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四▪P4

  ..續本文上一頁這種說,我乃不會聽取的。如作如是之說:『作如是之見的話,就爲之正見;異于此見的話,則其智乃趣于邪。』這,我也不會聽取的。如所見所知,極力的扪摸,一向執著而說:『此是真谛,其余都是虛妄。』這,我也是不會聽取的。爲甚麼呢?阿難!因爲如來乃知其人爲有異之故。

  (3)阿難!就中,如有一位沙門、梵志之得天眼,成就天眼的人,曾作如是之說:『此人有身的惡行,也有身的惡行之報;同時有口與意的惡行,也有口與意的惡行之報。』我乃會聽其所說的。如作如是之說:『我觀見他不離開殺生,不離開不與取,不離開邪淫,不離開妄言,乃至不離開邪見。此人不離惡,不護已後,其身壞命終之時,乃生于惡處的地獄之中。』這種說明,我乃會聽取其說的。

  如作如是之說:『如更有如是之比類的人,不離開殺生,不離開不與取,不離開邪淫,不離開妄言,乃至不離開邪見,此人不離惡,不護已的話,其一切身壞命終之後,也會生于惡處的地獄中。』這種見解,我乃不會聽取的。如果作如是之說:『像如是之見的話,就爲之正見,異于此見的話,則其智會趣于邪。』這,我也不會聽取的。如所見所知的,都極力的扪摸(固執),一向都執著而說:『此是真谛,其余都是虛妄。』的話,我也不會聽取的。爲甚麼呢?阿難!因爲如來乃知此人有異之故。

  (4)阿難!就中,如有一位沙門、梵志之得天眼,成就天眼的人,曾作如是之說:『此人有身的妙行,也有身的妙行之報;同時有口與意的妙行,也有口與意的妙行之報。』這,我乃會聽取其說的。如作如是之說:『我觀見他離開殺生,離開不與取,離開邪淫,離開妄言,乃至離開邪見。此人離惡護已後,其身壞命終之時,生于善處的天中。』這,我乃會聽取其說的。

  如作如是之說:『如更有如是的比類的人,離開殺生,離開不與取,離開邪淫,離開妄言,乃至離開邪見,其一切身壞命終之後,也會生于善處的天中。』這,我就不會聽取其說的。如果作如是之說:『像如是之見的話,就爲之正見,異于此見的話,則其智會趣于邪。』這,我乃不會聽取其說的。如所見所知的,極力扪摸(固執),一向都執著而說:『此是真谛,其余的都是虛妄。』這,我也不會聽取其說的。爲甚麼呢?阿難!因爲如來乃知其人爲有異之故。

  (1)阿難!如有一人,不離開殺生,不離開不與取,不離開邪淫,不離開妄言,乃至不離開邪見,此人不離惡不護已,其身壞命終之後,生于善處天中的話,則他如果本來作不善之業,作惡已成的話,則由于此不離惡,不護已之故,他就在于現法當中,受到其報後,然後生在于彼處(善處天中)的。或者又因後報(第叁次生死,及其後)之業之故,他就不會以此因,不會以此緣(指惡因緣),其身壞命終之後,而生于善處的天中(後報業之故,來生不一定隨報,故作惡後,或者會生于善處。)或者又因本來曾經作過善業,作已成就的話,則由于離惡護已之故,有未盡的應受的善處之報,他就因于此,緣于此之故,其身壞命終之後,生于善處的天中。或者又有臨死時,曾生善心(六

  識心王),心所有之法(心所,如俱舍論所說的四十六心所),都與正見相應,他就由于此因,此緣,而在其身壞命終之後,生于善處的天申。阿難!如來乃知道那個人,爲如是的。

  (2)阿難!如有一人,離開殺生,離開不與取,離開邪淫,離開妄言,乃至離開邪見,此人離惡護已後,其身壞命終時,卻生于惡處的地獄之中的話,則他如本來作過善業,作後已成就的話,就由于此離惡護已之故,他乃在于現法當中受其善報完畢後,而生于彼惡處的。再者,又因爲是後報之業之故,他就不由于此善因,不由于此善緣,身壞命終之後,而生于惡處的地獄之中的。或者又其本作之不善之業,作後已成就者,而由于此不離惡不護已之故,未盡應受地獄之報,則他乃因于此,緣于此,而其身壞命終之後,生于惡處的地獄中。或者又于臨死時,生不善之心,其心所有之法,乃和邪見相應,則他乃因于此,緣于此,其身壞命終之後,生于惡處之地獄中。阿難!如來乃知其人爲如是的。

  (3)阿難!如有一人,不離開殺生,不離開不與取,不離開邪淫,不離開妄言,乃至不離開邪見,此人不離惡,不護已後,其身壞命終之後,乃生于惡處的地獄之中的話,則他乃因于此,緣于此,在其身壤命終之後,生于惡處的地獄之中。或者又由于其本來所作的不善之業,作後已成就的話,則由于其不離惡不護已之故,未盡應受地獄之報,則他會因于此,緣于此,在其身壞命終之後,生于惡處的地獄之中。或者又因臨死之時生不善之心,心所有之法乃和邪見相應,他就因于此,緣于此,在其身壞命終之後,生于惡處的地獄之中。阿難!如來乃知道其人爲如是的。

  (4)阿難!如有一人,離開殺生,離開不與取,離開邪淫,離開妄言,乃至離開邪見,此人離惡護已之後,在其身壞命終之時,生于善處的天中的話,他就是因于此,緣于此,而在其身壞命終之時,生于善處的天中的。或者又由于其本來所作的善業,作後成就的話,則由于此離惡護已之故,未盡應受之報,則他因于此,緣于此,在其身壞命終之後,生于善處的天中。或者又有臨死之時,生起善心,心所有法,都和正見相應,他就因于此,緣于此,在其身壞命終之後,生于善處的天中。阿難!如來乃知其人爲如是的。

  又次,有四種的人:或者有人,沒有而似有,或者有而似沒有,或者沒有而似沒有,或者有而似有(所謂1.無力,而爲無力之觀,2.無力,而爲有力之觀,3.有力,而爲有力之觀,4.有力,而爲無力之觀。南傳爲1.有業而無能作用,而似無能作用,2.有業無能作用,而似有能作用,3.有業有能作用,而似有能作用,4.有業有能作用,而似無能作用。)

  阿難!猶如有四種捺那樣:1.或者捺不熟,而似熟,2.或者熟,而似不熟,3.或者不熟,而似不熟,4.或者熟,而似熟。像如是的,阿難!四種捺乃譬喻人:1.或者有人無有,而似有,2.或者有,而似沒有,3.或者無有,而似無有,4.或者有,而似有。」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尊者阿難,及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四完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