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骂,而不反骂,被人瞋,而不反瞋,被人破坏,也不反破坏,被人打,也不反手去打人。像如是的,昙弥!这就是沙门之安住于沙门之法。」
于是,尊者曼弥,就从座起,偏袒着衣,叉手向佛,啼泣垂泪,白佛而说:「世尊!我从来并没有资格为沙门,未能安住于沙门之法,从今日起,我要为沙门,而安住于沙门之法。」
世尊告诉他说:「昙弥!往昔之时,有一位大师。名叫善眼(古时七大师之一,是离欲而寂静的大师。能教弟子生天,自己也生在光音天,但未究竟。为世尊的前生,卷二,七日经曾示过)。他乃被外道仙人之所师崇的大师,已舍离欲爱,而得如意足(有神通)。昙弥!善眼大师有无量百千(算不尽)的弟子。昙弥!善眼大师能为诸弟子说梵世之法(四无量心为四梵室)。昙弥!如果善眼大师为人说梵世法之时,诸弟子们,有不具足奉行其法的话,在那位弟子命终之后,或生在四王天(第一层天),或者生在三十三天(第二层天),或者生在焰磨天(时分天,第三层天),或者生在兜率哆天(知足天,第四层天),或者生在化乐天(第五层天),或者生在于他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第六层天。)异弥!如果善眼大师为人说梵世法时,其诸弟子们,有具足奉行其法的话,那位弟子就会修四梵室(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会舍离欲爱,在
他命终之后,得生于梵天(色界天)。昙弥!那时善眼大师曾作如是之念:我不应该和我的弟子们同俱而至于后世,而共生于一处(师父和弟子的功行相同的话,怕人讥笑),我现在宁可更修增上之慈。如果能修习增上之慈后,则在命终之时,就能得生于晃昱天中(光音天,色界二禅的第三天)。
昙弥!那个时候,善眼大师,就这样的在于后时更修增上慈,修习增上慈后,在其命终之后,得生于晃昱天中。曼弥!善眼大师及他的诸弟子,他们之学道,都不空虚,都得大果报。像善眼大师那样,像如是的,那些大师,如牟梨破群那、阿罗那遮婆罗门、瞿陀梨舍哆、害提婆罗摩纳、储提摩丽憍鞞陀逻,以及萨哆富楼奚哆等人,也是同样的。
昙弥!这七位富楼奚哆师等人,也有无量百千(算不尽)的弟子。昙弥!七富楼奚哆师曾为其弟子们说梵世法。如果七富楼奚哆师为他们说梵世法时,诸弟子们如有不具足奉行其法的话,则在那位弟子命终之后,或者生于四王天,或者生于三十三天,或者生于焰磨天,或者生于兜率哆天,或者生于化乐天,或者生于他化乐天。假若七富楼奚哆师为他们说梵世法时,诸弟子们,如果有具足奉行其法的话,他就会修习四梵室,会舍离于欲爱,在其命终之后,就得生梵天。昙弥!七富楼奚哆师,曾作如是之念:我不应该和诸弟子们同俱至于后世,
共生在于一处,我现在宁可更修增上慈,如修增上慈之后,在命终之后,会得生于晃昱天中。
昙弥!那时七富楼奚哆师,就在于后时更修增上慈,修习增上慈后,在其命终之后,得生于晃昱天中。昙弥!七富楼奚哆师,及他们的诸弟子们,学道并不空虚,都得大果报。昙弥!如果有人骂詈那些七师,以及他们的无量百千的眷属,对他们加以打跛、瞋恚、责数的话,必定会受无量的罪过。假若有一位成就正见的佛的弟子比丘,曾经得过小果的圣者,对于此人加以骂詈、打破、瞋恚、责数的话,则此人所受的罪过,乃多于骂詈七师们的。因此之故,昙弥!你们各各(各人)应该要更迭相护(要互相爱护,不可瞋恚他人)。为甚么呢?因为离开这种罪过后,再也找不到有甚么过错的了。」
于是,世尊乃说此偈颂而说:
须涅 牟梨玻群那 阿罗那遮婆罗门 瞿陀梨舍哆
害提婆罗摩纳 储提摩丽 桥鞞陀逻 萨哆富楼奥哆
此在过去世 七师有名德 无爱缚乐悲 欲结尽过去
彼有诸弟子 无量百千数 彼亦离欲结 须臾不究竟
若彼外仙人 善护行苦行 心中怀憎嫉 骂者受
罪多
若一得正见 佛子住小果 骂詈责打破 受罪多于彼
是故汝昙弥 各各更相护 所以更相护 重罪无过是
如是甚重苦 亦为圣所恶 必得受恶色 横取邪见处
此是最下人 圣法之所说 谓未离淫欲 得微妙五根
信精进念处 正定及正观 如是得此苦 前所受其殃
自受其殃已 于后便害他 若能自护者 彼为能护外
是故当自护 慧者无殃乐
(须涅〔善眼〕、牟梨玻群那、阿避那遮婆罗门、樱陀梨舍哆、害提婆罗摩纳、储提摩丽、桥埤陀运、萨哆富楼奥哆。这些人乃为过去世时的七位大师,有很大的名德。他们均已没有爱、缚、乐、悲,欲结已尽于过去。他们有好多的诸弟子,是无量的百千之数。诸弟子们也是离开欲结的人,然而一点也不究竟〔不得涅槃〕。)
(如果对于这些外道的诸仙人,对于这些善护而行苦行的人,心中怀有憎嫉,而骂詈他们的话,所受的罪报是非常的多的。假若对于一位得正见的佛
的弟子,虽然是住于小果,但是如果骂詈、责数而打破他们的话,则所受的罪过,乃多于对于诸外仙人的。因此之故,昙弥!你们各各都应更互相护才是。为甚么须要更互相护呢?因为所谓重罪,乃不能超过于此种业的啊!像如是的甚重之苦,也是圣者所嫌恶的。这必定会得受恶色,为横取邪见之处〔会生邪见的渊源〕。)
(这是最下之人之所作为,是圣法之所说的。所谓未离开淫欲,虽得微微的五根〔迟钝者〕,所谓信、精进、念处、正定,以及正观〔慧〕。像如是的五根迟钝的比丘,会得此苦,会首先自受其灾殃〔等于自己被害〕。自己受灾殃后,而后便会恼害他人。如果能自护的话,他就等于是能护外人。因此之故,应当要自护,有智慧的人,会无有灾殃的快乐。)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尊者昙弥,以及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一三一、降魔经第十五(第三念诵)
大意:本经叙述魔王化作细形,而入于大目揵连的腹中。大目揵连在入定之时,观察而得知,魔王乃惧恐而自出。尊者曾对魔王讲说本生谭,魔王波旬听后内心悸怖,就在于其处隐没。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波奇瘦(跋祇国)内,住在于鼍山的怖林的鹿野园中。
那时,尊者大目揵连,受佛的教令,为佛而作禅屋(监督工事),而正在于露地经行。那个时候,魔王曾化作细形(身体变为隐微而细小),而侵入于尊者大目揵的腹肚之中。于是,尊者大目揵连,即作如是之念:我现在的肚子里,好像在食豆类那样,我宁可进入如其像定(禅定),以如其像定,自观自己的腹中。这时,尊者大目揵连到了经行的道头,敷一尼师檀(坐具),结跏趺之坐,而进入于如其像定(入定),以如其像定,去自观其腹。尊者大目揵连经一观察,便知为魔王在他的腹内。
尊者大目揵连就从禅定启寤,而对魔王说:「你这位波旬(魔王恶者),快出来!你要快速的出来啊!不可触娆如来,也不可触娆如来的弟子。不可在于长夜(长时)作无义无饶益之事。你这样做的话,必定会生于恶处,会受无量之苦的。」
那个时候,魔王便作如是之念:这位沙门并不看见,也不知道,而作如是之说:『你这位波旬快出来!你这位波旬快出来!不可触娆如来,也不可触娆如来的弟子,不可在于长夜作无义无饶益之事。如这样的话,必定会生于恶处,会受无量之苦的。』你的尊师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
佑,有大威神,他尚且不能速知速见,更何况你是其弟子,怎么能知见呢?
尊者大目揵连又对魔王说:「我又知道你的心意了,你作如是之念:这位沙门不知不见,而作如是之说:『你波旬快出来!你波旬快出来!不可以触娆如来,也不可以触娆如来的弟子,不可以在于长夜作无义无饶益之事。这样做的话,必定会生于恶处,会受无量之苦的。』你之尊师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他尚且不能像如是之速知速见,更何况你是他的弟子,怎么能知见呢?」
那位魔王波旬又作如是之念:现在这位沙门已知见我的动作之故,才会作如是之说的。于是,魔王波旬乃化作细形,从大目揵连尊者的口中逃出来,然后在于大目揵连尊者的前面站立不动。
尊者大目揵连告诉他说:「波旬!往昔之时,有一位如来,名叫觉砾拘荀大(拘留孙佛,过去七佛的第四佛,现在贤劫之第一佛),为无所著(应供)、等正觉(正徧知)。我在那个时候为一恶魔,名叫做恶。我有妹妹,名叫黑(女魔),你就是她的儿子。波旬!因此之故,你就是我的外甥。波旬!觉砾拘荀大(拘留孙佛)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有二位的弟子,一名叫做音,第二位之名叫做想。波旬!为甚么缘故,音尊者的名,叫做音
呢?波旬!因为音尊者,乃住在于梵天上,以常音声遍满于千世界,更没有其它的弟子的音声能与他齐等、相似,或胜过于他的。波旬!由于此义之故,尊者音,其名才叫做音。
波旬!又以何意义(为甚么缘故),想尊者的名,名叫做想呢?波旬!想尊者所依而游行在于村邑,在那里过夜而至于平旦时,就着衣持钵,而进入村内去乞食。都善护其身,善摄诸根,都立于正念。他乞食后,吃食完毕,就在于中午之后,收举衣钵,澡洗其手足,将尼师檀(坐具)着在于肩上,至于无事处,或者至于山林树下,或至于闲居静处,敷其尼师檀,而结跏趺之坐,就速入于想知灭定。在那个时候,如果有放牛羊的人,或者取樵草的人,或行路的人(过路的人),进入那个山林,看见那位尊者入想知灭定时,便会作如是之念:现在这位沙门,在于此无事处禅坐,已经命终了,我们宁可去拾燥樵与草后,积聚而覆在于其身上,而把他耶维(荼毘,火葬)吧!就去拾取樵与草,积覆在于尊者的身上,点火燃他,然后便舍而去。那位想尊者经过其夜,到了翌日的平旦,从其禅定寤起,抖…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