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阿含經卷第十五▪P4

  ..續本文上一頁現在如有長壽的人,或者壽爲滿百歲,或者不啻于百歲(百歲以下)。」

  佛陀又告訴諸比丘們說:「比丘們!未來久遠之時,人壽會轉減而爲十歲的。

  (9)比丘們!人壽轉減而爲十歲時,女孩出生後五個月,即便于出嫁(南傳爲五歲的童女,即成爲適合于結婚)。比丘們!人壽轉減爲十歲時,有谷類叫做稗子(實小,仍可食),爲第一的美食,猶如現在的人,都以梗糧(稻米的一種)爲上馔那樣。比丘們!像如是的,人壽轉減而爲十歲時,有谷名叫稗子,爲第一美食的。比丘們!人壽十歲時,如今日所有的美味,那些酥油、鹽、蜜、甘蔗、糖等,一切的一切都盡沒不存在。比丘們!人壽十歲時,假如有人行十惡業道的話,他便會被人所敬重,猶如今天,假若行十善業道的話,他便會被人所敬重那樣。比丘們!人壽十歲時,也是如此,如行十惡業道的話,他便會被人之所敬重。比丘們!人壽十歲時,都沒有善的名,何況又有行十善業道呢?

  比丘們!人壽十歲之時,有人名叫彈罰,他會周行而遍往。會到家家去彈罰。比丘們!人壽十歲時,當母親的人,對于其子,會極有害心,爲人子的,對于其母親,也極爲有害心。那些父子、兄弟、姊妹、親屬,都展轉而相向,都懷有賊害之心,猶如獵師,發見那鹿獸後,便極爲有害心那樣。比丘們!人壽十歲時,也是如是,其母對于其子,極爲有害心,其子對于其母。也極爲有害心,父子、兄弟、姊妹、親屬,都展轉相向,都有賊害之心。比丘們!人壽十歲時,當有七日的刀兵劫。他如捉草,即會化成爲刀。如捉樵木,同樣的也會化成爲刀。他們都會用此刀,各各相殺,而在于那七日的刀兵劫過後,也就是經過其七天,刀兵劫便會息止。

  那時,也有人,會有慚恥羞愧之心,會厭惡而不愛那種相殺的人。他會在于七天的刀兵劫之時,便進入山野,在那隱避之處藏起來。經

  過七天後,就會從山野的隱藏之處出現,而更互相見,生起慈愍之心,而極相愛念。有如慈母,唯有一子,和她久別,從遠處回來,安安隱隱的歸到其家,得以相見而歡喜,而生慈愍心,而極爲相愛念那樣。那人經過七天後,則從山野,在于隱藏之處出來,更互相見,而生慈愍心,而極爲相愛念。共相見後,便作如是之語而說:『諸位賢者們!我現在和大家相見,現在都得安隱。而我們乃坐生(自然的,不注意的産生)不善之法之故,現在值看(正遇見)到此情景-親族死盡。我們甯可共行善法爲是。怎樣應當共同去行善法呢?我們都是犯著殺生之人,現在甯可共同努力離開殺生,斷除殺生,我們應該要共同行此善法!』

  他們商議互論後,就共同實行如是如是的善法,行善法後,壽命便轉增,形色也轉好了。他們的壽命轉增,形色轉好後,就會這樣的。比丘們!他們的壽命本以十歲爲限度,然而其人所生的子輩,其壽可命卻爲二十歲。比丘們!壽命二十歲的人,又作如是之念:如果推求學習善法的話,壽命便會轉增,形色就會轉好,我們應該共同更增行善才對。怎樣應該共同更增行善呢?我們已經共同離開殺生、斷除殺生了,然而因故而共行不與而取(偷盜),這是不對的,我們甯可離開不與而取、斷除不與而取爲是,我們應該共同行此善法爲是!他們因此,便共同行如是的善法(不偷盜),行此善法後,其壽命便轉增,形色也就轉好了。他們的壽命轉增,形色轉好後,則,比丘們!他的壽命爲二十歲的人,所生的子輩,其壽命乃爲四十歲。

  比丘們!壽命四十歲的人,也作如是之念:如果窮求學善的話,壽命便會轉增,形色就會轉好,我們就應該共同更增行善爲妙。怎樣應該共同行善呢?我們已經離開殺生、斷除殺生,離開不與而取,斷除不與而取,然而由故,而行邪淫。我們甯可離開邪淫、斷除邪淫,我

  們應該共同行如是之善法爲是!他們便共同實行如是的善法。行此善法後,壽命便轉增,形色也就轉好。他們的壽命轉增,形色轉好後,比丘們!他們的壽數爲四十歲的人,所生的子輩。其壽數乃爲八十歲。

  比丘們!壽命八十歲的人,也作如是之念:如果窮求學習善法的話,壽命便會轉增,形色就會轉好,我們應該共同更增行善。怎樣應該共同更增行善呢?(行甚麼善呢?)我們已開殺生、斷除殺生,離開不與而取、斷除不與而取,離開邪淫、斷除邪淫,然而依然故我的行諸妄言。我們甯可離開妄言、斷除妄言,我們應該共同行持如是的善法!他們就因此而共行如是的善法。行善法後,壽命便轉增,形色也就轉好。他們的壽命轉增,形色轉好後,則,比丘們!他們的壽命八十歲的人,其所生的子輩,其壽命則爲一百六十歲。

  比丘們!壽命一百六十歲的人,也作如是之念:如果窮求學習行善的話,壽命便會轉增,形色就會轉好,我們應該共同更增行善。怎樣應該共同更增行善呢?我們已離開殺生、斷除殺生,離開不與而取、斷除不與而取,離開邪淫、斷除邪淫,離開妄言、斷除妄言,然而依然故我的行諸兩舌,我們甯可離開兩舌、斷除兩舌,我們應該共行如是的善法!他們因此而共行如是的善法,行此善法後,壽命便轉增,形色就轉好。他們的壽命轉增,形色轉好後,則,比丘們!其壽命一百六十歲的人,所生的子輩,其壽命乃爲叁百二十歲。

  比丘們!壽數叁百二十歲的人,也作如是之念:如果推求學習善法的話,壽命便會轉增,形色便會轉好,我們應該共同更增行善。怎樣應當共同更增行善呢?我們已離開殺生、斷除殺生,離開不與而取、斷除不與而取,離開邪淫、斷除邪淫,離開妄言、斷除妄言,離開兩舌、斷除兩舌,然而依然故我的行諸粗言。我們甯可離開粗言、斷除

  粗言,我們應該共同實行如是之善法!他們因此而便共同實行如是的善法。行如是之善法後,壽命便轉增,形色也就轉好。他們的壽命轉增,形色轉好後,則,比丘們!其壽數叁百二十歲的人,所生的子輩的壽命,乃爲六百四十歲。

  比丘們!壽數六百四十歲的人,也作如是之念:如果窮求學善的話,壽命便會轉增,形色就會轉好,我們應當共同更增行善。怎樣應該共同更增行善呢?我們已經離開殺生、斷除殺生,離開不與而取、斷除不與而取,離開邪淫、斷除邪淫,離開妄言,斷除妄言,離開兩舌、斷除兩舌,離開粗言,斯除粗言;然而依然故我的行諸绮語。我們甯可離開绮語、斷除绮語,我們應該共同行如是的善法!他們因此便共行如是的善法,行此善法後,壽命便轉增,形色也就轉好。他們的壽命轉增,形色轉好後,則,比丘們!其壽命爲六百四十歲的人,其所生的子輩的壽命,乃轉增爲二千五百歲。

  比丘們!壽數二千五百歲的人,也作如是之念:如果推求學習善法的話,其壽命便會轉增,形色也就會轉好,我們應該共同更增行善。怎樣應該共同更增行善呢?我們已離開殺生、斷除殺生,離開不與而取、斷除不與而取,離開邪淫、斷除邪淫,離開妄言,斷除妄言,離開兩舌、斷除兩舌,離開粗言、斷除粗言,離開绮語、斷除绮語,然而依然故我的行諸貪嫉,我們甯可離開貪嫉、斷除貪嫉,我們應該共同實行如是之善法!他們便因此而實行如是之善法。實行如是之善法後,壽命便轉增,形色也就轉好。他們的壽命轉增,形色轉好後,則,比丘們!他們的壽數二千五百歲的人,其所生的子輩的壽命,則爲五千歲。

  比丘們!壽數五千歲的人,也作如是之念:如果窮求學習善法的話,壽命便會轉增,形色也會轉好,我們應該共同更增實行善法。怎

  樣應當共同更增實行善法呢?我們已經離開殺生、斷除殺生,離開不與而取、斷除不與而取,離開邪淫、斷除邪淫,離開妄言、斷除妄言,離開兩舌、斷除兩舌,離開粗言、斷除粗言,離開绮語、斷除绮語,離開貪嫉、斷除貪嫉,然而依然故我的行諸瞋恚,我們甯可離開瞋恚、斷除瞋恚,我們應該共同實行如是的善法!他們便共同實行如是的善法。實行如是的善法後,壽命便轉增,形色也就轉好。他們的壽命轉增,形色轉好後,則,比丘們!他們的壽數爲五千歲的人,其生的子輩的壽命,則爲一萬歲。

  比丘們!壽數一萬歲的人,也作如是之念:如果窮求學習善法的話,壽命便會轉增,形色也會轉好,我們應該共同更增實行善法。怎樣應當共同更增行善呢?我們已經離開殺生、斷除殺生,離開不與而取、斷除不與而取,離開邪淫、斷除邪淫,離開妄言、斷除妄言,離開兩舌,斷除兩舌,離開粗言、斷除粗言,離開绮語、斷除绮語,離開貪嫉、斷除貪嫉,離開瞋恚、斷除瞋恚,然而依然故我的行諸邪見,我們甯可離開邪見、斷除邪見,我們應該共同實行如是之善法!他們便共同實行如是的善法。實行此善法後,壽命便轉增,形色也就轉好。他們的壽命轉增,形色轉好後,則,比丘們!他們的壽數一萬歲的人,其所生的子輩們的壽命則爲二萬歲。

  比丘們!壽命二萬歲的人,也作如是之念:如果窮求學習善法的話,壽命便會轉增,形色也就轉好,我們應該更增實行善法。怎樣當應共同更增行諸善法呢?我們已離開殺生、斷除殺生,離開不與而取、斷除不與而取,離開邪淫、斷除邪淫,離開妄言、斷除妄言,離開兩舌、斷除兩舌,離開粗言、斷除粗言,離開绮語、斷除绮語,離開貪嫉、斷除貪嫉,離開瞋恚、斷除瞋恚,離開邪見、斷除邪見,然而依然故我的有非法、欲惡、貪行邪法,我們甯可離開此叁種惡不善之法,斷除此叁種惡不善之法,我們應該共同實行如是的善法!他們因此便共同實行如是的善法。實行如是善法後,壽命便轉增,形色也就轉好。他們的壽命轉增,形色轉好後,則,比丘們!他們的壽數二萬歲的人,其所生的子輩的壽命便轉增爲四萬歲。

  比丘們!人壽四萬歲時的人們,都孝順父母,尊重恭敬沙門、梵志,而奉行順事,修習福業,畏見後世之罪。他們因爲都孝順父母,尊重恭敬沙門、梵志,奉行順事,修習福業,畏見後世之罪之故,比丘們!其壽數爲四萬歲的人,其所生的子輩的壽命,則爲八萬歲。比丘們!人壽八萬歲時,此閻浮洲會極大豐樂,會多有人民,村邑都相鄰近,如雞一飛的距離耳。比丘們!人壽八萬歲時,女人到了五百歲,乃當出嫁爲新娘。比丘們!人壽八萬歲時,唯有如是之病:寒熱、大小便、欲、飲食、老,更沒有其它的病患。

  比丘們!人壽八萬歲時,有國王,名叫螺,是一位轉輪王。爲聰明智慧,有四種的軍隊,整禦天下,由于自己可自由自在。是如法的法王,而成就七寶。那七寶就是所謂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主兵寶,就是其七寶。有千子之具足,其顔貌都非常的端正,勇猛無畏,能降伏他衆。他必定統領此一切地,乃至于大海,都不用刀杖,都以法教令,使國民都能安樂。比丘們!諸剎利頂生王得爲人主,而整禦天下,行于自境界時,都從其父王所得而來的。由于國王所行于自境界時,都從父王所得而來之故,其壽命並不轉減,形色也不惡,未曾失棄其樂,其威力也不衰微。諸比丘們!你們也應該如是,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棄家庭,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人而學道,而行自境界,而從父所得之故,壽命不會轉減,形色不變爲惡,而未曾失棄其樂,威力也不會衰微。

  甚麼叫做比丘之行自境界,從父所得呢?此比丘,觀察內身,乃如身,觀察內覺(受)、心、法,乃如法(所謂觀內身如身,觀內覺〔受〕如覺〔受〕,觀內心如心,觀內法如法,也就是身受心法之四念處),這叫做比丘之行自境界,從父所得是。甚麼叫做比丘之壽命呢?此比丘乃修1.欲定如意足。依于遠離,依于無欲,依于滅盡,而趣向于出要。2.修精進,3.修心定,4.修思惟定如意足(欲定、精進定、心定、思惟定爲四如意足),依于遠離,依于無欲,依于滅盡,而趣向于出要,就是叫做比丘的壽命。甚麼爲之比丘之色呢?此比丘修習禁戒,守護從解脫(別解脫,戒本),又再善攝威儀禮節,看見纖芥(微小)的罪業,也常懷畏怖,都受持學戒,就叫做比丘之色。甚麼爲比丘之樂呢?此比丘離開欲,離開惡不善之法,乃至得第四禅成就而遊止于其境中,就叫做比丘之樂。甚麼是比丘之力呢?此比丘的諸漏已盡,而得無漏,而得心解脫、慧解脫,在于現法當中自知自覺,自作證而成就遊止于其境界中,所謂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後有,知如真(如實而知道真谛),就叫做比丘之力。

  比丘們!我不更見有一種力,不可能降伏,如魔王之力。那些漏盡的比丘,則以無上的聖慧之力,而降伏它!(魔力爲所有力之最,然而有智慧之力,則能把他降伏。)」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些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中阿含經卷第十五完

  

  

《中阿含經卷第十五》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