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阿含經卷第叁十一

  中阿含經卷第叁十一

  一叁二、賴咤惒羅經第十六(第叁念誦)

  大意:本經敘述佛陀遊行時,賴咤惒羅居士之子感于佛法之妙,請父母許允其出家,父母不允,乃絕飲食而伏地不起,終于許其出家。出家後精進努力,成爲阿羅漢。後回家乞食,父母欲用金錢,妻子欲破其戒,反而被其說服。並對國王敘說此世無護,無可依恃,此世一切趣向于老法,此世無常,要當舍去,此世無滿,無有厭足等四事。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于拘樓瘦,和大比丘衆都俱往至于鍮蘆咤,住在于鍮蘆咤村之北的屍攝惒園中(勝舍婆,堅實)。

  那時,鍮蘆咤村的梵志、居士們,都聽到沙門瞿昙,爲釋迦種族的子弟,曾舍棄釋迦的宗族,而出家學道,遊行于拘樓瘦,和大比丘衆,俱來至于鍮蘆咤,住在于鍮蘆咤村之北的屍攝惒園中的消息。聽說那位沙門瞿昙,有大名稱,周聞于十方。沙門瞿昙爲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號爲佛,爲衆佑。他對于此世間的天,以及魔、梵、沙門、梵志等,由人至于天,都能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而遊止于其中。他如果說法的話,即初也妙,中也妙,竟也妙(始終所說的都是妙好之法),是有文有義,是具足清淨,而顯現梵行。假如能夠拜見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而尊重、禮拜、供養、承事的話,就能快得善利。我們應該共往去拜見沙門瞿昙,而去禮拜、供養他。

  鍮蘆咤的梵志、居士們,聽後,就各與其等類的眷屬相隨,從鍮蘆咤出來,向北而行至于屍攝惒園,欲拜見世尊,欲禮拜、供養他。大家往詣佛陀之處後,那些鍮蘆咤的梵志、居士們,有的稽首佛足,然後退坐在一旁;有的問訊佛陀後,退坐在一邊。有的叉手向佛後,退坐在一面;有的遙見佛陀後,就默然而坐在另一邊。那個時候,鍮蘆咤的梵志、居士們各坐已定後,佛陀就爲他們說法,勸發他們的渴仰,成就他們的歡喜心。用無量的方便爲他們說法,勸發其渴仰,成就其歡喜後,就默然而住。這時,鍮蘆咤的梵志、居士們,受佛爲其說

  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後,各從座起,稽首佛足,繞佛叁匝後,各自回去。

  那時,有一位賴咤惒羅居士之子,仍然坐在那裏,並不起來。于是,賴咤惒羅居士子,在鍮蘆咤村的梵志、居士們回去後不久,即從座起,偏袒著衣(雖未出家,但是其穿著,還是露現右肩之肉的形裝),叉手向佛,白佛而說:「世尊!如我所知的佛陀所說之法的內容來說,則假若我在家裏的話,就會被鎖所鎖,不得盡形壽清淨,而行梵行的了。世尊!願我得從世尊您去出家,去學道而受具足戒,得成爲一位比丘,好淨修清淨的梵行。」

  世尊問他而說:「居士之子!你的父母是否聽允你在于正法與律當中,由于至信而欲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去學道了嗎?」賴咤惒羅居士之子白佛說:「世尊!我的父母並未聽允我在于正法與律當中,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去學道。」

  世尊告訴他說:「居士之子!如果父母不聽允你在于正法與律當中,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去學道。因此,我不得度你出家學道,也不得授與具足戒給你。」賴咤惒羅居士之子白佛說:「世尊!我會方便去求我的父母,我的父母必定會聽允我在于正法與律當中,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去學道的」。世尊告訴他說:「居士之子!隨你所欲吧!」

  于是,賴咤惒羅居士之子,聽佛所說,乃善受善持,就稽首佛足,繞佛叁匝後回去。回到家裏後,向其雙親請願而說:「二尊!(父母親)。如我所知,佛陀所說之法的話,則如我在家學佛的話,會被鎖所鎖,不得盡形壽清淨而行梵行。唯願二尊聽允我在于正法與律當中,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學道吧!」賴咤惒羅的父母告訴他說:「賴咤惒羅!我們現在唯有你這麼的一個兒子。平時都極愛憐念你,心內都常愛樂你,常看也不會有厭足之時。如果你命終的話,我們尚且不欲相棄舍于你,何況活活的要與你離別,不能見到你呢?」

  賴咤惒羅居士之子,又再叁的仰白其雙親而說:「二尊!如我所知,佛陀所說之法來說,則假如我在家裏學佛的話,就會被鎖所鎖,就不得盡形壽清淨而行梵行,唯願二尊聽允我在于正法與律當中,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去學道。」賴咤惒羅居士之子的父母,也至于再叁的告訴他說:「賴咤惒羅!我們現在唯有你這一個兒子,乃極愛而憐念,心意都常于愛樂,怎麼看,也沒有厭足。假如你命終的話,我們尚且不欲相棄舍,何況活生生的,而和你離別,不能見到你呢?」

  于是,賴咤惒羅居士之子,實時臥倒在地上,而白其父母說:「我從現在起已不再起來了,我決定不再飲,不再食,乃至父母聽允我在于正法與律當中,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去學道爲止!」于是,賴咤惒羅居士之子,一日不飲食,至于二、叁、四日、多日都不飲食。

  于是,賴咤惒羅居士之子的父母,即往至其子之處,而對他說:「賴咤惒羅!你乃一位非常的柔軟,身體極爲安好的人,平時都常臥在于好的床,你現在不感覺這樣做是非常的痛苦之事嗎?賴咤惒羅!你快起來,你要好好的做一位在家學佛,而行布施,而快修福業的人!爲甚麼呢?賴咤惒羅!世尊的境界是非常的困難,是非常困難達到的!出家學道一事,也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啊!」那時,賴咤惒羅居士之子,乃默然不回答。

  于是,賴咤惒羅居士之子的父母,乃往至賴咤惒羅的親親(親族)之家,以及諸臣之處(居士等于長者,平時和政府的機要人物定有來往),而作如是之語說:「請你們大家都來我賴咤惒羅之子之處,來勸令他,叫他從地起來。」賴咤惒羅居士之子的親友,以及諸臣們,即便共至賴咤惒羅處,大家對他說:「賴咤惒羅!你乃爲一位柔軟的人,身體也是極好的青年,你都常坐臥在于好床的人,而你現在這樣做,你不覺得很苦痛嗎?賴咤惒羅!你應快起來,可如欲的去行布施,去快修福業。爲甚麼呢?因爲世尊的那種境界乃是非常的困難!真是困難的很啊!出家學道,也是非常困難的事啊!」那個時候,賴咤惒羅居士之子,乃默然,並不回答。

  于是賴咤惒羅居士之子的父母,乃到了賴咤惒羅居士之子的善知識之處,和同伴、同時等人之所,去對他們說:「你們同來至于賴咤惒羅我子之處,來勸令他從地起來吧!」于是,賴咤惒羅居士之子的善知識、同伴、同時等人,就共同到了賴咤惒羅居士之子之處,而作如是之語說:「賴咤惒羅!你乃爲一位至爲柔軟,身體極好的人,平常所坐臥的都是好的床,而你現在這個樣子,你不覺得痛苦嗎?賴咤惒羅啊!你快起來吧!起來去施行你所欲願的布施與人,快修福業吧!爲甚麼呢?賴咤惒羅!因爲世尊那種境界是非常困難,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啊!出家學道乃是一件非常困難之事啊!」那個時候,賴咤惒羅居士之子,仍然默然而不作回答。

  于是,賴咤惒羅居士之子的善知識、同伴、同時(同年)等人,則往至賴咤惒羅居士之子的父母之處,作如是之語而說:「你們可聽允賴咤惒羅在于正法與律當中,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去學道。如果他出家後,很快樂的話,在此生中,仍然如故的可以相見得到,假若他出家後不樂,不堪其行的話,必定會自回來,會還皈你們當父母之人之處。現在如果不聽允其出家的話,必定會死亡無疑,這有甚麼益處呢?」

  于是,賴咤惒羅居士之子的父母,聽他們之說後,就對賴咤惒羅居士之子的善知識、同伴、同時等人說:「我們現在聽許賴咤惒羅在于正法與律當中,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去學道。如果學道來還,仍然如故,可以見得到。」賴咤惒羅居士之子的善知識、同伴、同時等人,就一同往詣賴咤惒羅之處,便作如是之語而說:「居士之子!你的父母親已經聽允你在于正法與律當中,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去學道。如學道後,還要回去看看你的父母啊!」

  賴咤惒羅居士之子聽此語後,便大歡喜,而生愛生樂,就從地而起,漸漸的保養其身體,到了身體複原後,就從鍮蘆咤村出來,而往詣佛所,到後,稽首佛足,而仰白佛陀說:「世尊!我的家父母已經聽許我在于正法與律當中,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學道了。唯願世尊您!聽允我,能跟從世尊你出家學道,而受具足戒,而得作爲比丘!」

  于是,世尊乃度賴咤惒羅居士之子出家學道,授其具足戒。授具足戒後,就在于鍮蘆咤,隨住數時,嗣後就攝衣持缽,展轉遊行,到了舍衛國,住在于勝林給孤獨園。尊者賴咤惒羅,自出家學道,受具足戒後,乃在于遠離之處而住,心不放逸,精勤的修行。他在于遠離處獨住,心不放逸,精勤的修行後,則爲族姓子所爲的: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學道者。唯無上的梵行已修畢,在于現法當中自知自覺,自作證而成就,而遊止于其中,所謂: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更受後有,知如真(如實而知道真谛)。尊者賴咤惒羅,如實而知法後,至于得證阿羅诃(阿羅漢)。

  于是,尊者賴咤惒羅得證阿羅诃後,或九年、十年之時,曾作如是之念:我本已答應出家學道後,還回去見我的父母親,我現在甯可還赴本要(應遵守昔日的約定)爲是。于是,尊者賴咤惒羅,乃往詣佛所,稽首佛足,然後,退坐在一邊。他白佛說:「世尊!我本有要(有約定),如出家學道後,還應回去看我的父母。世尊!我現在欲來辭行,我要往見我的家父母,要赴其本要(本來約定,也就是昔日之諾言),是否可以?」

  那時,世尊便作如是之念:這位賴咤惒羅族姓子,假若說他會舍戒,會罷道去行欲如本來那樣的話,必定不會有這道理的。世尊知道其一切後,便對他說:「你此去後,應去度那些未…

《中阿含經卷第叁十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