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以七覺支,成覺悟者—修習七覺支的方法▪P6

  ..續本文上一頁現在已經如此年老,哎!無法托缽或做其它比丘尼所需要做的工作,只能爲同修們燒開水。然而,輸那非常有智慧,她思惟自己的情況,便對自己說:「我剩下的時間不多了,必須把握機會努力禅修,不能浪費任何一剎那。」

  輸那年老而衰弱,唯一能行禅的方式就是扶著四周的圍牆兜著圈子走,如果是在森林中,便會選擇樹木較密集的地方,扶著樹行禅。經由如此勤奮而堅持的精進,以及她心中真誠的決心,很快地就成爲阿羅漢。

  我們可以看到,輸那兒女的忘恩負義,對她而言,卻是因禍得福。她覺悟後,經常唱著:「啊!看看這個世界,多少人被家庭所束縛,而享受著世間的快樂。但對我而言,由于孩子的虐待,而離家過著出家的生活,現在我已獲得出家的真理。」

  在輸那長老尼的年代,到尼寺請求出家成爲比丘尼,是方便而容易的。然而不幸地,現今女性已不再有機會受戒,就如前述,比丘尼的製度已經消失。但無論如何不要絕望,如果女性想要出家,還是可以進入寺院。根據原始的戒律,雖然嚴格說來不可能成爲比丘尼,但根據佛陀所開示的經典,仍可以成爲比丘或比丘尼,針對這點來說,唯一的要求是依據八正道,真誠地禅修以淨化己心。這種型態的比丘並無損失任何權利,事實上,這也許更符合我們這個時代,如果每個人都成爲比丘,那麼就不會有問題與不平等了。

  ﹝九、遠離怠惰的人﹞

  第九個激發精進的方法,是避免與怠惰的人來往。有些人對心的發展沒興趣,從未試著淨化自己。他們只是吃、睡,並盡可能依著自己的希望製造歡樂,就如巨蟒吞入獵物,然後幾個小時靜止不動。與這種人來往,如何能受到鼓勵而發揮精進呢?你應該努力避免成爲他們集團的一分子,不與他們往來便是發展精進積極的腳步。 ﹝十、尋找精進的朋友﹞ 現在你應該采取另一個行動,選擇與那些已開展精進,堅忍與剛毅的行者爲伍。這是第十個激發精進的方法。它很明確的是指密集禅修中的行者,但事實上,花時間和任何一位堅忍、堅毅地致力于佛法,時時刻刻保持正念與精進,且持續進步的高標准的人在一起,是很幸運的!將心靈健康列爲最優先的人,是你的最佳良伴。 在密集禅修中,你可以向看起來是模範行者的人學習,模仿他們的行爲與禅修,這可以激發自己的進展。你應該讓其它人的勤奮感染自己,接納好的精進,並讓它影響你。 ﹝十一、使心向著精進的增長﹞ 生起精進最後與最好的方法,是使心持續地向著精進的增長。這項練習的關鍵,是采用堅毅的立場:「不論行、住、坐、臥,我要在每個剎那中,盡可能地保持正念,不讓心神遊太虛,或錯失任何一剎那的正念。」相反地,如果你毫不在乎或懷憂喪志,禅修將從開始就注定失敗。 每個剎那都充滿著這種勇猛的精進──一種貫徹始終與堅忍不拔的精進,如果有任何剎那的懈怠膽敢蹑手蹑腳地靠近,你會馬上抓到它,並以噓聲將之驅離。懈怠是最具破壞與顛覆力的成分之一,你可以用精進──勇敢、堅持、堅忍、持續的努力,將它根除。

  希望你會用以上十一種或任何一種方法激發精進,因而在修行道上能進步神速,最後永遠根除煩惱。

  

  第 4 覺支 喜

  喜的特相、功能、現起與近因

  ﹝特相──快樂、欣喜﹞

  喜的特相是快樂、欣喜與滿足,它本身就是擁有這些特相的心法。但喜另外的一個特相,是可以遍及相關的心法,讓它們愉悅快樂,並帶來深深的滿足感。

  ﹝功能──輕快與敏捷﹞

  根據傳統的分析,喜的功能是以輕快與敏捷充滿身心。心變得輕快且精力充沛,身體也會覺得靈活、輕快,並適合工作。

  ﹝現起──身體輕快的感覺﹞

  喜的現起是身體實際輕快的感覺,它透過身體的感覺,十分清楚地顯現出來。

  當喜生起時,粗重與不樂的感覺,都會被某些輕柔、溫和、柔軟、安詳與輕快的感覺所取代,身體會感到如漂浮在空中般的輕盈。輕快的感覺時常是活動的,而非靜止的,你會覺得好像被推過來、拉過去,搖擺、晃動,又如在洶湧的波濤中漂浮一樣,雖然有不平衡的感覺,但非常愉快。

  ◎五種喜

  喜有五種類型。第一種稱爲「小喜」,在禅修初期,五蓋被鎮伏一段足夠的時間後,行者會開始感到快樂的顫動與震顫,有時會起雞皮疙瘩。這是喜的初始感覺。

  第二種稱爲「剎那喜」,它快如閃電,比第一種類型還要強烈。

  第叁種是「繼起喜」,傳統的比喻是某人坐在海邊,突然看到巨浪把他卷走。行者會經驗被掃到地面的類似感覺,心髒撲通亂跳,人不知所措,訝異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第四種喜稱爲「踴躍喜」,有了踴躍喜,你會感到非常輕快,好像坐離地面好幾呎一樣,會覺得像在漂浮或飛行,而不像走在地面上。

  第五種喜稱爲「遍滿喜」,這是最強烈的一種,它充滿身體的每個毛孔。如果你坐著,會感到無以言喻的樂受,絲毫不想起身,只想一直坐著不動。

  前叁種喜稱爲「悅」(pAmojja)──輕微的喜;後兩者才稱得上是「喜」(pIti)──強烈的喜。前叁者是較強烈的後兩者的起因,也可說是踏腳石。

  ﹝近因──如理作意﹞

  與精進一樣,佛陀說喜的近因只有一種──如理作意,特別是在産生與佛、法、僧相應的善的喜受所作的努力上如理作意。

  發展喜覺支的十一種方法

  注釋書提供十一種生起喜的方法。

  ﹝一、隨念佛陀的功德﹞

  第一種方法是佛隨念(buddhAnussati)──隨念佛陀的功德。佛陀有相當多的功德,你也許無須逐一細查傳統所列舉的每一項,喜的最初征兆便開始出現。例如傳統所列舉的第一項功德是有「價值」(araha)的特質,意指佛陀值得所有的人、天、梵天尊敬,因爲他根除一切煩惱而達到清淨。思惟他以這種方式達到的清淨,或許會感到一些喜悅,也可以隨念佛陀的叁圓德,如我們在討論勇猛精進時的描述。

  然而,傳統方法的隨念或背誦,並非唯一憶念佛陀功德的方法,事實上,這遠比行者自己直覺的領悟還不可靠。當行者獲得生滅隨觀智,就自然會生起喜,同時也會感激佛陀的功德。佛陀自己曾說:「見法者即見我」,達到內觀的行者,會真正地感激這位種姓創始者的偉大,你也許會說:「如果我能體驗心這樣的清淨,佛陀的清淨一定更加廣大!」

  ﹝二、于法生歡喜﹞

  第二個生起喜的方法,是憶念佛法與其功德。這項傳統的功德,可用一段話來表達:「法由佛陀善說,法實爲佛陀所善說。」佛陀以最有效的方法教導佛法,而你目前的老師們則確實地傳遞它,這的確是歡喜的原因之一。

  佛陀詳細說明戒、定、慧叁學。要遵循這叁學,首先要持戒以維持行爲的清淨,藉由調伏身行與語行,努力發展高水平的道德操守,這將帶來許多利益。首先,我們將不再自我批判、自責或懊悔,藉由智慧與戒律,我們將分別從責難與罪罰中解脫。

  接著,我們若是遵循佛陀的指導,就會發展定。如果你堅貞不移、堅毅不拔,便可體驗心的快樂、清晰、明亮與寂靜,這稱爲「止樂」(samatha sukha)──由于心的專注與安定而生起的樂。你甚至可以達到許多不同的禅定──在這些心的狀態中,煩惱暫時受到鎮伏,而産生超乎平常的平靜。

  再來是修觀,我們便有機會體驗第叁種樂。由于深入洞察佛法,達到生滅隨觀智的階段,你會感到興高采烈的喜,這種快樂可稱爲「暢快樂」。接下來出現的是「清明樂」。最後,達到行舍智(sankhArupekkhAJANa)(6)──觀一切諸行時,深刻地理解「舍」。你會經驗「舍樂」,那是很深的喜悅,不會那麼興奮激動,而是非常微細平衡。

  至此,佛陀的承諾與保證都是真實的,那些遵循修行之道的人,就能經驗到所有的快樂。如果你自己總算體驗了所有的快樂,便會深深地認識到佛語的真實性,也會說:「法由佛陀善說,法實爲佛陀所善說。」

  最後,超越一切快樂的是究竟的「寂滅樂」。行者在超越「舍樂」之後,會經驗到一剎那的體悟涅槃,它是隨著聖道心的成就而産生,行者會深刻地理解他過去未曾知曉的佛法。佛陀便曾說過:「如果以此方式禅修,便能達到苦的止息。」確實如此,很多人有此經驗,而當最後你自己知道以後,心便會因喜悅與感謝而歡唱。

  ◎修行證果的最大可能性

  如此,有叁種理解「法爲喜悅」這事實的方法。首先,如果你深切思索禅修的最大可能性,心會充滿著對佛法的贊美,當然也充滿喜,也許你自然會擁有極大的信心,以致不論何時聽到開示或閱讀佛法時,都充滿喜悅與興味。這是叁種領會佛法的方法中的第一種。

  第二,如果你進入禅修,佛陀的承諾與保證必定會開始實現。戒與定會改善你的生活,這就更詳細地教導你,法是如何被善說,因爲它帶給你心的清明與深刻、微妙的快樂。

  第叁,也是最後一種,佛法的偉大可在智慧的修習中看到,而智慧終將導入涅槃之樂。此時,你的生命會發生很深的改變,就如重生一樣,你可以想象此時所感受到的喜悅與感激。

  ﹝叁、于僧伽的功德而生歡喜﹞

  注釋書所列的第叁種生起喜的方法,是憶念僧伽的功德。僧伽是聖者的團體,他們完全獻身于佛法,熱心而耐心地努力著,以直接又正確的方法遵循正道,並各自到達目的地。

  如果你在禅修中體驗過某種心的清淨,就能想象其它人也感受到相同的經驗,也許遠比你所知道的程度還深。如果你曾達成某種程度的覺悟,便會堅定不移地相信,他們也曾走過與你相同的這條道路。這樣的人確實是清淨而完美的。

  ﹝四、思惟自己的戒行﹞

  第四個生起喜的方法,是思惟自己的戒行。行爲的清淨…

《以七覺支,成覺悟者—修習七覺支的方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