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种说,我乃不会听取的。如作如是之说:『作如是之见的话,就为之正见;异于此见的话,则其智乃趣于邪。』这,我也不会听取的。如所见所知,极力的扪摸,一向执着而说:『此是真谛,其余都是虚妄。』这,我也是不会听取的。为甚么呢?阿难!因为如来乃知其人为有异之故。
(3)阿难!就中,如有一位沙门、梵志之得天眼,成就天眼的人,曾作如是之说:『此人有身的恶行,也有身的恶行之报;同时有口与意的恶行,也有口与意的恶行之报。』我乃会听其所说的。如作如是之说:『我观见他不离开杀生,不离开不与取,不离开邪淫,不离开妄言,乃至不离开邪见。此人不离恶,不护已后,其身坏命终之时,乃生于恶处的地狱之中。』这种说明,我乃会听取其说的。
如作如是之说:『如更有如是之比类的人,不离开杀生,不离开不与取,不离开邪淫,不离开妄言,乃至不离开邪见,此人不离恶,不护已的话,其一切身坏命终之后,也会生于恶处的地狱中。』这种见解,我乃不会听取的。如果作如是之说:『像如是之见的话,就为之正见,异于此见的话,则其智会趣于邪。』这,我也不会听取的。如所见所知的,都极力的扪摸(固执),一向都执着而说:『此是真谛,其余都是虚妄。』的话,我也不会听取的。为甚么呢?阿难!因为如来乃知此人有异之故。
(4)阿难!就中,如有一位沙门、梵志之得天眼,成就天眼的人,曾作如是之说:『此人有身的妙行,也有身的妙行之报;同时有口与意的妙行,也有口与意的妙行之报。』这,我乃会听取其说的。如作如是之说:『我观见他离开杀生,离开不与取,离开邪淫,离开妄言,乃至离开邪见。此人离恶护已后,其身坏命终之时,生于善处的天中。』这,我乃会听取其说的。
如作如是之说:『如更有如是的比类的人,离开杀生,离开不与取,离开邪淫,离开妄言,乃至离开邪见,其一切身坏命终之后,也会生于善处的天中。』这,我就不会听取其说的。如果作如是之说:『像如是之见的话,就为之正见,异于此见的话,则其智会趣于邪。』这,我乃不会听取其说的。如所见所知的,极力扪摸(固执),一向都执着而说:『此是真谛,其余的都是虚妄。』这,我也不会听取其说的。为甚么呢?阿难!因为如来乃知其人为有异之故。
(1)阿难!如有一人,不离开杀生,不离开不与取,不离开邪淫,不离开妄言,乃至不离开邪见,此人不离恶不护已,其身坏命终之后,生于善处天中的话,则他如果本来作不善之业,作恶已成的话,则由于此不离恶,不护已之故,他就在于现法当中,受到其报后,然后生在于彼处(善处天中)的。或者又因后报(第三次生死,及其后)之业之故,他就不会以此因,不会以此缘(指恶因缘),其身坏命终之后,而生于善处的天中(后报业之故,来生不一定随报,故作恶后,或者会生于善处。)或者又因本来曾经作过善业,作已成就的话,则由于离恶护已之故,有未尽的应受的善处之报,他就因于此,缘于此之故,其身坏命终之后,生于善处的天中。或者又有临死时,曾生善心(六
识心王),心所有之法(心所,如俱舍论所说的四十六心所),都与正见相应,他就由于此因,此缘,而在其身坏命终之后,生于善处的天申。阿难!如来乃知道那个人,为如是的。
(2)阿难!如有一人,离开杀生,离开不与取,离开邪淫,离开妄言,乃至离开邪见,此人离恶护已后,其身坏命终时,却生于恶处的地狱之中的话,则他如本来作过善业,作后已成就的话,就由于此离恶护已之故,他乃在于现法当中受其善报完毕后,而生于彼恶处的。再者,又因为是后报之业之故,他就不由于此善因,不由于此善缘,身坏命终之后,而生于恶处的地狱之中的。或者又其本作之不善之业,作后已成就者,而由于此不离恶不护已之故,未尽应受地狱之报,则他乃因于此,缘于此,而其身坏命终之后,生于恶处的地狱中。或者又于临死时,生不善之心,其心所有之法,乃和邪见相应,则他乃因于此,缘于此,其身坏命终之后,生于恶处之地狱中。阿难!如来乃知其人为如是的。
(3)阿难!如有一人,不离开杀生,不离开不与取,不离开邪淫,不离开妄言,乃至不离开邪见,此人不离恶,不护已后,其身坏命终之后,乃生于恶处的地狱之中的话,则他乃因于此,缘于此,在其身壤命终之后,生于恶处的地狱之中。或者又由于其本来所作的不善之业,作后已成就的话,则由于其不离恶不护已之故,未尽应受地狱之报,则他会因于此,缘于此,在其身坏命终之后,生于恶处的地狱之中。或者又因临死之时生不善之心,心所有之法乃和邪见相应,他就因于此,缘于此,在其身坏命终之后,生于恶处的地狱之中。阿难!如来乃知道其人为如是的。
(4)阿难!如有一人,离开杀生,离开不与取,离开邪淫,离开妄言,乃至离开邪见,此人离恶护已之后,在其身坏命终之时,生于善处的天中的话,他就是因于此,缘于此,而在其身坏命终之时,生于善处的天中的。或者又由于其本来所作的善业,作后成就的话,则由于此离恶护已之故,未尽应受之报,则他因于此,缘于此,在其身坏命终之后,生于善处的天中。或者又有临死之时,生起善心,心所有法,都和正见相应,他就因于此,缘于此,在其身坏命终之后,生于善处的天中。阿难!如来乃知其人为如是的。
又次,有四种的人:或者有人,没有而似有,或者有而似没有,或者没有而似没有,或者有而似有(所谓1.无力,而为无力之观,2.无力,而为有力之观,3.有力,而为有力之观,4.有力,而为无力之观。南传为1.有业而无能作用,而似无能作用,2.有业无能作用,而似有能作用,3.有业有能作用,而似有能作用,4.有业有能作用,而似无能作用。)
阿难!犹如有四种捺那样:1.或者捺不熟,而似熟,2.或者熟,而似不熟,3.或者不熟,而似不熟,4.或者熟,而似熟。像如是的,阿难!四种捺乃譬喻人:1.或者有人无有,而似有,2.或者有,而似没有,3.或者无有,而似无有,4.或者有,而似有。」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尊者阿难,及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四完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四》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