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擻(振動)其衣服,在其所依的村邑遊行,都如常時那樣的身上著衣,持缽入村去乞食,都善護其身,善攝諸根,立于正念。那些放牛羊的人、取樵草的人,或者行路的人,進入那山林
而首先看見的人,便作如是之念:現在這位沙門在此無事處坐禅,已經命終。我們在昨天已經拾取燥樵燥草,把它積覆在其身,點火把他燒燃,然後才離去。然而現在這位賢者卻更能複想(蘇生才能想,故想,也可以表示其活)。波旬!由于此緣故,想尊者的名,才叫做想。
波旬!在那個時候的惡魔,便作如是之念:這位禿頭的沙門,被黑所縛,斷種而無子。他學習禅,而其伺(細心伺察,心所之名),乃增加其伺,而爲數數伺(常常在伺察)。有如驢馬,整日都背負重物,系在于枥上(養馬的地方),而不得麥食,爲了那麥之故,而伺,而增伺,而數數在伺。而增其伺,像如是的,這位禿頭的沙門,乃被黑所縛,而斷種無子,學禅而伺,而增其伺,而數數伺,有如貓子在于鼠穴的旁邊,爲了欲捕鼠之故,而在伺,而數數的在伺。像如是的,這位禿頭的沙門,乃被黑所縛,斷種而無子,他學禅,而伺,而增其伺,而數數的在伺,有如鸺狐之在于燥樵積之間,爲了捕鼠之故,而伺,而增其伺,而數數的在伺。像如是的,這位禿頭的沙門,乃被黑所縛,斷種無子,而學禅,而伺,而增伺,而數數的在伺,有如鶴鳥之在于水岸之邊,爲了捕魚之故,而在伺,而增其伺,而數數的在伺。像如是的,這位禿頭的沙門,乃被黑所縛,斷種無子,而學禅,而伺,而增
其伺,而數數的在伺。
他到底何所伺(伺察甚麼呢)?爲何義而伺?求何等而伺(求甚麼而伺察呢)?他乃調亂狂發而敗壞。我不知他到底是由何處而來,也不知道他會到那裏去,也不知其住止,不知其死,不知其生,我甯可教敕(煽動)諸梵志、居士們而說:「你們共同來罵詈這位在精進的沙門,來打破責數這位沙門。爲甚麼呢?因爲或者由于罵詈打破責數這位沙門時,倘能激起他的惡心的話,就能使我得乘其便啊!」
波旬!在那個時候,那位惡魔便教敕梵志、居士,叫那些梵志、居士來罵詈那位在精進的沙門,來打破責數。那些梵志、居士,有的就用木來打,有的就用石來擲,或者用杖撾,或者傷害精進的沙門的頭,或者裂壞其衣,或者破壞其應量器(缽)。那時,諸梵志、居士,或者有死亡的人,就因于此,緣于此(因此之故),在其身壞命終之後,必至于惡處,而生于地獄之中。他轉生惡處後,曾作如是之念:我應該受此痛苦的,應當又更受極苦,而超過此苦啊!爲甚麼呢?因爲我們曾向精進的沙門行惡行之故!
波旬!覺礫拘荀大(拘留孫)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的弟子,被傷其頭,被裂壞其衣,被破其應量器(缽)後,曾往詣覺礫拘荀大如來、無所著、等
正覺之處。那時覺礫拘荀大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被無量百千的眷屬所圍繞,而爲他們說法。覺礫拘荀大如來、無所著、等正覺,遙見其弟子之頭被傷、衣被裂、缽被破,而向這邊來,看見後,就告訴諸比丘們說:『你們看見嗎?惡魔曾教敕梵志、居士們說:你們共同來罵詈精進的沙門,來打破責數這位沙門。爲甚麼呢?因爲或罵詈打破責數之時,倘能激起他的惡心,就能使我得其便啊!比丘們:你們當以心與慈俱,而遍滿于一方,而成就遊止于其中。像如是的,遍滿于二叁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心與慈俱,而無結無怨,無恚無诤,極廣而甚大,無量的善修,遍滿于一切世間,成就而遊止于其中。像如是的,心與悲俱,心與喜俱,也是同樣。心與舍俱,而無結無怨,無恚無诤,極廣而甚大,無量的善修,遍滿于一切世間,成就而遊止于其中,使惡魔想求其便,而不能得其便。』
波旬!覺礫拘荀大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以此教敕他的諸弟子,他們就受教,而心與慈俱,遍滿于一方,成就而遊止于其中。像如是的遍滿于二叁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心與慈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诤,極廣而甚大,無量的善修,遍滿于一切世間,成就而遊止于其中。像如是的,心與悲俱,心與喜俱,也是同樣。而心與舍俱,無結無
怨,無恚無诤,極廣而甚大,無量的善修,遍滿于一切世間,成就而遊止于其中。由于此之故,那惡魔欲想求其便,也不能得其便。
波旬!那個時候,惡魔又作如是之念:我以此事,想求精進的沙門之便,然而卻不能得,我甯可教敕梵志、居士而說:『你們共同來奉敬、供養、禮事這位精進的沙門。或者以奉敬、供養、禮事精進的沙門時,倘能激起其惡心,使我能得其便。』波旬!那些梵志、居士們,被惡魔所教敕後,就共同來奉敬、供養、禮事精進的沙門,用衣服敷在地面,而作如是之言而說:『精進的沙門:您可以在于上面行過去,精進的沙門乃難行而能行,使我長夜得利饒益,安隱快樂!』梵志、居士,以發布地而作是說:『精進的沙門,可在于上面行過去,精進的沙門難行而能行,使我長夜得利饒益,安隱快樂!』梵志、居士,以手捧持種種的飲食,住在于道旁而等待而作如是之說:『精進的沙門,請受此食而食,可持而去,可隨意而用,使我長夜得利饒益,安隱快樂!』諸位有信的梵志、居士看見精進的沙門時,就起敬心而扶抱,將其引入于內,持種種的財物,供給與精進的沙門,而作如是之言:『請受此食,用此食,可持而去,可隨意去用它。』那時,梵志、居士,如有死亡的話,就因此綠此(由于此因緣),而在其身壞命終之後,必至
于善處,而往生于天上。往生後,曾作是念:我應該接受此快樂的,當又更受極樂,比此樂還要優勝才是。爲甚麼呢?因爲我們曾向精進的沙門奉行善行之故。
波旬!覺礫拘荀大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的弟子得到他們的奉敬、供養、禮事後,就往詣覺礫拘荀大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之處。這時,覺礫拘荀大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被無量百千的眷屬圍繞,而爲他們說法,覺礫拘荀大如來、無所著、等正覺遙見其弟子得到奉敬、供養、禮事後,向這邊來,看見後,就告訴諸比丘們說:『你們看見過嗎?惡魔教敕梵志、居士而說:你們共來奉敬、供養、禮事精進的沙門、或者由于奉敬、供養、禮事精進的沙門時,倘能激起該沙門的惡心,使我得其便。比丘們!你們當觀諸行無常,當觀興衰之法,觀察無欲、觀察舍離,觀察寂滅,觀察斷除,使惡魔欲求其便,而不能得。』波旬!覺礫拘荀大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曾以此去教敕其諸弟子,他們即受其教,而觀察一切行爲無常,觀察爲興衰之法,觀察無欲,觀察舍離,觀察寂滅,觀察斷除,使惡魔欲求便而不能得。
波旬!那個時候,惡魔又作如是之念:我以此事欲求精進的沙門之便,而不能得,我甯可化作年少的形,手執大杖,住在其道旁,打音尊者的頭,使
其破血流汙滿面。波旬!覺礫拘荀大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于後來,在其所依的村邑遊行,他在于平旦,著衣持缽、進入村邑去乞食,音尊者在後面爲侍從。波旬!那時,惡魔乃化作少年人之形貌,而手執大杖,住在于路邊,打擊音尊者的頭,使其頭破血流,把面都汙染。波旬!音尊者的頭流血後,還是隨從在覺礫拘荀大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的後面,猶形影之不離那樣。
波旬!覺礫拘荀大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到了村邑後,極盡其身力,右旋顧視,好像龍視那樣,不恐不怖,不驚不懼,而觀見諸方。波旬!覺礫拘荀大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看見音尊者的頭被打而破,而血流汙面,還是隨在佛的後面而行,好像形影之不離那樣,便作如是之言而說:『這位惡魔乃非常的凶暴,大有威力,此惡魔實在不知厭足。』波旬!覺礫拘荀大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說話還未完了時,在于那時,那位惡魔便在于那個地方,其身即墮入于無缺大地獄。波旬!此大地獄有四種名,第一爲無缺(或爲無間),第二爲百釘(打百樁),第叁爲逆剌(各自受苦),第四爲六更(六觸處)。那個大地獄的裏面,有獄卒,乃到了惡魔之處,對惡魔說:『你現在應該要曉得!如釘與釘等共合的話,當知就是滿百年。』」
于是,魔王波旬聽說這事後,就便心悸,便非常
的恐怖驚懼,其身上的毛都倒豎起來,乃向尊者大日揵連,即說頌而說:
雲何彼地獄 惡魔昔在中 燒害佛梵行 乃犯彼比丘
(那個地獄叫做甚麼地獄?惡魔往昔曾墮入于其中?由于娆害佛陀的梵行,以及冒犯那位比丘而墮入呢?)
尊者大目揵連實時用偈回答惡魔波旬而說:
地獄名無缺 惡魔曾在中 娆害佛梵行 及犯彼比丘
彼鐵釘有百 一切各逆剌 地獄名無缺 惡魔昔在中
若有不知者 比丘佛弟子 必得如是苦 受黑業之報
若幹種園觀 人者在于地 食自然粳米 居止在北洲
大須彌山岩 善修之所熏 修習于解脫 受持最後身
時立在大泉 宮殿住至劫 金色可愛樂 猶火焰晃昱
作諸衆妓樂 往詣帝釋所 本以一屋舍 善覺了爲施
若釋在前行 升毘阇延殿 見釋大歡喜 天女各各舞
若見比丘來 還顧有慚愧 若毘阇延殿 見比丘問義
大仙頗能知 愛盡得解脫 比丘即爲答 問者如其義
拘翼我能知 愛盡得解脫 聞彼之所答 釋得歡喜樂
比丘多饒益 所說如其義 若毘阇延殿 問帝釋天王
此殿名何等 汝釋攝持城 釋答大仙人 名毘阇延哆
是謂千世界 于千世界中 無有勝此殿 如毘阇延哆
天王天帝釋 自在隨所遊 受樂那遊哆 化作一行百
毘阇延殿內 釋得自在遊 毘阇延大殿 足指能震動
天王眼所觀 釋得自在遊 若鹿子母堂 築基極深堅
難動不可震 如意足能搖 彼有琉璃地 聖人之所履
滑澤樂更觸 布柔軟綿褥 愛語共和合 天王常歡喜
善能作妓樂 音節善諧和 諸天來會聚 而說須陀洹
若幹無量千 及百諸那術 至叁十叁天 慧眼者說法
聞彼所說法 歡喜而奉行 我亦有是法 如仙人所說
謂至梵天上 問彼梵天事 梵故有此見 謂見昔時有
我住有常存 恒有不變易 梵天爲答彼 大仙我無見
謂見昔時有 我恒常不變 我見此境界 諸梵皆過去
我今何由說 恒常不變易 我見此世間 正覺之所說
隨所因緣生 所往而轉還 火無有思念 我燒愚癡人
火然若愚觸 必自然得燒 如是汝波旬 觸娆于如來
久作不善行 受報亦當久 魔汝莫厭佛 莫娆害比丘
(那個地獄,名叫無缺,惡魔曾墮入在于其中,因爲娆害佛陀的梵行,以及冒犯那位比丘之故。那個地獄有一百支鐵釘,一切鐵釘均爲是逆剌,此地獄名叫無缺,惡魔往昔之時,就是在于此裏面。如果有不覺知而造惡業的話,就是比丘,就是佛的弟子,也必定會得如是之苦痛,而受黑業〔惡業〕之果報的。)
(有若幹種的園觀,人類生存在于地上,食自然的粳米,居止在于北洲。大須彌山之岩,爲善修之所熏陶之處,在這裏修習而得解脫,受持其最後之身。跱立在于大泉的宮殿,住在那裏一直到了期劫之久,宮殿爲金色,令人可愛樂,有如火焰之晃昱那樣。)
(作諸種種的妓樂,往詣于帝釋之處,本來乃以一屋舍,善于覺了而爲布施。如果釋〔天帝釋〕在前面而行,而升上毘阇延殿〔最勝殿,帝釋天的宮殿〕,而看見釋帝天,就大歡喜,天女各各都舞起來。假如看見比丘之到來時,就會還顧而有慚愧。如果在毘阇延殿上,看見比丘的話,就會問其義:『大仙!〔比丘〕您是否能知,所謂愛欲滅盡,就能得解脫?』比丘就會爲之解答,使問者能如義:『拘翼〔憍屍迦,帝釋天的另一名〕!我能知道,所謂愛欲滅盡就能得解脫!』聽比丘的解答後,帝釋天就得歡喜而快樂。比丘乃多所饒益,所說的都如其義。)
(假若在毘阇延殿裏,問帝釋天王:『此殿名叫甚麼?爲你釋帝天所攝持之城呢?』釋帝天回答大仙人說:『此殿名叫毘阇延哆〔最勝殿〕,如謂千世界的話,此殿乃在于千世界中,再也沒有一處之殿能勝此殿,如毘阇延哆殿的了。此處爲天王-天帝釋,能自在,而隨意所遊的地方。帝釋在此受樂,有那遊哆〔那由他,億〕之久,化作一,而行于百,在此毘阇延殿內,釋帝天乃能得自在而遊行。)
(此毘阇延大殿,用足指能把它震動,是天王之眼所觀看到的,是帝釋天你自在遊行的地方。如鹿子母堂〔位于舍衛國,鹿子母所捐建之堂〕,其所築的地基,乃極深而很堅固,是難以搖動,是不可震動的,但是有如意足,就能把它搖動。)
(那個地方有琉璃爲地,是聖人之所履之處,爲滑澤,而樂于更觸,有布敷柔軟的綿褥。都說愛語,都共爲和合,天王乃常歡喜。善能作妓樂,音節都善爲和諧。諸天都來此聚會,而說須陀洹〔預流,初果阿羅漢〕。有若幹無量的千數,以及百數的諸那術〔億數的諸天〕,都至于叁十叁天〔帝釋天居住處,忉利天〕,有慧眼的人在那裏說法,聽他所說之法後,都歡喜而奉行。我也有這種法,如仙人所說的,所謂至于梵天上,問那梵天之事,梵天本來有此見,所謂見往昔之時爲有,我住于有,而常存,恒有而不變易。梵天就爲他而回答:大仙!我並沒有看見過,所謂看見往昔之時爲有,我乃恒常不變易之事。依我所見,則此境界的梵天,都會變易而遷變過去的。我現在有甚麼理由說爲恒常而不變易呢?我看見此世間,確實爲正覺者所說的那樣,都隨所有的因緣而生,所往的任何之處,還是一樣的轉還而回來的。)
(火並沒有心去思念:我能燒愚癡的人。然而如果那愚人去觸及火燃的話,必定會自然而得燒。像如是的,波旬你!如果觸娆于如來,長久的時間作諸不善之行的話,則所受的果報,也當會長久的。惡魔!你不可以厭惡佛陀,也不可以娆害比丘。)
比丘降魔 住在于怖林 彼鬼愁憂戚 目連之所诃
恐怖無智慧 即于彼處沒
(一位比丘降伏惡魔,是住在于怖林的鹿野園時的事。那位鬼神〔惡魔〕因之而愁哀憂戚,是大目揵連尊者之所诃責的。沒有智慧的魔,因之而起大恐怖,即在于那個地方隱沒不現。)
尊者大目揵連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位惡魔波旬,聽大目揵連尊者所說,乃歡喜奉行! (結句的通例)
中阿含經卷第叁十完
《中阿含經卷第叁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