   6.在別人主宰下作奴仆。

   7.由于恐懼死亡或沒有衣食的經常來源等非宗教動機而學佛。

   8.學佛不真誠,但求名聞利義。

   使心與佛法隔絕的八逆緣

   1.個人對其肉體、財富等有很大的欲望和執著。

   2.因其品格很粗魯,所有行爲都是卑鄙的。

   3.不管師父解說下叁途(地獄、餓鬼和畜牲)有多苦,他仍然不怕。

   4.不管師父解說解脫有多樂,他仍然沒有信心。

   5.他天生就喜歡做壞事。

   6.他對修行佛法就像狗對吃草一樣的沒有興趣。

   7.他破壞了菩薩願和其他願的“根”(注叁)。

   8.他破壞了對上師和道友的神聖誓約(注四)。

   假如你受製于信十六種逆緣,你就不可能受到佛法的影響。因爲,那些逆緣會使你做出輪回下叁途的行爲,你應該高興你現在沒有這些逆緣,並應學習防止它們在未來發生。

   寶貴人身的十福(亦稱之爲“十圓滿”)

   五種個人的五福

   1.你已獲得人身,此乃八逆境之反。

   2.你出生在一個佛法藉法語而流傳的地方。

   3.你的五官正常,可以了解任何開示。

   4.你已進入佛法的大門,與外道毫無關聯,你的行爲不生與佛法相違之果。

   5.你已深信叁寶。

   得自別人的五福

   1.雖然這個宇宙的許多層界不斷地成住壞空,使得佛的出現很困難,但,釋迦牟尼佛畢竟已經出現在我們這個世界了!

   2.雖然辟支佛(注五)和其他不宣說佛法的人已經來到,世尊已開示了深奧而廣博的佛法。

   3.佛的教理並未衰滅,仍然流傳著。

   4.學佛的人很多。

   5.觀察到人生無常而立志出離輪回的人。都能獲得善心人士布施衣、食及其他維持宗教修行的必需品。因此,修持佛法的人並不匮乏。

   人身爲何是寶貴的

   人身難得

   所有衆生都有做壞事的自然傾向(注六):做好事的衆生則很少。即使是在這些極少數的做好事的衆生中,有能力做出獲得人身所需的道德行爲的衆生更是少之又少。結果,下叁途的衆生就多如大地塵沙。而神和人則極其少。而且,娑婆世界中獲得人身又能依佛法而修習的衆生,簡直少得不足以構成輪回衆生中的一個類別!計算生活在一塊石板下的昆蟲到底有多少,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但,要統計生活在一個王國內的人口,則是可以辦得到的!這麼少的

  人修習佛法;能正確學佛的更是少如白畫的星星。

   人身易失

   人身無時不受著許多可能致命的天災人禍如火災、水災、毒藥、武器、星球的不良影響、地震等的威脅;而且,我們還不知道它們什麼時候會發生!只有很少環境是有利于人的生存。因爲,生與死的唯一差別,只在于呼吸之有無;所以,人身是比泡沫還脆弱的容易被破壞。

   像這樣寶貴的人身,是難以再得到的。不要糟塌了它!假如你所得的是畜牲身,你便不能了解開悟的方法。雖然,你不知道如何念“嗡嘛尼白美吽”,你卻會有力量做出輪回到下叁途的事來。

   人有偉大的使命

   由于生而爲人,我們才有圓成佛果的能力。這就是人生的偉大使命。直到今天爲止,我們並未珍惜它,反而虛度一生,凡未關心自己的利益,在事業上即使遭遇挫折還能設法克服。但,當我們在追求人生最高目標(解脫)時,一遇困難就心灰意懶了。我們是墮落的,放蕩的,受著魔羅的迷惑 (注七)。從今天開始,我們要重複思維:“我必須全心全力作宗教修持!我必須完成人生的使命!”

   一般說來,一個天生就喜歡做某種行爲的人,稱爲“帶業者”。前世就學過佛法的“帶業者”,這一世就容易對佛法和上師産生信心。他過去世“白”業複蘇的象征。但,這一世做壞事的人,輪回時會被“帶”到下叁途,而不再得人身。

   地藏經說:

   “有十種輪回衆生很難獲得真正的人身。他們是誰

  他們是:

   1.不培養善行因(注八)的人。

  …

《了義炬》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