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阿含經卷第七▪P6

  ..續本文上一頁,而不攝、不集,不和合而爲苦,這就名叫愛別離苦。諸位賢者們!所謂愛別離苦者,就是所謂衆生別離之時,其身會受苦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其心會受苦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身心都會受苦受,而遍受,而覺,而遍覺。諸位賢者們!說愛別離苦者,就是由于此原因之故而說的。

  諸位賢者們!爲甚麼說所求不得苦呢?此說是甚麼原因呢?諸位賢者們!所謂衆生之生存之法,不離于生活之法。欲得使我不生存者,這實在是不可以欲而得之事(爲了生存而爭,誰想叫他不生存,是不成的。犯法或橫災,或厭世而失去生存者除外,其它無論何人都在求生存)。老之法,死之法,也是必然的,都是愁惱憂戚之法,而不離憂戚之法。想欲得以使我不憂戚的話。這也是不可以欲而得的(不可能的)。諸位賢者們!衆生實在是生苦,而不可以樂,不可以愛念。而他們會作此念:如果我會生苦,而不可以樂,不可以愛念者,欲得轉此事,而使其爲可愛念。這也是不可以欲而得的(不可能如願)。諸位賢者們!衆生有時實在也會生樂,而可以愛念。這時,他曾作此

  念:如我生樂,而可以愛念者,欲得使此快樂常恒久住而爲不變易之法。這也是不可以欲而得的(不能如願)。諸位賢者們!衆生實在曾生思想,而不可以樂,不可以愛念。這時,就會作此念:如我生思想,而不可以樂,不可以愛念者,欲得轉此事,而使其變爲可愛念。這也是不可以欲而得的(不能如願)。諸位賢者們!衆生有時實在也會生思想爲可以愛念。他便會作此念:如我生思想,而可以愛念的話。就欲得使此可愛念爲常恒久住而爲不變易之法。這也是不可以欲而得的。諸位賢者們!說所求不得之苦者,就是因此之故而說的。

  諸位賢者們!略說五盛陰苦的原因,此說爲甚麼原因呢?(爲甚麼略說五盛陰是苦呢?)所謂色盛陰、覺(受)、想、行、識等盛陰均爲是苦的本原是。諸位賢者們!略說五盛陰爲苦,就是由于此之故而說的。

  諸位賢者們!過去時,是苦聖谛,未來與現在之時,也是苦聖谛。這是真實之谛,而不虛的,是不離于如,也不是顛倒,是真谛審實,而合于如是之谛。是聖者所有,是聖者所知,是聖者所見,是聖者所了。是聖者所得,是聖者所等正覺的,因此之故,說苦聖谛。

  諸位賢者們!甚麼叫做愛集苦集的聖谛呢?所謂衆生實在有愛內六處,也就是愛眼處,耳、鼻、舌、身。意等處是。在此裏面,如果有愛有膩、有染、有著的話,就名叫做集。諸位賢者們!如果爲多聞的聖弟子的話,就知道我(指自己)乃如是而知道此法。乃如是而見,如是而了,如是而視,如是而覺此法。這叫做愛集苦集聖谛。像如是而知之,怎樣知道呢?如有愛其妻,愛其子,愛其奴婢、給使、眷屬、田地、屋宅、店肆、出息,以及愛其財物。爲了所作之業,而有愛、有膩、有染、有著的話,就名叫做集。他乃知道此愛集苦集聖谛。像如是的對于外處,而更樂(觸)、覺(受)、想、思、愛,也

  是如是。諸位賢者們!衆生實在有愛六界的,所謂地界,水、火、風、空、識界是。在于其中(指六界),如果有愛、有膩、有染、有著的話,就名叫做集。諸位賢者們!如果爲多聞的聖弟子的話,就知道我(指自己)乃如是而知道此法,乃如是而見,如是而了,如是而視,如是而覺,這叫做愛集苦集聖谛。像如是而知之,怎樣知道呢?如有愛其妻,愛其子,愛其奴婢、給使、眷屬、田地、屋宅、店肆、出息,以及愛其財物。爲了所作之業,而有愛、有膩、有染、有著的話,就名叫做集。他乃知道此愛集苦集聖谛。諸位賢者們!在過去之時是愛集苦集聖谛,未來與現在之時,也是愛集苦集聖谛。是真谛而不虛,是不離于如,也不是顛倒。是真谛審實,而契合于如是之谛。是聖所有,聖所知,聖所見,聖所了,聖所得,爲聖之所等正覺,因此之故,說愛集菩集聖谛。

  諸位賢者們!甚麼叫做愛滅苦滅聖谛呢?所謂衆生實在有愛的內六處的。也就是眼處,耳、鼻、舌、身、意等處是。他如果解脫此內六處,而不染不著,而斷舍吐盡,已無欲,已滅盡,已止沒的話,就名叫做苦滅。諸位賢者們!如果爲多聞的聖弟子的話,就會知道我(指自己)已如是而知道此法,已如是而見,如是而了,如是而視,如是而覺。這叫做愛滅苦滅聖谛。都像如是而知之,怎樣知道呢?如果有不愛其妻,不愛其子,其奴婢、給使、眷屬、田地、屋宅、店肆、出息,以及不愛其財物。不作其所作之業,他如果解脫,而不染不著,而斷舍吐盡,而無欲,而滅盡,而止沒的話,就名叫做苦滅。他乃知此愛滅苦滅聖谛。像如是的對于外處之更樂(觸)、覺、想、思,以及愛,也是如是。諸位賢者們!衆生實在有愛之六界,所謂地界,水、火、風、空、識界是。他如果解脫這些,而不染不著,而斷舍吐盡,而已無欲、已滅,已止沒的話,就名叫做苦滅。諸位賢者們!多

  聞的聖弟子,乃知我(指自己)已如是而知此法,而如是見,如是了,如是視,如是覺,這叫做愛滅苦滅聖谛。像如是而知之,怎樣知道呢?如有不愛其妻,不愛其子,其奴婢、給使、眷屬、田地、屋宅、店肆、出息,以及財物等,都不作其所作之業。他如果能解脫,不染不著,斷舍吐盡,而無欲,而滅,而止沒的話,就名叫做滅,他已知道此愛滅苦滅聖谛。諸位賢者們!過去時是愛滅苦滅聖谛,未來、現在時,也是愛滅苦滅聖谛,是真谛而不虛,是不離于如,也不是顛倒,是真谛審實,是契合于如是之谛,是聖者所有,聖者所知,聖者所見,聖者所了,聖者所得,是聖者之所等正覺,因此之故,說愛滅苦滅聖谛。

  諸位賢者們!甚麼叫做苦滅道聖谛呢有所謂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勤)、正念、正定是。諸位賢者們!甚麼叫做正見呢?謂聖弟子念苦是苦時,念集是集時,念滅走滅時,念道是道時,或者觀察本所作時(由正見而念四谛時,而察知本來所作的一切業),或者學念諸行時,或者在察見諸行的災患時,或者在徹見涅槃止息之理時,或者沒有所著時,或者善于念觀心解脫時,在于其裏面,能擇而遍擇,能決擇其擇法,能察視而遍視,能觀察明達,就名叫做正見。

  諸位賢者們!甚麼叫做正志呢?所謂聖弟子,念苦是苦時,念集是集時,念滅是滅時,念道是道時,或者觀察本行時,或者學念諸行時,或者在觀察諸行的災患時,或者在察見涅槃止息時,或者沒有所著而善于念觀心解脫時,在此裏面(在這些時),心伺(窺察)而遍伺,而隨順伺,可念的則念,可望的則望(念、望,也就是心念、願望,都取正確的),就名叫做正志。

  諸位賢者們!甚麼叫做正語呢?所謂聖弟子,念苦是苦時,念集是集時,念滅是滅時,念道是道時,或觀察本所作之行時,或學念諸行時,或察見諸行的災患時,或者察見涅槃止息時,或者無著,而善于念觀心解脫時,在此裏面除了口的四妙行(不妄言、不绮語、不惡口、不兩舌)之外,諸余其它的口的惡行,都遠離除斷,不行不作(不說惡的言語,及其動作),不合不會(不附和贊同惡的言語),這叫做正語。

  諸位賢者們!甚麼叫做正業呢?所謂聖弟子念苦是苦時,念集是集時,念滅是滅時,念道是道時,或觀察本所行,或學念諸行,或察見諸行的災患,或見涅槃止息,或無著而善于念觀心解脫時,在此裏面,除了身的叁妙行(不殺、不盜、不淫)之外的其余的身的諸惡行都遠離除斷,都不行不作,不合不會,就名叫做正業。

  諸位賢者們!甚麼叫做正命呢?所謂聖弟子,念苦是苦時,念集是集時,念滅是滅時,念道是道時,或觀察本所作,或學念諸行,或見諸行的災患,或見涅槃止息,或者無著而善于念觀心解脫時,在此裏面,並沒有無理的要求,並不會以多欲而不厭足,不用種種的伎術、咒說、邪命作其生活之需(不要爲了修持正道,而用邪曲的方法去作生活。所謂出家學道之人,如以販賣物品,占相吉凶,或用咒術,或用詐現奇特異相以自活命之類)。但以法去求衣,而不用非法去求取。也以法去求食、床座、而不用非法去求取,這名叫做正命。

  諸位賢者們!甚麼叫做正方便(正精進)呢?所謂聖弟子,念苦是苦時,念集是集時,念滅是滅時,念道是道時,或觀察本所作,或學念諸行,或見諸行的災患,或見涅槃止息,或無著,而善于念觀心解脫時,在此裏面,如果有精進方便的話,則一向精勤而求,以有力而趣向,專著而不舍(向善纏住不放),也不衰退,而正伏其心,這名叫做正方便(正精進)。

  諸位賢者們!甚麼叫做正念呢?所謂聖弟子,念苦是苦時,念集是集時,念滅是滅時,念道是道時,或觀察本所作,或學念諸行,或見諸行的災患,或見涅槃止息,或無著而善于念觀心解脫時,在此裏面,或念于順念,背于不向念,念于遍念,又念于憶念,心正而不忘心之所應,這名叫做正念。

  諸位賢者們!甚麼叫做正定呢?所謂聖弟子,念苦是苦時,念集是集時,念滅是滅時,念道是道時,或觀察本所作,或學念諸行,或見諸行的災患,或見涅槃止息,或無著而善于念觀心解脫時,在此裏面,如心安住、禅住、順住、而不亂不散,而攝止于正定,這叫做正定。

  諸位賢者們!過去時,這是苦滅道聖谛,未來、現在時,這是苦滅道聖谛。真谛而不虛,而不離于如,也不是顛倒。是真谛審實,而契合于如是之谛。是聖者所有,聖者所知,聖者所見,聖者所了,聖者所得,聖者所等正覺的。因此之故,而說苦滅道聖谛。

  于是,而說頌說:

  佛明達諸法見無量善德苦集滅道谛善顯現分別

  (佛陀乃明達于諸法,見無量的善德。對于苦集滅道谛,乃善于顯現分別!)

  尊者舍梨子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些諸比丘們,聽舍梨子尊者所說之義後,都歡喜奉行!

  中阿含經卷第七完

  

  

《中阿含經卷第七》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中阿含經卷第八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