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極爲短少,必定在于不久之時,會轉生而至于後世的,應該要多作善事,應行梵行,因爲有生者,沒有不死之故。然而現在的世人,對于法行,對于義行,對于善行,對于妙行,都沒有作爲,也不想去研求行持。』那時,尊師阿蘭那,就是這樣的爲了其弟子
們說法的,所謂:『諸位摩納磨!甚奇!甚奇!人命乃極爲短少,必定在于不久之時,會轉生而至于後世的,因此,應多作善事,應行梵行,因爲有生者,沒有不死的。然而現在的世人,卻對于法行,對于義行,對于善行,對于妙行,乃無所作爲,也不想去研求行持。』像如是的,尊師阿蘭那,乃爲他的弟子們說如是之法。
又次,尊師阿蘭那,也曾經爲其弟子說如是之法:『摩納磨!猶如朝露渧在于草上,而遇到太陽一出,則會消滅那樣,暫時有,而不會久的。像如是的,摩納磨!人命乃如朝晨的露水那樣,甚爲難得,爲至少的少味(少有快樂),而有大苦痛的災患,災患可說就是非常的多。』像如是的,尊師阿蘭那乃爲弟子們說如是之法。
又次,尊師阿蘭那,乃爲其弟子們說如是之法:『摩納磨!猶如大雨時,渧水會成泡,或者會生,或者會滅那樣,像如是的,摩納磨!人命乃如水泡那樣,甚爲難得,只有至少的少味,而有大的苦惱災患,災患可說就是非常的多。』像如是的,尊師阿蘭那,乃爲其弟子們說如是之法的。
又次,尊師阿蘭那,乃如是的爲其弟子們說法:『摩納磨!猶如以杖,投著在于水中時,就會很快的浮出水面那樣。像如是的,摩納磨!人命乃如杖,投在水中後,就迅速的浮出那樣,乃甚爲難
得,爲至少的少味,而有大的苦痛災患,災患可說是非常的多。』像如是的,尊師阿蘭那,乃爲其弟子們說如是之法。
又次,尊師阿蘭那,曾爲其弟子們說如是之法:『摩納磨!猶如新的瓦孟(盛飯的瓦器),投在水中時就會浮出,放著在于風熱之中,就會很快的幹燥那樣。像如是的、摩納磨!人命乃如新的瓦孟那樣,雖漬于水中,然而很快就會幹燥,爲甚難得的一件事,只有至少的少味,而有大的苦惱災患,災患爲非常的多。』像如是的,尊師阿蘭那,乃這樣的爲其弟子說法。
又次,尊師阿蘭那,乃爲其弟子說如是之法:『摩納磨!猶如小段之肉放著在于大釜的水中,下面即起熾燃之火的話,就會速得消盡那樣。像如是的,摩納磨!人命乃如段肉之消盡那樣,爲非常的難得,只有至少的少味,而有大苦痛的災患,災患可說是非常的多。』像如是的,尊師阿蘭那,乃爲其弟子說如是之法。
又次,尊師阿蘭那乃爲其弟子說如是之法:『摩納磨!猶如縛賊徒,送至于標下,將斬死那樣,隨著其舉起其足(腳),即一步一步的趣于死亡,一步一步的趣于命盡。像如是的,摩納磨!人命乃如賊徒,將縛送至于標下斬殺那樣,非常的難得,只有至少的少味,而有大苦痛的災患,災患乃爲非常
的多。』像如是的,尊師阿蘭那,乃爲其弟子說如是之法。
又次,尊師阿蘭那,乃爲其弟子說如是之法:『摩納磨!猶如屠兒之牽牛,將牠殺死那樣,隨著其舉起牠的腳,則一步一步的趣于死亡,一步一步的趣于命盡。像如是的,摩納磨!人命乃如被牽去赴殺場的牛那樣,非常的難得,只有至少的少味,乃有大的苦惱的災患。其災患乃爲非常的多。』像如是的,尊師阿蘭那,乃這樣的爲其弟子說法。
又次,尊師阿蘭那,乃這樣的爲其弟子說法:『摩納磨!有如機織(織布的機械)那樣,隨著其行緯之近于完成,近于完畢那樣。像如是的,摩納磨!人命乃如機織的將織完那樣,乃甚爲難得,只有至少的少味,而有大的苦痛之災患,災患可說是非常的多。』像如是的,尊師阿蘭那,乃爲其弟子說如是之法。
又次,尊師阿蘭那,乃爲其弟子說如是之法:『摩納磨!猶如山的水,瀑漲而流疾,多有所漂流,其水流乃速駃(快)而過去,並沒有須臾的停息。像如是的,摩納磨!人壽之行程乃爲迅速,一去即並沒有一時的停住。像如是的,摩納磨!人命乃如速駃(快)的水流那樣,是非常的難得,只有至少的少味,而有大的苦痛的災患,災患乃非常的多。』像如是的,尊師阿蘭那,乃爲其弟子說如是之法。
又次,尊師阿蘭那,乃爲其弟子說如是之法:『摩納磨!猶如夜闇之時,以杖投在于地時,或者就會下頭墮地,或者上頭會墮在于地,或者又會臥墮,或者墮在于清淨之處,或者會墮在于不淨之處那樣。像如是的,摩納磨!衆生被無明所覆蓋,爲愛所系縛,或者會轉生于泥犁(地獄),或者會轉生于畜生,或者會轉生于餓鬼,或者會轉生于天上,或者會轉生于人間。像如是的,摩納磨!人命乃如夜闇時之杖投在于地上那樣,非常的難得,只有至少的少味,而有大苦痛的災患,其災患可說是非常的多。』像如是的,尊師阿蘭那,乃爲其弟子說如是之法。
又次,尊師阿蘭那,爲其弟子說如是之法:『摩納磨!我在于世間,乃斷除貪伺,心裏並沒有憎诤,看見他人的財物,諸生活之具時,並不會起貪伺,並不會欲使我去得它,我對于貪伺,已經淨除其心。像如是的瞋恚、睡眠、掉悔,也同樣的已淨除。我對于世間的一切,已斷疑度惑,對于諸善法並沒有猶豫,我對于疑惑已淨除其心。摩納磨!你們對于世間的一切,也應該斷除貪伺,其心當應沒有憎诤,看見他人的財物,諸生活之具,應不起貪伺,應不欲使我得到,你對于貪伺應淨除其心。像如是的,對于那些瞋恚、睡眠、掉悔,也是同樣之
理。你對于世間的一切,應斷疑除惑,對于諸善法,應該要沒有猶豫。』像如是的,尊師阿蘭那乃爲其弟子說如是之法。
又次,尊師阿蘭那爲其弟子說如是之法:『摩納磨!我的心和慈俱在,而遍滿于一方,而成就遊止于其中。像如是的,遍滿于二叁四方,遍滿于四維上下,普周于一切,心都和慈俱在,而無結無怨,無恚無诤,極廣而甚大,無量的善修,遍滿于一切世間,而成就遊止于其中。像如是的,心之和悲,和喜同俱之事,也是同樣的道理。心也和舍同俱,無結而無怨,無恚而無诤,極廣而甚大.無量的善修,遍滿于一切世間,成就而遊止于中。摩納磨!你們的心也應當和慈俱,應當遍滿于一方而成就而遊止于其中。像如是的,遍滿于二叁四方,遍滿于四維上下,普周于一切,心與慈俱在,無結而無怨,無恚而無诤,極廣而甚大,無量的善修,遍滿于一切世間,成就而遊止于其中。像如是的,心之與悲、與喜,也是同樣的道理。心與舍俱,無結而無怨,無恚而無诤,極廣而甚大,無量的善修,遍滿于一切世間,成就而遊止于其中。』像如是的,尊師阿蘭那,乃這樣的爲其弟子說法。
又次,尊師阿蘭那,曾爲他的弟子說梵世之法。如果尊師阿蘭那爲其弟子闡說梵世法之時,其諸弟子們當中,有人不完全具足而奉行其法的話,則其命終之後,或者會往生于四王天,或者會生于叁十叁天,或者會生于焰摩天(第叁層天,時分天),或者會生于兜瑟哆天(知足天,第四層天),或者會生于化樂天(第五層天),或者會生于他化樂天(第六層天)。如果尊師阿蘭那爲其弟子說梵世法之時,諸弟子們當中,如果有人完全具足奉行其法的話,其人當會修習四梵室(慈悲喜舍之四無量心,修此,可感生于梵天),會舍離欲貪,在其命終之後,會得生于梵天。
那時,尊師阿蘭那,曾作如是之念:我不應該和我的弟子們類同而俱至于後世,而共生在于同爲一處。我現在甯可更修增上之慈,修增上之慈後,命終之後,能得往生于晃昱天中(光音天,色界二禅之頂上)。
尊師阿蘭那就在于後來之時,更修增上慈,修習增上慈後,命終之後,乃得往生于晃昱天中。尊師阿蘭那,及其諸弟子們,學道都不虛,都得大果報。比丘!你的意見如何呢?往昔之時的尊師阿蘭那,是另有其人嗎?你們不可作如是之念:爲甚麼呢?比丘們!當知,即是我啊!我在于那時,名叫尊師阿蘭那,我在于那時,有無量百千的弟子,我在于那時,爲諸弟子們說梵世之法。
我闡說梵世之法時,諸弟子們當中,如有不完全具足去修習奉行的話,則在其命終之後,或者生于四王天,或者生于叁十叁天,或者生于焰摩天,或者生于兜瑟哆天,或者生于化樂天,或者生于他化樂天。我說梵世法之時,諸弟子們當中,假如有完全具足奉行法的話,也就會修習四梵室,而舍離于欲貪,在其命終之後,得生于梵天。我在于那時,曾作如是之念:我不應該和弟子們同類而俱至于後世,而共生于同一個地方。我現在甯可更修增上慈,修習增上慈後,命終之後,可以得生于晃昱天中。我在于後來之時,就更修增上慈,修習增上慈後,命終之後,得生于晃昱天中(光音天,新譯爲極光淨天)。我在那個時候,和我的諸弟子們,都學道而不空虛,都得大果報。
我在于那時,乃自饒益,也饒益于他人,饒益于很多人。都愍傷世間,爲了天,爲了人,而求義,以及饒益,和求安隱快樂。不過我在于那時所說之法,乃不至于究竟,並不究竟白淨,不究竟梵行,不究竟梵行之終止。我在于那時,還不能離開生老病死,還不能離開有啼哭憂戚之事,也未能得脫一切苦惱。比丘們!我現在出世爲如來,爲無所著(應供)、等正覺、明行成爲(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調禦丈夫)、天人師,號爲佛,爲衆佑(世尊)。我現在自饒益,也饒益他人,饒益很多人,都愍傷世間,爲了天,爲了人,而求義,以及饒益,而求安隱快樂。我現在所說之法,已得至于究竟,已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完了後,我現在已離開生老病死,已離開啼哭憂戚之事,我現在已得脫一切的苦惱。
比丘們!如果有正說的話,那就是說:人命乃極爲短少,必定在于不久之時,會交至于後世,因此,應行善事,應行梵行,因爲有生者,沒有不死的。比丘們!現在所說的就是正詭。爲甚麼呢?現在如果有長壽的人,不過是遠至于一百歲,或者又小小的超過于一百歲而已(一百余歲爲人壽的極限)。假若有所長壽的話,其壽命存在于世間叁百年之時,則春季爲百次,夏季爲百次,冬季爲百次。如果生命生存爲千二百個月的話,則春季爲四百次,夏季也爲四百次,冬季也是四百次的了。假如命存千二百個月的話,則命存爲二千四百個半月,春季爲八百個半月,夏季也八百個半個月,冬季也爲八百個半個月。命存二千四百個半月的話,就爲之叁萬六千的晝夜,春季爲一萬二千個畫夜,夏季也爲一萬二千個畫夜,冬季也爲一萬二千個晝夜。命存叁萬六千晝夜的話,就爲七萬二千之食,以及也會有障礙其食之時,和障礙母乳之時。
所謂有障礙其食,就是說:苦惱時,就不能食,瞋恚時,就不能食,疾病時,就不能食,有事時,就不能食,行來時,就不能食,至于王間(政府)時,就不能得食,齋日時,也不能食,不得之時,也不能食。這叫做比丘一百歲之存命,其所講百歲數、時數、歲時數、月數、半月數、月半月數、晝數、夜數、晝夜數、食數、障礙數、食障礙數。
比丘!如果有尊師,所爲都爲其弟子,而發起大慈哀,憐念愍傷,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的話,則我現在已經作到這種事,你也應當又要去作,要到無事之處,在于山林樹下,空寂安靜之處,在那裏燕坐思惟,不可以有些放逸!應該要勤加精進,不可使有後悔之事!這就是我的教敕,就是我的訓誨。」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些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完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