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坐下。」尊者賴咤惒羅就請拘牢婆王說:「現在有別坐在那裏,大王可以坐在那邊。」
于是,拘牢婆王和賴咤惒羅尊者共相問訊,然後退坐在一邊。大王對賴咤惒羅說:「你是否爲家道
衰微之故,才去出家學道的呢?或者如爲無財物之故,而行學道的話,則賴咤惒羅啊!我拘牢婆王家,乃有很多的財物,我可出財物給與賴咤惒羅你,我勸賴咤惒羅你,應舍戒罷道,去行欲布施,去快修福業爲是。爲甚麼呢?賴咤惒羅!因爲師教非常的難修!出家學道也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尊者賴咤惒羅聽後,對大王說:「大王!你現在乃用不清淨之法來請我的,並不是以清淨之法來請我的。」拘牢婆王聽後,請問說:「我應當要怎樣才叫做用清淨之法請賴咤惒羅你,而不是用不清淨之法呢?」
尊者賴咤惒羅說:「大王!應作如是之語:『賴咤惒羅!我國的人民乃安隱快樂,並沒有恐怖、沒有鬥诤,也沒有棘刺,更沒有苦使役,米谷很豐饒,乞食爲容易得到。賴咤惒羅你若住在我的國內的話,我當會爲護法,而保護如法。』大王!像如是說,就是用清淨之法請我,而不是以不淨來請我的了。」拘牢婆王聽後,就向他說:「我現在用清淨之法,來請賴咤惒羅你,並不是用不清淨之法。我國的人民很安隱快樂,並沒有恐怖,沒有鬥诤,也沒有棘刺,更沒有使役,米谷乃非常的豐饒,乞食爲容易得到。賴咤惒羅,你如住在我國內的話,我當會爲你的護法,會護如法。
又次,賴咤惒羅!有四種衰,所謂衰衰之故,才
會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的人,而去學道。那四種呢?所謂病衰、老衰、財衰、親衰是。賴咤惒羅!甚麼叫做病衰呢?或者有一個人,罹病長久,其疾患乃極爲沈重而非常的痛苦,他就作如是之念:我長病疾患,極爲深重而甚苦。我實在有欲,而不能行欲,我現在甯可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的出家人,去學道。他就在于後來之時,由于病衰之故,就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之人的去學道,這就是病衰。
賴咤惒羅!甚麼叫做老衰呢?或者有一個人,年耆而根熟,其壽數已到了垂畢之時(歲壽將于該終之時),他就作如是之念:我已年耆而根熟,壽數已過了將于垂終之時,我實在有欲,然而已不能行欲,我現在甯可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的人,而去學道。他就在于後來之時,由于老衰之故,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的人,而去學道,這叫做老衰。
賴咤惒羅!甚麼叫做財衰呢?或者有一人,貧窮無力,他就作如是之念:我乃貧窮而無力,我現在甯可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的人,而去學道。他就在于後來之時,由于財衰之故,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
而爲無家的人,而去學道,這叫做財衰。
賴咤惒羅!甚麼叫做親衰呢?或者有一個人,在親裏的人,都已斷種,都已死亡沒盡,他就作如是之念:我的親裏的人,都已斷種,都已死亡沒盡,我現在甯可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之人的去學道。他就在于後來之時,由于親衰之故,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的出家人,而去學道,這叫做親衰。
賴咤惒羅!你在往昔之時並沒有病,是安隱成就,都以平等的食道,爲不冷不熱,平正而安樂,順次而不诤,由于此之故,乃食噉含消,都安隱而得以消化。賴咤惒羅!你乃不是由于病衰之故,而剃除須發,而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的出家人,而去學道。
賴咤惒羅!你在往昔之時,年幼而爲童子時,其發黑而清淨,身體乃很盛壯。那時作倡伎樂,極爲自娛,而莊嚴其身,都常喜于遊戲。那個時候,你的親屬都不欲使你去學道。父母乃啼泣,乃憂戚懊惱,也不聽允你去出家學道。然而你卻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人,而去學道。賴咤惒羅!你乃不由于老衰之故,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的人,而去出家學道。
賴咤惒羅!你在此鍮蘆咤的地方,可說就是第一家,是最大之家,是最勝之家,是最上之家,所謂財物是也。賴咤惒羅!你乃不由于財衰之故,而去剃除須發,而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之出家人,而去學道。
賴咤惒羅!你在此鍮蘆惒的林間,有大豪親,有族親,大家都存在。賴咤惒羅!你乃不由于親衰之故,去剃除須發,去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的出家人,而去學道。
賴咤惒羅!此四種衰,或者有衰的人,就去剃除須發,去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的人,而去學道。依我看,賴咤惒羅你都沒有這些衰,可使賴咤惒羅你去剃除須發,去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的人,而去學道。賴咤惒羅!你的所知所見爲如何?爲聽甚麼,而去剃除須發,而去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的出家人,而去學道的呢?」
尊者賴咤惒羅回答而說:「大王!世尊,也就是知者、見者、如來、無所著(應供)、等正覺,曾經教示而說四事。我乃欲此四事,忍樂于此四事,我知見聞此四事,因此之故,才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人,而去學道的。那四事呢?1.此世間乃沒有護,沒有可依恃的。2.此世間的一切都趣向于老衰之法。3
此世間爲無常的,必定當會舍棄的。4.此世間並沒有滿足,無有厭足,都爲愛而走使的。」
拘牢婆王問說:「賴咤忍羅!你剛才所說的:『大王!此世間並沒有保護,沒有可依恃。』然而,賴咤惒羅!我有兒孫、兄弟、枝黨、象軍、車軍、馬軍、步軍,都能射禦,有嚴毅而勇猛的王子,有力士缽邏骞提、摩诃能伽,有會占相的,有會策慮的,有會計算的,有善知書的,有善談論的,也有君臣,有眷屬,有會持咒的,有會知咒的。他們隨著諸方的有恐怖之事時,都能製止。如賴咤惒羅你所說的:『大王!此世間無人能護,沒有可依恃的。』賴咤忍羅!你剛才所說的,這有甚麼意義呢?」
尊者賴咤惒羅回答說:「大王!我現在問大王你,你就隨所知的解答吧!大王!此身體是否會有病嗎?」拘牢婆王回答說:「賴咤惒羅!現在我的身體,都常有風病。」
賴咤惒羅尊者問說:「大王!當那風病發作時,會生非常極重之苦的,大王!那時你是否可以對你的那些兒孫、兄弟、象軍、馬軍、車軍、步軍,皆能射禦的,嚴毅勇猛的王子,力士缽邏骞提、摩诃能伽,能占相的,有策慮的,會計算的,知書的,善能談論的,和君臣、眷屬,以及能持咒、知咒的等人說:『你們共來暫代我受極重甚苦之事,使我
無病而得安樂。』呢?」拘牢婆王回答說:「弗也!爲甚麼呢?因爲我自作業,因業緣業(由于業的因緣),而獨受極苦,非常重的苦的。」
尊者賴咤想羅對他說:「大王!由于此緣故,世尊乃說此世間無護,無可依恃。我樂欲此道理,忍樂此道理,我知、見、聞此道理,因此之故,而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人,而去學道的。」拘牢婆王對尊者說:「如賴咤惒羅尊者所說之:『大王!此世無護,無可依恃,』等語,我也是樂欲此理,忍樂于此道理。爲甚麼呢?因爲此世間確實無護,確實無可依恃。」
拘牢婆王又問說:「如賴咤想羅你所說的:『大王!此世間的一切,都趣向于老法。』賴咤惒羅你剛才所說的,這又是甚麼意義呢?」尊者賴咤惒羅回答說:「大王!我現在問大王你,你就隨所知的來解答。如大王之年齡,或者在二十四歲,或者在二十五歲時的話,你的意見如何呢?那個時候的動作的輕快,和現在比較起來,到底爲何呢?那時的筋力、形體、顔色,和現在相比起來,爲何呢?」拘牢婆王回答說:「賴咤惒羅!如我那時的年齡,或者爲二十四,或者爲二十五,我自憶那時,乃非常速疾(輕快),筋力、形體、顔色,沒有人能勝我的。賴可想羅!我現在已經極老,諸根都衰熟,
壽數已到了將于垂盡,年已滿八十,不能再有輕快的起動了。」
尊者賴咤惒羅對他說:「大王!因此之故,世尊乃說此世間的一切,乃極向于衰老之法。我乃樂欲而忍樂此說法,我乃知、見、聞此說法,因此之故,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人,而去學道。」拘牢婆王說:「如賴咤惒羅所說的:『大王!此世間的一切,都趣向于衰老之法。』我也樂欲而忍樂于此法。爲甚麼呢?因爲此世間確實一切都向于衰老之法。」
拘牢婆王又問說:「如賴咤惒羅你所說的:『大王!此世間爲無常,必定當會舍去。』賴咤惒羅你剛才所說的這些話,到底這又爲何意義呢?」尊者賴咤惒羅對他說:「大王!我現在問王你,你就隨所解的回答于我。大王!有豐富的拘樓國,以及豐富的後宮,豐富的倉庫嗎?」拘牢婆王回答說:「如是!」
尊者賴咤惒羅又問說:「大王!有豐富的拘樓國,以及有豐富的後宮,也有豐富的倉庫,然而如果有時有一種法之到來,而不可依,將忍樂(安住于快樂)的被破壞,一切世間的人,沒有不皈于死的話,則那個時候的豐富的拘樓國,以及豐富的後宮,豐富的倉庫,是否可得從此世間,持至于後世嗎?」拘牢婆王回答說:「弗也!爲甚麼呢?因爲
我會獨一無二,並沒有伴侶可從此世間至于後世的。」尊者賴咤想羅對他說:「大王!因此之故,世尊乃說此世間爲無常,必定當會舍去。我乃樂欲而忍樂于此道理,我乃知、見、聞此道理,因此之故,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人,而去學道。」拘牢婆王對他說:「如賴咤惒羅你所說的:『大王!此世間爲無常,必定當會舍去。』這些話,我也樂欲于是,忍樂于是(歡樂此說,安樂于此說)。爲甚麼呢?因爲此世間確實爲無常,必定當會舍去之故…
《中阿含經卷第叁十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