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现在已经如此年老,哎!无法托钵或做其它比丘尼所需要做的工作,只能为同修们烧开水。然而,输那非常有智慧,她思惟自己的情况,便对自己说:「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必须把握机会努力禅修,不能浪费任何一剎那。」
输那年老而衰弱,唯一能行禅的方式就是扶着四周的围墙兜着圈子走,如果是在森林中,便会选择树木较密集的地方,扶着树行禅。经由如此勤奋而坚持的精进,以及她心中真诚的决心,很快地就成为阿罗汉。
我们可以看到,输那儿女的忘恩负义,对她而言,却是因祸得福。她觉悟后,经常唱着:「啊!看看这个世界,多少人被家庭所束缚,而享受着世间的快乐。但对我而言,由于孩子的虐待,而离家过着出家的生活,现在我已获得出家的真理。」
在输那长老尼的年代,到尼寺请求出家成为比丘尼,是方便而容易的。然而不幸地,现今女性已不再有机会受戒,就如前述,比丘尼的制度已经消失。但无论如何不要绝望,如果女性想要出家,还是可以进入寺院。根据原始的戒律,虽然严格说来不可能成为比丘尼,但根据佛陀所开示的经典,仍可以成为比丘或比丘尼,针对这点来说,唯一的要求是依据八正道,真诚地禅修以净化己心。这种型态的比丘并无损失任何权利,事实上,这也许更符合我们这个时代,如果每个人都成为比丘,那么就不会有问题与不平等了。
﹝九、远离怠惰的人﹞
第九个激发精进的方法,是避免与怠惰的人来往。有些人对心的发展没兴趣,从未试着净化自己。他们只是吃、睡,并尽可能依着自己的希望制造欢乐,就如巨蟒吞入猎物,然后几个小时静止不动。与这种人来往,如何能受到鼓励而发挥精进呢?你应该努力避免成为他们集团的一分子,不与他们往来便是发展精进积极的脚步。 ﹝十、寻找精进的朋友﹞ 现在你应该采取另一个行动,选择与那些已开展精进,坚忍与刚毅的行者为伍。这是第十个激发精进的方法。它很明确的是指密集禅修中的行者,但事实上,花时间和任何一位坚忍、坚毅地致力于佛法,时时刻刻保持正念与精进,且持续进步的高标准的人在一起,是很幸运的!将心灵健康列为最优先的人,是你的最佳良伴。 在密集禅修中,你可以向看起来是模范行者的人学习,模仿他们的行为与禅修,这可以激发自己的进展。你应该让其它人的勤奋感染自己,接纳好的精进,并让它影响你。 ﹝十一、使心向着精进的增长﹞ 生起精进最后与最好的方法,是使心持续地向着精进的增长。这项练习的关键,是采用坚毅的立场:「不论行、住、坐、卧,我要在每个剎那中,尽可能地保持正念,不让心神游太虚,或错失任何一剎那的正念。」相反地,如果你毫不在乎或怀忧丧志,禅修将从开始就注定失败。 每个剎那都充满着这种勇猛的精进──一种贯彻始终与坚忍不拔的精进,如果有任何剎那的懈怠胆敢蹑手蹑脚地靠近,你会马上抓到它,并以嘘声将之驱离。懈怠是最具破坏与颠覆力的成分之一,你可以用精进──勇敢、坚持、坚忍、持续的努力,将它根除。
希望你会用以上十一种或任何一种方法激发精进,因而在修行道上能进步神速,最后永远根除烦恼。
第 4 觉支 喜
喜的特相、功能、现起与近因
﹝特相──快乐、欣喜﹞
喜的特相是快乐、欣喜与满足,它本身就是拥有这些特相的心法。但喜另外的一个特相,是可以遍及相关的心法,让它们愉悦快乐,并带来深深的满足感。
﹝功能──轻快与敏捷﹞
根据传统的分析,喜的功能是以轻快与敏捷充满身心。心变得轻快且精力充沛,身体也会觉得灵活、轻快,并适合工作。
﹝现起──身体轻快的感觉﹞
喜的现起是身体实际轻快的感觉,它透过身体的感觉,十分清楚地显现出来。
当喜生起时,粗重与不乐的感觉,都会被某些轻柔、温和、柔软、安详与轻快的感觉所取代,身体会感到如漂浮在空中般的轻盈。轻快的感觉时常是活动的,而非静止的,你会觉得好像被推过来、拉过去,摇摆、晃动,又如在汹涌的波涛中漂浮一样,虽然有不平衡的感觉,但非常愉快。
◎五种喜
喜有五种类型。第一种称为「小喜」,在禅修初期,五盖被镇伏一段足够的时间后,行者会开始感到快乐的颤动与震颤,有时会起鸡皮疙瘩。这是喜的初始感觉。
第二种称为「剎那喜」,它快如闪电,比第一种类型还要强烈。
第三种是「继起喜」,传统的比喻是某人坐在海边,突然看到巨浪把他卷走。行者会经验被扫到地面的类似感觉,心脏扑通乱跳,人不知所措,讶异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第四种喜称为「踊跃喜」,有了踊跃喜,你会感到非常轻快,好像坐离地面好几呎一样,会觉得像在漂浮或飞行,而不像走在地面上。
第五种喜称为「遍满喜」,这是最强烈的一种,它充满身体的每个毛孔。如果你坐着,会感到无以言喻的乐受,丝毫不想起身,只想一直坐着不动。
前三种喜称为「悦」(pAmojja)──轻微的喜;后两者才称得上是「喜」(pIti)──强烈的喜。前三者是较强烈的后两者的起因,也可说是踏脚石。
﹝近因──如理作意﹞
与精进一样,佛陀说喜的近因只有一种──如理作意,特别是在产生与佛、法、僧相应的善的喜受所作的努力上如理作意。
发展喜觉支的十一种方法
注释书提供十一种生起喜的方法。
﹝一、随念佛陀的功德﹞
第一种方法是佛随念(buddhAnussati)──随念佛陀的功德。佛陀有相当多的功德,你也许无须逐一细查传统所列举的每一项,喜的最初征兆便开始出现。例如传统所列举的第一项功德是有「价值」(araha)的特质,意指佛陀值得所有的人、天、梵天尊敬,因为他根除一切烦恼而达到清净。思惟他以这种方式达到的清净,或许会感到一些喜悦,也可以随念佛陀的三圆德,如我们在讨论勇猛精进时的描述。
然而,传统方法的随念或背诵,并非唯一忆念佛陀功德的方法,事实上,这远比行者自己直觉的领悟还不可靠。当行者获得生灭随观智,就自然会生起喜,同时也会感激佛陀的功德。佛陀自己曾说:「见法者即见我」,达到内观的行者,会真正地感激这位种姓创始者的伟大,你也许会说:「如果我能体验心这样的清净,佛陀的清净一定更加广大!」
﹝二、于法生欢喜﹞
第二个生起喜的方法,是忆念佛法与其功德。这项传统的功德,可用一段话来表达:「法由佛陀善说,法实为佛陀所善说。」佛陀以最有效的方法教导佛法,而你目前的老师们则确实地传递它,这的确是欢喜的原因之一。
佛陀详细说明戒、定、慧三学。要遵循这三学,首先要持戒以维持行为的清净,藉由调伏身行与语行,努力发展高水平的道德操守,这将带来许多利益。首先,我们将不再自我批判、自责或懊悔,藉由智慧与戒律,我们将分别从责难与罪罚中解脱。
接着,我们若是遵循佛陀的指导,就会发展定。如果你坚贞不移、坚毅不拔,便可体验心的快乐、清晰、明亮与寂静,这称为「止乐」(samatha sukha)──由于心的专注与安定而生起的乐。你甚至可以达到许多不同的禅定──在这些心的状态中,烦恼暂时受到镇伏,而产生超乎平常的平静。
再来是修观,我们便有机会体验第三种乐。由于深入洞察佛法,达到生灭随观智的阶段,你会感到兴高采烈的喜,这种快乐可称为「畅快乐」。接下来出现的是「清明乐」。最后,达到行舍智(sankhArupekkhAJANa)(6)──观一切诸行时,深刻地理解「舍」。你会经验「舍乐」,那是很深的喜悦,不会那么兴奋激动,而是非常微细平衡。
至此,佛陀的承诺与保证都是真实的,那些遵循修行之道的人,就能经验到所有的快乐。如果你自己总算体验了所有的快乐,便会深深地认识到佛语的真实性,也会说:「法由佛陀善说,法实为佛陀所善说。」
最后,超越一切快乐的是究竟的「寂灭乐」。行者在超越「舍乐」之后,会经验到一剎那的体悟涅槃,它是随着圣道心的成就而产生,行者会深刻地理解他过去未曾知晓的佛法。佛陀便曾说过:「如果以此方式禅修,便能达到苦的止息。」确实如此,很多人有此经验,而当最后你自己知道以后,心便会因喜悦与感谢而欢唱。
◎修行证果的最大可能性
如此,有三种理解「法为喜悦」这事实的方法。首先,如果你深切思索禅修的最大可能性,心会充满着对佛法的赞美,当然也充满喜,也许你自然会拥有极大的信心,以致不论何时听到开示或阅读佛法时,都充满喜悦与兴味。这是三种领会佛法的方法中的第一种。
第二,如果你进入禅修,佛陀的承诺与保证必定会开始实现。戒与定会改善你的生活,这就更详细地教导你,法是如何被善说,因为它带给你心的清明与深刻、微妙的快乐。
第三,也是最后一种,佛法的伟大可在智慧的修习中看到,而智慧终将导入涅槃之乐。此时,你的生命会发生很深的改变,就如重生一样,你可以想象此时所感受到的喜悦与感激。
﹝三、于僧伽的功德而生欢喜﹞
注释书所列的第三种生起喜的方法,是忆念僧伽的功德。僧伽是圣者的团体,他们完全献身于佛法,热心而耐心地努力着,以直接又正确的方法遵循正道,并各自到达目的地。
如果你在禅修中体验过某种心的清净,就能想象其它人也感受到相同的经验,也许远比你所知道的程度还深。如果你曾达成某种程度的觉悟,便会坚定不移地相信,他们也曾走过与你相同的这条道路。这样的人确实是清净而完美的。
﹝四、思惟自己的戒行﹞
第四个生起喜的方法,是思惟自己的戒行。行为的清净…
《以七觉支,成觉悟者—修习七觉支的方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