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一▪P2

  ..續本文上一頁沙門瞿昙爲一一毛,一一之毛就是說在其身上的一一的孔穴當中,有一毛之生出,其色如绀青,如螺之右旋,這就是,師尊!沙門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師尊!(12)沙門瞿昙爲鹿的腸,猶如鹿王,這就是,師尊!沙門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師尊!(13)沙門瞿昙爲陰馬藏,猶如良馬王,這就是,師尊!沙門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師尊!(14)沙門瞿昙的身形圓好,有如尼拘類樹(縱廣樹),上下都圓,而相稱,這就是,師尊!沙門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師尊!(15)沙門瞿昙之身不阿曲,身不曲就是平立時,伸手可以摩其膝,這就是,師尊!沙門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師尊!(16)沙門瞿昙之身,乃爲黃金之色,有如紫磨金,這就是,師尊!沙門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

  又次,師尊!(17)沙門瞿昙之身,七處都滿,七處滿就是:兩手、兩足、兩肩,以及頸,這就是,師尊!沙門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師尊!(18)沙門瞿昙,其上身爲大,猶如獅子那樣,這就是,師尊!沙門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師尊!(19)沙門瞿昙爲獅子的頰車,這就是,師尊!沙門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師尊!(20)沙門瞿昙的脊背平直,這就是,師尊!沙門瞿昙的大

  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師尊!(21)沙門瞿昙的兩肩上連通,頸都平滿,這就是,師尊!沙門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師尊!(22)-(25)沙門瞿昙有四十齒,牙平,齒不,齒白,通于味第一味,這就是,師尊!沙門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師尊!(26)沙門瞿昙的梵音可愛,其聲音乃如迦羅毘伽(伽陵頻伽,好聲鳥),這就是,師尊!沙門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師尊!(28)沙門瞿昙,乃爲廣長舌,所謂廣長舌,就是其舌從口中出後,遍覆于其面,這就是,師尊!沙門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師尊!(29)沙門瞿昙的承淚處滿,有如牛王(眼睫如牛王),這就是,師尊!沙門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師尊!(30)沙門瞿昙的眼色绀青,這就是,師尊!沙門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師尊!(31)沙門瞿昙之頂,有肉髻,團圓而相稱,發如螺之右旋,這就是,師尊!沙門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師尊!(32)沙門瞿昙的眉間生毛,爲潔白,而右萦,這就是,師尊!沙門瞿昙的大人的大人之相。這叫做,師尊!沙門瞿昙之成就叁十二大人之相。

  附注:卷十一,第五十九經,叁十二相經,曾提示過,所謂:1.足安平立,2.足下生輪,3足指纖長,4.足周正直,5.足跟踝後兩邊平滿,6.足兩踝臃,7.身毛上向,8.手足網缦,9.手足極妙柔弱軟敷,10.肌皮軟細,11.一孔一毛,12.鹿腸,13.陰馬藏,14.身形圓好,15.身不阿曲,16.身黃金色,17.身七處滿,18.身大猶如獅子,19.獅子頰車,20.脊骨平直,21.兩肩上連通頸平滿,22.四十齒,23.牙平,24.齒不疏,25.齒白,26.梵音可愛,27.聲猶如加羅毘伽,28.廣長舌,29.承淚處滿,30.眼色绀青,31.頂有肉髻,32.眉間生毛。

  如果成就大人之相的話,必定有二處,都是真谛不虛的。第一,如果在家的話,必定會爲轉輪王,爲聰明而有智慧,會有四種軍隊,能整禦天下,都由于自己之自在,爲如法的法王,而成就七寶。那七寶就是: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主兵臣寶,就是所謂的七寶。有千子之具足,其顔貌都端正,勇猛而無畏,而能降伏他衆生。他必定能統領這裏的一切地,乃至于大海,都不用刀杖,都以法教令,使得安隱的。第二,如果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去學道的話,必定會得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名稱會流布,會周聞于十方。

  又次,師尊!我看見沙門瞿昙之著衣、已著衣,被衣、已被衣,出房、已出房,出園、已出園等動作,和行道而至于村間之事,如入村、已入村、在巷,入家、已入家,正床、已正床,坐、已坐,澡手、已澆手,受飲食、已受飲食,食、已食,澡手咒願,徒座而起。步出家、已出于家,在巷,出村、已出村,入園、已入園,入房、已入房等事。師尊!沙門瞿昙,著衣很齊整,不高,又不下,衣不近其體,風不能使衣遠離其身。師尊!沙門瞿昙被衣很齊整,不高,也不下,其衣不近于其身體,風不能使衣遠離其身。師尊!沙門瞿昙常著新衣時,都隨順于聖者的方式,都用剪刀把它割截後,再縫好,然後拿去染作惡色,像如是的,那聖者之染作惡色那樣。他持有其衣的目的,並不是爲了財物,也不是爲了貢高,更不是爲了自己的裝飾,也不是爲了莊嚴,但都是爲了障蔽蚊虻,以及避風日之所觸之故,也是爲了慚愧,而覆其身之故。

  他出房之時,身體並不低與仰。師尊!沙門瞿昙出房之時,終究不會低身。師尊!沙門瞿昙如欲行時,先舉其右足,正舉而正下,行不擾亂,也不會有惡亂。行時,兩踝終究不會相振.(不相觸)。師尊!沙門瞿昙,其行之時,並不會被塵土所坌。爲甚麼呢?因爲由于本來的善行之故。他出園之

  時,身體並不低與仰。師尊!沙門瞿昙出園之時,終不會低身,往到于村間,其身都極爲右旋,觀察如龍,遍觀而觀,不恐不怖,也不會驚懼,而觀察諸方。爲甚麼呢?因爲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之故。他入村裏時,其身不會低仰。師尊!沙門瞿昙入于村裏之時,終究不會低身,他在于街巷時,都不低視,也不仰觀,唯有直而正之視,在于其中,並不會礙于其所知所見。

  師尊!沙門瞿昙的諸根常定。爲甚麼呢?因爲以其本來之善行之故。他入于家時,其身不會低仰的。師尊!沙門瞿昙入于家之時,終究不會低身。師尊!沙門瞿昙都身而右旋,正床而坐。他在于床上.不極盡其身力而坐,也不用手案在于(腿肉)而坐在于床上。他坐床後,並不悒悒(不憂悶不樂),也不煩惱,同時也是快樂。受澡水之時,不高,也不下,不多,也不少。他受飲食時,也不高,也不下,也不多,也不少。師尊!沙門瞿昙受食時,都平于缽,于羹與飲食,都于以相等。師尊!沙門瞿昙,抟食(以手抓捏而食)時,都齊整,都徐徐(慢慢)的著放入于口內,抟食未至之時,並不豫先張其口,及在于口內時,即再叁的嚼,而咽(入于咽喉),飯,以及羹,也沒有不斷碎,還有余物在口內時,又不將抟食入于口中。

  師尊!沙門瞿昙以叁事清淨之食,而欲得其味,然而也不是欲染味其食(雖會感受食物之味,但是不會貪著其味)。不是爲財物,不是爲貢高,不是爲自飾,不是爲莊嚴,但欲存其身,而能久住,而無疾患,食物乃用來止故疹(疹雖爲皮膚上發生的顆粒的點子,但總稱爲病),用來豫防,使其不起新的疾病,爲了存命而無疾患,增有體力而得快樂而已的。飯食已完畢後,受澡手之水時,乃不高不下,不多不少。受澡缽之水,也不高不下,不多不少。他將手洗淨後,其缽也洗淨,洗缽而使其清淨後,其手也清淨。拭手後,便拭其缽。拭缽之後,便拭手。他洗拭其缽後,就安著在于一邊,在于不近不遠之處,並不數次觀看其缽,也不是爲了其缽。他並不毀呰此食,也不稱與其食物,但是暫時默然而已。他嗣後就爲居士說法,勸發其渴仰,成就其歡喜。用無量的方便,爲居士說法,勸發其渴仰,成就其歡喜後,就從座站起,便退而還回。

  他出其家時(離開居士之家),其身並不低仰。師尊!沙門瞿昙出居士之家時,終究不低身。他在街巷時,並不低視,也不仰視,唯直正而視,在其中,並不會因此而有所礙其所知所見的。師尊!沙門瞿昙的諸根乃常定。爲甚麼呢?因爲其本來的善行之故。他出村之時,身體也不會低仰。師尊!沙門瞿昙出村之時,終究不會低身。他進入園內時,身體也不低仰。師尊!沙門瞿昙進入園內時,終究

  不會低身的。他中食之後收舉衣缽,澡洗其手足後,就會將尼師檀(坐具)放著在于肩上,而入于房內去宴坐。師尊!沙門瞿昙乃饒益世間之故,而入房去宴坐的。師尊!沙門瞿昙則在于晡時,從其宴坐寤起時,其面色乃非常的光澤。爲甚麼呢?因爲他是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之故。

  師尊!沙門瞿昙之口,會出八種的音聲,第一爲甚深,第二叫做毘摩樓簸,第叁叫做入心,第四叫做可愛,第五叫做極滿,第六叫做活瞿,第七叫做分了,第八爲之智(佛所發出之音,言辭清雅,令人聞即解悟。1.極好音,2.柔軟音,3.和適音,4.尊慧音,5.不女音〔大雄之德,令人敬畏〕,6.不誤音,7.深遠音,8.不竭音)。爲多人所喜愛,爲多人所快樂,爲多人所思念,使人能得心定。師尊!沙門瞿昙乃隨衆生而說法,其聲都不出于大衆之外,唯在于大衆當中,而爲他們說法,勸發其渴仰,成就其歡喜的。都用無量的方便爲他們說法,勸發其渴仰,成就其歡喜後,就從其座站起,還歸其本所。師尊!沙門瞿昙,其形像,乃如是這般的,但有殊勝,又超過于如是的。師尊!我欲往詣那位沙門瞿昙之處,去從他學習梵行(不知能准與否?)」梵志梵摩告訴他說:「隨你之意好了。」

  于是,優多羅摩納,稽首梵志梵摩之足,繞其身邊叁匝之後離去,乃往詣佛所,到後,稽首佛足,

  然後退坐在于一邊,他仰白佛陀說:「世尊!我願跟從世尊您學道,而受具足戒,而成就爲一比丘之身,得從世尊您修行梵行。」

  于是,世尊乃度優多羅摩納,使其學道而受具足戒。世尊度優多羅摩納,令其學道受具足戒後,就遊行于鞞陀提國,而與大比丘衆們,同時就展轉前進,而到達于彌薩羅,則住在于彌薩羅的大天捺林。

  那些彌薩羅的梵志、居士們,聽聞沙門瞿昙,爲釋迦的種族的子弟,乃舍棄釋迦的宗族,而出家去學道,遊行于鞞陀提國,和大比丘衆俱在,而展轉來到此…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