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极为短少,必定在于不久之时,会转生而至于后世的,应该要多作善事,应行梵行,因为有生者,没有不死之故。然而现在的世人,对于法行,对于义行,对于善行,对于妙行,都没有作为,也不想去研求行持。』那时,尊师阿兰那,就是这样的为了其弟子
们说法的,所谓:『诸位摩纳磨!甚奇!甚奇!人命乃极为短少,必定在于不久之时,会转生而至于后世的,因此,应多作善事,应行梵行,因为有生者,没有不死的。然而现在的世人,却对于法行,对于义行,对于善行,对于妙行,乃无所作为,也不想去研求行持。』像如是的,尊师阿兰那,乃为他的弟子们说如是之法。
又次,尊师阿兰那,也曾经为其弟子说如是之法:『摩纳磨!犹如朝露渧在于草上,而遇到太阳一出,则会消灭那样,暂时有,而不会久的。像如是的,摩纳磨!人命乃如朝晨的露水那样,甚为难得,为至少的少味(少有快乐),而有大苦痛的灾患,灾患可说就是非常的多。』像如是的,尊师阿兰那乃为弟子们说如是之法。
又次,尊师阿兰那,乃为其弟子们说如是之法:『摩纳磨!犹如大雨时,渧水会成泡,或者会生,或者会灭那样,像如是的,摩纳磨!人命乃如水泡那样,甚为难得,只有至少的少味,而有大的苦恼灾患,灾患可说就是非常的多。』像如是的,尊师阿兰那,乃为其弟子们说如是之法的。
又次,尊师阿兰那,乃如是的为其弟子们说法:『摩纳磨!犹如以杖,投着在于水中时,就会很快的浮出水面那样。像如是的,摩纳磨!人命乃如杖,投在水中后,就迅速的浮出那样,乃甚为难
得,为至少的少味,而有大的苦痛灾患,灾患可说是非常的多。』像如是的,尊师阿兰那,乃为其弟子们说如是之法。
又次,尊师阿兰那,曾为其弟子们说如是之法:『摩纳磨!犹如新的瓦孟(盛饭的瓦器),投在水中时就会浮出,放着在于风热之中,就会很快的干燥那样。像如是的、摩纳磨!人命乃如新的瓦孟那样,虽渍于水中,然而很快就会干燥,为甚难得的一件事,只有至少的少味,而有大的苦恼灾患,灾患为非常的多。』像如是的,尊师阿兰那,乃这样的为其弟子说法。
又次,尊师阿兰那,乃为其弟子说如是之法:『摩纳磨!犹如小段之肉放着在于大釜的水中,下面即起炽燃之火的话,就会速得消尽那样。像如是的,摩纳磨!人命乃如段肉之消尽那样,为非常的难得,只有至少的少味,而有大苦痛的灾患,灾患可说是非常的多。』像如是的,尊师阿兰那,乃为其弟子说如是之法。
又次,尊师阿兰那乃为其弟子说如是之法:『摩纳磨!犹如缚贼徒,送至于标下,将斩死那样,随着其举起其足(脚),即一步一步的趣于死亡,一步一步的趣于命尽。像如是的,摩纳磨!人命乃如贼徒,将缚送至于标下斩杀那样,非常的难得,只有至少的少味,而有大苦痛的灾患,灾患乃为非常
的多。』像如是的,尊师阿兰那,乃为其弟子说如是之法。
又次,尊师阿兰那,乃为其弟子说如是之法:『摩纳磨!犹如屠儿之牵牛,将牠杀死那样,随着其举起牠的脚,则一步一步的趣于死亡,一步一步的趣于命尽。像如是的,摩纳磨!人命乃如被牵去赴杀场的牛那样,非常的难得,只有至少的少味,乃有大的苦恼的灾患。其灾患乃为非常的多。』像如是的,尊师阿兰那,乃这样的为其弟子说法。
又次,尊师阿兰那,乃这样的为其弟子说法:『摩纳磨!有如机织(织布的机械)那样,随着其行纬之近于完成,近于完毕那样。像如是的,摩纳磨!人命乃如机织的将织完那样,乃甚为难得,只有至少的少味,而有大的苦痛之灾患,灾患可说是非常的多。』像如是的,尊师阿兰那,乃为其弟子说如是之法。
又次,尊师阿兰那,乃为其弟子说如是之法:『摩纳磨!犹如山的水,瀑涨而流疾,多有所漂流,其水流乃速駃(快)而过去,并没有须臾的停息。像如是的,摩纳磨!人寿之行程乃为迅速,一去即并没有一时的停住。像如是的,摩纳磨!人命乃如速駃(快)的水流那样,是非常的难得,只有至少的少味,而有大的苦痛的灾患,灾患乃非常的多。』像如是的,尊师阿兰那,乃为其弟子说如是之法。
又次,尊师阿兰那,乃为其弟子说如是之法:『摩纳磨!犹如夜闇之时,以杖投在于地时,或者就会下头堕地,或者上头会堕在于地,或者又会卧堕,或者堕在于清净之处,或者会堕在于不净之处那样。像如是的,摩纳磨!众生被无明所覆盖,为爱所系缚,或者会转生于泥犁(地狱),或者会转生于畜生,或者会转生于饿鬼,或者会转生于天上,或者会转生于人间。像如是的,摩纳磨!人命乃如夜闇时之杖投在于地上那样,非常的难得,只有至少的少味,而有大苦痛的灾患,其灾患可说是非常的多。』像如是的,尊师阿兰那,乃为其弟子说如是之法。
又次,尊师阿兰那,为其弟子说如是之法:『摩纳磨!我在于世间,乃断除贪伺,心里并没有憎诤,看见他人的财物,诸生活之具时,并不会起贪伺,并不会欲使我去得它,我对于贪伺,已经净除其心。像如是的瞋恚、睡眠、掉悔,也同样的已净除。我对于世间的一切,已断疑度惑,对于诸善法并没有犹豫,我对于疑惑已净除其心。摩纳磨!你们对于世间的一切,也应该断除贪伺,其心当应没有憎诤,看见他人的财物,诸生活之具,应不起贪伺,应不欲使我得到,你对于贪伺应净除其心。像如是的,对于那些瞋恚、睡眠、掉悔,也是同样之
理。你对于世间的一切,应断疑除惑,对于诸善法,应该要没有犹豫。』像如是的,尊师阿兰那乃为其弟子说如是之法。
又次,尊师阿兰那为其弟子说如是之法:『摩纳磨!我的心和慈俱在,而遍满于一方,而成就游止于其中。像如是的,遍满于二三四方,遍满于四维上下,普周于一切,心都和慈俱在,而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而甚大,无量的善修,遍满于一切世间,而成就游止于其中。像如是的,心之和悲,和喜同俱之事,也是同样的道理。心也和舍同俱,无结而无怨,无恚而无诤,极广而甚大.无量的善修,遍满于一切世间,成就而游止于中。摩纳磨!你们的心也应当和慈俱,应当遍满于一方而成就而游止于其中。像如是的,遍满于二三四方,遍满于四维上下,普周于一切,心与慈俱在,无结而无怨,无恚而无诤,极广而甚大,无量的善修,遍满于一切世间,成就而游止于其中。像如是的,心之与悲、与喜,也是同样的道理。心与舍俱,无结而无怨,无恚而无诤,极广而甚大,无量的善修,遍满于一切世间,成就而游止于其中。』像如是的,尊师阿兰那,乃这样的为其弟子说法。
又次,尊师阿兰那,曾为他的弟子说梵世之法。如果尊师阿兰那为其弟子阐说梵世法之时,其诸弟子们当中,有人不完全具足而奉行其法的话,则其命终之后,或者会往生于四王天,或者会生于三十三天,或者会生于焰摩天(第三层天,时分天),或者会生于兜瑟哆天(知足天,第四层天),或者会生于化乐天(第五层天),或者会生于他化乐天(第六层天)。如果尊师阿兰那为其弟子说梵世法之时,诸弟子们当中,如果有人完全具足奉行其法的话,其人当会修习四梵室(慈悲喜舍之四无量心,修此,可感生于梵天),会舍离欲贪,在其命终之后,会得生于梵天。
那时,尊师阿兰那,曾作如是之念:我不应该和我的弟子们类同而俱至于后世,而共生在于同为一处。我现在宁可更修增上之慈,修增上之慈后,命终之后,能得往生于晃昱天中(光音天,色界二禅之顶上)。
尊师阿兰那就在于后来之时,更修增上慈,修习增上慈后,命终之后,乃得往生于晃昱天中。尊师阿兰那,及其诸弟子们,学道都不虚,都得大果报。比丘!你的意见如何呢?往昔之时的尊师阿兰那,是另有其人吗?你们不可作如是之念:为甚么呢?比丘们!当知,即是我啊!我在于那时,名叫尊师阿兰那,我在于那时,有无量百千的弟子,我在于那时,为诸弟子们说梵世之法。
我阐说梵世之法时,诸弟子们当中,如有不完全具足去修习奉行的话,则在其命终之后,或者生于四王天,或者生于三十三天,或者生于焰摩天,或者生于兜瑟哆天,或者生于化乐天,或者生于他化乐天。我说梵世法之时,诸弟子们当中,假如有完全具足奉行法的话,也就会修习四梵室,而舍离于欲贪,在其命终之后,得生于梵天。我在于那时,曾作如是之念:我不应该和弟子们同类而俱至于后世,而共生于同一个地方。我现在宁可更修增上慈,修习增上慈后,命终之后,可以得生于晃昱天中。我在于后来之时,就更修增上慈,修习增上慈后,命终之后,得生于晃昱天中(光音天,新译为极光净天)。我在那个时候,和我的诸弟子们,都学道而不空虚,都得大果报。
我在于那时,乃自饶益,也饶益于他人,饶益于很多人。都愍伤世间,为了天,为了人,而求义,以及饶益,和求安隐快乐。不过我在于那时所说之法,乃不至于究竟,并不究竟白净,不究竟梵行,不究竟梵行之终止。我在于那时,还不能离开生老病死,还不能离开有啼哭忧戚之事,也未能得脱一切苦恼。比丘们!我现在出世为如来,为无所著(应供)、等正觉、明行成为(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调御丈夫)、天人师,号为佛,为众佑(世尊)。我现在自饶益,也饶益他人,饶益很多人,都愍伤世间,为了天,为了人,而求义,以及饶益,而求安隐快乐。我现在所说之法,已得至于究竟,已究竟白净,究竟梵行。究竟梵行完了后,我现在已离开生老病死,已离开啼哭忧戚之事,我现在已得脱一切的苦恼。
比丘们!如果有正说的话,那就是说:人命乃极为短少,必定在于不久之时,会交至于后世,因此,应行善事,应行梵行,因为有生者,没有不死的。比丘们!现在所说的就是正诡。为甚么呢?现在如果有长寿的人,不过是远至于一百岁,或者又小小的超过于一百岁而已(一百余岁为人寿的极限)。假若有所长寿的话,其寿命存在于世间三百年之时,则春季为百次,夏季为百次,冬季为百次。如果生命生存为千二百个月的话,则春季为四百次,夏季也为四百次,冬季也是四百次的了。假如命存千二百个月的话,则命存为二千四百个半月,春季为八百个半月,夏季也八百个半个月,冬季也为八百个半个月。命存二千四百个半月的话,就为之三万六千的昼夜,春季为一万二千个画夜,夏季也为一万二千个画夜,冬季也为一万二千个昼夜。命存三万六千昼夜的话,就为七万二千之食,以及也会有障碍其食之时,和障碍母乳之时。
所谓有障碍其食,就是说:苦恼时,就不能食,瞋恚时,就不能食,疾病时,就不能食,有事时,就不能食,行来时,就不能食,至于王间(政府)时,就不能得食,斋日时,也不能食,不得之时,也不能食。这叫做比丘一百岁之存命,其所讲百岁数、时数、岁时数、月数、半月数、月半月数、昼数、夜数、昼夜数、食数、障碍数、食障碍数。
比丘!如果有尊师,所为都为其弟子,而发起大慈哀,怜念愍伤,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的话,则我现在已经作到这种事,你也应当又要去作,要到无事之处,在于山林树下,空寂安静之处,在那里燕坐思惟,不可以有些放逸!应该要勤加精进,不可使有后悔之事!这就是我的教敕,就是我的训诲。」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那些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完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