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阿含經卷第五十▪P4

  ..續本文上一頁陀提,是一位惡性急弊而粗犷的婦人,是不定、不製、不息的婦人!

  像如是的,或者有一位善護善逝的行者,所謂由于他乃沒有惡語言之故。如他不發惡語言的話,便不會瞋恚,也不會憎嫉,不憂纏而住,不會增瞋恚,不會發露惡。那些諸比丘們看見後,便作如是之念:這位賢者,是一位忍辱溫和堪耐,而善製、善定、善息的行者。如果他發惡語言的話,便會瞋恚憎嫉,而憂纏而住,而憎恚發惡。那些諸比丘們看見後,便會作如是之念:這位賢者爲一位惡性急弊,而粗犷,而不定不製不息的人。

  其次,有五言道(五種語路,五種講法)。如他說之語,或時或非時(或適時,或者不適時),或真或非真,或軟或堅,或慈或恚,或有義或無義是。你們應知道!此五言道,如他說話之時,或者其心有變易者,或者其口爲惡言者,我就會說你們乃因于此,而必衰,你們應該要學此五言道!如果

  他說時,其心不變易,口無惡言,向于怨家之人,緣于他,而起慈悲心,心與慈俱,而遍滿于一方,成就而遊止于其中。像如是的遍滿于二叁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于一切,心與慈俱,無結而無怨,無恚而無诤,極廣而甚大,無量的善修,遍滿于一切世間,成就而遊止于其中。像如是的悲與喜,也同樣的道理。而心與舍俱,無結而無怨,無恚而無诤,極廣而甚大,無量的善修,遍滿于一切世間,成就而遊止于其中。你們當學如是!猶如有人,執持大铧鍬而來,而作如是之語:『我能使此大地,令其變成爲非地。』他說後,便處處掘了又掘,而唾溺去汙它。說惡言的人,便作如是之說,說他能令大地變爲非地。你們的意見如何呢?那個人,以此方便,能使大地變作爲非地嗎?」

  諸比丘們回答說:「弗也!世尊!爲甚麼呢?因爲此大地乃爲甚深而極廣,而不可以測量,因此之故,那個人以此方便,是不能使此大地變作爲非地的。世尊!唯有使那個人唐(徒)自疲勞而已。」

  佛陀說:「像如是的,此五言道,如他說的話,或時或非時(適時、不適時),或真或不真,或軟或堅,或慈或恚,或有義或無義。你們對于此五言道,如他說時,或心變易者,或口惡言的話,我就會說你們會因此而必衰,你們當學習此五言道!如他說時,心不變易,口無惡言,向言說者(剛才所說的),緣于他而起慈愍之心,心行如地,而無結無怨,無恚無诤,極廣而甚大,無量的善修,遍滿于一切世間成就而遊止于其中,你們應當要學如是!猶如有人,持大草炬,而作如是之語說:『我以此草炬,要用來燒熱恒伽之水(恒河水),使其作爲沸湯。」你們的意見如何呢?那個人用此方便,是否能使恒伽水變爲熱,而作爲沸湯嗎?」

  諸比丘們回答說:「弗也!世尊!因爲那恒伽水爲甚深而極廣,不可以度量,因此之故,那個人用此方便,也不能使恒伽之水變熱,而使其作爲沸湯的。世尊!唯使那個人徒(唐)自疲勞而已。」

  佛陀說:「像如是的,此五言道,如他說的話,或時或非時(適時、不適時),或真或不真,或軟或堅,或慈或恚,或有義或無義。你們對于此五言道,如他說時,或心會變易者,或口爲惡言者,我就會說你們因此而必衰,你們應當學習此五言道!如他說時,其心不變易,口無惡言,向言說者(剛才所說的),緣于他,而起慈愍心,心行如恒伽水,無結無怨,無恚無诤,極廣而甚大,無量的善修,遍滿于一切世間,成就而遊止于其中,你們應當作如是而學!猶如畫師、畫師的弟子,持種種的彩色之料來,他們作如是之說:『我要在此虛空,畫作形像,以彩色料來莊染。』你們的意見如何呢?那些畫師、畫師的弟子,用此方便,甯能(是

  否能夠)在于虛空中畫作形像,以彩色之料去莊染嗎?」

  諸比丘們回答說:「弗也!世尊!爲甚麼呢?世尊!因爲此虛空乃非色(不是有物體),不可見無對(沒有質礙),因此之故,那些畫師、畫師的弟子,以此方便,實不能在于虛空中畫作形像,以彩色之料來莊染的。世尊!但使那些畫師、畫師的弟子,唐(徒)自疲勞而已!」

  佛陀說:「像如是的,此五言道,如他說的話,或時或非時(適時、不適時),或真或不真,或軟或堅,或慈或恚,或有義或無義。你們對于此五言道,如他說時,或心變易者,或口惡言者,我就會說你們因此而必衰,你們應當學習此五言道!如他說時,心不變易,口無惡言,向言說者(剛才所說的),緣于他,而起慈愍心,心行如虛空,無結無怨,無恚無诤,極廣而甚大,無量的善修,遍滿于一切世間,成就而遊止于其中,你們應當要如是而學!猶如貓皮囊,柔治而使其極軟,能除甄甄之聲(瓦之破聲),而爲無甄甄之聲。那裏或者有人用手拳而扠,用石擲、杖打,或者用刀去斫它,或者撲著于地,你們的意見如何呢?那個貓皮囊,柔治而爲極軟,而除去了甄甄之聲,而無甄甄之聲,它,是否再會有甄甄之聲嗎?」

  諸比丘們回答說:「弗也!世尊!爲甚麼呢?世尊!因爲那個貓皮囊,柔治而爲極軟,已除去了甄甄之事,已不會有甄甄之聲,因此之故,已再也沒有甄甄之聲了。」

  佛陀說:「像如是的。諸比丘!如有他人,以拳扠、石擲,或以杖打刀斫時,你們如果被人拳扠石擲,杖打刀斫時,或者心會變易者!或有口會出惡言的話,我就會說你們因此而必定會衰微。你們應當要學!如被他人拳杖石擲,或杖打刀斫時,心應不變易,口也不發惡言,由于剛才的捶打之人,而緣他,而起慈愍之心,心行如貓皮囊,而無結互無怨,無恚無诤,極廣而甚大,無量的善修,遍滿于一切世間成就而遊止于其中,你們應當要如是而學!如有賊來,曾用其利的鋸刀,節節的解截,你們如遇有這種賊來,而以利的鋸刀,節節的解截時,或者心會變易者,或者口會出惡言的話,我就會說你們,由于此而必定會衰微。你們應當要學習!如有賊來,以利鋸利刀,節節的解節時,心不變易,口不出惡言,由于剛才割截你的人,就緣于他而起慈愍之心,心與慈俱,遍滿于一方而成就遊止于其中。像如是的,遍滿于二叁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于一切,心與慈俱,無結而無怨,無恚而無诤,極廣而甚大,無量的善修,遍滿于一切世間成就而遊止于其中。像如是的,之對于悲與喜,也同樣的道理。而心與舍俱,無結無怨,無恚而無

  诤,極廣而甚大,無量的善修,遍滿于一切世間,成就而遊止于其中,你們當學如是!」

  于是,世尊歎諸比丘說:「善哉!善哉!你們應當要數數的念利的鋸刀之喻于沙門之教。你們應數數的念利的鋸刀之喻于沙門之教後,你們是否看見他用不愛之惡語言向于我,而我聽後,會不堪耐嗎?」諸比丘們回答說:「弗也!世尊!」

  世尊又歎諸比丘們說:「善哉!善哉!你們應當數數念利的鋸刀之喻于沙門之教,你們應數數的念利的鋸刀之喻于沙門教後,如你們遊行于東方時,必定會得安樂,不會有衆苦患;如遊行于南方、西方、北方的話,都必得安樂,而沒有衆苦之患。善哉!善哉!你們應當數數念利的鋸刀之喻于沙門之教,你們如數數念于利的鋸刀之喻于沙門教後,我尚且不說你們乃停頓在于諸善法中而住,更何況說你們會衰退呢?你們只當在于晝夜都增長善法,而不衰退的。善哉!善哉!你們應當數數念利的鋸刀之喻于沙門之教,你們應數數念利的鋸刀之喻于沙門教後,在于二果(叁果、四果)當中,必定能得其一,或者在于現世當中得究竟智(四果阿羅漢),或者又有余而得阿那含果(不還,叁果阿羅漢)。」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些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中阿含經卷第五十完

  

  

《中阿含經卷第五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