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一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一

  一六一、梵摩經第十(第四分別誦)

  大意:本經敘述彌薩羅國有一梵志,名梵摩,年老壽高,而極大的富樂,頗受人的尊敬。他遣其弟子優多羅去觀察佛陀的叁十二相。優多羅最初僅見叁十相,而心起疑惑,世尊乃以神力示其陰馬藏,以及廣長舌之二相。優多羅見後,一一回禀其師,並請求要就佛陀學道,梵摩乃允許他。其後,梵摩自己也皈依叁寶,命終時,佛陀曾記說爲證阿那含果。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于鞞陀提國(毘提诃),和大比丘們俱在于一處。

  那時,彌薩羅(鞞陀提國的首都,爲跋耆族)城內有一位梵志,名叫梵摩(一百二十歲的外道長

  者),是一位極大的富樂,資財爲無量,畜牧産業乃不可稱計,封戶食邑(被國王封地賜爵),種種都非常的具足而豐饒。在彌薩羅城的財物,乃至于水草木的一一,均爲是所謂摩竭陀王-未生怨(阿阇世王,未出生就被相師占蔔會有大逆不道的行爲),爲鞞陀提(韋提希夫人)之子,所特與其梵封的(國王的封賜)。梵志梵摩有一位摩納(婆羅門青年),名叫優多羅,爲父母所舉(身世良好),受生爲清淨,乃至七世的父母都不絕其良好的種族,生生都沒有惡,爲博聞總持,誦過四典經,深達于因、緣、正、文、戲,以及五句說(故事譚)。

  梵志梵摩曾聽聞沙門瞿昙,爲釋迦的種子,而舍棄其釋迦的宗族,而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人,而去學道。現在遊行在于鞞陀提國,和其大比丘的弟子衆俱在。那位沙門瞿昙有大名稱,周聞于十方,那位沙門瞿昙,爲如來、無所著(應供)、等正覺、明行成爲(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調禦丈夫)、天人師,號爲佛,爲衆佑(世尊)。他在于此世間當中,所有天,及魔,和梵天、沙門、梵志,從人至于天,爲自知自覺,自作證而成就遊止于其中。他所說的法,初也妙,中也妙,竟也妙,有義而有文,爲具足清淨,顯現梵行。

  又次,曾經聽到那位沙門瞿昙,已成就叁十二大人之相。如果成就大人相的話,必定會有二處的真谛,爲不虛的。第一就是:如果在家的話,必定會爲轉輪王,會聰明而有智慧。有四種的軍隊,去整禦天下,都由于自己而自在,如法的法王,而成就七寶。所謂七寶,就是: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主兵臣寶等,謂之七寶的。會有千子具足,顔貌很端正,勇猛而無畏,而能降伏其它的衆生。他必定能統領此一切之地,乃至于大海,都不用刀杖,都以法去教令,使得安隱的。第二就是:如果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人,去學道的話,必定會證得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名稱爲流布,會周聞于十方。

  梵志梵摩聽此消息後,告訴他的弟子說:「優多羅!我所聽到的就是如是:那位沙門瞿昙,爲釋迦的種子,乃舍棄其釋迦的宗族,而剃除須發,而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人,而去學道,現在遊行在于鞞陀提國,和大比丘衆俱在。優多羅!那位沙門瞿昙有大的名稱,周聞于十方。那位沙門瞿昙爲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號爲佛,爲衆佑。他在于此世間的天,以及

  魔,和梵天、沙門、梵志,從人至于天,乃自知自覺,自作證而成就遊止于其中。他所說的法,初也妙,中也妙,竟也妙,有義而有文,爲具足清淨,顯現梵行。

  又次,優多羅!那位沙門瞿昙,乃成就叁十二大人之相。如果成就大人之相的話,必定會有二處,爲真谛而不虛的。第一就是:如果在家的話,必定會爲轉輪王,會聰明而有智慧。有四種軍隊,能整禦天下,由于自己而自在,爲如法的法王,而成就七寶。那七寶就是: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主兵臣寶,就是所謂的七寶。有千子之具足,顔貌都很端正,勇猛而無畏,能降伏其它的衆生。必定能統領這裏的一切地,乃至于大海,都不用刀杖,都以法去教令,使人得安隱的。第二就是:如果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人,而去學道的話,必定會得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而名稱會流布,會周聞于十方。

  優多羅!你如果受持諸經的話,必定會有叁十二大人之相。如成就大人之相的話,必定會有二處,都是真谛而不虛的。第一,如果在家的話,必定會爲轉輪王,會聰明而有智慧,有四種軍隊,能整禦天下,由于自己之自在,爲如法的法王,而成就七寶。那七寶就是: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主兵臣寶,就是所謂的七寶。有千子的具足,其顔貌都很端正,都勇猛無畏,能降伏他衆生。他必定能統領這裏的一切地,乃至于大海,都不用刀杖,都以法去教令,使人得安隱的。第二就是:如果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人而去學道的話,必定會證得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名稱會流布,會周聞于十方。」

  優多羅回答說:「唯然!師尊!我受持諸經時知道會有叁十二大人之相。如果成就大人之相的話,必定會有二處,爲真谛而不虛的。第一就是:如果在家的話,必定會爲轉輪王,爲聰明而有智慧,有四種的軍隊,能整禦天下,由于自己之自在,爲如法的法王,而成就七寶。那七寶就是: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主兵臣寶,就是所謂的七寶。有千子之具足,其顔貌都很端正,爲勇猛無畏,而能降伏他衆生。他必定能統領這裏的一切地,乃至于大海,都不用刀杖,都以法教令,使人得到安隱的。第二就是:如果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去學道的話,必定會證得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名稱會流布,會周聞于十方。」

  梵志梵摩告訴他說:「優多羅!你往詣那位沙門瞿昙之處,去觀察那位沙門瞿昙,到底是這樣的嗎?或者不是這樣的嗎?到底實在具有叁十二大人之相與否呢?」

  優多羅摩納聽後,乃稽首梵志梵摩之足,繞其身邊叁匝之後離去。就往詣佛所,到後,共相問訊,然後退坐在一邊,而觀察世尊的身上之叁十二相。他看見世尊之身,具有了叁十相,對于其它二相,則抱著疑惑的念頭。所謂陰馬藏(佛陀的男根密藏,有如馬陰),以及廣長舌(舌薄而廣,軟而長)。

  世尊乃念而說:這位優多羅,正在觀察我身上的叁十二相。他只看見叁十相,對于其它二相,則有疑惑,所謂陰馬藏,以及廣長舌之二相是。我現在甯可斷除其疑惑爲是。世尊知道應這樣做後,就如其像定,而作如意足(入定而發神通)。世尊如其像定,而作如意足後,欲使優多羅摩納,看見其身上的陰馬藏,以及廣長舌之相。

  于是,世尊即如其像定,而作如意足。世尊以如其像定,而作如意足後,優多羅摩納,乃看見世尊的身上之陰馬藏,以及廣長舌之相。所謂廣長舌,就是從口出舌,其舌能盡覆其面。優多羅摩納看見後,曾作如是之念:沙門瞿昙真的是成就叁十二大人之相。如成就大人相的話,必定有二處之真谛不虛。第一爲:如在家的話,必定會爲轉輪王,會很聰明而有智慧,有四種的軍隊,能整禦天下,由于

  自己而自在,爲如法的法王,而成就七寶。所謂七寶,就是:輪寶、象賽、馬寶、珠寶、女賽、居士寶、主兵寶,就是所謂的七寶。也具足了千子,其顔貌都很端正,而勇猛無畏,而能降伏其它的衆生。他必定能統領這裏的一切土地,乃至于大海,都不用刀杖,都以法教令,使人得到安隱。第二就是:如果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人,而去學道的話,必定能得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名稱會流布,會周聞于十方。

  優多羅摩納又作如是之念:我甯可極爲觀察其威儀禮節,以及觀察其遊行所趣的一切。于是,優多羅摩納尋即隨佛而行,在于夏天四月當中,去觀察其威儀禮節,以及觀察其遊行所趣的一切。優多羅摩納經過夏天四月,悅可世尊的威儀禮節,以及觀察世尊的遊行所趣的一切,然後白佛而說:「瞿昙!我現在有事,欲還皈,特來請辭。」世尊告訴他說:「優多羅!你要回去,就隨你之意吧。」

  優多羅摩納聞世尊所說後,就善受善持,就從其座位站起,繞佛叁匝後離去,而往詣于梵志梵摩之處,到後,稽首梵志梵摩之足,然後退坐在一邊。梵志梵摩問他而說:「優多羅!是否如實在所聞的那樣:沙門瞿昙有大的名稱,周聞于十方,爲如是呢?或者爲不如是呢?實在有叁十二大人之相嗎?」

  優多羅摩納回答說:「唯然!師尊!實在如所聞的,沙門瞿昙乃有大的名稱,周聞于十方,沙門瞿昙實在就是如是,並不是非如是,實在是有叁十二相的。師尊!沙門瞿昙有(1)足安平而立之相,叫做,師尊!沙門瞿昙有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2)師尊!沙門瞿昙的足下生輪,輪有千輻,一切都具足,這就是,師尊!沙門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3)師尊!沙門瞿昙爲足指纖長,這就是,師尊!沙門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4)師尊!沙門瞿昙的足周而正直,這叫做,師尊!沙門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5)師尊!沙門瞿昙的足跟踝後,兩邊都平滿,就是所謂,師尊!沙門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6)師尊!沙門瞿昙之足的兩踝,都臃,就是爲之,師尊!沙門瞿昙之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7)師尊!沙門瞿昙的身毛,乃上向,這就是,師尊!沙門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師尊!(8)沙門瞿昙的手足有網缦,有如鴈王,這就是,師尊!沙門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

  又次,師尊!(9)沙門瞿昙的手足極妙,乃柔弱軟軟,有如兜羅華(細綿花),這就是,師尊!沙門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師尊!(10)沙門瞿昙的肌皮軟細,塵水不能著,這就是,師尊!沙

  門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師尊!(11)…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